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3087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这说明A.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C.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D. 封建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答案】C【解析】【详解】“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是指由禅让到世袭的转变,即“家天下”取代“公天下”,C项正确; A项与主旨无关,排除A;B项是表象,排除B;当时没有民主,排除D。2. 商代的统治者凡遇政事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体现了商代政治的特点即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神权与王权结

2、合C. 权力的高度集中D. 最高执政集团专制【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商代的统治者凡遇政事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体现的是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的特征,B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商朝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D排除。故选B。3. 在过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民俗中,除夕夜要“迎家堂”,家中要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与这一民俗有关的制度是A. 分封制B. 礼乐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家中要供奉祖先牌位或家谱”体现的是对血缘关系的重视,这主要和宗法制有关,C正确;分封制属于西周时期的地方政治制度,A排除;礼乐制是维护等级制度的工具,B排除;郡县制是在秦朝时期大规模推行的

3、,D排除。故选C。4.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D. 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不是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C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5. 历史学家张传玺认为:“废王称皇帝,是秦始皇大胆的革新之举是历史发展的需要。”皇帝制度的创立主要是适应了A. 神化皇权的需要B. 显示皇帝至尊地位的需要C. 结束割据的需要D. 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需要【答案】D【

4、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皇权的至高无上,体现出了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皇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是“大一统”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皇帝拥有对一切大事的最终裁决权,这从根本上说是维护“大一统”局面、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故选D。ABC虽有道理,但不是主要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6. 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说法正确的是A. 郡设郡守,分掌监察职责B. 郡县长官可以世袭C.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 “郡”是独立与中央的行政区划【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特点之

5、一是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正确;郡守属于地方行政长官,A排除;郡县长官有任期,B排除;郡服从于中央的管理,D排除。故选C。7. 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材料描述的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A. 西周时期B. 春秋战国时期C. 西汉D. 秦朝【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体现的是皇帝独尊的特征,其中皇帝制的确立是在秦朝,D正确,ABC排除。故选D。8. 2017年9月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巡视办、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充分凸显了巡视制度作为反腐利器,起到了很好效果。下列古代官职

6、,具备这种职能的是A. 太尉B. 御史大夫C. 丞相D. 郡守【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百官,B正确;太尉负责的是军事,A排除;丞相负责的是行政,C排除;郡守负责的是地方的行政,D排除。故选B。9.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他所说的“之”是指A. 郡县B. 丞相C. 太尉D. 王国【答案】D【解析】【详解】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国权力过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面对这种局面,汉初的政治家晁错上书提出了削减王国势力的要求。故选D项;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与题干不符,排除A

7、;丞相、太尉属于中央“三公”,服务皇权,与题干不符,排除BC。10. 秦朝曾采用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 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B. 有利于加强君权C. 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D. “朝议”以显示大臣才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朝议制度有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是在君主专制下,其效能是有限的,A正确;BD与材料无关,排除;民主和当时封建专制体制冲突,C排除。故选A。11. 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A.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8、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可以看出,元代行省的权力受到中央政府的制约,故选C。行省制度下地方权力较小,故A错误;行省官员不是监察地方官员,故B错误;D是军机处作用。12. 中国历代皇帝为加强皇权,总是不断削弱相权。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 北宋设二府三司制B. 隋唐设三省六部制C. 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D. 清初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平定的是“七国之乱”,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C符合题意;ABD均属

9、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选C。13.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 统一度量衡B. 废井田,开阡陌C.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建立三公九卿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因此“秦,虽死犹存”,C正确;A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B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排除;D是C的表现之一,排除。故选C。14.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的观点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 )未认识到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残酷性 只看到了“船坚炮利”和科技文

10、明 夸大了殖民主义传播文明的作用贬低了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认识。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了鸦片战争的客观积极影响而忽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给中国带来的灾难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等,所以都正确,故选A项。【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下列哪几个阶段A.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官制C. 世官制、科举制、征辟制D. 征辟制、世官制、科举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世官制,汉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11、隋唐以后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6.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 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 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 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 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考点:中国古代史隋唐隋唐

12、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三省六部制);中国古代史明清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内阁)17. 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基础的是A. 金田起义B. 天京陷落C. 定都天京D. 永安建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因此D正确;金田起义标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A排除;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B排除;定都天京标志着正式建立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政权,C排除。故选D。18.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A. 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B. 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C. 害怕得不到尊重D. 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影

13、响【答案】D【解析】材料“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法令体现了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以后强化等级制度,开始由农民运动的领袖向地主阶级统治者转化的过程,摆脱不了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体现出ABC项。19. 1859年,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下列关于资政新篇说法正确的是A.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B. 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C. 具有充分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D. 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答案】A【解析】【详解】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故A项正确;资政新篇不是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排除B项;它并不具

14、有充分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排除C;D项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排除D。20.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A. 效仿美国实行代议制B. 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C.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 实行责任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好克制,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效仿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的体制,因此有人说它是“美国民主共和的仿制品”,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21.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A. 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B. 瓦解自然经

15、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C. 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D. 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主要成就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A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排除;辛亥革命并未结束封建制度,CD排除。故选A。2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

16、机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C.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D.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可知陈旭麓资本主义扩张一方面造成落后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推动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旨在强调西方侵略的影响而非动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中西方社会差距,排除。23. 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

17、是A. 三省制B. 科举制C. 行省制D. 内阁制【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即中书省草拟意见,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故A项正确;科举制并不涉及三省,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地方制度,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内阁制是明朝制度,也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学生可以联系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内容,即可正确判断。24. 元朝的大一统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实施有

18、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元朝为实施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来管理地方,所以行省的设立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选B;行省没有独立的民政权,所以没有地方政治的自主性,故排除A;行省是中央派出的行政机构,而不是监察机构,故C不符合史实;行省是用来管理地方的,故与中央政府的权力无关,所以排除D。25.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

19、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A. 君主专制强化B. 皇权受到制约C. 地方权力削弱D. 世袭制度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相关所学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侍从机构,事无大小,内阁都要秉承君主的旨意行事,成为君主加强专制的工具。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政治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立体现的是君权的强化,不是皇权受到制约;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地方权力的削弱;D选项错误,明清时期仍然实行皇帝世袭

20、制,并未消亡。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6. 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日本作为二战的轴心国,开始全面侵华的标志A. 八一三事变B. 西安事变C. 九一八事变D. 卢沟桥事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27.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A. 反割台斗争B. 三元里人民抗英C. 一二九运动D. 义和团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鸦片战争中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B项正确;ACD项不符合第

21、一次,排除。28. 1895年5月9日,申报发表社评指出:“乃台人共怀愤激,不甘于倭人,东省人民不闻有伏阙上书,显陈利害,岂朝廷待民心有厚薄耶?”这说明( )A. 清廷避战自保方针广受质疑B. 台湾民众反日斗争引发共鸣C. 国民普遍关注台湾战略地位D. 三国干涉还辽损害中国权益【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割台运动,引发了申报的共鸣,得到了申报的公开支持,故B项正确;清廷避战自保是在甲午战争中,故A项错误;C项错在“普遍”,故错误;材料和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D项错误。29. 自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但终未能把中国完全变为其殖民地。 其主要原因A. 中

22、国民众的奋勇杀敌B. 清政府的不懈抵抗C. 中国军民的坚决抵御D. 西方列强的放弃【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军民自强不息的探索抗争是中国始终没有变为列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C正确;A说法片面,排除;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30.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了哪些国家的侵略企图英国 日本 法国 印度 俄国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了英俄窥测新疆的企图,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31. 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

23、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奔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在1940年,“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指挥了A. 平型关大捷B. 徐州会战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本了解,百团大战是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由彭德怀指挥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故D选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林彪、聂荣臻指挥的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故A选项错误;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

24、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徐州会战开始于1938年,主要指挥官是李宗仁,故B选项错误;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之一,战役开始于1938年,主要指挥官有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等,故C选项错误。32.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A. 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B. 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C. 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D. 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由多个国家组织的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扩大侵华权益的战争,由此

25、可知,“维和”是指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故答案为B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目标不是推翻清政府,也不是针对改良派,排除A、C项;辛丑条约对中国勒索赔款,但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排除D项。33. 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A. 承认列强在华权益B. 要求清政府降低外国商品进口关税C. 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D. 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实质是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使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34. 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曰割台湾。

26、”诗中“割台湾”是由于清政府对外战争中战败,签订了A. 辛丑条约B. 北京条约C. 南京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给日本,与材料主旨相关,故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35.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 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B. 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 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 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18401842年

27、同英国的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次战争逐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甲午战后列强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错误;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故B项错误;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是由沿海向内地扩展,故C项错误。36. 1912年元旦,发表在上海申报的新祝词写道:“我四万万同胞如新婴儿新出于母胎,从今日起为新国民,道德一新、学术一新、冠裳一新。前途种种新事业,胥吾新国民之新责任也。”由此可知,辛亥革命A. 改变了人们

28、的价值追求B. 维护了社会道德的底线C. 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步D. 转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新祝词提出不但要革新道德、学术,而且也要革新服饰风格,这表明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追求,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辛亥革命改变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在此之前道德底线并未被突破;C、D两项都被包含在A选项中,不能全面的概括材料信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7.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说明辛亥革命A. 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 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利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2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之后若想做皇帝是不可能的,所以本题选C;A、B、D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38.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有关约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体现了主权民B. 体现了三权分立C.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D. 阻碍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促进了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

30、BC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39. 北宋92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达83人,占总数的90%;在176名副宰相中,科举出身者达162人,占总数的92%。这说明科举制A. 在人才选拔中的作用日益突出B. 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C. 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人才来源D. 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在176名副宰相中,科举出身者达162人”可以看出科举制对于人才选拔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考试的内容,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人才来源的扩大,排除C;加强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40. 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

31、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美国原子弹)苏(苏联红军)武。对此正确的认识应当是A.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B. 以上两个谜底都正确,它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C.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D. 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所起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战场,中华民族为抗战胜利付出的巨大代价,起到的重大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美国的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外部原因,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世

32、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作用,但夸大美国的原子弹的打击和苏联的军事行动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明史职官志材料三 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

33、指出,明太祖为加强君权,在中央行政制度方便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军机处的主要特点?(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答案】(1)三公九卿制;省院制或一省二院制(2)废除丞相;设殿阁大学士;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特点: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等(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解析】【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中的三公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根据材料二中的枢密院、中书省和御史台可

34、知图二是元朝的一省二院制。(2)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主要有废除丞相;设殿阁大学士;裁撤中书省,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3)特点:根据材料“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可归纳出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根据材料“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可归纳出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等。(4)趋势:从三公九卿制到清朝的军机处,可归纳出特征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35、题材料一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南京条约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上述材料均摘自相关条约原文请回答:(1)材料二、三分别出自近代哪些不平等条约?(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的

36、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4)上述三则材料表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1)材料二出自马关条约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2)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3)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使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4)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详解】(1)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出自马关条约;

37、惩办镇压反帝不利的官员出自辛丑条约。(2)变化: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体现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的变化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主要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有关。(3)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程度。使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4)性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3. 阅读下

38、列材料,回答问题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材料二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9、,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单梳理材料一中“救国良方”的形成过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答案】(1)“救国良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

40、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解析】【详解】(1)救世良方:根据材料“四万万众,坚决抵抗”可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过程:根据材料“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意义主要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新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