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下列对鲁迅作品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故乡彷徨小说集B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散文集C风筝野草散文诗集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且介亭杂文杂文集A【解析】A故乡呐喊小说集。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B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有羊脂球项链等。C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叫“长短句”。D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D【解析】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范进中举是
2、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B.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抒写的不是一般游子的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时代、特殊地理条件下,由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C.“号”,是名和字之外的称号,一般用于自称,以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如西晋诗人陶渊明,号六一居士,表现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享受田园生活的志趣。D.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C【解析】C.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都是
3、“唐宋八大家”的作品。B.“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分别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与红楼梦。C.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D.我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会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全省考试。A【解析】A岳阳楼记是范仲淹的作品,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诗人舒婷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发了对土地的炽恋之情。C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D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
4、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B【解析】B是艾青的作品。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行路难(其一)。B.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课文智取生辰纲就节选自水浒传。C.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在五庄观偷吃人参果连累了唐僧,被唐僧赶回花果山。D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C【解析】C.孙悟空偷吃人参果后,唐僧没有赶他回花果山。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称“秋闱”,因放榜时正值桂花盛
5、开,故又称“桂榜”。B“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堂”,后为“室”。成语“登堂入室”出自论语,意即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指学问、技艺由浅入深,达到一定的造诣。C古代制竹简以火烤青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D古人将一夜从20点左右开始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D【解析】D.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芙蕖”“水芙蓉”是“莲”的别称,“婵娟”是“月”的别称。B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梅、菊。C古代“加冠”是指“男子二十岁”,“不惑”是指“四十岁”,“花甲”是指“六十岁”。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同乡。B【解析】B.“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