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溪一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题 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
2、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驭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
3、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
4、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2010年8月5日科技日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
5、的一项是(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继续恶化,就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答案: A (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
6、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不忘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答案 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原文是“偶尔还会发出惊叹”。)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
7、湾地区力主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清朝的军队战斗力。答案 A (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作了报道;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也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完成46题,每题3分,第7题10分。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
8、,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尉迟迥(人名)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地名),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尔朱 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
9、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詟北夷。窦荣定(人名)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相当于官职),领(兼任)车骑将军(官职)。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及高智慧(人名)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地点)别道(另一条小路)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
10、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任命)左领军将军(官职)。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节选自隋书史万岁传)【注】尔朱:复姓。戍主:驻守一地的长官。詟(zh):恐惧。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治:整理,准备。B其父由是奇之。 奇:奇特,奇怪。C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坐:犯罪。D万岁诣辕门请自效
11、诣:到去。答案 B (奇:意动用法,以 为奇)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史万岁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 既射之,应弦而落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至大斤山,与虏相遇A B C D答案 D (是说史万岁擅长射箭。是敦煌戍主的行为。“相遇”不能表现其骁勇善战,排除这三项即可得正确答案。)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万岁年少时英俊威武,身手矫健,擅长骑马射箭。15岁时跟随父亲加入部队,在一次战斗中,他对战斗胜负准确的预见令父亲称奇。B史万岁箭术高超,令将士佩服。他每次战斗都身先士卒。邺城之战,
12、史万岁策马飞驰,奋力冲击,英勇杀敌,使朝廷军队重新振作起来。C史万岁受牵连发配到敦煌当戍卒。戍主屡次辱骂史万岁,后来发现史万岁骑马射箭很熟练,开始善待他,并与史万岁一起深入突厥内地。D史万岁作战勇猛,屡立战功。曾经作战700余次,转战千里,百余天音讯全无。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听说对手是史万岁后马上撤退。答案 C (戍主善待史万岁,是在史万岁从突厥掠夺大量牲畜之后。)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4分)译文: 突厥不管人有多少,都没有谁敢抵挡他。 (2)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6分)译文:于是派
13、人对突厥说:“士兵有什么罪过,要让他们互相残杀呢?只要各派一名壮士来决定胜负就行了。 参考答案(1)无:无论。众寡:人多人少。莫之敢当:宾语前置句式,即“莫敢当之”。莫,没有人。当,抵挡。(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因:于是;遣:派遣;令杀之:要让他们互相残杀呢?但:只。各1分,句意通顺1分参考译文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父亲史静,是北周的沧州刺史。史万岁年少时英俊威武,擅长骑马射箭,勇猛敏捷如飞禽一般。喜欢读兵书,并且精通占候之术。15岁时,正赶上北周和北齐在洛阳城北的芒山交战。史万岁当时跟随父亲加入部队,双方旗帜相望,战鼓相闻,史万岁叫身边的人赶快整理行装急忙撤退。不一会儿,北周军队大败,
14、他的父亲因此认为他是个奇才。尉迟迥反叛时,史万岁随梁士彦去攻打他。军队临时驻扎在冯翊,史万岁看见一群大雁飞过来,便对梁士彦说:“请让我射那雁阵中的第三只。”箭才射出,第三只大雁便应声而落,全军官兵无不心悦诚服。等到与尉迟迥交战时,每次战斗他都冲在前面。邺城一仗,朝廷军队渐渐后退,万岁对身边的人说:“事情紧急了,我应当去打破敌阵。”于是策马飞驰向前,奋力冲击,杀了数十人,兵士也齐心协力,朝廷军队才重新振作起来。等到平定尉迟迥叛乱之后,因战功而被授予上大将军的官职。大将军尔朱因谋反被杀,万岁与此事很有关连,因此罪而被解除了所有官职,发配到敦煌当戍卒。他的戍主很勇武,常常单枪匹马深入到突厥的地域内,
15、掠夺羊马,总能大获全胜,突厥不管人有多少,都没有谁敢抵挡他。那人深为自负傲慢,多次辱骂史万岁。史万岁很讨厌他,便说自己也有武艺可用。戍主让他试试骑马射箭,都很熟练。戍主笑着说:“这小子肯定有能耐。”史万岁请戍主给他弓箭骏马,再到突厥中去抢夺羊马,夺得各种牲畜满载而归。戍主这才开始对他好起来,每次与史万岁同行,总是深入突厥境内数百里,他的名字使北方夷狄都感到害怕。当窦荣定攻打突厥的时候,史万岁到军营门前请求效力。荣定多次听说史万岁的名字,见到他后非常高兴。于是派人对突厥说:“士兵有什么罪过,要让他们互相残杀呢?只要各派一名壮士来决定胜负就行了。”突厥答应了,于是派了一位骑士来挑战。荣定派史万岁出
16、阵应战,史万岁飞驰过去斩下那人的脑袋回到阵中。突厥大为惊恐,不敢再战,便带领队伍离开了。因为此功,史万岁被授予上仪同三司,兼任车骑将军。消灭陈朝的战役中,又因有战功升为上开府仪同三司。到了高智慧等人在江南作乱时,史万岁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杨素出征作战。万岁率领2 000士兵,从东阳的另一条小路前进,翻山越海,攻占的溪谷山洞不可胜数。前后打了700多次仗,转战千里,百余天听不到他们一点消息,远近的人都认为史万岁已经牺牲了。万岁因为水陆都与外界隔绝,送信的使者无法与外沟通,于是把书信装在竹筒里,让它在水上漂浮。取水的人得到了它,把此事告诉了杨素。杨素非常高兴,向皇上禀报了此事。高祖为之叹息,赐给史
17、万岁家里十万钱,回到京城,他被任命为左领军将军。开皇末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高祖命令晋王杨广及杨素从灵武道出塞,汉王杨谅和史万岁从马邑道出塞。史万岁率领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到达大斤山,与敌人相遇。达头可汗派人问道:“隋朝的将领是谁?”侦察骑兵报告说:“是史万岁。”突厥又问:“莫非是那个敦煌戍卒吗?”侦察骑兵说:“是的。”达头可汗听说后,害怕而撤退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春 日 秦 国 怀 古周 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
18、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晚唐诗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4)秦原:秦地当年的繁盛8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用哪些意象来营造了什么意境?(5分)答: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借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营造了一种伤感凄凉的意境。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出怀古伤今之情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
19、,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作者介绍】周朴(?878)唐代诗人。字见素,一作太仆,吴兴(今湖州)人。初隐嵩山,后避地福州,寄食鸟石山寺。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方干、李频为诗友。观察使扬发、李诲招聘,皆拒而不往。后因拒绝参加黄巢义军而被杀。卒后,友人僧楼浩辑其遗文,得诗100首。周朴写诗,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时人称为“月锻年炼”,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广为传诵。其董岭水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吟罢即跨驴迅跑。周朴急行数里方追及,对士人说:“朴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闽中传为笑谈。另有“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古
20、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皆其名句。新唐书艺文志录有诗集2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5首,编为一卷。【译文】春日里遥望荒郊,看着泾水曲折地流去,环绕着远处的村落,无限愁绪从胸中升起。众多的牛马放牧,导致原上春草殆尽。耕破了田地,发现了古碑,证实了这里就是秦国故地。积雪茫茫的山峦,在黄昏中变得更加苍茫;夕阳伴着云烟,让树林变得更加昏暗。行走好几里路,还都是茫茫黄沙。太荒凉了,想想这秦地当年的繁盛,的确让人不堪回首。【鉴赏】这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六句描绘眼前之景,后两句表达了怀古伤今之情。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
21、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2、。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这首诗在格律上用韵规范,对仗工整,在写作技巧上采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漏缺不给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2)傍百年树,_。(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4)_,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5)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6)后值倾覆,受
23、任于败军之际, 。(出师表)(7)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8)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鱼我所欲也)(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答案:怅寥廓;读万卷书;任重而道远;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奉命于危难之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五十而知天命。三、小说阅读(26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 直 在 等 待张维超父亲去世了,给崔晓柯留下一个不完整的“等”字。这个字,写在一张白纸上,而且最后一笔没有写上,但这并不
24、妨碍推断,它只能是“等”字,而不会是其他的字。此后的几天里,崔晓柯不止一次地揣摩父亲的意图:显然,父亲原本是想给她留言的,只不过,突发的心肌梗塞没有给父亲这个机会,甚至连这个“等”字都没让他写完。等,等什么?等人还是其他什么事情?如果是人,那又会是谁呢?崔晓柯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十岁那年,母亲离开了这个家,再也没有回来。长大后,崔晓柯曾问过父亲这事,父亲却一句话也不说。难道说,这十多年来,父亲一直在等母亲回来?崔晓柯仔细地整理着父亲的遗物,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整理书房时,崔晓柯发现了一部还在充电的旧手机,显然是父亲去世之前充上的。手机是待机状态,说明一直在使用。可这部手机是父亲买的第一部手机,已
25、经有十多年了,父亲曾换过好几部手机,去世前用的是一部新款摩托罗拉。崔晓柯查了一下旧手机的号码,居然是父亲十多年前使用的。父亲用这个号码的时候,崔晓柯还在外地读书,每个月都会往这个号码打电话,所以她记得特别清晰。现在看来,父亲写的那个“等”字,应该和这部手机有关,他一直不让这个老号码作废停机,很可能是在等一个人,等那个人给他打电话。崔晓柯去了趟电信公司,打了一下该号码的通话清单,她发现,父亲去世前的几年中,这部手机一个通话记录也没有。父亲去世后的第五天,母亲来了,崔晓柯不知道母亲是怎么知道消息的,不过她也不想问。这些年,崔晓柯对母亲还是有淡淡的怨恨。崔晓柯给母亲说了那个“等”字,还有那部旧手机,
26、以及那个一直在使用的号码。母亲听后,很肯定地说:“他不是在等我。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你父亲写这个等字,就是想告诉你,希望你能帮他等下去,等那个给他打电话的人。”母亲说的没错。半年后,父亲的那部旧手机突然响了,打电话的是个女的,听声音也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她的第一句话就是:“喂,请问您是崔咏大伯吗?”凭这一句话,崔晓柯当即断定:这正是父亲一直等待的人。于是忙解释说:“哦,我是他女儿,请问你是哪位?”女孩显得有些慌乱,说:“我、我这样吧,我现在在市人民医院,你要是方便的话,能不能过来一趟?”崔晓柯要了女孩病房的房间号,迅速打车赶到了市人民医院。在病房里,崔晓柯见到了那个女孩,比她想象中要年轻一些,
27、大概也就是十五六岁。女孩得知崔晓柯父亲的情况后,便把崔晓柯拉到了病房外,拿出了一张名片。崔晓柯接过来看了一下,是父亲十年前的名片,当时父亲还在报社当记者,名片上有着父亲的名字、职务,还有联系电话。这个联系电话,正是父亲那个老手机号。女孩说:“大姐,病床上躺着的是我爸爸,他需要做心脏手术,费用大概要十五万元,我们没有这么多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爸爸受尽折磨。最后没办法,爸爸这才给了我这张名片。”崔晓柯和女孩回到病房里时,女孩的爸爸已经醒了,崔晓柯简单地说明情况。男人听后,说:“我原本不想麻烦你爸爸的。可、可是我实在”男人显得很无奈,还有一些愧疚,接下来,他讲了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十年前一个冬天的晚
28、上,男人下夜班回家,当走到胭脂湖时,看到一辆吉普车扎进了湖里,他犹豫了片刻,还是跳进了冰冷的湖里把吉普车里的人救了出来。他救的人正是崔晓柯的父亲崔咏。当时,崔咏很感激,从兜里掏出一张湿透了的名片递给男人,说大恩不言谢,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给他打电话。这十年间,男人遇到了很多难处,但是都硬撑过去了,因为他不想索恩,直到这次病重,他还在犹豫崔晓柯被男人的话震撼了,她从父亲的遗产里支取了十万元,帮男人做了心脏手术。随后的日子里,崔晓柯一次次地想起父亲,为了等那个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接到的电话,他居然一直保留着那个手机号,并且在他去世的那一刻,他最先想到的,也是让他的女儿接过这个任务继续等下去。崔晓柯
29、终于忍不住给母亲打了电话,质问母亲,说父亲这样一个知恩图报的好人,为何还要离开他。母亲沉默了片刻,说:“晓柯,不是每个报恩的故事都有圆满的结果,你知道吗,我和你父亲的婚姻也是因为报恩。当年,你父亲救过我的母亲,也就是你姥姥。你姥姥为了报恩,就让我嫁给你父亲。可是,我不爱你父亲,我试着去爱他,试了好多年,可我总也做不到所以你姥姥去世后,我就离开了你父亲。晓柯,妈妈对不起你啊!”说完,母亲就哭了。崔晓柯没有说话,直到这时,她好像才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了解了百味的人生。(选自2009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崔晓柯的父亲崔咏给
30、她留下的“等”字,具有多重含义,可以理解为等女儿崔晓柯,也可以理解为让女儿等妈妈,还可以理解为等救过自己命的人。B崔晓柯从父亲一部还在充电的旧手机上发现“等”的线索,因为他的父亲曾换过好几部手机,但一直没有让这部手机的号码作废,且一直开机等待。C崔咏当年给救过自己的男人留了名片,并留下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就给他打电话”的话,他生前没有找到那个男人,去世后让女儿继续寻找。D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知恩图报的故事:一个是崔咏被救,始终等待那个救他的人的故事;一个是崔咏曾经救人,被救的人让女儿嫁给崔咏的故事。E小说主要采用常见的“误会法”来构思情节,崔晓柯的母亲对他的父亲有许多误会,而晓柯对母亲又有
31、许多误会,同时她对父亲也存在着一些误会。答案 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C“他生前没有找到那个男人,去世后让女儿继续寻找”的说法不妥,小说没有提到寻找的事,只是始终等待,去世后留下“等”字和正在充电的旧手机,也是让女儿继续等待。A理解错误,从小说的故事来看,等的只能是曾救过崔咏的命的人。E“误会法”不存在,从小说中看,只是崔晓柯对母亲的离去不理解,不存在误会,更不存在“母亲对他的父亲有许多误会”和“她对父亲也存在着一些误会”。)(2)小说中的父亲崔咏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 从等待电话一事看,具有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从对待妻子的态度上看,具有一种宽
32、容精神;从救姥姥一事看,具有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3)“母亲”这一人物,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7分)答: 参考答案 母亲离父亲而去,打破了传统的报恩观念的束缚,是对传统的报恩观念的一种冲击;体现了人生的多种选择,使读者更多地认识“百味人生”;从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见义勇为和宽容。(4)小说结尾说:“她好像才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父母,了解了百味的人生。”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百味人生”的?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答: 参考答案 “百味人生”指的是人生情味,是人们的各种生存方式和对生活的理解。父亲的知恩图报,为了报答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而多年开着一部旧手机,只为等待救他的人在危难时刻能够
33、找得到他,这是父亲的人生情味。崔晓柯的母亲因姥姥的知恩图报,而嫁给了崔咏,但因为她不爱崔咏,等崔晓柯的姥姥一死就离开崔咏,这是母亲的人生情味。崔晓柯因为不知道父母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结合的,也不知道母亲为什么离开父亲,10岁就不能享有母爱,这是晓柯的人生情味。人们都以各种方式生存着,也各自体验着不同的人生情味。 第二卷 表达题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15题,每题3分,16题6分13下列词语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A赌搏 甘败下风 肆无忌惮 凄婉迷茫B纽扣 良辰美景 桀骜不驯 同仇敌忾C偏坦 天伦之乐 秋毫无犯 切齿抚心D喋血 绿草如阴 墨守成规 因人成势答案B (A 赌博 甘拜下风 C 偏袒
34、切齿拊心D 绿草如茵 因人成事 ) 1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吉尔吉斯斯坦爆发大规模骚乱,此前数千民众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骚乱在全国已经造成68人死亡,超过400多人受伤。B这场考试的目的是甄选出一批高素质的导游,通过笔试、面试、考察和公示,最后的胜者将被冠以“杭州市金牌导游员”。C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公布全市新闻发言人名单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周波表示,如果新闻发言人说“无可奉告”,所在部门或区县发生突发事件不及时回应,或者出现其他推诿行为,将追究新闻发言人的责任。D畅销全球的小说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被控抄袭他人于1987年创作的小说魔法师威利历险记的著作权,有关人士
35、表示:“估计这是一桩牵涉10亿美元的案件。”答案:C (A重复赘余,“超过”与“多”重复;B成分残缺,“导游员”后缺“的称号”;D动宾搭配不当,“抄袭”与“著作权”不搭配。)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长期以来,很多中国父母最热衷的,往往是所谓“成功教育”, 。 。 。 。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教育”。相比之下,巴菲特和盖茨的父母给孩子在童年时上的“慈善教育课”,却使他们拥有了成功的人生也就是说,“成功教育”变成了“失败教育”对孩子对自己都是如此可这种片面的“成功教育”,很多时候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日益走向失败A B C D答案:C (第1空在语段的第1句,作为对“
36、中国父母最热衷”于“成功教育”的补充说的,这一空只能填;第2空应是对“所谓成功教育”作解说的,因此填入才合语境;又是对作解说的,应填入第3空;语段末句中的“这”只能和呼应,所以第4空应填入。)16、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个句子,要求语意连贯,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示例:青春是坚定的、自信的,她就像浩瀚长空中驱散黑暗的一轮圆月,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少坎坷,最终一定会是圆满的;青春是 答案:(青春是)激情的、火热的,她就像广袤苍穹里冲破乌云的一束阳光,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生多少迷茫,最终一定是光明的;(青春是)勇敢的、拼搏的,她就像寥廓大地上奔流不息的一条河流,是她让我们坚信,不管人
37、生多少曲折,最终一定是壮阔的五、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有一个女孩,到本村教书,上课还不到一周,就被学生轰下台。母亲为她擦泪:“满肚子的东西,有的人倒得出来,有的人倒不出来。也许有更合适的事情等着你去做。”她外出打工,又被老板辞退,因为手脚太慢。母亲对女儿说:“手脚总是有快有慢的,你一直在念书,怎么跟人比快呢。”随后她当过纺织工、市场管理员、会计,但无一例外都半途而废了。每次回来,母亲总是安慰她,从来没有抱怨的话。后来,她凭着一点语言的天赋,做了聋哑学校的辅导员。再后来,她开办了一所残障学校,又在许多城市开办了残障人用品连锁店。有一天,
38、功成名就的女儿问母亲:“妈,那些年我连连失败,自己都觉得前途非常渺茫,可你为何对我那么有信心呢?”母亲说:“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也种不好的话,可以种瓜果;瓜果也不济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开花。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看完本则材料,您有什么见闻、思考和感想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立意的几个角度(一)信念。(二)适合自己。(三)母爱。(四)对失败者宽容和鼓励。鼓励很重要闫春波在慢慢的人生赛场上,每个人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身旁是朋友同学的呐喊与加油声,身后是亲人
39、期待的目光和鼓励的话语,在鼓励与赞美声中,加快了奋斗向前的脚步。有人常说:在漫长的人生之旅中,不能缺少鲜花与掌声相伴。但是,我要说:在获得鲜花与掌声之前,必先听到鼓励的话语,鼓励是成功的前提。在材料中,女孩在长达几年的连续失败中,心中会是多么沮丧,她甚至会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与黑暗,幸而慈祥而明智的母亲让她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因为那亲切的鼓励之语,她坚持不懈,不抛弃,不放弃;因为那亲切的鼓励之语,她勇敢地尝试,终于找准了方向,最终功成名就。由此可见,鼓励是多么重要,它是成功的血液,成功之路中的必备因素。鼓励使人生充满芳香,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然而,“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伤人的恶语
40、则会使受挫折的心一落千丈,甚至影响到他宝贵的生命。曾经有这样一个小童话故事。在一片茂密的树林中,一群青蛙快乐地走着,有两只青蛙一不小心掉进了深深的洞中,两只青蛙奋力地向上跳,企图逃出洞穴,其他青蛙围上来,看了看,然后向那两个同伴喊道:“别跳了,你们出不来了,坐着等死吧。”他们继续跳着,但在同伴们的劝说下,一只放弃了,最终死在洞里,而另一只青蛙有些耳背,他误将同伴的劝说听成了鼓励,仍然奋力地跳着,并最终跳了出来,挽救了自己。这个小故事虽然是个小童话,但其中的真理何尝不适合人类社会呢?当人生遭遇挫折,当意志遭受创伤,当心灵跌入低谷,伤人的话语是杀人的毒药,是抛向不幸落井的人的石头,是向火中浇油。而鼓励的话语恰恰相反,它是神奇的良药,让人重拾信心,重获动力,重新燃起奋斗的熊熊烈火。因此,当你的亲人、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遭遇打击时,不要恨铁不成钢,更不能落井下石,取笑他人。试着说一些鼓励的话,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嘴角会露出笑容,心情也会焕然一新。在生活中多一些鼓励,因为,鼓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