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天复习重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 某学者认为中国人文精神的基本旨趣是实现人内在的某种理想人格。那么如果要“实现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自由”,下列主张与之相符合的是( )A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B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C法家的“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道家的“乘物游心,亲近自然”2.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思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3. 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
2、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ks5uks5uks5uKS5U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5.粱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这里所指的“一成不变之观”是( )A.家天下的观念B.君权神授思想 C.儒家传统道德D.法家治国精髓6.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
3、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这家思想:“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共同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 )A.讲求实际功利B.倡导重义轻利 C.调节人际关系 D.区分等级名分8.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9.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
4、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A.孔子“仁”的思想 B.孟子的“性善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陆九渊的“心学”10.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二、综合题11.文化传统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融合,对于促进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有积极的作用。材料一打破贵族的垄断、在思想界呈
5、现出“以民本思潮等为代表的私学文化”,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亮点。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材料二“国学热”下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1)根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ks5uks5uks5uks5uks5uks5uKS5U(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据此分析“国学热”背景下这些思想遗产对于当今社会的重大价值,并举例说明。ks5uks5uKs5u第六天15 DBAAC 610 BDBBDks5uks5uKs5u11.(1)表现:孔子“仁者爱人”(“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轻”(“政在得民”)。 社会根源: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宗法分封制解体,“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2)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术繁荣,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注重民本。法家的法治思想与时俱进,“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身体力行、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道家的无为之道,逍遥自然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