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917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邵东县第一中学、娄底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限: 90分钟 总分值: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25题,共50分) 1.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约达4万余件。铁兵器数量极少。总共只有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材料说明当时A. 冶铁水平制约大规模武器生产B. 秦国尚未掌握生铁铸造技术C. 青铜兵器导致秦军战斗力下降D. 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备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器,但冶铁水平制约了铁制武器的大规模生产,导致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铁制武器很少,故选A项;秦兵马俑

2、坑中出土了铁制兵器,说明秦国已经掌握了生铁铸造技术,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秦军战斗力强大,并没有因为青铜兵器导致战斗力下降,故排除C项;青铜兵器出土于秦兵马俑坑,并不能说明当时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需品,故排除D项。2.从秦汉到明清地方体制中,一级、二级地方政府体制多有更迭,但县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其数目、职权变动不大。县制如此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 县制设置沿袭传统B. 县小易于中央直辖C. 百姓对县制的推崇D. 县制有效治理地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县作为最低一级地方行政组织和区划,可以有效地贯彻朝廷的各种法规法令,封建政府通过县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整个国家的控

3、制与治理。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县制设置沿袭传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县小并不是县不变动的主要原因,而且“直辖”一词不合史实,故B项排除。百姓在古代地位有限,不可能真正在县传承中其决定作用,C项排除。3.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A. 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B. 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 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D. 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倒不如直截

4、了当地讲救亡”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选项B正确;选项A、C在甲午战争前就已经出现,排除; D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能够概括“救亡”的内涵,“救亡”实际上包括政治领域的改革和革命。4.有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是指A.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B. 五四运动进一步反帝反封建C. 五四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D. 五四运动影响了政府的决定【答案】B【解析】第一次历史巨变是指辛亥革命,第二次历史巨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意在强调五四运动新旧交替的作用,即旧民主主义革命

5、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其它选项均不能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A不是材料主旨;C中开始错误;D中影响说法绝对。5.据邮史趣闻一文记载: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率领船只,带着西班牙国王给中国皇帝的信件,准备前往中国,但到的是美洲新大陆,因担心回不到欧洲,便把装有地图和信件的瓶子掷入大西洋。1815年,一位船长在直布罗陀海峡拾到这个邮瓶,这就是世界有名的第一次“瓶邮传书”。对此记载,我们应持的态度是A. 证据确凿,真实可信B. 孤证不立,没有价值C. 野史信息,虚假传言D. 存疑,寻找更多佐证【答案】D【解析】【分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基本的史学素养。因为仅仅凭

6、借作者的说辞不可确定是否真实,所以需要寻找更多佐证,所以D符合题意。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它为趣闻,所以不可能证据确凿,所以A错误。而C忽略了它的意义所在,趣闻并非就是虚假传言,所以C错误。它的存在有其价值,所以B错误。综上,本题选D.考点:史学素养与能力历史研究史料【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6.1984年11月,武汉柴油机厂正式聘请联邦德国退休工程师格里希为厂长,时任武汉市市长吴官正亲自到会祝贺,外媒评价这是“一件令人吃惊的新闻和成功的典范”这主要源于A.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B.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C. 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84年11月”

7、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武汉柴油机厂仍是公有制企业,这一事件与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无关;D选项错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不是材料中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有学者对美国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运行情况作了统计调查,发现发展较好的是如下产业:廉价百货、烟酒业、娱乐游戏产业与博彩业。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 经济困境中人们寻

8、求慰藉B. 罗斯福新政增强人们信心C. 工业革命后经济自由竞争D. 技术革命时产业结构调整【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发展较好的产业类型,结合所学可知,在大危机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慰藉的需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的统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罗斯福新新政尚未发挥作用,B项错误;从时代背景上看,自由放任政策已经破产,C项错误;材料中提供的产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不是新兴科技,与产业结构调整无关,D项错误。8.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汨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能创造“

9、超级特权”始于A.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制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得美国有了“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的“超级特权”,A项正确;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稳定和控制欧洲,并没有使美元取得超级特权,B项错误;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分别成立于1994年、1995年,与题中1965年戴高乐的认识无关,CD两项错误。9.汉代有一典型案例:父亲和别人因口角发生斗殴,对方用刀刺父亲,儿子持棍相救,结果误伤了父亲。依据汉律,子伤其父,

10、应论死罪。但最终判决认为,“父子至亲”,儿子出于孝心持棍救助,应当无罪免刑。这一判决反映了汉代A. 司法审判标准极度混乱B. 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C. 儒学成为唯一司法依据D. 孝治天下儒家独尊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可知依据汉律,子伤其父,应论死罪,但本案中该子因“孝心”而被赦免无罪,结合所学可知“孝心”反映了儒家伦理观念,这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故B选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司法审判依据汉律,但最终依据孝心判决,可知汉代审判有依据标准,不能说是混乱,故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唯一”说法错误,司法依据还有汉律,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审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并不能

11、反映汉代以孝治天下儒家独尊,故D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10.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顾炎武从古代“君”的含义与称呼入手,否定了“君”是天子的专有称号,这实际上是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故C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的主张,故A错误;材料内容并不能

12、说明顾炎武主张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痛斥君主专制的弊端,而是从古代历史入手否定君主专制,故D错误。故选C。11.历史学家钱穆曾说:若从现代观念言,朱子言格物,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科学”主要表现在A. 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B. 通过实践方式探求理C. 用伦理纲常维护统治D. 强调人具有正当私欲【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格物致知”强调通过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理”,B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范畴,A不正确;C是属于“伦理”方面的范畴;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不正确。12.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

13、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男子长袍的下摆只到膝部,即腿部的黄金分割点处。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A. 追求平等自由B. 崇尚理性之美C. 坚持开放包容D. 注重功利实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服饰中包含了数学原理在身体比例上的元素,体现了希腊在制作服饰上是经过理性思考与分析的,因此反映出希腊对理性的尊崇,故B项正确;材料突显的是“人体的黄金分割点”所展现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平等自由和开放包容,故排除AC两项;材料中所设计的服饰在日常生活中较普遍,并没有体现出功利性,排除

14、D项。13.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 )A. 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B. 妇女地位低下C. 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D.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三从”“四德”的内容体现着男女不平等以及对人性的束缚,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对妇女的要求不仅仅在德才两方面;B选项说法没有错误,但是没有挖掘出事情的本质问题;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我们不能从材料中

15、就得出女服没有人身自由的结论。14.董仲舒再三强调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借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循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A. 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C.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D. 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史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一面认为君主代表天来统治天下,人们必须服从君主的统治;另一方面又认为君主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由此分析可知

16、这一思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求皇帝施行仁政,以此来制约君主的权利。所以正确答案为C。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15.“兰台序九流,儒家但居一。诸师自有真,未肯附儒术。后代儒益尊,儒者颜益厚。洋洋朝野间,流亦不止九。不知古九流,存亡今孰多?或言儒先亡,此语又如何?”这是清代学者龚自珍表达对儒学地位看法的诗。下列观点与他相近的是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B. “盖万世不变者,孔子之道也,儒道也”C. “孔子为教化之主,而一切道德之源也”D.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在这

17、首诗中,龚自珍首先置疑了儒术独尊的特殊地位,接着嘲笑了后儒的厚颜无耻,继而一针见血地指出后代的儒学已经面目全非,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儒学了。D项与之观点相近,此为李贽的观点,他否定孔子和儒学的权威性。A、B、C三项都强调儒学的崇高地位。16.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

18、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1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A. 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B. 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C. 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D. 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D【解析】【分析】黄宗羲认为现行的土地制度与古代的井田制相比,即便征收三十税一的赋税,农民的负担还是比较沉重的,其意在对当前的封建土地制度进行抨击,故选D项;ABC

19、项不符合黄宗羲抨击封建土地制度的主旨,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抨击【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8.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材料主要反映出A. 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 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答案】D【解析】题干中的“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而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说明当时读书人是被社

20、会认同地位较高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地位显著提高,故选D;材料主要不是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故排除A;虽然西汉政府确实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题干中并没与反映,题干反映的一种重视儒学的意识和观念,故排除B;西汉文化教育普及的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故排除C。19.汉朝是中国古代在国家出现白然灾异时帝王公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或自我检讨)最多的王朝,该现象体现了A. 汉代自然灾害的爆发更加频繁B. 儒家对皇权的规范制约C. 皇帝接受士人官僚的“规谏”D. 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中“罪己诏”体现皇帝的反躬自省,受儒家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故选B;古代封建

21、王朝自然灾害并无爆发突然频繁,排除A;从材料来看,无关士人官僚的“规谏”,排除C;材料只涉及“罪己诏”,无法体现严格的规范性,排除D。【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0.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品德忠厚和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材料强调的是儒家学者道德和修养并重的思想,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人的社会责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存天理,灭人欲

22、”“格物致知”的信息,排除BD。21.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23、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故选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22.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一个人看见小孩子掉进井里面,必然会动恻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恻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强调A. 格物致知B. 内心反省C. 心外无物D. 天人感应【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王阳明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心中,不必外求,克服私欲,回复良知,意在强调内心反省,B项正确。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意在强调融会贯通而明“理”,排除A。心外无物意为

24、“要了解宇宙的奥秘,达到对事物真相的认识,只须返视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与题干不符,排除C。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观点,强调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解决本题理解题干“必然会动侧隐之心”“他必定会奔走呼救”意思,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心外无物。23.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A. 儒学丧失正统地位B. 文化观念的多元化C. 道家思想占据主流D. 儒释道三教已合一【答案】B【解析】“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说明魏晋时

25、期思想自由发展,B正确;儒学并没有丧失正统地位,A错误;当时儒家思想仍然是主流思想,C错误;D是北宋时期。2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人和谋士多为自由职业者,他们往往浪迹于各诸侯国,主动或者被动寻找国君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形成了“士无长君,国无定臣”的局面,这说明A. 宗法分封制走向崩溃瓦解B. 军功成为各国授爵的依据C. 贵族世卿世禄特权被打破D. 君主集权意识的初步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官员都是实行血缘世袭制,春秋战国时期却靠“出卖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成为官员,打破了过去贵族世卿世禄特权,故C项正确。此时宗法制并不是完全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中依靠才能成为官员并不是都依据军功

26、受爵,故B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选官标准变化,并不是君主集权意识的加强,故D项错误。25.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D. 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答案】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材料“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减轻了赋税,而不改变民间落后的习俗,不除愚昧,不改奢侈,仍然不可能是人民富裕起来,因此要让百姓富裕

27、还需要使他们摆脱愚昧。故选B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黄宗羲【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总分50分) 26.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各阶层不断斗争探索。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社会进步成为近代中国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高二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2011年12月15日对明

28、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材料三 这些国耻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摘自于蒋介石中国之命运(1943年)请回答:(1)请判断材料一中的“救亡图存运动”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怎样新的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化”。(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探索民族独立的道路做出了哪些新贡献?【答案】(1)太平天国运动。特征: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革命任务;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任答一点给2分)(2)政治上,结束

29、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分)(3)观点:肯定了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贡献: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解析】试题分析:(1)事件:根据材料一中的“农民阶层的救亡图存运动”、“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以反清革命作为斗争目的”等信息可以得出这一事件是指太平天国运动。特征: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以前的农民运动相比,可以

30、得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特点,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革命任务;颁布资政新篇,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这一题要求“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中的“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和所学辛亥革命的意义可以得出,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民国都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即政治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习俗发生变化。(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4分)(3)观点:由材料三中的“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

31、”一句可以看出材料三是在肯定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贡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过程中,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27.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在孔子那里,“政”之语义源头是“正”,显然含有浓厚的道德寓意。他甚至直接说:“为政以德,譬如

32、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又说:“为国以礼”。孔子并不愿意像法家一样,为执政者提供一整套的机构组织及法律设计,他始终相信道德的力量,以及道德表现形式礼的力量。宋石男孔子的历史和历史的孔子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三: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

33、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答案】(1)理念:为政以德;为国以礼。理由: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2)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说,融合法家,道家,阴阳家建立新的儒学体系。其主要思想观点有: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观

34、点,影响唐宋理学家把儒学发展到理学的高度,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其主要思想观点有:“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等,发展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发展:追求个性解放;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为政以德”“为国以礼”得出。第二小问,根据“坚信道德和政治不可分离,政治即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控制”得出。(2)“董仲舒的孔子”指董仲舒对早期儒学的发展,以适应西汉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的需要的思想学说。“朱熹的孔子”即朱熹对儒学的发展,也就是朱熹为服务于阶级、时代需要而提倡的思想学说。作答是要揭

35、示各自的思想渊源和主要思想主张。(3)由材料“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可以归纳为:理学走向僵化和思想文化专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政治、经济和学术等方面归纳其新发展。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材料二孔子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材料三网络时代的解读:众说纷纭网民1:孔子的儒教是统治中国劳动人民两千年的封建意识形态,孔子本人也是个学术庸才,所创立的儒

36、学不过是当时社会中一系列道德习俗的大杂烩,其著述毫无逻辑可言。网民2:孔子思想的精华极具普世价值,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获世界认同,应对他尊敬。盲目反孔,其实是不懂孔,无知的表现。声嘶力竭,不怕被笑话吗?(1)根据材料一观点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与老子政治思想的异同。(2)“三十而立”一般被理解成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简述孔子的人生目标和为实现其人生目标而进行的努力。(3)请任选一位网民的观点,概括其对孔子的评价。说明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1)政治倾向:孔子希望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

37、方案。异:孔子主张德治,老子主张“无为而治”。(2)目标: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传承礼乐文化。努力:创办私学,收徒讲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政治主张;整理文化典籍,倾注自己的政治理想。(3)网民1观点:认为孔子代表封建意识形态,对其持否定态度。理解:其对孔子的认识是片面的。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当做统治工具,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网民2观点:孔子代表中国文化,具有普世价值。理解: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具有普世价值。【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

38、需要结合“克己复礼为仁”等信息可知孔子希望恢复周礼,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老子与孔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归纳,但是要紧扣“政治思想”,回顾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即可,难度不大;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目标可以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生活经历去分析与归纳,可得出应该是伟了传承礼乐文化;第二小问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分析可得,如创办私学,周游列国,整理文化典籍等。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首先需要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所熟悉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科学准确的分析归纳,如第一网友的观点是对孔子的否定,这是片面的,没有看到孔子对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第二网友的观点认为孔子的思想具有普世的价值,这个需要从孔子的核心思想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两个只能选择其一进行分析归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思想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