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7984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考前30天之备战2012高考历史高考状元纠错 专题12国共关系与统一战线.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考纲解读】1.国共的斗争与合作及其多方面的影响2.中共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及其影响3.结合台湾问题的新动态考查中共对台方针政策及影响4.从新的视角考察国民党的历史作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易错点点睛】易错点1国共的斗争与合作及其多方面的影响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的和平谈判有 ( ) 重庆谈判北平谈判南北议和西安谈判 A B C D 【错误解答】D 【错解分析】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把握不清。此题侧重于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一定要把题干中“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时间限制把握准。易排除。 【正确解答】A2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罪行,采取了坚决回击的方针,其主要举措是 (

2、 ) A发动南昌起义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重建新四军军部 D举行战略大反攻 【错误解答】D 【错解分析】 考生史实记忆混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A、B、D三项都不是发生在抗战期间。皖南事变中蒋介石消灭新四军军部,扣押叶挺,中共针锋相对,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坚持在大江南北抗战。 【正确解答】C3 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为此,国民党在1924年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 A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国民革命军 B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北伐军 C与共产党合作改组中国国民党 D与共产党合作建立军事学校 【正确解答】D4 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

3、,其先后顺序是 ( ) A武汉 广州一南京一重庆 B南京一武汉 广州一重庆 C广州 武汉一南京重庆 D重庆一武汉 广州一南京 【错误解答】B 【错解分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国民政府建都和迁都的相关史实的再现能力。考生常见的思想误区在于把“南京临时政府”误认为“国民政府”,从而误选了B项。解答本题最简便的方法,是从国民政府最初在广州建立这一史实出发,在四个选项中找出将广州排在最前的,由此可判定C项正确。 【正确解答】C5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本来可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国民党没有把握好和谈时机,失去了两次机会,不得不退踞台湾。 请回答: (1)第一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是

4、如何失去的?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什么?国民党又是如何失去的? (3)这两次机会的丧失对国民党自身和中华民族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正确解答】(1)第一次机会是抗战胜利后不久,经过国共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一系列和平协议和决定,根据这些协议和决定,国民党在国家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失去: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破坏了所有协议和决定,并在战争中日益走向失败,统治走向崩溃。 (2)第二次机会指的是:1949年国共两党再次谈判,达成了协议草案,国民党在未来国家政治、经济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失去: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人民解放军随后发起渡江战役并向全国进军,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

5、的统治,国民党被迫退踞台湾。 (3)两次机会的丧失使国民党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丢失了大陆政权。机会的丧失使中国继续内战,并使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国家长期未能实现完全统一。【特别提醒】(1)要认识到,国共两党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两大政党,两党关系的变化深刻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2)分析影响国共关系的内外因素: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这决定了国共之间必然存在矛盾和斗争: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影响国共关系,国共两党面临共同的敌人时,就团结合作;当合作的基础消失,国共就会走向对抗;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势力对国共两党关系起促进作用,反动的国际势力对国共两党关系起消极作用。(3)认识两次国共合作的成果和对

6、抗的灾难: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第二次合作,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第一次对抗,国共十年内战,日本大举侵华;第二次对抗,国共三年内战,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所以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互损。【变式训练】1.抗日战争中,毛泽东对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策略作了三个说明:“不为天下先”“退避三舍”“来而无往非礼也”,其含义是 ( ) A以退让求团结 B针锋相对,对抗到底 C有理、有利、有节 D后发制人,消灭顽匪1C解析:毛泽东的阐述讲明了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策略,即以斗争为团结,而斗争要讲究艺术,三个俗语表明了“有理、有利、有节”的三原则。2 下列关于1949年

7、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 ( ) 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 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国民党谈判以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为基础谈判双方代表达成了书面协定 A B C D2D解析:错误,当时是李宗仁任代总统;错误,应是中共与南京国民政府谈判。3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与革命统一战线中,与国民党的方针的最大不同点是 ( ) A服从国民党领导 B以自身活动影响和改造国民党 C坚持以斗争求团结 D尽力维持两党合作关系3C解析:本题考查了两次统一战线(两次国共两党合作)的不同点;A、B两项是革命统一战线时期共产党的做法;C、D两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期共产党的做法;注意题干中“最大不同”,C、

8、D两项相比较,C项是方针,D项是具体做法。4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 B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C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 D国共两党是领导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4C解析:抗日战争中,共产党与国民党分别领导各自军队进行抗战,C项错。5 中国抗战进入1 940年以后 ( ) 敌后根据地曾受到困难挑战 国民政府仍坚持抗战 中美等国表示团结抗战 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A B C D5A解析:中国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在1

9、938年10月,故错,排除含的选项,可确定正确选项为A项。6 毛泽东指出:“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联系19271937 年的相关史实,说明中共是如何从客观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的?6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右派成为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中共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激化,中共提出了“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华北事变,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面临新的大规模内战的危险,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卢沟桥事 变后,呼吁国共

10、合作共同抗日。解析:此题属于观点论证题,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历史史实,做到史实与论点相结合。易错点2中共对统一战线的建设及其影响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 )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正确解答】C2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错误解答】C 【错解分析】 考生没有认清人民政协召开时的社会背景。人民政

11、协召开时是1949年9月,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可排除A、C、 D三项。 【正确解答】B3 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 (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错误解答】A 【错解分析】 史实记忆错误,没有注意到建国后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发展。1956年提出了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至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发展为题干所列的十六字方针。 【正确解答】D4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现在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

12、民主派”的主要依据是 ( ) A孙中山领导国民党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 B国民党建立了根据地和军队 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 D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目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地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12月5日) 材料二:(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

13、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订立抗日协定。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

14、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 (1937年2月1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错误解答】 审题不清,答题不全。 【正确解答】 (1)反蒋抗日。 原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推行;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

15、占据统治地位。 (2)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 原因:日本对华侵略进一步扩大,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全国救亡高潮掀起;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拥(联)蒋抗日。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或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特别提醒】(1)掌握中共历史上建立的四次统一战线: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分析各次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时,应抓住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主要任务,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归纳,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法宝。(2)民族团结注意抓住:三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16、)、一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和两个反对(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进行分析。(3)祖国统一应注意抓住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在港澳问题上的成功实施,注意台湾问题的新动向,认识到解决台湾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然性。【变式训练】1 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共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 )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开辟敌后战场 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 A B C D1C解析:“阶级矛盾服从抗日的民族斗争”,即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能体现这一点是,开辟敌后战场只是抗日的战略之一,不能体现阶级矛盾问题,故错。2

17、 下列关于民主党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 B自成立起就接受和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C抗战胜利后主张政治民主化,反对军队国家化D1 948年后开始参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2D解析:A、B、C三项错误,民主党派在1 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成立之初坚持走“第三条道路”,破产后才接受中共的领导,重庆政协会议上主张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成功实现了56年来海峡两岸的破冰之旅和经贸之旅。据此回答35题。3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崇

18、敬的“世纪伟人”。在当前的现实形势下,我们尤其应该继承孙中山的精神包括 ( ) 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共和 反对国家分裂,追求国家统一 主张发展实业,实现民族振兴主张土地国有,实现“平均地权”A B C D3D解析:要紧扣题目要求的“现实”意义,只有符合,的目标早已实现。4 19371945年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突出体现在 ( )A人民革命力量空前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废除了美、英等国的在华特权,实现了国家的独立自主 C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主力 D取得了百余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4D解析:D项是第二

19、次国共合作的最大成果,也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起点。5 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由合作转为对抗,其原因是 ( ) 国内主要矛盾变化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统治 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A B C D5A解析:国共关系由合作到对抗总是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国共关系对抗的结果而非原因。6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我们党近八十年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工作始终是党的工作全局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为团结和带动全国各族人民,联合各方面的积极力量而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发挥了重大作用。” 据此请回答: (1)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倡导或领导了哪几次统一战线?各取得了怎样的

20、历史成果? (2)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建立统一战线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有何经验教训?6(1)1924年,倡导建立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历史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成果:打败了日本法西斯,取得了近代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民主党派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历史成果: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2)主要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革命主要任务的变化。经验教训: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只靠工人阶级不能战胜中外反动势力,必须建立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21、胜利的一大基本法宝;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权,第一次国共合作,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抗战时期,中共以斗争求团结,为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条件。【难点突破】1结合台湾问题的新动态考查中共对台方针政策及影响1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最能表明的是 ( )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对外国插手中国内政 【答案】B2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与解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日等国,实际已

22、成为一个国际问题当前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外国反华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人大制定的反分裂国家法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证 A B C D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以及分析、理解能力。的表述正确;错误,台湾问题始终是中国的内政,外国干涉是在干涉中国内政;错误,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是通过法律手段打击分裂势力,要实现统一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答案】C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报告中发表了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我国政府曾再三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与和平的方式。毫无疑问,如果台湾能够和平

23、解放,那么,对于我们的国家,对于我们全体中国人民,对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都将是最为有利的。 材料二:(1957年,蒋介石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商谈,周恩来向宋宜山转达以下几点)(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的政务归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以派人到北京参加政务领导。(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预中国内政。 材料三:就在全国人大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不久日至5月3日和5月5日至5月1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炎黄子孙不忘本,海峡两岸一家亲。”“破冰之旅”“和平

24、之旅”和“搭桥之旅”,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据最近台湾联合报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岛内民众对他们的好评明显增加。其中,民众对国民党的支持度从去年9月的37,升到现在的43;亲民党的支持度同样有很大上升。而民进党则从那时的36降为26,比国民党落后17 个百分点。 (1)据材料一,概括周恩来对台思想的基本要点。 (2)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共当时对台主张坚持的原则,并谈谈你的认识。 (3)请运用矛盾观点评析连宋大陆之行的结果和远景。 【解析】本题渗透当前社会热点考查了国共关系和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产物,因此很长时期内,中共的对台政策就是对国民党的政策,当时国民党是坚持“一个中国”

25、原则的,这成为国共两党接触以及中共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本题第(3)问要结合政治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进行分析。 【答案】 (1)强调完成祖国的完全统一;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认为和平解决最好,有利于亚洲和世界和平。 (2)原则: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坚持解决台湾问题应选择有利于民族、人民与世界和平的原则。认为:强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表明了中共统一祖国的诚意;蒋介石派人赴大陆谈判,表明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连宋跨出历史一步,有益于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但台湾当局及“台独”势力依然存在且势力较大。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虽然“台独”势力依然

26、猖獗,但盼望祖国和平统一是主流,是大势。要走曲折的路,但要坚定必胜信念。祖国统一虽然困难重重,但最终统一势不可挡。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将继续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与广大台湾同胞一道,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图谋,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 材料二,钱其琛分别会见了何智辉率领的国民党“三通参访团”和冯沪祥率领的新党“三通参访团”日,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正式成立,旨在促进相互交往,发展两岸农业交流合作,促进祖国统一大业。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八项主张包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请指出我国政府在什么情况下要使

27、用武力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有什么重大意义? 【解析】 主要考查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以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历史意义。第(1)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答题时要点应全面。第(2)问针对“和平”方式作答。 【答案】 (1)如果台湾出现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件;如果出现外国势力侵占台湾的严重事端;如果出现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2)可以避免武力带来的不必要的人民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助于维系中华民族的感情;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繁荣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特别提醒】要注重学

28、以致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既要注重基本史实和历史思维方法的把握,又要关注与之相关的具体问题,多层面获取知识。同时还要有效提取提供的新情境材料中的信息,不要漏掉要点。【难点突破】2从新的视角考察国民党的历史作为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目的是 ( ) A打破列强的外交封锁 B换取列强的支持 C尽快稳定国内政局 D争取列强严守中立 【答案】B2右图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会见连战的情景,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后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再次历史性握手。 60年前握手的两党领导人和地点分别是 ( ) A孙中山、陈独秀,北平 B

29、蒋介石、毛泽东,重庆 C周恩来、张治中,北平 D李宗仁、毛泽东,重庆 【解析】从题干可知,此次握手是2。05年,60年前应是1945年。抗战结束,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毛泽东到达重庆与蒋介石会面,所以握手的应是毛泽东与蒋介石。 【答案】B3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 “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 B C D 【解析】考生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含义没有完全理解把握。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具有双重性影响,不要忽略它狭

30、隘的民族主义观的一面。结合题目要求不难排除。 【答案】A4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日益黑暗和腐朽与解放区不断进步和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试结合两个区域不同的抗战形势、政治状况和经济状况,说明它们对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所创造的条件。 【答案】 (1)国民党正面战场推行不依靠人民的片面抗战路线,节节败退,丧失失地,既削弱了统治力量,又缩小了统治区域。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推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不断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壮大人民革命力量。(2)国民党内部派系纷杂,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民党派系倾轧的事实;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和反共、反人民立场,推行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既不断丧失着民心,又无力实

31、现内部的真正统一。解放区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采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在维护工农联盟的同时,团结了各阶层抗日力量;通过整风运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使民主革命有了正确的指针。(3)国民党统治经济政策促使四大家族实力激增的同时,造成民族工业破产、农村经济衰败、通货膨胀严重,财政经济已陷入困境。解放区大生产运动发展了经济,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条件。【特别提醒】对于国民党的历史地位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全面、客观公正地去评价。要把握国民党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每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对其历史不夸大,也不缩小

32、,同时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国民党的历史。【2012名师预测】一、选择题 1924一1927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据此请回答14题。1 孙中山能够接受中共的政治主张,实现伟大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 A护法运动失败的教训 B孙中山具有坚定的民主革命精神 C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帮助 D共产国际的指导1B解析:“根本原因”属于内因性质,据此排除C、D两项,而C项是直接原因。2 中共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因是 ( ) A北洋军阀对罢工运动的残酷镇压 B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C孙中山欢迎共产党同他合作 D敌人力量的强大和工人阶级力量

33、的相对弱小2D解析: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而自身力量过于弱小,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它们的 ( ) A斗争目标不同 B斗争方式不同 C阶级立场不同 D世界观不同3C解析:国共都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这是合作的基础,但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所以它们的纲领又有原则性区别。4之所以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B确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C创建了革命的武装 D明确了斗争的目标4B解析:国民党一大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成为合作

34、的政治基础,并解决了国共合作的方式问题。5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5C解析:“唤起民众”即需联共、扶助农工,“平等待我之民族”指苏联,故应是三大政策。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态度是 ( ) A承认 B否定 C限制 D剥夺6A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包括地主阶级。所以B、D两项错误,从“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可得出

35、,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地主土地所有权是承认的。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着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 ) A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B两党对日本侵略的认识程度不同 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7C解析: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这决定它们必然存在矛盾和斗争。8下列有关皖南事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 ) 它是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战的行为 英美支持国民党发动 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顽固派的进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完全破裂A B C D8C解析:皖南事变这次反共高潮内在中共的坚决斗争下、外在英美苏等国的压力下得到遏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维持,据此排除

36、。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此回答913题。9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基础的是 ( ) A“八一宣言” B“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的宣言 C瓦窑堡会议决议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9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0 中国共产党为团结开明地主共同抗战而采取的措施是 ( ) “三三制”原则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A B C D10A解析:“三三制”原则团结了包括开明地主在内的中间势力,交租交息保障了地主的经济利益。11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

37、改革的决定”规定:“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进行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中共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D调动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11B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和“双减双交”的规定直接选出B项。12 1938年2月18日中共党内一些人致电中央书记处和八路军总部,反对成立晋察冀边区的人民抗日政权,认为这样做会“刺激”国民党,“对全国统一战线工作将产生不良影响”。这段材料反映中共党内某些人 ( ) A尽力巩固统一战线 B存在只讲联合不讲斗争的迁就主义 C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D带有“左”倾关门

38、主义倾向12B解析:从题干材料看,“某些人”具有右倾投降主义倾向,而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13 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 A汪精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 B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 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的政策转变D_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皖南事变13C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三大口号的针对性极强,即针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逆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1418题。14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建立的革命统一战

39、线,反映出 ( ) 国共两党消除了根本分歧 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无产阶级取得了革命领导权 中国革命性质仍是反帝反封建AB C D14C解析:错误,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存在矛盾斗争,但当时中共以妥协求团结,放弃了领导权。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革命统一战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合作的方式不同 B军队的性质不同 C革命的任务不同 D斗争的结果不同15C解析:革命统一战线旨在打倒列强和军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旨在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这是两个统一战线的最大不同。16 中共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与维护革命统一战线的斗争最大的不同是 ( ) A争取民主党派的支持 B以斗争求团结而不是以退让求

40、团结 C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D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16B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7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形成时期主要是针对( ) A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 B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 C国民经济困难和政局动荡的问题D蒋介石集团和美帝国主义17D解析: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于国共全面内战之际,主要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卖国逆行。18纵观民主革命各时期建立的统一战线,共同点是 ( ) A都以帝国主义为直接的斗争对象 B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都达到了当初的既定目标D都随着当初任务的完成而终结18B解析: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一大法宝,其着眼点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9 1 93

41、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 ( ) A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一致讨伐 B显示了中国各阶层要求团结抗日的愿望 C起因是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标志着国共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19B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根本上说是在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情况下,要求抗日的爱国力量大于妥协投降的卖国力量的结果,故选B项。干扰性比较强的是D选项,西安事变揭开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不是合作开始的标志。20 全面抗战爆发后,能体现国共合作抗战的大会战发生在 ( )A陕西省B河南省 C山西省 D河北省20C解析: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会战,其中太原会战是国共两党在山西合力进行的,太原会战中

42、的平型关大捷、奇袭明阳堡机场等著名的战役,都是八路军组织发动的。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 中共中央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责任。 1 937年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哪些目标?目的是什么?放弃这些目标与中国共产党性质是否矛盾?说明理由。 (2)材料中第三条取消“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

43、是否能说明中国共产党交出政权?用事实证明。(3)在抗战时期中共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又是怎样进行政权建设的?21(1)放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土地革命和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目的是联合国民党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不矛盾。中共是代表中华民族利益的。(2)不能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是中共领导下的民主政权,八路军、新四军仍是中共领导下的军队,在抗战方面接受国民政府的指导。(3)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按“三三制”的原则建设抗日民主政权。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中共七一大上作了愚公移山的闭幕式,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陈毅赋诗

44、热情祝贺七大闭幕:“百年积弱叹华夏,八栽干戈仗延安。试问神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大会会场在延安清凉山下) 中国革命史讲义 材料 :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上,大会发表对中共问题之决议案提出:“采取政治解决之方针。在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一切问题可以商量解决。”在对内的本党同志对中共问题之工作方针中,又号召其党徒“均应提高警觉努力奋斗,肃军肃政,加强力量。”大会报告指出:“党内许多同志常夸大中共力量不知在某一定情况下,我们必消灭之!” 抗日战争大事记 材料三:1945年8月10日延安总部第一号令:(一)各解放区任何抗日武装部队均得依据波茨坦公告规定,向其附近各城镇交通要道之敌人军

45、队及其指挥机关送出通牒,限其于一定时间向我作战部队缴出全部武装(二)各解放区所有抗日武装部队,如遇敌伪武装部队拒绝投降缴械,即应予以坚决消灭。 中共中央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 材料四:1945年8月1日蒋介石给朱、彭电报:“延安第十八集团军朱总司令、彭副司令均鉴:本委员长已经电令各部队一律听候本会命令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地驻防待命各部队勿再擅自行动。”中国现代史下册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万众瞩目清凉山”的含义。 (2)材料二表明了国民党的哪些政策?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共中央指示的基本精神和政策依据。(4)材料四中蒋介石要第十八集团军原地驻防待

46、命的原因是什么?目的何在?综合材料二、四你能得出什么认识?22(1)指中共七大给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光明前途,人民把希望寄托在中共身上。 (2)对外宣称“在不妨碍抗战、危害国家之范围内”商谈解决中共问题;对内则强调加强军事力量,伺机消灭中国共产党。 (3)即主力出击,接受日军投降,如遇抵抗,坚决消灭。依据为波茨坦公告。 (4)因为第十八集团军在抗战前线,而国民党军队远在大西南、大西北,不利于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目的是阻止中共武装力量壮大,为内战作准备。认识:早在抗战胜利前,国民党就制定了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政策。23 20世纪3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怎样的态势?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两

47、党关系变化的因素,并指出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的影响。23(1)两者关系:两党从对抗合作,再到对抗。两党的分歧与斗争始终存在。(2)制约因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两者之间分歧与斗争始终存在并导致合作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日本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国共结束内战实现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统一战线破裂,国民党挑起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国际政治势力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对国共关系起促进作用,反动的国

48、际政治势力对国共关系起破坏作用。(3)影响:第一次对抗,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扩大侵华以可乘之机。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屡败的局面。第二次对抗,进行了三年多的内战,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国民党反动派逃到台湾,至今海峡两岸尚未统一。24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曾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遭遇过挫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遭受过哪些挫折?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挫折?(3)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24(1)挫折: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一大批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被错划为右派

49、分子,当作敌我矛盾对待;在以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理论的指导下,许多资方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遭受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遭到严重破坏,民主党派也被迫停止了活动。(2)原因:中共“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并在相当长时期内占据主导地位;中共虽然提出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但实际上并未执行,强调的是 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划在资产阶级之内,民主党派则被视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潮泛滥成灾。(3)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重新得到落实,并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成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民主党派恢复了活动,发展了新的成员,重新发挥作用;1982年,中共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加密切了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