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 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B. 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 源自人们的主观想法D. 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
2、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A、B、C均属于主观的范畴,不适合题意。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哲学家的关系密切,与我们无关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在生活与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正确,排除。: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有关,错误。故本题选B。【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的关系3.下列观点属于唯心主义的是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形
3、存则神存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物质依赖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选项属于唯心主义,入选。:选项属于唯物主义,不选。故本题选C。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A. 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B.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 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D. 世界观能否决定方法论【答案】C【解析】【详解】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C正确。AB:选项A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D错误。故本题选C。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B. 古希
4、腊朴素唯物主义C. 18世纪德国唯物主义哲学D. 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答案】A【解析】【详解】A: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A正确。BCD: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6.哲学的任务是A. 让人人都成为哲学家B.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C. 使人全面发展D. 追求真理【答案】B【解析】【详解】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故B正确;A错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哲学家;选项CD均不是哲学的任务,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7.“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这句话说明A.
5、 哲学属于艺术的一个种类B. 学会哲学,生活就一定会变得更美好C. 哲学与生活相互作用、相互决定D. 哲学对人们的生活有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指的是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故D符合题意;A错误,艺术属于具体科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属于一个种类;B错误,说法太绝对; C错误,哲学源于生活,对生活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非相互决定。故本题
6、答案为D。8.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个观点说明()A.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方法论C.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D.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答案】D【解析】题目中,恩格斯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着重强调了具体科学的进步对哲学发展的作用,故D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B选项没有体现。C选项表述不恰当,排除。9.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 一元论和二元论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答案】A【解析】【详解】对
7、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属于唯物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故A正确;选项BCD均不是哲学的基本派别。故本题答案为A。10.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A. 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B. 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 正确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着巨大作用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答案】C【解析】题目中,“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
8、说明正确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着巨大作用,故C选项表述正确入选。A选项错在“决定”。B选项错误,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D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点睛:易错点-哲学决定着社会的进步此观点错误。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但是哲学并不能成为决定社会进步的力量。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1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唯
9、一特性是( )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主观能动性D. 普遍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说法正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与题意不符;CD与物质的特点不符。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12.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A. 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答案】C【解析】略13.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从哲学角
10、度说明A. 意识是人的肌体状况在精神上的反映B.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的反作用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 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答案】C【解析】【详解】C:怒悲惊恐忧是人的情绪,属于意识,这些情绪与人的内脏有着密切联系,这表明这些意识活动必须以五脏为物质基础,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内脏机能,才能反映出情绪的变化,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符合题意。A:选项A缩小了意识的内涵,不选。BD:选项B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4.“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11、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A符合题意,材料中提到学要有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推动认识发展。D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故选A。【点睛】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主要有: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1、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
12、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15.下列对真理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 因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以有多重,所以真理也不可能唯一B.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C.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A:即便是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以有多重,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真理只能有一个,A错误但符合题意。BCD:选项B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关于逆向选择类:特点:题干的最后往往用“不正确的是”、“材料不能体现的是”等语句将题干与题肢联系起来。解题要求:选择命题错误的题肢,或者
13、材料不能体现的题肢作为答案。易犯错误:由于粗心、审题不慎等原因导致误选命题正确的题肢作为答案。16. 荀子说:“天下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 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 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答案】D【解析】【详解】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错误。B:材料不涉及自然界的产生,B排除。CD: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荀子的话表明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4、,D适合题意,排除C。故本题选D。17.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这说明A. 物质是客观的,意识也是客观的B.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 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D.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答案】B【解析】【详解】“网络流行语”属于意识范畴,“社会某种现象”属于物质范畴,“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无一不是对当下社会某种现象的思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故B符合题意;A错误,物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的;C错误,意识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18.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例如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
15、,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D. 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答案】A【解析】【详解】A正确,“一切存在物,例如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马克思的上述论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B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C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而不是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D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体现该项; 故选:A。【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
16、,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19.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穿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世界是运动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 B. C. D. 【答案】A【解析】“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一方面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另一方面也说明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固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故符合题意,应选;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运动、变化、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7、:(1)联系:总体上指向性相同:三者都属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中同一序列的概念和范畴,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引起的原因相同: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构成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表达的科学观点相同:唯物辨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在一起表达自己的发展观。(2)区别:定义不同: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变化是指事物在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状态乃至性质的改变,包括量变和质变;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侧重点不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主
18、要反映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表示事物在活动着,它同静止的观点相对立;变化主要反映事物运动的多样性、程度和状态,表示事物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它与凝固的观点相对立;发展侧重指事物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和变化,反映着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和生成的过程。范围和深刻程度不同:发展是一种运动和变化,但不能说运动和变化就是发展,运动、变化比发展范围广泛,而发展则比运动、变化更深刻,它表明了事物运动变化的总方向和总趋势。20.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切工作
19、的落脚点A. B. C. D. 【答案】A【解析】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必须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故入选。选项表述错误。选A。点睛: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世界上一
20、切事物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1.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A.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B.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答案】D【解析】【详解】“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是部分对整体的意义。A不合题意,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不合题意,强调的是要全面看问题,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不合题意,强调发展具有普遍性。D符合题意,强调部分对整体的意义。故选D。22.生产工具从原始人的石刀石斧,传统手工工具,近代机器工具到机器人,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表明A. 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 事物的变化
21、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C. 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D.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答案】D【解析】【详解】D:题干强调生产工具不断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D符合题意。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的否定,而不是彻底否定,A错误。B:事物的变化有量变与质变,质变是根本性质的变化,B错误。C: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结果的说法错误,C不选。故本题选D。23.中国参加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世界各地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关爱地球。“关灯一小时,地球少出汗”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A.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由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B.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
22、作用C.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A:关爱地球。“关灯一小时,地球少出汗”体现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由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A正确。BC:选项B属于唯物论,选项C属于唯物史观,BC不符合题意。D:该选项强调是事物发展的途径,材料没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点睛】体现类选择题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1)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2)通常选用现实生活中突出的事例创设情境,这些事例一般是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3)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目的是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23、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现实问题的能力。2解题方法(1)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抓好关键词、明确重点。(2)把握题干的联结语,如“这个事例说明”“这表明”“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上述材料体现了”等,从给出的事例中归纳相应的道理。(3)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采取归纳法,联系所学知识,正确地指出事例揭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道理。24.莎士比亚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党人们选择职业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以上材料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A.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B. 善
24、于分清主流和支流C.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 善于抓中心,抓关键【答案】C【解析】【详解】C:党人们选择职业时,应尽量选择适合自己性格特点的工作。以上材料说明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正确。ABD:材料不涉及一分为,也不涉及分清矛盾主次方面以及抓主要矛盾,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点睛】区分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要做到“三看”一、看矛盾的数量如果题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一般就属于矛盾主次关系,如果题中只涉及一个矛盾,则属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二、看所用字词一般情况下,如果题中带有:关键、中心、主题、重点、重心、主线、核心、重中之重、首要、突出、第一、第一要务、要
25、害、突破口、归根结底等字眼,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如果题中带有: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实质、九个指头、优势、绝大多数、总体上说、形势等字眼,就是强调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三、看方法和要求主次矛盾侧重于强调讲工作方法,强调怎么做,要求处理问题时抓重点,主要矛盾影响事物发展的进程。矛盾的主次方面侧重于认识方法,要求在认识事物,分析问题时,认清本质,把握主流,强调对人对事的评价、认识、看法,涉及事物的性质。2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A. 绝对的肯定B. 肯定中否定和否定中肯定,即“扬弃”C. 绝对的否定D. 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答案】B【解析】【详解】A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不是绝对的肯定。B符合题
26、意,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实质是“扬弃”。C表述错误,不是绝对的否定。D表述错误,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故选B。【点睛】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既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4、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26.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下列成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是A. 邯郸学步B. 唇亡齿寒C. 吐故纳新D. 因地制宜【答案】C【解析】【详解】“吐故纳新”既体现了“故”和“新”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既体现唯
27、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C正确且符合题意;“邯郸学步”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与题意不符,A排除;“唇亡齿寒”只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未体现发展的观点,排除B;“因地制宜”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题意不符,D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27.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A.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B.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
28、展D.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创新的作用的相关知识。A:材料未涉及创新对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作用,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B:近年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这表明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项正确。C:材料未涉及创新对人类思维和文化发展的作用,C项与材料不符,排除。D: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点睛】全面理解创新相关知识.1.为什么要创新?(1)理论依据: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9、。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实质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2)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生产关系三要素:所有制、分配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怎样创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密切相连。创新是对既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
30、,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28.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人生就像心电图,一帆风顺就说明你挂了。”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作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A.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 事物处在量变与质变的交替过程中D.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答案】D【解析】生活中,人们常把“浮起来”称为成功,把“沉下去”叫作失败。其实在沉浮之间,有起有落才是真实人生。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3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既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准确反映题意;BC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途径):(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2)(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方法论)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29.IphoneXS还未上市,就掀起了抢购
32、热潮,手机贴膜、手机壳等配件厂商纷纷开始筹备新产品的生产。这表明A.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B.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C. 要创造规律促进事物的发展D. 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答案】D【解析】【详解】A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的,是客观的;B说法错误,错在“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正确说法是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才能建立新的联系;C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 D符合题意,题目强调IphoneXS还未上市,就掀起了抢购热潮,相关配件厂商纷纷开始筹备新产品的生产,表明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3、的。故本题答案为D。【点睛】本题重点剖析:准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内涵: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表现: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30.无人驾驶技术将对未来的交通带来深刻变革。2018年3月,某公司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人们对该技术前景的担忧。不过有专家认为,这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材料体现的主要哲理是A. 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 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C. 应坚持一点论的观点D. 自然界是物质的【答案
34、】B【解析】【详解】B:对于无人驾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表明无人驾驶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体现了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B符合题意。AD:选项A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应坚持两点论,而不是一点论,C错误。故本题选B。二、问答题31.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开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
35、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 :根据试题的要求,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横线上。备选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质,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决定作用,阅读应重视深层次精神思索,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质,而不应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解析】【分析】本题以快餐式阅读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6、。【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并从备选答案中进行选择。本题限定意识作用的知识。针对材料中快餐式阅读存在的问题: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考生可从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的角度作答,入选。:意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故本题选。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刀,不见其损,年有所亏。”(1)材料中的这两句名言警句体现了_,要求我们_。(请从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备
37、选答案: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这一原理的内容是什么?【答案】(1)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解析】【分析】本题以名言警句为话题,考查其所体现的哲学道理。【详解】首先回答第一问: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石之刀,不见其损,年有所亏。这些名言警句都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即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
38、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入选。: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第二问回答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考生依据所学知识简述即可,即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3.“挑战者”号和“哥伦比亚”号,一个在发射升空时爆炸,一个在返回时解体。航天飞机的每次飞行,都伴随着人们担忧的目光。专家指出: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之初,也曾有过到底是从飞船起步还是从航天飞机起步的争论,今天航天飞机所遇到的困境,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都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一定要根据本国的国情、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专家的看法所体现
39、的哲学观点,专家的看法前半部分体现了_。(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横线上)备选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用哲学知识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_、_。(从下列备选答案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到横线上)备选答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条件具备则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条件不具备则安于现状。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在思想领域要敢于超越规律,改变规律
40、。(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了表现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外,还表现在哪三个方面?【答案】(1)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唯一标准(2)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解析】【分析】本题以航天飞行存在安全隐患为话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本题要求分析专家看法前半部分体现了什么哲理,并从备选答案中选择。针对专家观点:今天航天飞机所遇到的困境,我国载人航天的成功,都
41、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考生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角度考虑作答,入选。:选项不符合题意,不选。故本题选。(2)本题要求用哲学知识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什么,并并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本题是在考查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因此,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应做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入选。:条件不具备则安于现状的说法错误,不选。:超越规律,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
42、性,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故本题选。(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了表现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外,还表现在哪三个方面?本题实际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依据教材所学,考生可回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除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之外,另外三点分别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4.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下列备选选项中选出上述论断所能蕴涵的哲理_、_、_(填写序号)备选答案:矛盾具有特殊性人和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事物具有多样性(2)请回答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答案】(1)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事物具有多样性(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两片树叶为话题考查有关矛盾的知识。【详解】(1)本题要求从下列备选选项中选出三个上述论断所能蕴涵的哲理。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事物具有多样性,入选。: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错误。故本题选。(2)本题要求回答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试题比较简单,考生依据教材知识作答即可,即矛盾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