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74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3届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知能闯关:第31讲 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广东专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2011高考北京卷)“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中诗句的含义。海国图志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有利于传播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西方文化、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故A项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发展方案,变法通议、孔子改制考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的著作。2(2011高考江苏卷)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

2、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解析:选A。这段话的大体含义是:我宁愿国粹消亡,也不愿民族消亡,我们的民族要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不能任凭自然选择,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康梁变法发生于19世纪末,而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初出现的现象,C项不符合题意。3(2011高考天津卷)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

3、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解析:选A。特定的词汇是时代发展的反映,尽管新文化运动时期专门论述民主和科学的文章不多,但却真实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利用民主和科学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所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4(2011高考安徽卷)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解析:选A。题干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清

4、王朝,并未从思想上根本动摇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基础,儒家封建思想以及落后的封建教育依然存在,因此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给封建君主专制以空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故A项表述符合题意。5(2011高考浙江卷)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解析:选B。按照徐志摩生卒年来判断其24岁以前是指1920年以前,由此判断处于新文

5、化运动时期,材料表述的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徐志摩更加推崇“相对论或民约论”,这与当时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有关,故B项符合题意。6(2011高考上海卷)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该学者认为,青年人应该摆脱奴隶地位和蒙昧时代,体现了思想解放的时代潮流。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符合材料信息,故选D项。一、选择题1(2012苏北四市联考)魏源的海国图志对英国政体作了详细介绍,其意图不是()A希望

6、中国进行政治改革B总结中国战败教训C探究英国获胜原因D让国人了解英国国情解析:选A。海国图志的写作目的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书中没有涉及中国的政治改革内容。2(2012湖南联考)魏源曾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言语文字而中国迄今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为此清政府应采取的关键措施是()A翻译外文书籍 B创办新式学堂C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D派遣官员留洋考察解析:选B。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关键是培养外文人才,而培养外文人才的关键在于创办新式学堂。3(2012苏锡常镇四市联考)“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方今急边防,疲氓未息肩。苦心著此书,搜讨颇有年”。这是对下列哪本

7、书的评价()解析:选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罗列甚远之国”、“方今急边防”等信息可知,该书主要内容应为西方地理历史知识。海国图志是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而著,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B项正确。C项为黄宗羲所著,D项为顾炎武的著作,都属于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的著作,与评价的主题不符,故选B项。4(2012湖南永州模拟)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A阶级斗争分析法B“三个

8、有利于”标准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解析:选C。阶级斗争分析法是从阶级立场、矛盾角度来分析历史现象,显然与题干不相符;B、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题干在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评价时,特别强调了“那个时候的中国”,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分析。5(2012南通、扬州模拟)梁启超曾说: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梁启超批评的是当时某个派别主张的()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师夷之长技以制夷C军事为主,民生为辅D原封不动地维护封建统治解析:选A。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仅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不

9、够的,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由“以为吾中国之政教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可知,该派别为洋务派,洋务派的主要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A正确;“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属于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C、D表述均不全面。6(2012苏锡常镇学情调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进一步冲破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点。下列材料可以体现“中体西用”这一思想的是()A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C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解析:选D。本题考查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

10、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属于洋务派的观点,D正确;A强调的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观点;B强调的是民主和科学,属于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观点;C强调的是维新变法,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7(2011高考大纲全国卷)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在于“光绪朝”“悉照旧制”“懿旨”“直接关系”。中国历史上对于皇帝的诏令称为圣旨,

11、对于皇太后或皇后的诏令或指令称为懿旨。结合戊戌变法和戊戌政变的有关史实及题干材料可以判断,这是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戊戌变法期间的法令,并最终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8(2012江苏盐城模拟)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议论最恰当的提炼是()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解析:选B。理解材料的含义,应该是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纲常伦理,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9(2012北京海淀二模)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这一言

12、论反映了()A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C君主立宪 D社会契约解析:选D。从材料可知,谭嗣同认为,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民”;民为本,君为末;天下不能因为君主而累及人民。即谭嗣同主张君民一体,君主只是普通的“民”,因此君主应与人民一道遵守约定。这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10(2012广东六校联考)康有为认为,论语中“仁者爱人”的思想、韩愈原道中的“博爱之谓仁”的观点、大学里的“平天下”等说法,都是“博爱、平等、自由而不侵犯人之自由”的具体表述,所以,“夫自由之义,孔门已先倡之矣”。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不包括()A康有为将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B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实行渐进变革C康有

13、为认为孔孟学说中充满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D康有为认为近代西方自由平等理论在中国“古已有之”解析:选B。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操之过急,遭到顽固派的镇压。所以实行渐进变革不符合历史事实,所以B是错误。11(2012安徽十校二模)“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该思想属于()A洋务派 B革命派C维新派 D顽固派解析:选C。材料认为国家主权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12(2012清远市一模)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

14、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B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D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解析:选D。分析材料作者认为,正确的社会转型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是思想解放,随后政治革命、经济建设。据此本题应选D项。但中国历史发展的事实并未按照这一顺序。二、非选择题13(2012东北师大附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

15、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中国近代史材料2:“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

16、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根据材料1及所学知识,分别归纳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或态度。(2)概括指出材料2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西方政治方面的突出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对近代西方的认识。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情入手;第(2)问从材料来看都是学习西方政治,“主张”可从材料中获取,“立宪法、开国会”表明君主立宪,“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表明民主共和,“俄国革命”表明社会主义;“特点”则要结合时代背景回答。答案:(1)郑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

17、有,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增进了解。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开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政治思想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政治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14(2012深圳调研)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

18、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二18951915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三1915年以后,特别是1919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请回答:(1)明末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盛极一时,分析这一思想形成的社会原因。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答案: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专制统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八股取士导致学术思想界因循守旧。思想观念: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2)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高考资源网w w 高 考 资源 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