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6 ,大小:392.67KB ,
资源ID:13269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69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第二单元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pptx)为本站会员(a****)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kefu@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课件:第二单元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pptx

1、-1-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2-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1.注字音2.识通假-3-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3.释词义-4-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4.解多义-5-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5.辨活用-6-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6.明句式(1)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判断句(2)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宾语前置(3)王语暴以好乐 介宾短语后置(4)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介宾短语后置(5)暴见于王 被动句(6)

2、他日,见于王曰 被动句7.积名句(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2)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7-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庄暴见孟子好乐独乐众乐鼓乐、田猎:疾首蹙 怨不与民同乐欣欣然有喜色 爱与民同乐结论:与民同乐,则王矣(借题发挥、正反对比高明的论辩艺术)-8-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积累语言知识把握文脉主旨2.主旨归纳“乐民之乐,忧民之忧”这一主题贯串了本课三则选文的始终,表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庄暴见孟子”一则,采用假设论证,说明君王应与民同乐。“孟子见梁惠王”一则,援引历史事例,揭示

3、了君主贤明,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一则,引用历史故事,阐述了古之圣君与今之国君的不同做法:古之圣君巡狩,急民之所急;今之国君巡游,恣意享乐,耗费民力。一个是顺天而行,顺天者自然是昌;一个是逆天而动,逆天者自然是亡。-9-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1.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译文: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今天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点评:今乐、古乐本不可混同,但孟子深知齐宣王不会放弃对今乐的爱好,所以存异求同,以便进一步劝导齐王在爱好今乐的情况下实现“与民同乐”。所谓“今之乐由古之乐”,问题不

4、在于爱好今乐还是爱好古乐,而在于能否与民同赏。若能与民同赏,则古今无异。如果能够施行仁政,即使齐王爱好今乐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另一方面,在齐宣王听到孟子提及“好乐”而“变乎色”时,孟子及时肯定了好乐有助于治国,以此语来消除齐王的羞惭之心,这样就抓住了对话进行下去的关键,并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10-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苦为忧苦的,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苦为忧苦。点评:孟子明确地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当然,他并不是在说百姓的

5、地位比国君的地位高,而是说国君在治国时,如果不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因为孟子认为,国家存在的根本不在于“天时”“地利”,而在于“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劝诫统治者要与民同忧同乐。所谓的“同忧同乐”也不仅仅是指同百姓一道娱乐,一道忧苦,更主要的是指统治者要推己及人,施恩于民,关心百姓疾苦,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只有达到此种境界,才能君民上下一心,实现仁政理想。-11-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在第一则选文中,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参考答案:首先,齐王把自己和孟子对立起来,谈话气氛非常僵硬。孟子与齐王谈话,是从齐

6、王好乐开始的,可是,齐王根本不顾孟子的面子,变了脸色,还说:“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这等于是堵住孟子的嘴,不让孟子谈他的“先王之乐”,而事实上,孟子的谈话肯定是离不开“先王之乐”的,因为孟子的音乐观是与王道有关的。-12-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其次,我们要看清孟子面对这并不融洽的气氛所用的对策。如果孟子勉强硬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谈话气氛可能更加紧张,更关键的是达不到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所以,孟子在此时转换了谈话的内容,几乎是迎合齐王似的说了那句“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其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通过引起齐王兴趣,改

7、变谈话气氛。但是这句话是“很有文章”的,它已经巧妙地把谈话内容引入了政治领域。紧接着,孟子又说“今之乐由古之乐也”,这话是承接齐王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而言的,但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这期间孟子已经改变了原来的概念,于是,出现了四个概念:“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今之乐”“古之乐”。这四个概念的出现,使孟子转换了话题,为齐王钻进自己的圈套做好了准备。至此,孟子就已经化被动为主动。要指出的是,孟子为了缓和谈话气氛所用的手段,并没有改变自己原来对音乐的立场,却把谈话引入了自己想说的领域。-13-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一个完美的战例“庄暴见孟子”赏析“庄暴

8、见孟子”一则主要记叙了孟子和齐宣王关于“乐”的一次谈话。孟子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王天下”。在谈话过程中,孟子细致入微地把握了齐王的心理,借题发挥,因势利导,牢牢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在这之前,齐王的大臣庄暴曾经被齐王召见,且被告之以“好乐”;庄暴当时“未有以对”,因此特来向孟子请教。显然,“他日,(孟子)见于王”,并非偶然、盲目前往,而是有备而往的:不但有明确的谈话目标、谈话内容,而且设计了精密的谈话步骤。这生动体现了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后面的谈话在孟子的掌控下有条不紊、尽如人意地展开。-14-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

9、维探究审美鉴赏孟子开门见山地询问:“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齐王“变乎色”。对此朱熹分析说:“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从下文情节来揣摩,当时齐王的心情应该是既愧且怒;这种反应,应该也是在孟子的预料之中,或者说正是孟子所期望的。孟子论辩说理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善于把握人物心理,谈话前他必定已从多种渠道对齐王的性格特点观察入微,因此是有意惹怒或惹急齐王。这就好像两军对垒,敌军坚守营垒不与我交战,我必须想方设法引蛇出洞一样。孟子这里就是采取了“怒而挠之”的战略战术,针对齐王易怒的特性,挑逗他,引他上钩。敌人已经被引出营垒了,但这时还不能与之交锋。此时孟子采取了“欲擒故纵”的策略,对齐王激昂的情绪进

10、行安抚:“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15-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正因为孟子牢牢地控制着“战争”的进程,所以在初步安定了齐王的情绪之后,他又有意派出了一支“饵兵”,引诱齐王入其彀中:“今之乐由古之乐也。”孙武在其军争篇中告诫兵家:“饵兵勿食。”齐王却果然上钩了:“可得闻与?”好奇之态,跃然纸上。须知,在古代,“今之乐”与“古之乐”的区别是判若鸿沟的:“古之乐”有助于治理国家,因此孔子看到他的弟子子偃用音乐来治理一个小国家,曾取笑他是“杀鸡用牛刀”;而“今之乐”则是庸俗淫靡的。齐王之上钩,势在必然。-16-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一起读文一起思考句段点评多

11、维探究审美鉴赏在我们看来,这时趁势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已经是水到渠成。孟子则不然,他还是没有正面解释为什么说“今之乐由古之乐”,而是另外提了两个看似关系不大的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蓄势之功,令人叹服。而从战略上来考虑,这实际上正是吸引敌人之后的诱敌深入、迂回包围之计,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正是靠此计,火烧新野,一战成名。待到合围之势形成,孟子便指挥前后两军,全线出击。“臣请为王言乐”便是合围成功、全线出击的信号。出击便须势如破竹,不给敌人以喘息还手之机。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势如扩弩(张满的弓),节如发机(触发机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孟子“前军”“妻离子散图”,“后军”“黎庶齐安图”相继发出,前军为阴,后军为阳,阴阳配合,一举将齐王拿于马下!好一个完美的伏击战例!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