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2月)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图一 图二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C.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波斯人非常赞赏希腊的制度C.波斯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3、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
2、填的内容应分别是 A世袭、君主、总统 B世袭、首相、议会C选举、君主、议会 D选举、首相、议会 4、近来,国人愈来重视国史,著书立说风靡全国。曾经登上百家讲坛栏目的北京市中学高级教师袁腾飞在新著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一书中,以幽默、诙谐的笔法讲述了“史上最贵的一枪”的故事:“李鸿章被日本愤青给了一枪,日本政府为了防止李鸿章愤然回国甲午战争赔款拖而不还,挨了一枪将赔款减了一亿,这是史上最贵的一枪。”对此事件及其影响,你认为正确的有日本愤青给李鸿章一枪,是因为不忍李鸿章卖国 中国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城下之盟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华夏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
3、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之语)”是其后果之一、 B、 、 D、5、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 6、某日英国泰晤士报用四版面刊登了来自香港记者有关北京的报道,其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所报道的
4、事件应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三大战役的胜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7、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道,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美国代表所说的历史事件是A、万隆会议圆满结束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胜利C、中国与苏联建交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有90%以上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公司垄断。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有60%80%来自美国,而在美国的电视中
5、,外国节目仅占1%2%,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100本书中,有85本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面对这一现象,发展中国家正确的态度是A要采取措施抵制外来文化产品 B全力进口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C让市场自由选择各类文化产品 D积极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竞争力 9、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文中“便钱”是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10、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
6、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已充分具备C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11、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这一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民族工业的发展举步维坚
7、 B、近代民族工业布局不合理 C、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对民族资本的压榨 D、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 12、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 B C D 13、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
8、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的出现,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推动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下列关于这三大支柱的评述,错误的一项应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客观上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C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美英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D三大支柱构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5、“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
9、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B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C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16、20世纪70年代初期,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阐述他的新东方政策时说到:“把联邦共和国作出有利于西方民主的决定说成是针对中欧和东欧而作出的决定,这也肯定是错误的德国政府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不同社会制度的同时,寄托于这样的期待和希望,即我们能为欧洲的共同利益创造一个基础。德意志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使我们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
10、”勃兰特新东方政策的政治目的是A.摆脱北约对联邦德国外交政策的控制 B.淡化意识形态,实现欧洲政治一体C. 消除民族隔阂,谋求德国统一 D.谋求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主导地位 17、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转变”的表现是 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A、 B、 C、 D、 18、古希腊哲学家朗基努斯在著作论崇高里说:“天生之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
11、这段材料A.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宗教神学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主张建立私有制 D.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19、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注重经验总结 重视实用技术 缺乏学科体系 注重实验根据A B C D 20、.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
12、学对科学的束缚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21、随着对西方认识的加深,中国近代思想演进经历了这样的轨迹:“同光之际,所变在船马器械。戊戌以后,所变在法律政制。民国以来,则又有文化革命与社会革命之呼号与活动。”下列各项排序体现这一轨迹的是洋务思潮 维新思潮 民主共和思潮 新文化运动A. B. C. D. 2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A. B. C.
13、 D. 2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由此,“双百”方针的作用是A为发展文化事业而提出的 B繁荣了我国的文化艺术,促进了科学的进步C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的繁荣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24、莫言的代表作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以后中国农村近50年的变迁,小说以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为主人公,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
14、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小说正是通过是“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由此,与该作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悲惨世界 C堂吉诃德 D西风颂 25、传统史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而现行教材把衣食住行等内容纳入了史学研究的范畴,这一视角的转换体现了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 社会史观 D. 革命史观 第I卷(选择题)26、孔孟之乡山东蕴含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言 论出 处“民惟邦本,本固邦
15、守。”古文尚书“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执政者要)“言必信,行必果。”墨子(1)材料一反映了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4分)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4分)材料三 若必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16、 -李贽焚书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3)据材料三回答,明朝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材料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纪,面对我们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泱泱古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感受着现当代社会文化融合带给我们的芬芳。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使我们树立远大理想,激扬爱国之志,陶冶情操。(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儒家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有哪些?(4分)27、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还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
17、: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4分)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
18、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个三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9分)材料三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比如“熟人社会”,比如“守旧症”、“非我症”、“不合作症”、“麻痹症”,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
19、地理解中国文化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十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难的原因。(3分)(4)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转型呈现出“传统文化现代话,西方文化本土化”的趋向。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2分)28、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兴起对社会思想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牛顿的时代(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也带来了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光不再是弥漫、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
20、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这样就为最后也许能够代替传统信仰的开明的基督教,以及康德所追寻的“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开辟了道路。 丹皮尔科学史材料二18世纪30年代牛顿思想在法国的传播标志着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代表主流科学文化的牛顿理论不仅用来扫除迷信,而且用科学来召唤民主,进而驱逐专制。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将牛顿理论哲学化、人文主义化。这是由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完成的。伏尔泰在传播牛顿思想的同时,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孟德斯鸠则是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前进的杰出代表。 张钢科学文化与法国的启蒙运动材料三当然,到底是科学的理性精神扩散到其他社会科学中,还是理性的大旗影响到科学
21、发展,我们很难划出清楚的界限。但是,与其说是启蒙运动选择了科学,不如说是科学的本质与特征决定了它必然在启蒙运动中崭露头角。 李泳涵不一样的科学史请回答:(1)请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牛顿时代“人类学术观点方面的革命”的成果,并据材料概括其影响。“教条的宗教信仰的陈述方面的一场革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据材料一概括。(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牛顿思想对法国启蒙运动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伏尔泰如何“将科学精神贯彻于社会政治思想领域”。孟德斯鸠“在这个方向上继续前进”的思想主张有哪些?(6分)(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 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
22、案一、 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2分)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 (每点2分,共4分。任答两点即可)27、(1)途径:教会学校的教育;报刊的宣传;新闻的传播;译著的介绍;国外华人的影响。(任意4点4分)(2)三个阶段 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或“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技术;结果失败。(阶段、实践、结果各1分,共3 分) 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结果都失败了,未能拯救中国。(阶段、实践、结果各1分,共3 分) 伦理觉悟;新文
23、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阶段、实践、结果各1分,共3 分)(3)原因: 政治:专制制度(或“皇帝制度”)的阻碍。(1 分) 经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 分)(答出其中一点也可) 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或传统文化思想的制约)。(1 分)(4)理解:材料一、二及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说明,全盘西化不行,全盘传统化也不行。(或“避免全盘西化或传统化”)应该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开拓创新;(或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对西方文化要扬弃)(任意2点2 分。类似观点均可得分) 28、(1)创立了经典力学或者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2分)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分)光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为一个物理现象;数学驱逐了神秘主义。(2分)(2)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扫除迷信;召唤民主,驱逐专制。(3分)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抨击天主教会。(2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法律是理性的体现。(1分)(3)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2分)启蒙运动的深入,又进一步传播了科学理性精神。(2分)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