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3.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难点:文体知识:社论社论是报社或杂志社在自己的报纸或杂志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社论代表的是报刊的观点,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代表的是光明日报的观点。社论的作者是由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本人名,只能署“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政治风向标”。写作背景: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
2、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横空出世,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介绍: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
3、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调到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党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2001年退休。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能否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困难,关心群众疾苦。B某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C储蓄所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
4、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D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2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他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权威”自居,实践证明他们是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A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B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C所有这些,都曾经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所谓“理论”,谁反对,就会被扣上反对马列主义、反对毛泽东思想的大帽子。D可见,说“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并不确切。二、填空题3根据拼音
5、写汉字。(cun)( )权(zun)编( )(hn)( )卫(hn)短小精( )(zhu)胡( )(zhu)文( )( )(ch)( )议(bo)永( )青春(bo)( )扬(bo)( )汤4多音字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澄:( )澄澈( )澄沙炮:( )如法炮制( )糖衣炮弹( )炮羊肉稽:( )无稽之谈( )稽首擂:( )自吹自擂( )擂台5解释词语。 肃清: 按语: 此岸性: 争论不休: 无稽之谈: 自吹自擂: 拨乱反正:三、小阅读-课内6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两篇文章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阐述了学习论(党的学风)和认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大问题,都旗帜鲜明
6、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鲜明性是如何体现的。7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难点1本文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立论驳论相结合,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读了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开头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什么社会意义?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A项,不合逻辑,“做好”是一面的,而“能否深入”是两面的,单提双承,应改为“能深入到群众中去”;B项,不合逻辑,“能否抓住机遇”是两面,“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
7、人才”是单面的,双提单承,必须在“培养”前面加上“能否”;D项,不合逻辑,“白眼”和“青睐”是相反的两面,“温暖”是一面的,双提单承,应改为“冷暖”。故选C。2C【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和C项中的引号都表示反语讽刺。A项,表示强调;B项,表示特定称谓;D项,表示引用。故选C。3 篡 纂 捍 悍 诌 绉 绉 刍 葆 褒 煲【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识记能力。中“篡”易误写成“窜”;“纂”易误写成“篡”。这两个字非常相似,注意字的下半部分。“捍卫”的意思是“保卫”,侧重用“用手”,所以“捍”字为“扌”;而“精悍”意思是“勇猛、干练”,侧重性格,所以“悍”字为“忄”。“胡诌”是“随
8、口瞎编”的意思,侧重用“嘴”,所以和“讲”“说”等词一样,用“讠”;“绉”是指一种皱纹的丝织品,读zhu时,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刍”的本义是“拔草、割草”,“刍议”指“草野鄙陋者的议论”,即浅陋的议论。“葆”的本义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强调有很强的生命力,“永葆青春”指长久的保持年轻;“褒”的意思是“夸赞”,“褒扬”即“夸赞”;“煲”就是“用火煮食物”,“煲汤”中的“煲”所以用“火”。4 chng dng po bo j q li li【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掌握现代汉语中的多音字的能力。注意以下字音:“澄”是多音字,chng:1.(水)很清。 2.使清明;使清楚。 dng:1.使
9、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2.挡着渣滓或泡着的东西,把液体倒出。所以是“澄chng澈”“澄dng沙”。“炮”是多音字, po 1.射击武器;2.爆竹; po 1.炮制中药的一种方法; bo 1.烹调方法,用锅或铛在旺火上炒(牛羊肉片等),迅速搅拌:羊肉。“稽”是多音字, j 1.停留:留。延。2.考核:查。无之谈。 q 1.稽首2.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擂”是多音字, li 擂台:打。 li 1.研磨:钵(研东西的钵)。2.打;敲击:他一拳。鼓。自吹自。5肃清:清除;消灭干净。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语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
10、物的现象。争论不休: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解析略。6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鲜明性:一是体现在爱憎分明的态度上,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在对待主观主义的态度上,作者认为是“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而对犯有主观主义错误的人,则让他们“把这副对子记下来”“把它贴在自己房子里的墙壁上”。二是体现在善于进行正反对比,帮助读者明辨是非,自觉取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作者强调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时,旗帜鲜明,毫不模棱两可,作者使
11、用了一些表达鲜明态度的词语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如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唯一”一词,强调绝无仅有,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实践”之外,别无他途。又如“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中的“无数”“充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中的“凡是”“都”等。此外,文中的语言还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爱憎分明。如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连用了“炮制”“捏造”“伪造”“胡诌”“虚构”等词语,鲜明地表达出了唾弃、鄙夷之情;“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鲜明地表达了对革命导师的崇敬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
12、章内容分析比较不同文章语言共性特色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了语言特色为观点鲜明立场坚定,作答时只要结合具体内容也就是找出例句加以证明即可,答案不唯一。一、改造我们的学习: (1)对比中突出观点:“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2)毫不留情地批评,爱憎分明:“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对于自己的
13、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3)遣词造句体现立场鲜明观点突出:“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有些人对于自己的东西既无知识,于是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也是可怜得很,从外国故纸堆中零星地捡来的”“但是确实存在着这种典型,而且为数相当地多,为害相当地大,不可等闲视之的”“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救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
14、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大敌当前,我们有打倒它的必要”“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开篇提出问题,毫不含糊,中心明确,观点突出,体现了鲜明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反正,十分必要”。(2)遣词造句体现了鲜明性,比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15、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7本文紧密联系当时的思想实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在行文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中,作者先提出一个“担心”,这个“担心”其实就是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错误观点,然后作者进行分析,指出“
16、担心”是“多余”的。这是直接驳斥错误观点。接着作者矛头直指“四人帮”的各种错误理论,指出它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所以是错误的,因此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深入揭批四人帮”为主线,边立边驳,行文曲折,婉约会意,虽从头至尾没有半句提到“两个凡是”,但句句击中要害,明显地向“两个凡是”发起了猛烈的理论进攻。【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的观点时,引用了经典理论文献,如毛主席新民主主义论的话“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
17、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和实践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文章第三部分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事例加以论证,如“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所共同创造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文献共产党宣言的态度,就是许多事例当中的一个生动的例子”。由文中“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事实雄辩地说明,他们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证明不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他们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居,实践证明他们是反马列主义,
18、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骗子。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可知,文章边立边驳,但句句击中要害,明显地向“两个凡是”发起了猛烈的理论进攻。8观点一:思想的力量不在如何艰深和高远,而在脚踏实地思考现实,破解难题。社会在不断发展,思想、理论必须不断创新。但也要看到,人们的思想不是线性发展的。在人类历史的特定时期,往往出现教条主义盛行、社会陷入认识误区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匡正时弊,呼吁重视人类认识的基本特,点和规律,重温人类思想成果,就更为重要。这篇文章的宝贵之处在于它以巨大的勇气和
19、胆识,不惧权威,不畏救条,不畏流言,直面现实,切中时弊,解决现实问题。这篇文章的价值在于它思想的冲击力,并由此引发了一场时代性的大讨论,推动了历史进程。观点二:思想或理论不应该高居于象牙之塔、庙堂之上。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就存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就蕴含在生活常识和普遍人性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事求是就是尊重群众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就是强调格守常识、尊重人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判断是非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
20、心意思的能力,也考查赏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答出阅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后的启示,考生可在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发展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对自己的启示。也可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具体分析,首先,文中作者认为,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其次,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
21、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示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真理标准的科学论断,也是被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了的真理。改革开放前夕,中国共产党就确立了这一思想,并逐渐用这一思想来教育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展生产,不断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比如,社会主义要不要市场的问题,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中国正确地确立了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积极主动地加入了WTO,搞活了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中国逐渐发展成为向全世界提供丰富产品的“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进出口大国、贸易大国。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
22、一万美元大关。这些都是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指引下,发展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没有对这一思想的正确认识和运用,就不会有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9提出话题,指明论证前提;说明写作背景,强化针对性;指出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为下文张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段落作用的能力。由“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这是早被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解决了的问题”可知首先提出话题,指明论证前提。由“但是这些年来,由于“四人帮”的破坏和他们控制下的舆论工具大量的歪曲宣传,把这个问题搞得混乱不堪”可知说明写作背景,强化针对性。由“为了深入批判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拨乱
23、反正,十分必要”可知指出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为下文张本。10本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本文引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
24、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考查探究某些问题的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1977年秋季,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经过中央党校和光明日报多次修改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