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355.47KB ,
资源ID:132528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528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0高考历史冲刺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考历史冲刺核心考点回扣练200题:专题1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 WORD版含解析.docx

1、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与理论成果133新思潮的萌发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他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 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答案B解析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并不缺少近代化色彩,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134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

2、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来看,郑观应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说明这一主张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故答案为A项。135近代学习西方层次的变化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

3、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美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136维新思想有学者指出:戊戌人士变法运动最直接的后果,是加剧了社会内部的政治两极化过程。英国政治家罗伯特赫德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A为革命派提供经验B领导

4、阶级未实现联合C促进变法队伍分裂D以激进举措推进变法答案D解析材料前一句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加剧了维新派和洋务派的分裂,未提及资产阶级革命派,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维新变法中,光绪帝的改革方向正确,只是康有为等人的思想比较激进,导致“维新变法”“进步”运动失败,不是领导阶级的联合问题,故排除B项。促进变法队伍分裂,只是材料中前一句话的内容,不全面,故排除C项。材料中的两句话,都反映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激进特点,故选D项。137新青年据统计,整个新青年中,有关“科学”一词出现了1 913次,而“民主”一词只出现305次,加上“德先生”之类的提法,也只有513次。这主要是因为()A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

5、播B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C新文化运动更注重科学普及D新青年已成为科学类杂志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科学一词出现1 913次,而民主仅305次”可知新文化运动此时更认可科学而非民主共和,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认为急需用科学扫荡封建保守愚昧的落后思想,科学已成为文化斗争的武器,故B正确。138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报刊和书籍中,有人把马克思译为“马客偲”“麦喀”等,把马克思主义称为“讲求安民新学”等。这表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B向西方学习的发展态势减弱C国人对马克思主义有所接触D各种新思想在中国同时存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

6、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未占据主导,故A项错误;题目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出现,并未说明西学的势力减弱,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翻译和理解可知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其他思想并存,故D项错误。139三民主义“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答案D解析“民有、民治、民享”“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体现出三民主义以民本思想为主

7、,D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地位,A错误;材料说明三民主义思想来源是民本思想,B错误;民权主义的核心主张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140新三民主义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表明他主张()A解决民生问题 B废除封建剥削C实行土地国有 D践行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据材料“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可知孙中山关注民生问题,属于孙中山的社会革命,故A项正确。141三大政策1920年,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递交到北京,该宣言宣布

8、:苏俄放弃沙俄时期在华的特权,放弃赔款、租借地,废除中俄所订密约等。苏俄政府此举()A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B导致了中国革命方向的转变C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D推动了“三大政策”的确立答案D解析造成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改变的是五四运动,故A项错误;中国革命的方向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方向没有变化,故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兴起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故C项错误;1920年苏俄对北京政府示好的行为,推动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确立,故D项正确。142“以俄为师”有学者指出,中国革命“发生在一个缺乏马克思的社会民主主义传统,几乎完全不具备实现马克思主义纲领的物质前提的国度里”。在此情况下,早

9、期中国共产党人()A得由共产国际来直接领导B走上“以俄为师”的革命道路C力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答案B解析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的发展本身并没有为中国提供足够的实行社会主义运动的政治、经济、文化、阶级等条件,在此情况下,来自苏俄的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对中国革命有莫大的帮助,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以俄为师”,故B项正确。143毛泽东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思考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索的是()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答案A解析1927年,

10、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井冈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意思相符,故A项正确。144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思想毛泽东指出:“如果承认持久战或长期战争,又不赞成三个阶段,那么,所谓持久与长期就是完全抽象的东西,没有任何的内容与现实,因而就不能实现任何实际的战略指导与任何实际的抗战政策了。实际上,这种意见仍属于速胜论,不过穿上了持久战的外衣罢了。”这表明()A中国的抗战本质上是反法西斯战争B抗战阶段性和持久性是自相矛盾的C抗日战争的阶段性是持久战的精髓D中国抗战是全民族共同奋斗的事业答案C解析材料“如果承认持久战或长期战争,又不赞成三个阶段,那么,所谓持久与长期就是完全抽象的东西”反映了毛泽东认为抗日战争的阶段性是持久战的必要条件,离开了阶段性,持久战就不是真正的持久战,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的抗战本质上是反法西斯战争,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抗战阶段性是持久性的必要因素,并不是自相矛盾的,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全民族共同奋斗的信息,故D错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