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课时 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十一第1、2、4、612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巩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2.在练习中经历“审题、解题、交流、评价”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巩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师:教科书练习题投影图。学生:直尺等常规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旧知巩固,引入练习(一)教师活动1.我们在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时要注意什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将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
2、小。放大与缩小后,图形的形状不变,大小变了。)2.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3.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课)(二)学生活动1.回忆、交流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以及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2.了解课堂学习任务。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一)教师活动1.练习十一第1题。投影出示练习题的四个图,让学生进行判断。本题只有图D的各边是按2:1放大了,因为它的四条边都是原图A各边长度的2倍。判断后,让学生说说理由。2.练习十一第2题。第
3、(1)个问题是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进行放大。第(2)个问题是将直角三角形的各边进行缩小。进行放大和缩小时,都是先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进行放大与缩小,最后画斜线。第(3)个问题要将二个三角形联系起来看。3.练习十一第4题、第6题至第12题。这几题都是用比例知识解决的问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进行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后组织全班交流和相互评价。第4题,这道题中的运行的周数和时间是成正比例关系。第6、7题,这两道题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第8题,这道题中的每天读的页数和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第9题,这道题中工效和工时成反比例关系。第10题,这道题中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成
4、反比例关系。第11题,这道题中每天花费与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第12题,这道题中每块砖的面积与块数成反比例关系。(二)学生活动1.独立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交流判断的理由。2.独立解决练习十一第2题的第(3)个问题。交流将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的方法。3.先判断每道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再根据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进行解答。参与全班的交流与评价活动,进行订正。三、巩固小结1.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获取的知识、方法等方面进行小结。)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解决了第1、2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了第4、612题。我们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掌握好所学的知识,还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设计】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