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题卡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第I卷(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出土于元谋人遗址的两枚牙齿、石器、炭屑,以及其后在同一地点的同一层位中发掘出的少量石制品、大量炭屑和哺乳动物化石,证明当时元谋人已经()A大量使用陶器和从事原始农业B会制造简陋的工具和使用火C村落聚居和学会用火D从事渔猎和掌握了养蚕缧丝技术2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
2、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追根溯源,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中有密切关系()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3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3年),齐桓公伐鲁,败于长勺;齐国随后联合宋国攻鲁,败于乘丘。次年,宋国伐鲁以报乘丘之败,鲁国再胜。周庄王十七年,齐、鲁会盟于柯。上述记载表明当时() A齐国注重维护王室尊严 B鲁国成为众矢之的 C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D兼并战争愈演愈烈4“在孔子看来,人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彼此的关系如何。”为此他提出了() A尚贤尚同 B以德治国 C君轻民贵 D仁者爱人520
3、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6董仲舒指出,汉代自开国以来,特别是武帝登基以后,忧国情深,一心求贤,其精神可媲美于尧舜,但却一直不能达到目的,关键在于平时没有注意养士。为此,他建议汉武帝()A实行察举制 B独尊儒术 C颁布推恩令 D兴办太学7烤肉是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但在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中却出现了“手持烤肉串的宾客”,这类壁画在今山东、江苏北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均有出土
4、。这反映出魏晋时期()A畜牧业逐渐向南方扩展 B佛教向大众生活的渗透C人民生活普遍富足 D各民族经济文化进一步交融8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9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0.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
5、职的机构是()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台11王羲之被后人尊称为“书圣”,其代表作兰亭集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下列书法作品与其风格一致的是() A B C D12“陈桥驿兵变”后,北宋政权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没有成功的是()A收复燕云十六州 B削平南方割据势力 C解除节度使兵权 D消灭北汉割据政权13宋代历朝皇帝不仅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 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 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D科举制度日益完善14有学者指出:“1264年,忽必烈建立总制
6、院管理吐蕃并监督政府和佛教僧徒的关系,八思巴成为总制院的第一位行政长官。”上文中“总制院”即()A理藩院 B御史台 C宣政院 D中书省15北宋时期,租佃制跃居主导地位;佃农不仅拥有迁移的自由,还可以受他人的雇佣而非地主的私属。农民只要按照契约的规定,保证缴纳所规定的地租,否则官府便要干预。这反映出北宋时期()A思想演变渗透到经济领域 B封建土地所有制受到冲击C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D商业发展冲击“重农”政策16据宋史记载,西夏国主“元昊自制蕃书命野利仁荣演绎之成西夏文,字形体方整,介于小篆隶书之间。他还教国人“记事用蕃书,而译诗经、孝经、尔雅等为蕃语。”此举()A推动文化的交流认同 B凝聚了
7、劳动人民的智慧C促进了汉字的发展完善 D消除了民族隔阂与矛盾17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 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 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18康、雍、乾时期,逐渐形成大臣向皇帝单独呈送奏折进言的制度,皇帝亲自批阅密折,不 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该制度旨在()A加强皇帝的专制独裁 B打破因循守旧的风气 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有利于处理紧急军 19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
8、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20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戏剧艺术成熟二、非选择题:共4道材料题,每道题15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
9、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材料二唐太宗与唐玄宗前期的统治唐太宗“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盛世”政治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重用贤能,整顿吏治经济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化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上的主要特征。(9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6分)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 唐玄宗执政时期天宝年间,出现了中央财政危机。附属在均田制上的租庸调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社会各阶层矛盾严重激化。租庸调制规定:国
10、家普通百姓中的已满18岁的男子每年在固定的时间给政府交一部分粮食,称为“租”;缴纳定量的绢或布,称为“调”;如果不想去参加义务劳动,也可以给政府交些东西去抵义务服徭役的期限内的劳动,称为“庸”。唐德宗建中元年宰相杨炎建议革新税制,开始了新的征收赋税的方式两税法,字面理解是两种征税办法,统治阶级先预计一年需要多少经费,然后把总目标分摊给各个州县。地方上的官员把税收一年分两次去收,在夏天的赋税要在六月份之前收齐,在秋天要在十月份之前收齐。两税法选择在夏天和秋天征收有什么好处?冬天,遇到战乱或者天灾这些收成不好的年月,百姓的生活难以为继。所以政府避开了冬天征收。春季百姓开始耕种,悉心经营,在秋天获得
11、丰收,这样政府成功地收齐粮食,天下一家在寒冬时候共度除夕,等来年春天再种,周而复始。 摘编自张辉论赋税制度对政权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朝进行税制改革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两税法进行简要的评价。(7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宋太祖在位时,共开榜15次,取进士188人。到太宗时,开榜仅8次,共取进士1487人,录取者的待遇较之以前也有很大的提高。宋太祖后,举人通过“省试”后还必须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新中的举人就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那些主考官的门生。(1)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北宋时期科举制获得的新发展的表现。(6分)(
12、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这些新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9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公元前139年,张骞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他出发后被匈奴所俘虏,在匈奴人中过了十年囚徒生活,之后逃跑,终于到达大宛。张骞回到中国,带回了葡萄种子,还带了大量资料,根据这些资料中国才制定了后来在中亚的前进政策。汉武帝据此形成了一个新方案:他展望着一个伸展到极远的西方的伟大外交网,决心要和帕米尔以外的各国开辟持久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为了中国反抗匈奴,也意图在国内国外荣耀汉室,同时也是进行奢侈品贸易的手段。从史记上可以看出,不管是派遣使节出去,或是招待这些被访问国家回访的使团,汉王朝都意图给外国人造成
13、中国伟大的印象。这样,交换使节就成为一种贸易形式,为进一步非官方的贸易开辟了道路。 摘编整理自(英)赫德逊:欧洲与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8分)历史答案 1-10:BCCDC,6-10:DDDCB,11-15:CABCC,16-20:ABABB21(1) 政治:由分裂走向统一。经济:边疆开发,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关系:出现民族交融。(9分)(2)原因政治上: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吏治清明。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文化上:重视科学与教育,尊崇儒学。(6分)22(1)背景:中央出现财政危机;均田制崩溃
14、,租庸调制难以维系;土地兼并问题;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安史之乱,朝廷负担骤增;(答对其中四,答对其中五,其余答案酌情给分)(2)评价:积极影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消极影响本质上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两次征收容易使得地方官员变相剥削百姓。23(1)新发展: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录取者的待遇提高、皇帝对科举考试的控制增强。(6分)(2)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官僚集团的迅速膨胀,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9分)24(1)背景:匈奴多次犯边,边患严重;汉王朝经过休养生息,有了解决边患的经济基础;汉朝企图扩大在西域的影响;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2)影响: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增加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了解,提供了制定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扩大汉朝的影响力;有利于官方与民间贸易的发展(推动“丝绸之路”的出现)民间贸易的发展(推动“丝绸之路”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