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复旦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为I卷和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 阅读题(72分)一、 现代文阅读(24分)(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散点透视,是我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如果不明此理,是难以掌握古典诗歌的艺术精髓的。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人究竟在哪里望?王嗣爽杜臆说:“公盖在岳麓,神游岳顶”“想象登岳如此,非实语,不可以字句解也”。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此望东岳而作也。诗用四层写意
2、:首联,远望之色;次联,近望之势;三联,细望之景;末联,极望之情。上六实叙,下二虚摹”今人唐诗及杜诗选本,多从此说。但这种传统的说法总难令人满意,杜甫当时年轻气盛,焉有望泰山而不登临之理?更不会如萧涤非先生所说的“从朝至暮”地望而不登。如不登山,怎能看见“齐鲁青未了”的壮观?那更看不见“阴阳割昏晓”的奇景。于是近年来有人提出异说,认为诗人的立脚点是登岳而望,或说登日观峰而望。然而,问题又出来了,既然杜甫已经在日观峰观日出,何以不一鼓作气,登上绝顶,而发出“会当凌绝顶”的向往之叹?既然杜甫已经登上岳顶(把“会当”解作“正当”)何以登顶之前会看见天晚归山的飞鸟呢?那么登上岳顶不是到了夜晚了么? 两
3、种不同的见解,似乎都有理,又似乎都无理。谁也说服不了谁。有理,是因为他们都抓住了诗歌“写实”的原则;无理,是因为他们都拘泥于“写实”的原则。我认为着眼于“写实”而跳出写实来研究这首诗的立脚点,是可以比较圆满地得到解答的。 诗中写到“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等句,非身临其境,是杜撰不出来的。可见说诗人未登泰山而只是冥搜得之是不足信的。但是,如果仅以“写实”来看,这首诗仍然有不少使人迷惑的地方,就拿首联来说,不管你站在什么地方,都无法看见“齐鲁青未了”的,除非你坐上飞机在高空俯视,但那时杜甫还没有这个条件。所以要解决这个疑难问题,就得跳出“写实”,另辟蹊径思考了。 大家知道,诗虽求真实,但不是写
4、生画,不是把看得见的一些事物叠加在一起,就成了一首诗。意境,乃诗人心中之境,它虽来源于生活实景,却不局限于生活实景,“略貌取神”,这四个字最能概括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这个特点来说,诗人已经由目游泰山进入到神游泰山了。这时,诗人是以自己对泰山的理解和情感来组织画面,而不拘泥于自然的时空顺序了。一二句是诗人以大观小,从全宇宙的角度来观察泰山,为泰山空中摄神,打下高大雄伟的基调。三四句,立脚点从空中降至山上,着重从视觉感受写其色彩之绚丽。五六句,立脚点又从山上移至山腰,着重从动态的角度写其灵秀。后两句,其意不在写景,而在抒情,抒发诗人壮志凌云的少年意气,富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实乃全首之警策,全诗的视点
5、是游移的,是散点透视,其立脚点或高或低,忽远忽近,诗人和读者都好像在空中自由翱翔,享受着情感意念上的真和美。(摘编自羊玉祥古诗文鉴赏方法21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点透视”是从观察点的角度仰观俯视、远望近察的一种流动性审美观察方式。B.王嗣爽的杜臆与仇兆鳌的杜诗详注中,对杜甫望岳的理解存在差距。C.有人认为诗人的立脚点是登岳而望或登日观峰而望,但也难以解释通全诗的内容。D.作者认为诗人是从自己的情感出发来写泰山的,理解时要跳出写实的角度来思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引用王嗣爽和仇兆鳌的话,论证自古对杜
6、甫的望岳一诗就有不同的理解。B.作者指出近年来有人提出的异说,为自己观点的确立找到了可以比较的不同说法。C.作者分析前人和同时代人理解上存在的疑点,从怎样理解诗句上论证自己的观点。D.本文论证上事例与事理结合,从“散点透视”的角度对望岳一诗做了新的解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点透视”的审美方式,可使景物画面在诗歌作者的空间意识中得以自由铺展。B.作者认为,萧涤非先生所说的“从朝至暮”地望而不登不符合诗人年轻气盛的特点。C.只有抓住“写实”又不拘泥于“写实”的原则才能真正鉴赏出望岳的艺术特色。D.望岳一诗的立脚点虽然是游移的,或高或低,忽远忽近,但都离不开写
7、实的原则。(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少 男刘庆邦春节刚刚过去,地上还到处能看到破碎的炮屑。人们见面互相说的是“年又跑远了”之类的话,散布的是失落的空气。河生两只手往两只袄袖筒里互相一插,靠在院墙外的一颗苦株树下。从远处很难分辨出他的实际年龄,只有走近了才会看清,他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他鼻子饱饱的,脸蛋儿鼓鼓的,一切还没真正长开,只是他的眼神有些忧郁。他刚刚听说了姐姐定亲的事,姐姐定亲,就意味着姐姐将变成别人家的人,这是河生不大容易接受的。河生是家里的长子,父亲去世后,在母亲的郑重提议下,户主换上了他的名字,从此他开始长心了,有事无事蹩着眉头。在弟弟妹妹
8、眼中,他俨然一副小父亲的样子。河生从刚会走路时,就由姐姐领着他玩。姐姐教他上树摘果,下河摸鱼。若是谁敢欺负他,姐姐跃起来就跟人家撕打。他到了上学年龄,母亲就不许姐姐再上学,姐姐很快就理解了。姐姐退学后,天天到地里薅草,并用卖干草的钱补贴家用,或留着给河生交学费。姐姐定亲的事让他情绪低落,沉闷,还有一些伤感。姐姐不定亲就不行吗?干吗非要定亲呢?后来,河生偶尔听人说姐姐对象是河对岸那个村的,他还记住了他的名字。河生觉得那人的名字生硬蹩脚得很,他在心里发誓,只承认姐姐,绝不承认姐夫。夏天的一个午后,河生跟同村的一帮人去河里摸鱼。到了河边,河生犹犹豫豫,没有下水。不知为什么,他总是有些担心,担心那个人
9、会突然从逮鱼的队伍里冒出来。真是怕鬼有鬼,他听到了有人喊那个人的名字。那个人果然出现了!不仅出现了,还捕到了一条很大的黑鱼。河生赶紧躲到了一丛蓖麻下面的阴影里去了,他害怕有人看到他,对他说:“河生,你看,那个捉到黑鱼的人就是你姐夫。”那样他会无地自容的。嘈杂的人群渐渐远去,河生还呆呆地站在蓖麻下不动。他热得满脸通红,胸口出了不少汗。说实在话,那个人个头不低,身体结实,可是他就是接受不了。他没想过姐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定亲,也许配得上姐姐的人还不存在,反正不是像捉黑鱼的人这样的。回到家,姐姐问了一句:逮鱼的有没有外村的人。河生一声不吭,装作没有听见姐姐的话,装作被太阳晒得有些头蒙,躺在床上闭着眼,
10、连嗯一声也没嗯。过了一会,河生悄悄起来,从窗户里侧往外一看,姐姐正独自坐在树荫下面的小凳子上出神,姐姐摘下一片石榴叶,手捏着含在嘴边,一副不辨榴叶是何叶的样子。河生想,他对姐姐做得是不是过分。他有些后悔,有心跟姐姐说一句话,又想不起说什么好,只好蔫蔫地回到床上,真的睡去了。姐姐向母亲建议,给河生做一条洋布裤子。河生说不要,连姐姐还没舍得做一条洋布裤子,他怎么好意思花家里的钱呢?姐姐又说,学校里那么多女同学,别人家笑话呢。布买回来,姐姐比着河生的身体裁好,一针一线地缝制。河生看见姐姐缝裤子,想起姐姐说的关于女同学的话,心里悄悄泛起一种从未有过的东西,有些柔软,有些滋润,还有漫无边际的忧愁到了秋后
11、,原来跟姐姐订亲的那个小伙子,到外地参加工作了一段时间后,让家里人替他退亲。起初,河生并不知道退亲的事,只是发现姐姐做好了饭,却不吃,在母亲的再三劝说下,才端起饭碗,却在刚端起碗的时候,眼泪就涌出来。在听准了退亲的事之后,他就像被当头砸了一砖头,头发空,腿发软,小脸顿时变得苍白。河生觉得,这件事不仅对姐姐是一个侮辱,对母亲、对他、对他们全家都是一个严重的耍弄和侮辱。姐姐是天下最好的姐姐,他不明白竟有人这样无理地对待姐姐,实在让人愤恨。河生真想为姐姐出这口气,出气找不到对象,他就转向了委屈。他无端地想,父亲去世后,一切责任都是他这个长子担着,他这个长子当的是什么!这回轮到河生不吃饭了。母亲问他心
12、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只说不饿,不想吃。母亲气得要打他,没打成,自己先哭了。母亲哭的时候提到了父亲,对父亲有所埋怨,说他们的父亲要是还活着,她哪至于遭这么大的罪。河生的委屈是一个大包,母亲的话把他的委屈捅破了,他虽然咬着牙对自己说,我是长子,我不哭,可他到底没能咬住,嗷的一声就哭倒在地。他哭了一会就不哭了,他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庄严的念头:从今以后,我要好好读书(选自山花1997年第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段中“失落的空气”,既指人们对年节氛围渐淡的失落,同时也暗示了河生听说姐姐订亲之事后的失落心情。B.母亲在父亲去世后将户主名字换成了
13、河生,这一情节说明母亲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也表明她对河生寄予了厚望。C.在看到“那个人”逮到黑鱼后,河生躲了起来,这是因为河生不喜欢“那个人”,也因为自己没有逮到鱼而感到自卑。D.小说在刻画河生的形象时,着重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他细腻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他的成长过程。5.请简要分析姐姐这一人物形象。(6分)6.请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态度。(6分)二、古诗文阅读(48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6分)(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4、;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
15、,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韩愈师说)7.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吾师道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D.作师说以贻之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
16、苏泛赤壁云8.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跟“其可怪也欤”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D.其真无马邪9.下列各句中跟“不拘于时”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见笑于大方之家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2)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7、。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父守遇,郑州防御判官。质生之夕,母梦神人授以五色笔。九岁能属文,十三治尚书,教授生徒。后唐长兴四年举进士,为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晋天福中,以文章干宰相桑维翰,深器之,即奏为监察御史。及维翰出镇相州,历泰宁、晋昌二节度,皆请质为从事。维翰再相,质迁主客员外郎、直史馆。岁余,召入为翰林学士,加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边,少帝命汉祖等十五将出征。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独具草以进,辞理优赡,当时称之。宋初,加兼侍中,罢参知枢密。俄被疾,太祖征泽、潞,幸其第,赐黄金器二百两、银器千两、绢二千匹、钱二百万。太祖初即位,庶事谦抑,
18、至于藩戚尚未崇建,幕府宾佐未列于位。质因上奏曰:“自古帝王开基创业,封建子弟,树立磐维,宗戚既隆,社稷永固。伏见皇弟泰宁军节度使光义,自居戎职,特负将材,及领藩维,尤积时望;嘉州防御使光美,雄俊老成,修身乐善,嘉誉日闻。乞并行封册,申锡命书。皇子皇女虽在襁褓者,亦乞下有司许行恩制,此臣之愿也。臣又闻为宰相者,当举贤能,以辅佐天子。窃以端明殿学士吕余庆、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道,经事霸府,历岁滋深,睹其公忠,诚堪毗倚。乞授以台司,俾申才用。”帝嘉纳之。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从容赐茶而退,唐及五代犹遵此制。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劄子进呈,具言曰:“如此庶尽禀承之方,免妄庸之失。”帝
19、从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由是礼文始备。 (节选自宋史范质传) 1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B.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C.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D. 乾德初/帝将有事/圜丘以质为大礼/使质
20、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典/定/南郊行礼图/上之帝/尤嘉奖12.下列有关对原文加点词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B.尚书,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即上古之书,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D.太祖,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质天资聪颖,年少
21、便有作为。他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研究尚书,并教授学生。B.范质为文辞理兼优,深得权臣器重。桑维翰两度出任宰相,都奏请朝廷给范质封官任职。C.范质深明大义,为国从长计议。太祖即位之初,范质上奏条陈分封宗亲、奖掖贤能等诸事的利弊。D.范质躬身力行,推进制度改革。他每次议事都具写公文进呈,一改宰相朝见天子议事必面议的旧制。1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是夜,质入直,少帝令召诸学士分草制,质曰:“宫城已闭,恐泄机事。”(6分)(2)帝从之。由是奏御浸多,始废坐论之礼。(4分)(三)古代诗歌阅读(原创)(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夜寻僧不遇于武陵数歇度烟水,渐
22、非尘俗间。泉声入秋寺,月色遍寒山。石路几回雪,竹房犹闭关。不知双树客,何处与云闲。注:双树: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释迦牟尼入灭之处。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题目即点明了时间、事件及其结果,写作者夜里到寺院中寻访僧人却寻而不得。B.首联写去寻僧的路上多次歇息,走过烟雾迷蒙的溪河后,周遭的景色渐渐不同寻常。C.颈联表明作者来回几趟寻访寺僧,却都只见其居所房门紧闭,唯门前石径雪落无声。D.本诗最后作者因未遇而生发感叹,与贾岛寻隐者不遇“云深不知处”异曲同工。16.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该联。(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4分)17.补
23、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诗句是:_,_。(2)劝学中作者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第II卷 表达题(78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近日,知名短视频博主李子柒_由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其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更在海外圈粉无数。李子柒的海外走红,( )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当然,从结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很好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海外传播。如何让不同文明
24、之间实现_和对话,避免陷入文化的自言自语、_,这需要真正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在李子柒视频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在翻看李子柒的视频时,一个不经意的小细节让人印象深刻:她将捕获的小龙虾中还没长出大钳子的小龙虾扔回池塘。细节之处见用心,短视频内容创业者千军万马,她能从中_,想来也不是没有原因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荣获 交融 自怨自艾 脱颖而出B.荣获 交互 孤芳自赏 锋芒毕露C.荣膺 交融 孤芳自赏 脱颖而出D.荣膺 交互 自怨自艾 锋芒毕露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
25、一项是(3分)( )A.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输出。B.与其说是一种文化输出,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现象。C.不仅是一种文化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D.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输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来的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中,这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B.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广泛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C.在李子柒的视频中,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D.李子柒的视频表现出了仁爱、勤劳和与
26、自然和谐相处等价值理念,这是她能够受到广泛欢迎的重要原因。21.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B.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C.询问:家严大人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D.介绍信:兹介绍我校张敏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22.下面是许嵩所创作歌曲千百度中的一段歌词。请写出其中化用了哪些诗句,并指明其出处。 千百度关外野店 烟火绝 客怎眠寒来袖间 谁为我 添两件三四更雪 风不减 吹袭一夜只是可怜 瘦马未得好歇怅然入梦
27、梦几月 醒几年往事凄艳 用情浅 两手缘鹧鸪清怨 听得见 飞不回堂前旧楹联红褪墨残谁来揭我寻你千百度日出到迟暮一瓢江湖我沉浮我寻你千百度又一岁荣枯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化用诗句:_;出处:_。化用诗句:_;出处:_。化用诗句:_;出处:_。四、作文(60分)(原创)23. 以“想起你时很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注意卷面,写规范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2023届2020-2021上期一段试题答案1.D“跳出写实”以偏概全,原文第4段是“着眼于写实而跳出写实”。故D错误。ABC正确。2.C作者阐发自己的观点,不是“从怎样理解诗句上”,而是从诗歌写作的“立脚点”,即“散点透视”
28、上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故C错误。3.A“不符合诗人年轻气盛的特点”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杜甫当时年轻气盛,焉有望泰山而不登临之理”是对前文的“传统的说法”的分析,对萧涤非先生说法分析的原文是“如不登山,怎能看见齐鲁青未了的壮观?那更看不见阴阳割昏晓的奇景”。故B错误。“只有抓住写实又不拘泥于写实的原则才能真正鉴赏出望岳的艺术特色”错误,本文是从“散点透视”的手法上来赏析望岳的,同时“只有才”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故C错误。“但都离不开写实的原则”推断错误,从原文最后一段“立脚点从空中降至山上”来看,立脚点指的是观察点,有虚有实。故D错误。4.C5.从不让别人欺负弟弟、给弟弟做洋布裤子等,可见她是一
29、一个关心弟弟、呵护弟弟的好姐姐;从接受退学决定、卖干草补贴家用等,可见她是- - 个吃苦耐劳、体贴家人的好女儿;从订亲后坐着出神、打听摸鱼的人、被退亲后流泪等,可见她是一个情感细腻、内心自尊、向往美好生活的好姑娘。6.对河生遭受挫折又无能为力的同情;对河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赞许;对河生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这一价值观的认同。7.D 两个“贻”均为“赠送”;A选项中前者为“疑难问题”,后者为“糊涂”;B选择中前者为“学习”,后者为“拜师”;C选项中前者为“同类的人”,后者为“空的,光的”。8.D D中的“其”和“其可怪也欤”中的“其”都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A中“其”为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们”
30、;B中“其”为指示代词,可译为“其中”;C中“其”为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假如,如果”。9.C“不拘于时”是被动句,C选项“见笑于大方之家”亦是被动句。A.状语后置;B.定语后置;D.宾语前置。10.(1)不通晓文句的去向老师请教,有疑惑不能理解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2)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答案】11.C 12.B尚书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四书”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四部儒家经典著作。13.C范质的言论没有谈及弊端。14.(1)当天夜晚,范质到朝中值班,少帝命令召集诸位
31、学士来起草诏令,范质说:“宫城已经关闭,如再召人恐怕事机泄露。”(2)皇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从此向皇帝上奏疏(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废除坐论的礼制。【参考译文】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他的父亲范守遇,任郑州防御判官。范质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亲梦见神仙授给她一支五色笔。范质九岁能写文章,十三岁研究尚书,并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考中进士,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迁升封丘令。晋天福年间,用文章游说宰相桑维翰,宰相很器重他,即上奏封他为监察御史。到维翰出京城去镇守相州,历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时,维翰都请求朝廷让范质给他做从事。桑维翰第二次任宰相时,范质升为主客员外郎、直史馆。一年多后,召范质入朝任翰
32、林学士,加任比部郎中、知制诰。契丹侵扰边境,少帝命汉祖等十五位将领出征。当天夜晚,范质到朝中值班,少帝命令召集诸位学士来起草诏令,范质说:“宫城已经关闭,如再召人恐怕事机泄露。”范质单独起草诏令进送少帝,文词事理都很优秀,当时即受称道。宋初,加官兼任侍中,罢除参知枢密一职。不久病了,太祖征伐泽、潞二地,到他的宅第,赐给他黄金器二百两、银器一千两、绢二千匹、钱二百万。太祖刚即位,诸事谦逊自制,以至于藩镇亲戚还没有分封,幕府宾客佐僚没有官位。范质于是上奏说:“自古帝王开创基业,都分封子弟,树立屏障,宗族亲戚一旦兴隆,国家就可长久巩固。我看皇弟泰宁军节度使赵光义,自从在军队中任职,特别有将才,树立为
33、藩镇后,尤其积累起名望;嘉州防御使赵光美,雄俊老成,注重修养好行善,好声誉日有所闻。乞求一并颁发封册,赐给爵位。那些虽然还是婴儿的皇子皇女,也请下诏让有关部门可以推行恩封之制,这是我的愿望。臣又听说当宰相的,应当推举贤能之人,来辅佐天子。我认为端明殿学士(官名)吕余庆、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治理霸府(藩臣的府署)事务,时间很久,眼见他们公正忠诚,的确可以亲近倚重。请求授给他们朝廷要职,使他们的才能得以伸展。”皇帝很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原先,宰相朝见天子商议重大政事,皇帝必定命令宰相坐下来面议,皇帝从从容容赐茶后告退,唐朝及五代还遵照这个制度。到了范质等人忌惮皇帝英明睿智,每次议事都具写公
34、文进呈,向皇帝陈述说:“这样才算臣子们禀承圣意之方,免除妄庸的过失。”皇帝采纳了这个意见。从此向皇帝上奏疏(的人)越来越多,开始废除坐论的礼制。乾德初,皇帝将在圜丘祭天,任命范质为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讨论旧的典章制度,审定南郊行礼图呈上。皇帝特别嘉奖他们。从此礼仪制度开始完备。15.C“石路几回雪”不是实写雪,而是用比喻的手法写此时的月华如雪,以此描写作者在通往寺僧居所的石径上几趟来回时的感受。16.视听结合。泉水叮咚,环绕山寺,月色朦胧,月华遍野。通过视听的角度写出了高僧居所周围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泉声入秋寺”,一个“入”字,赋予了“泉声”以灵性和动感,写泉水一路蜿蜒流
35、入寺庙,鲜活生动,形象可感。通感。“月色遍寒山”,“寒”本为触觉,此处将月华遍野的视觉,转移成夜色微凉而生发的寒意触觉上,打破了视觉和触觉的界限,丰富了审美。(一点2分。写“远近结合”也可适当给分。)17.(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8.C荣获:光荣地获得,多指竞赛优胜者得奖。荣膺:光荣的接受或承当。根据语境“成都文旅局颁发的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此处为接受某项称号,应选“荣膺”;排除AB。交互:即交流互动。交融:即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结合“文明”分析,此处应选“交融”。排除BD。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孤芳自赏
36、:指泛指自命清高,自我欣赏的人,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此处无悔恨之意,当选“孤芳自赏”。排除AD。锋芒毕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脱颖而出:比喻在众多人中本领全部显露出来。此处前面有“千军万马”,当选“脱颖而出”。排除BD。ABD排除。故选C。19.B结合“文化输出似乎带有一种预设的目的和动机,李子柒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她没有可能承担起文化输出的重任”分析,后文对“文化输出”有否定之意,故不能选A、C、D项。ACD排除。故选B。20.DA“这”指代不明,“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故A错。B后句主语暗换,不是承前省略的李子柒的视频,而是价值理念,且“
37、广泛”语序不当;介词残缺,应在“勤劳”后加介词“和”。故B错。C“在”掩盖了后一句的主语,最后一句的主语也不明朗。故C错。ABC错误。故选D。21.DA项,“府上”是对别人的家的尊称,应改为“寒舍”。B项,“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应改为“感念”。C项,“家严”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令堂”。D项,正确,其中“荷”常用于书信、公文等中表示感谢或客气。22.答案:“我寻你千百度可你从不在 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飞不回堂前”出自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又一岁枯荣”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