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基础知识运用(2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选项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余扃牖而居B. 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C. 某所而母立于兹D.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而”,表修饰;B项,“而”,表修饰;C项,“而”,同“尔”,第二人称代词,你;D项,“而”,表修饰。故选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 吾妻来归B. 俯察品类之盛C. 吾将以为袜
2、D. 群季俊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归”,古义:出嫁;今义:回 B项,“品类”,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C项,“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D项,“俊秀”,英俊优秀。古今义同。故选D。3.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旧时栏楯(栏杆。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大块(大自然)假我以文章B. 或凭几学书(信) 群季(弟弟)俊秀C. 映带(映衬,围绕)左右 剑拔十寻(八尺为一寻)者D. 苏子辩(辩论)矣 一觞(代指酒)一咏【答案】C【解析】【详解】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第一个错误。“栏楯”,栏杆,纵为栏,横曰楯;第二个正确。B项,第一个错误。“书”,写字;第二个正确。C项,正确。D项,第一个错误。“辩”,有口才,善长言辞;第二个正确。故选C。4.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不全部为通假字的一项是()A. 与可没于陈州 虽趋舍万殊B. 悟言一室之内 序天伦之乐事C. 迨诸父异爨 少纵则逝矣D. 以手阖门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通假字现象。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
4、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项,“没”,同“殁”,死亡;“趋”,同“取”,选取。B项,“悟”,同“晤”,交谈;“序”,同“叙”,叙述。C项,第一句没有通假字;“少”,同“稍”,稍微。D项,“阖”,同“合”,关上;“涂”,通“途”,道路。 故选C。5.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雨泽下注 乳二世 群贤毕至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垣墙周庭 与可厌之 不有佳咏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
5、意思和用法的正误。“下”,名词用作状语,向下;“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养;“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客;“手”,名词用作状语,亲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养老;“蜩腹蛇蚹”,名词用作状语,像蜩腹蛇蚹一样;“垣墙”,名词用作动词,砌墙;“厌”,形容词用作动词,讨厌;“咏”,动词用作名词,诗文。故选A。6.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A. 大块假我以文章B. 必先得成竹于胸中C. 渭滨千亩在胸中D. 室西连于中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然后
6、根据文言特殊句式的特点进行辨析,结合翻译来判断。文言特殊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以及省略句。例句: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A项,大块假我以文章,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大块以文章假我;B.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必先于胸中得成竹;C项,渭滨千亩在胸中,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千亩渭滨在胸中;D项,室西连于中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室西于中闺连。故选C。7.下列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后来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B. 后来的人读我的文章,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C. 后世的读者读
7、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D. 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感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要注意“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亦将于斯文有感。意思为:也会与我有同感。故选C。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不恰当的一项是()韩国电影出租车司机的票房仅是战狼2的十分之一,却将代表韩国角逐20
8、1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而吴京主演的战狼2只能望其项背。当今社会中,大家遇到有需要帮助的人,很少有人能做到木人石心。2020年浙商年度总结会上,大家觥筹交错,欢歌笑语,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发展情况。期末考试将至,各科教师处心积虑,力求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祝福中祥林嫂的遭遇是不幸的,鲁迅先生对她遭遇的具体描写更是让我不忍卒读。高中学习生活令人感到痛苦,但处于追梦路上的一中学子却甘之如饴,不断求索。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
9、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常用于否定句中。此处不合语法。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语境是遇到“需要的人”,不当。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在一起饮酒的热闹情景。此处使用恰当。处心积虑:意思是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此处语境说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悉心教导,不当。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此处使用恰当。甘之如饴:感到像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此处使用恰当。故选A。9
10、.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美国对伊朗发动的攻击师出无名,引起了伊朗乃至世界范围的舆论指责。B. 采用“只听理论,不去实践”的方法解决成绩差的问题,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C. 当青蛙在温水中畅游时,殊不知其早已如釜底游鱼,任人宰割。D. 大家都认他虽然犯了些错误,但没有对党和人民造成具体危害,罪不容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项,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11、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此处使用恰当。B项,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使用恰当。C项,釜底游鱼:在锅里游着鱼。比喻处在绝境的人。也比喻即将灭亡的事物。此处使用恰当。D项,罪不容诛:意思是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语境中他“虽然犯了些错误,但没有对党和人民造成具体危害”,使用不当。故选D。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西安在地铁二号线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沿革和风貌,让乘客领略古老历史文化的魅力。B. 本栏目将各地电视台选送的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
12、育活动等方面的节目加以重新编排和润色,奉献给广大观众。C. “阳光体育运动”工作自从实施以来,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纷纷行动起来,集思广益,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D. 学者们认为,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成就的修订版曾国藩全集,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曾国藩个人的喜乐与困惑,也真实直接地记录了晚清时期的历史。【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
13、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B项,逻辑混乱,“歌舞曲艺、风情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概念交叉,并列不当;C项,中途易辙,应将“自从”放到句首;D项,“基于这些真实文字基础上”句式杂糅,应为“基于”或“在基础上”。故选A。1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村道旁、树荫下, , ;长弄里、街梢头, , ;商邑中、闹市处, , 。江南乡村粗茶淡饭的日子因此有了一份知足的踏实和依靠朱漆的井栏护立诸多大小不一
14、的水井江南古镇荣辱不惊的岁月藉此平添几许鲜活的滋润和热闹粗朴的麻石围起一圈圆圆的土井江南旺埠车马川流的繁华仗此更具踌躇的厚实和轩昂凉润的青砖砌出一口悠悠的老井A. B. C. D. 【答案】B【解析】注意语句的前后照应二、现代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1912年,时年29岁的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创立了创新理论。我国大约在1998年第一次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理念在我国至少滞后了差不多一个世纪,这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如今,全国又掀起了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热潮。可是创新
15、口号提了快20年,“山寨”却成了主流。而“山寨”等功利主义行为却是对创新的最大打击。我们一直把资金看成是“双创”成败的关键。创新和创业需要一定的资金,但绝非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中专学历的潘旭华,他攻克的高精密数控机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却是一个“无大专学历、无职称、无立项科研经费”的发明家。根据创造学的理论和国际创新型国家的经验,我认为我们最缺少的就是创新文化。如果说物质的力量是巨大的,那么文化力量就是灵魂,是成就事业的驱动力、原动力和核动力。从根本上来说,创新尚未真正形成一种文化。只有当人人内心都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创新成为人们朴素的情愫和价值观的时候,创新文化才不仅形成了,而且是已步入高境界
16、了。根治“创新贫乏症”需要几个条件。首先是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自由是创新文化的灵魂,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同时,还必须认清自由与民主的关系,自由不会妨碍民主,但有时候民主却会扼杀自由。因此,自由是人们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必须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每一个创业者的自由研究和探索。其次是鼓励质疑、批判和求异的精神。质疑是通向发明创造的入口,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从创新的观点看,只有容纳异己,方能成就伟大,因为异见往往导致发明创造。如相对于牛顿的经典力学,爱因斯坦是异见者;相对于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是异见者因此,世界上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和一劳永逸适用的技术,一切先例都是会被打破的,而未来的
17、新理论和适用的新技术,都将由异见者们发现或发明。再次是支持冒险精神,为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冒险绝非是一味的勇敢,更不是鲁莽,它是创新者的一种精神特质。从发明创造的规律看,是人类的好奇心引起冒险的冲动,而冒险又是一连串追逐想象力的过程,它会点燃创新的思想火花。史蒂夫乔布斯被称为是“打不倒的冒险家”,不仅创建了苹果公司的王国,而且留下了“创新精神不死”的精神财富。可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不鼓励冒险的,与欧洲人常常为开拓认识世界奔向未知土地而进行鲁莽的旅行及冒险的传统不同,中国人的伦理理念是把认识的疆界限定在五官可及、手脚可触摸空间领域中。正是这个原因,才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也使得模仿思维在我
18、国占据主导地位。最后,强调实事求是,力戒空谈,这是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创新之父熊彼特的遗嘱中写道:“行动光有理想和理论是不够的,只有行动起来,努力改变现状才是对理想的拓荒。”这些都说明,开展“双创”活动,贵在实际行动,只有切实地着力创建创新文化,才能根治我国的“创新贫乏症”。(刘道玉中国的创新到底缺少什么,有删改)1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提出创新理念比约瑟夫熊彼特创立创新理论至少晚近一个世纪,而这正是导致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B. 依据创造学的理论和国际创新型国家的经验,作者认为创新文化的缺失导致了我们即使有极大物质的力量,“双创”也难以取得成功。C. 自
19、由是创新文化的灵魂,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只要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就能根治“创新贫乏症”。D. 作为创新者的一种精神特质,冒险并不是一味的鲁莽和勇敢,我们应该支持冒险精神,为有价值的失败唱赞歌。1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我们一直把资金看成“双创”成败的关键,而“三无”发明家潘旭华却用成功证明,资金绝不是“双创”成功的最重要因素。B. 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只有容纳异己,才能成就伟大,其原因是异见往往导致发明创造,正如爱因斯坦对牛顿而言就是异见者。C. 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就证明了一连串追逐想象力的过程会点燃创新的思想火花,而人类这种行为的冲动源于好奇心。D.
20、 创新之父熊彼特认为“创新”要有理想和理论,更要有行动,这说明实际行动是“双创”事业获得成功的保证。1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热潮使“山寨”成了主流,“山寨”等功利主义行为是对创新最大的打击。B. 创新文化形成且能步入高境界的条件是人人内心都有一种创新的冲动,创新成为人们朴素的情愫和价值观。C. 因为自由不会妨碍民主,但有时民主却会扼杀自由,所以必须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每一个创业者的自由研究和探索。D.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不鼓励冒险的,导致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诞生,也使得模仿思维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答案】12. C 13. B 14. A【解
21、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C项,“自由是创新文化的灵魂,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发明创造,只要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就能根治创新贫乏症”说法错误。“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
22、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正如爱因斯坦对牛顿而言就是异见者”说法错误。“爱因斯坦对牛顿而言”扩大范围。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热潮
23、使山寨成了主流,山寨等功利主义行为是对创新最大的打击”说法错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宣传热潮使山寨成了主流”条件关系有误。故选A。【点睛】论述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牛黄孙万友牛黄,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定惊。
24、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平常买牛,多买瘦牛。牛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夏二搬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解三晾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夏二自
25、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而回,躺在床上,心中还在“扑腾”。他很是懊悔自己见财眼开干了愚事,为此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夜,直到黎明前才迷糊过去。不料刚想沉睡,突然听得解三来借梯子。夏二一听借梯子,大惊失色,心想这解三大概是故意来试探虚实!更可悔的是昨夜只顾害怕,竟忘记把梯子从墙边挪开!为不让解三看出破绽,他急忙披衣穿鞋,想把解三稳在屋里,然后悄悄把梯子挪开,以除解三的疑心。不料他还未下床,却被解三拦住
26、了,说:“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夏二一听此言,如傻了一般,直等解三走了,他还未醒过神来。这一天,夏二如得了重病,心郁如铅,脑际里全是解三的影子。那墙上被绳索勒的痕迹他是否看到了一连几天,这等问题在夏二脑子里来回翻腾,吃不香睡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夏家人很着急,以为夏二患了什么邪症,又求神又烧香,均不济事,最后请来了一名老郎中。老郎中进门并不急于给夏二看病,而细心观察。几天过后,他才对夏家人说:“你们当家的病是心疾所至,一般药物只能顾表而不能治里,眼下只能用人头黄可以根除!只是这人头黄为稀世珍物,一般药店是买不
27、到的!”不想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夏二一听到“人头黄”三字,突然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接道:“解三家有人头黄!解三家有人头黄”夏二的妻子为治夫疾,就以试探的心理去解家求要人头黄。谁知解三一听脸色惧白,连连地说:“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夏妻失望而归,对老郎中说:“解三说他没有人头黄!”夏二一听怔然如痴,许久了,突然倒头睡去。夏二一睡三天三夜,像达到了某种心理平衡,竟奇迹般地好了。可是,没过几日,解三竟也疯了,而且比夏二疯得还厉害,到处嚎叫:“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解家人急忙请来那老郎中给解三瞧病,老郎中望着解三,让人请来夏二,暗地安排了一番,然后让夏二对懈三说:“你没有人头黄!”不料解三一听
28、此言,更是惊恐,“忽”地挣脱了老郎中的手,边跑边喊:“我不是不给夏二治病,我压根儿就没人头黄呀!”老郎中望着疯跑的解三,痛苦地摇摇头,对解家人说:“解师傅的病没救了,没救了!”夏二觉得很惋惜,想想自己的所为,很是有点儿后怕!几年以后,解三被冻死野外。解三死后,其子承父业,数年后翻盖新房,扒旧屋的时候,扒出了那个人头黄。解三之子只认得一般牛黄,却不认得人头黄为何物,便求夏二指教。夏二望着那人头黄,面色冰冷,许久了才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解三之子把人头黄送给了夏二。夏二后来用人头黄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三十余年,夏二已年近八旬。临终的时候,他唤过家人,
29、从怀里取出那颗人头黄,安排说:“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不料夏二死后,其子夏仲不守诺言,将人头黄卖了,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户。家中子女都因家中富有而不行正道,夏仲最后也因此悬梁自尽。(有删改)15.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B. 夏二听到解三来借梯子,以为解三已知道自己到他家行窃,一连数日都心郁如铅。良心的不安使他失智发疯。C. 小说构思巧妙,以“牛黄”为线索,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不同态度,集中呈现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D. 解三不肯拿人头黄治夏二,一是不想泄露自
30、己有宝的秘密,招来灾祸;二是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16. 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17. 概括小说中夏二这一人物形象?并作分析。【答案】15. C 16. 介绍牛黄的相关知识,让读者对牛黄有个了解,又照应了标题;突出了牛黄的功效、价值,暗示情节的发展与牛黄这一事物密切相关;总起下文,为下文夏二见宝起歹意和解 三怕人家知道自己有宝(或解三见病不救和最终不治)做铺垫(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 17. 见宝起意,居心不良,看见解三有宝就想据为己有。作茧自缚,自食苦果,因担心解三知道自己企图偷窃而终日不安,以致失智发疯。良心未泯,担心解三之子识得人头黄之价而不知其“害”,后来利用
31、宝物为民治病,救赎灵魂。(言之有理可酌情赋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A项,“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说法错误。不是每一头瘦牛都有牛黄,解三也不是不买肥牛,只是多买瘦牛而已。B项,“夏二听到解三来借梯子,以为解三已知道自己到他家行窃,一连数日都心郁如铅。良心的不安使他失智发
32、疯”说法错误。夏二发疯不是因为良心的不安,而是以为解三知道自己到解三家偷窃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D项,“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不够准确,解三未必知道夏二到过自己家行窃。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本题题干问的是“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一般
33、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内容上,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结构上,与上下文以及标题的关系。首先看第一段写 了什么内容,从文中来看,第一段主要介绍牛黄的相关知识,如功效、价值,特别强调最宝贵的“人头黄”其形状和价值,这就让读者对牛黄有了大概的了解,突出牛黄和人头黄的价值;再看这一内容与标题以及下文情节之间的关联,小说的标题是“牛黄” ,第一段对牛黄知识的介绍就照应了小说的标题,为下文解三的邻居从墙头见到了人头黄起了歹意,解三怕人家知道自己有宝做铺垫。考生答题的时候应从结构上的作用“照应标题”“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内容上的作用“突出了牛黄的功效、价值,暗示情节的发展与牛黄这一事物密切相
34、关”等方面入手。【1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题干问的是“小说中夏二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如文章一开始,当夏二看到解三的“人头黄”后,“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这表现出人物的居心不良,见宝起意;当夏二偷盗未遂因为担心解三知
35、道自己的企图后,“吃不香睡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夏作茧自缚,自食苦果;当解三的儿子因为翻盖房子得到那块“人头黄”后,夏二担心解三的儿子知道“人头黄”的价值而受其害,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然后用人头黄给人治病,“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最后临终前告诉子孙“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这说明夏二良心未泯。考生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其形象即可。【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
36、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三、古代诗文阅读(2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
37、胛,以相符应。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太宗即位。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非卿,则中原无今日。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
38、尝私以官。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甲辰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馀,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有删改)18.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B 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
39、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C. 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D. 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尚书:起初为低级官员,到汉武帝时期地位渐渐变高。B.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也可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C. 太祖:是古代君主的谥号,一般开国皇帝谥曰“太祖”。D.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在古代人去世还有“崩”“卒”“不禄”等叫法,但与“薨”所指非一类人。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耶律楚材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教导成人。长大后他博览
40、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律历、医卜等,颇有才华。B. 元太祖及元太宗对耶律楚材都十分赏识,耶律楚材得到俸禄以后都能与亲族分享,却从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C. 太宗皇帝即位,但是一直由皇后掌握朝政大权,以致朝纲混乱。耶律楚材敢于忠言抗辩,皇后对其颇为忌惮。D. 耶律楚材最后死在任上,他一生为官清廉,虽然多年担任朝廷的要职,但死后只留下一些书画、文章等。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2)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答案】18. B 19. C 20. C 21. (1)“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效力于金朝,既
41、然做过他们的臣子,那臣子怎么敢仇恨自己的君主呢!”太祖很敬重他的这些话,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2)这些人情况危急时就投降,情况缓和时就逃走,这只能白白地帮助敌人罢了,不能宽恕他们。【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先了解文章大意,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得五十一代孙元措”,“求”的宾语是“孔子后”,而不是“孔子”, 所以断在“得”前,排除AD;“衍圣公”是固定名词,排除C
42、。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C项,“太祖:是古代君主的谥号,一般开国皇帝谥曰太祖”说法错误。太祖为庙号。【20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一直由皇后掌握朝政大权”有误,皇后专权是在太宗皇帝去世之后。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
43、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事”,侍奉,效力;“为”,担任;“重”,以为重,看重;“处”,安置;第二句得分点:“走”,逃跑;“徒”,白白的;“资”,帮助;“宥”,宽恕。【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
44、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译文:耶律楚材,字晋卿,他的父亲耶律履,以学问品行侍奉金世宗,特别受到赏识和信任,最后做到了尚书右丞。耶律楚材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杨氏教导他学习。长大以后,他博览群书,并且通晓天文、地理、音乐、历法、术数以及佛、道、医术、占卜等学说,下笔作文,就像事先构思好了一样。
45、太祖平定了燕地,听到耶律楚材的名声,召见了他。耶律楚材身高八尺,留着漂亮的长胡子,声音非常洪亮。太祖认为他不同凡响,说:“辽国和金国是世代的仇敌,我来为你报仇雪恨。”耶律楚材回答说:“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效力于金朝,既然做过他们的臣子,那臣子怎么敢仇恨自己的君主呢!”太祖很敬重他的这些话,把他安置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每次征讨,必然命令耶律楚材占卜,太祖自己也亲自烧灼羊胛骨,以相验证。丙戌年冬天,耶律楚材跟随太祖攻克灵武,其他将领都争着抢夺美女钱财,耶律楚材只是收集遗散的书籍和大黄之类的药材。不久士兵们得了疫病,得到大黄(医治)就痊愈了。太祖指着耶律楚材对太宗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咱们家的,以后
46、军国事务你都应该交给他去办理。”元太宗即位。壬辰年春天,皇帝率领大军南征,将要渡过黄河,诏告逃难的百姓,来归降的可以免除一死。有人说:“这些人情况危急时就投降,情况缓和时就逃走,这只能白白地帮助敌人罢了,不能宽恕他们。”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分发给归降的百姓,让他们回到故乡,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又请求派人进入汴粱城,寻找孔子的后裔,找到了孔子第五十一代孙孔元措。耶律楚材奏请孔元措继承衍圣公的封号,给予他孔林、孔庙的用地。他还引导大臣的子孙,从师受业,研读经义,让他们懂得圣人的理义。在燕京设立了编修所,在平阳设立了经籍所,从此文治兴盛起来。丙申年春天,诸王大聚会,皇帝亲自拿着酒杯斟
47、酒赐给耶律楚材,说:“朕以诚心相待任用你的原因,是因为有先帝的命令。如果不是你,那么中原就没有今天。朕之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你的功劳啊!”耶律楚材长期主持国政,得到俸禄以后分给自己的亲族,却不曾私下授给他们官职。行省刘敏从容地劝他,耶律楚材说:“和睦亲族的大义,(就是)只能资助他们钱财。如果让他们从政而违法,我不能徇私情啊。”冬天十一月四日,皇帝将要外出狩猎,耶律楚材反复说不可以外出狩猎。左右大臣都说:“不骑马打猎,没有什么可玩的。”狩猎五天之后,皇帝在狩猎之地去世。皇后乃马真氏临朝听政,她提拔信任奸邪小人,朝政十分混乱。耶律楚材不断地辩驳,皇后虽然怨恨他,也因为他是前朝老功臣,对他又敬又怕
48、。甲辰年五月,耶律楚材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后来有人诬陷耶律楚材,说他担任宰相的时间很长,全国的贡赋有一半都被他侵吞了。皇后命令近臣麻里扎去查看,发现他家只有十余张琴和阮,以及古今字画、金石、生前所著文章数千卷。(二)名篇名句默写2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 (2)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正如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说:_,_,_。(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4)小石潭记中形容岸势峭拔多姿的语句是:_。 (5)岳阳楼记从时间上表现
49、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_,_。【答案】 (1).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 齐彭殇为妄作 (3). 虽世殊事异 (4). 所以兴怀 (5). 其致一也 (6). 野芳发而幽香 (7). 佳木秀而繁阴 (8). 其岸势犬牙差互 (9). 朝晖夕阴 (10). 气象万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识记的能力。要求考生课下多读名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一定仔细斟酌提示语;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诞,殇,晖。四、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
50、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_,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二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
51、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或丝绸,(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_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某教授说。2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络绎不绝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B. 不绝如缕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C.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D.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52、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24.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A.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B. 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C.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D.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2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
53、益求精的匠心B. 精益求精的匠心,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C. 匠人们的终极目标,是精益求精的匠心D.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答案】23. A 24. C 25. D【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浏览选项,准确理解语境,并结合成语的使用特点及考查中常见误用类型加以判断,注意区分近义成语。第一空,“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不绝如缕”,像细线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绝如缕”不能形容人来来往往不断的样子。句中主语为“游客”,强调人来人往,应选“络绎不绝”。 排除BC两项。第二空,“惟妙惟肖”形容
54、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或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语境中是形容“牛耕图”,而不是“人”,故应选“惟妙惟肖”。排除D项。第三空,“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与“工料”“工艺”搭配,应选“推陈出新”。第四空,“卓尔不群”, 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特立独行”, 形容人的志向高洁,品德高尚。语境中谈到“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工匠精神”“具有匠心的群体”,不只是在强调品德高尚,还
55、需要才华出众,故应选“卓尔不群”。故选A。【24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再浏览选项并作出分析,可以通过语感或语法两种方法加以判断,注意结合高考语病常见错误类型,注意主语一致。A项,“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错误,语序不当,“零距离”是修饰“互动”的,应移至“互动”之前。B项,“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错误,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D项,“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错误,搭配不当,可以将“表现”改为“展示”。故选C。【2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文段,把握文
56、段的主要意思,然后再根据前后文推断括号处要表达的意思。由语境“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或丝绸”可知,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陈述对象,由此排除A、C两项。B、D两项的区别在于“初心”“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对“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些空洞,“初心”比“终极目标”更符合文段意思。排除B项。故选D。【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
57、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26.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答案】患者到院后,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诊台或在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无卡患者,如果带着身份证,先到收费窗口办卡,然后充值挂号;如果未带身份证,则先到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然后去收费窗口办卡,最后去收费窗口充值挂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解答该题,首先要看明白流程图的含义,这个流程图要从上往下看。最上面是条件“患者来到医院”。根据箭头显示,最终的结果都是“在收费窗口充值挂号或在分诊台”。关
58、键是中间的过程,首先分有无卡。如果有卡很简单,直接持卡进行挂号即可。如果没有卡,又分为两种情况,不带身份证的比带了身份证的多出一个“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环节。学生看清楚了这些,在具体叙述的时候,可先易后难,比如先介绍有卡者,再介绍无卡者。无卡者先介绍带了身份证的,再介绍未带身份证的。总之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另外要注意字数限制。五、写作(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
59、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最遥远的距离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我想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吧。有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天与地,就如同苏子所说的远在“千里”,李白说的远在“长江天际”,天与地永远不可相连,天地之间总有着一道道的阻隔,有山,有海,更有着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存在,天地无法冲破。但东坡不同样是在“婵娟”与共吗?太白兄不也在儿女“沾巾”吗?由此看来,天不算高,因为有心相连;地不算阔,因为有情相依。无论是你,我,他,即使身处各地,我们所有的人走的又是那么近,好象彼此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我们明白,天地并不遥远,只要心在一起,你到最远的地
60、方也就是你我最近的时候。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而是生与死。最爱的人离开自己,离开人世,就永远不会复活,所谓“人死不可复生”,也是指爱人离开自己后,那沉痛的心情吧。但为何又有人在我们脑海中无法抹去,我们一直记得。既然如此,那生死也不是最遥远的距离了吧。因为心中有爱,就不会失去,不会忘记,那些我们爱的人就永存心中。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有很多恋人因为误会而分开,因为矛盾而彼此越走越远,永远因为分离而不能在一起。但又有多少是在分开后再相遇,又还保留那段珍贵的感情回
61、忆呢?这不又证明了有些事经历了就不会忘,站在彼此的面前,若无缘分,就如同吴宓与毛谚文擦肩而过,终不能成为伉俪;刘兰芝与焦仲卿本可朝夕相伴,可却饮恨而逝。此时你在最近的时候也就在最远的地方。反之,再远也不过是一步之遥。有人说过,不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自己的想念却还的故意装做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自己的想念却还的故意装做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这与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僬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又有何异?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
62、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使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落魄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原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任何其他距离,而是两颗心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两天就能拉近的,只有心灵的主人努力缩短这段距离,世界才不会有更多无可跨越的鸿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
63、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本题考查的是材料作文,要注意认真阅读材料中的提示语。材料作文中,提示语往往是作文写作的方向,所以要仔细阅读提示语,抓住提示语的关键词,确定作文写作的立意。审题过程:这道题目中的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
64、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们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是怎样想的,有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立意】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再比如,迷恋手机,玩物丧志,精神萎
65、缩;迷恋手机,疏远人际、淡漠情感;别迷失在手机的世界里等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素材】(1)没有比读书更廉价的娱乐,更持久的满足了。蒙台居(2)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而斯华馁(3)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孟子(4)如果只看手机上网页的记录,这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这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但是,将时空转到现实,你会发现,这个人的一天其实无聊又乏味。他唯一做的事,只是手拿手机,低头不语,这便是我们在地铁上、饭店里、电梯中常常见到的“低头族”。
66、他们都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5)被手机绑架,大多数人不但不奋起反抗,反而还乐在其中,尽享当“人质”的乐趣。“手机中的世界可比现实社会要精彩,即使被绑架也是幸福的。”有些人这样说。的确,手机中的页面比现实中的白纸黑字更丰富多彩,手机中的游戏也比现实中平淡无奇的生活更让人振奋,连手机中的人都比现实中的人要志同道合,亲切得多。但是,手机终究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已。当你按下关机键,抬起双眼,你会发现,现实中你的人生是如此苍白,而这一切,都源于你对虚拟世界的沉迷,对现实世界的冷漠。你对世界冷漠,世界便会对你冷漠。当你封闭了内心,选择了逃避,躲进了虚伪安逸的世界,你便失去了一切真实的美好,失去了为未来拼搏
67、的奋斗精神,失去了与朋友相互关怀的温情,失去了旅途上的一路风景。被手机“绑架”了的人生,将会一无所有。(6)有些人面对手机的“绑架”奋起反抗,反而把手机关进“监狱”。每逢亲友聚会,便将手机统统扔进笼子里,规定谁都不准再碰它。这样有趣的“关手机监狱”行为,将人们从手机的控制下解救出来了。但也有不少手机还未“刑满释放”便“越狱”。要防止手机“越狱”,首先还要我们自己先“越狱”,打破重重心墙,冲破人心的牢笼,真正敞开心扉,面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认真工作学习,才会发现原来其中还有这么多乐趣;留心观察生活,才会发现原来风景就在我们身边;敞开心扉,才会发现原来知己就在眼前。(7)别让手机“绑架”了你的生活
68、。下次起床,别先顾着发微博,先欣赏一下美丽的日出;下次聊天,先别顾着登微信,先看一下身边有没有有趣的人;下次聚会,先别顾着晒照片,先看一下想念许久的容颜。挣脱手机的“绑架”,让你的人生属于你。【结构】材料作文结构六字诀:(1)引:就是引用材料。高考中材料作文,尤其是写议论文,切忌开头不引述材料,即使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开材料。开头不引述材料而在论证过程屮使用,就把话题引子当成了论据,使读者(评卷人)不明白你的中心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如杲整篇文章不见所给材料,你的作文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就难以直接联系起来,会使人产生一种另起炉灶的感觉。因此,材料作文一定要正确使用材料,议论文一开头即要引述材料,论证
69、时还要回扣材料。特别要注意的是,材料的引用不是照抄,而是对原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概述,或摘要,取其精要。也不可在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离开试卷即不知“这”为何云。这种为答题而作文的作法是比较普遍的毛病,为材料作文之一大忌。(2)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也不能长,100字左右即可,不能举例。(3)提:就是在前而议论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提出论点。注意,论点一定要明确,要怎么样,不要怎么样,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要鲜明,最好用判断句,或祈使句。文字要简炼,一
70、两句话即可。(4)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应从材料说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也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文章水平的高低关键看联的功夫。有的同学思维打不开,只知道就事论事,围绕材料讲了许多废话,结果得不到高分。这里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三四百字,或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5)深:深即深入分析,这是使论证深刻有力的最好手段。怎样深入?析原因,,说危害,找症结。这是整篇议论文写作的亮点,也是最难点,关键还不在写作技巧上,而是在同学们认识事物的思想高度上,所以平时要多加强学习和训练。如杲暂时还做不到这点,
71、这部分也可以省去,在联的部分多写一点。(6)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或重申论点,照应开头,或提出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强调精练有力,反对繁冗拖沓,也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当然,运用这种结构时,引、议、提、联、深的顺序也可以适当调整。【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抓住材料的中心,围绕“教育”的话题进行论证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