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353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质检2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人民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质检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六校联考)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2.天津条约规定:英国钦差、各等大员及其眷属可在京师长期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清政府“特简内阁大学士尚书一员,与大英钦差大臣文移、会晤各等事

2、务,商办仪式皆照平仪相待”;各式公文中不得称外国人为“夷”。材料反映了()A.清朝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B.清政府完全放弃了华夷等级观念C.京师形成“国中之国”的局面D.清朝原有对外交往体制遭到否定3.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东王杨秀清诰谕英国使节:“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皆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B.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C.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D.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4.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清朝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那种表面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而且,新的帝国主义危机产生了瓜分中国的危险。此处

3、的“战败”指的是哪一场战争()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1907年8月26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注:图中器具分别为坛、提勺、漏斗、壶)A.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B.政府统治岌岌可危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6.据统计,武昌起义后半年内,全国报纸陡增至500多种,总销量达4 200万份。报刊可以自由鼓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各种学说,可以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包括发表反袁言论,无所避讳。材料说明当时社会()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政治热情高涨C.纸质传媒影响巨大D.社会主义广泛传播7.辛亥革命时期,

4、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宣称“强国强种,唯教育者之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这主要反映了()A.回应时代挑战的有意探索B.民主革命促进民众素质提高C.国人已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D.教育近代化取得突破性进展8.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这一举措()A.有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9.(2019吉林长春模拟)1934年9月,红旗周刊指出,湖南、江西等六省灾情最重,良田被毁,饿殍遍布,国民政府因国民党

5、腐化而救灾不力,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该材料的主旨是()A.向全国通报六省灾情以争取救援B.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围剿”的真实目的C.只有建立人民政权才能断绝灾害D.将救灾工作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10.中国全民族抗战刚爆发之时,英美等国认为积贫积弱的中国很快就要变成第二个埃塞俄比亚,不愿因支持中国而同日本对抗。到1938年,美国表示愿意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这表明中国抗战()A.改变了美英远东政策的走向B.牵制了日本世界战略的展开C.促使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D.唤起世界人民的同情和尊敬11.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

6、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12.(2019福建厦门模拟)19421943年河南发生大饥荒。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不饿死一个人”的号召,采用教育民众互助友爱、组织开展纺织运动、协助灾民发展生产等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主要反映出()A.恶劣的战时环境导致灾情扩大B.抗日根据地适时调整了工作重心C.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正式确立D.中国共产党充分认

7、识到战争胜利的根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英天津条约规定“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但无具体细则。奕奏请制定长江通商章程,将条约的这一内容转化为中国法律,予以颁行。咸丰帝降谕:“所有一切章程,必须按照条约,与之妥为商定。”随后在奕所定长江通商章程的基础上,清政府颁布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并一再修改。此类章程虽属中国法律,却不能自主颁行,须与各国商议,取得同意。摘编自郭卫东不平等条约与近代中国材料二乾隆时期正式颁布的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律。其中有“略人略卖人”条目,对拐卖人口订有详细条例。由于中国法

8、律不能有效地约束外国人,所以在中外条约订立过程中,中方代表努力将大清律例的这一内容写入中外条约之中。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华招工,同时为“保全”华工,限以“华民情甘出口”的条件,随后中西和好贸易条约规定:“不得收留中国逃人及另有拐卖不法情事。”如有此类情弊,一经中国地方官知会领事官,“即行查出送还中国究办,不得拘留”。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外条约与中国法律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外条约对中国法律的影响。(10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国使节采用何种礼节觐见中国皇帝

9、,始终是中外关系上的一个死结,西方外交要求平等,天朝体制讲究藩属,围绕着“跪与不跪”,引发了多次外交冲突。1793年礼部坚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行跪拜礼,并擅改英国外交文书1860年指示决不见不行跪拜礼之夷人,否则“唯有与之决战”1873年英、法、俄、美等六国使节终于首次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1873年被称为大清朝“礼崩乐坏”元年:清廷将觐见礼仪问题下放给大臣们商议。翰林院编修吴大澂激烈反对外国使节用平等礼仪觐见同治皇帝,理由是破坏了祖宗旧制,会改变清朝的政体。浙江道监察御史边宝泉激烈要求外国使节行跪拜礼仪,用中国臣子跪拜之礼要求外国使节是一种优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国家正面临数千年未有的

10、大变局,朝廷礼制应随情势变通,既然已将西方诸国“许为敌国,自未便以属国之礼相待”。摘编自转型中国18641949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清末礼崩乐坏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充分运用材料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解析准确,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12分)专题质检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1.D由题干材料“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可知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英贸易中,仅中国出口的丝、茶就能够抵偿英国向中国输出的除鸦片以外的商品的价值,这说明当时中英贸易未满足列强的预期,故D项正确。2.D依据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外交官员及其眷

11、属可在京师长期居住、随时往来,清政府设专职人员办理对外交往事务,外交礼仪平等相待,各式公文不得称外国人为“夷”,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外国外交人员的地位,是对清朝原有对外交往体制的否定,故D项符合题意。清朝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是南京条约的签订,故A项错误;B、C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3.B根据材料“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可知杨秀清当时没有同意对列强开放通商口岸,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害人之物为禁”,得出太平天国允许除鸦片贸易外的通商,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要与英国进行有条件的通商贸易,形成完整的对外贸易体系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主张自由贸易将不受限制”与材料

12、“害人之物为禁”不符,故D项错误。4.C材料表明此时列强已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而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列强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故A、B两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D项错误。5.A由漫画可知提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代表政府的漏斗,注入代表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说明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漫画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反映了清政府搜刮百姓,还有满足外国侵略者的内容,D项表述不全面,故排除。6.B材料体现了各种学说自由发表,自由讨论,并非都

13、是共和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武昌起义后各种学说自由传播,自由发表政见,批判时局,说明当时社会普遍关注政治,民主政治热情高涨,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报刊可自由发表言论,并未体现报刊对社会的影响,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7.A从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呼吁“教育救国”到五四运动前后“教育救国”成为时尚,反映了面对民族危机加深,国人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但并不意味着民众素质的提高,故B项错误;“教育救国”不能说明国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育近代化的问题,故D项错误。8.D

14、材料中广州国民政府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和财政统一,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进行北伐战争,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在1924年已经建立,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出军阀勾结,故C项错误。9.D由材料“只有推翻国民党统治,建设劳动工农贫民自己的政权,才能从根本上根绝水患”,可知红旗周刊的宣传将救灾与推翻国民党腐朽统治的土地革命任务相结合,故D项正确。10.A英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略焦点在欧洲,而随着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抗战实力和决心,英美看到远东地区战胜日本法西斯的希望,开始援助中国,故A项正确;B项是英美改变远东政策的原因,材料问的是

15、现象,故错误;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英国以贷款方式援助中国,无法体现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只是英美的态度,故D项错误。11.A从题干内容看,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东部大城市的学者和文人也跟随国民政府迁徙到西南地区,使中国的文化重心转移到西南地区,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文化专制,也不能说明文化教育无序,所以B、C两项均错误,D项说法与题干信息不符。12.D当大饥荒发生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正确的方式,“安置了25万涌入边区的灾民”,这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信任中国共产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战争胜利的根源,故选D项;题干材料没有提及灾情的

16、扩大情况,排除A项;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安置25万灾民,不是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调整的反映,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经济模式的确立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排除C项。13.参考答案(1)关系:相互转化。原因:中外条约转化为中国法律,符合列强的利益要求;条约内容不够具体;清政府逐渐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法律转化为中外条约内容,清政府司法主权的丧失;清政府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治安的需要;清政府对国际社会的主动融入。(2)影响:推动了中国法律对中外关系的关注;改变了清政府对法律的认识;客观上刺激了晚清法律的革新和进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自主权,造成了中国法律的半殖民地化色彩;限制和阻碍了

17、中国独立自主地走向法律近代化。14.参考答案论题: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礼崩乐坏表明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逐步转向近代外交。举例:礼崩乐坏反映了中国近代化转型过程的艰难。1793年,坚持马戛尔尼行跪拜礼以及擅改英国外交文书,表明清政府闭目塞听,闭关锁国,完全落后于世界。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仍然坚持藩属外交,进一步反映了清政府的愚昧腐朽,背离了近代化的潮流。1873年,外国使节终于以平等礼仪觐见皇帝,反映了中国外交由宗藩外交转向近代外交,是社会转型的表现。但是清政府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激烈争论表明,保守愚昧势力仍然强大,近代化进程面临严重阻碍。外交礼仪的争执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缩影,这一过程表明,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近代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