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反思在本课中要讲两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少百分之几)的思路。一种是根据百分数的意义,求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实际比计划多造林的公顷数是计划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用多的公顷数除以计划公顷数,把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就得到所求的百分数;另一种是根据实际造林是计划的116.7%,用 116.7%-100%就能得到实际造林比计划多百分之几。这种思路把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首先转化成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样一种思路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较少,或者在百分数前面有关内容的学习中还没有接触过。所以这样两种思路如果要在一课内完成,那就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因为第一种做法,比较容易找到学生新知的生长点
2、,所以我们不必化很多精力,或者说我们可以重点通过比多比少的对比,帮助学生建立从百分数的意义这个角度去理解的模型。第二种思路是一种新的思路,它首先把比多比少转化成是百分之几,然后再根据与100%相比的结果,分别用百分之几-100%或100%-百分之几。学生可能对一会儿用百分之几-100%,一会儿用100%-百分之几比较难以理解,但我想只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学生也能理解的。因为一个是比100%少,只能用100%-百分之几,而比多时是大于100%,所以用百分之几-100%。那么第二种思路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在根据百分数意义求解问题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习先转化的思路。我想可能更多的事是想培养学生的一种思
3、考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一种联想的习惯与能力。善于联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基本素养,能根据已知的联想到与已知条件有关的其它结论,这是数学抽象推理的一种重要载体。但实际操作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过分拖泥带水,不能拔高要求,确保在最佳时间段内解决关键问题。虽然学生表现不错,但总感觉是在: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缺少一种更高层次理念的引导。而且,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尽快地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很多地方操之过急,老师讲地过多、过细,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中。因此,百分数应用题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仅仅是会解题吗?我个人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应该能够很好地渗透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而自己上面所设计的流程虽然也体现了建模的思想,但是不够深入和透彻。特别是在建立模型的第二个环节,我觉得处理得不是很好,教师可以在这里设计几个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而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引导和限制的多了一些。没有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抽象、建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