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注。 注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
2、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2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提。答案与精析1C。尾联“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说送别的离情别泪竟像密雨一样多,并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诗中“情无限”“泪沾襟”均直接表达了惜别之情。 2B
3、。例诗写景的方法是“用写景来传达离别之情,用景物的特征描写衬托诗题主旨”,只有B项侧重写景,同时用写景来传情。 (五)甲: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迭,况乃未休兵。1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诗。2从诗中_和_等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3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答:_ 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诗圣律(诗) 2答案为:戍鼓断人行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3答案为:诗人思念故乡,感情上觉得故乡的月比其他地方的月更明,
4、突出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之情。4 乙: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题。 摸 鱼 儿辛弃疾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4-?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 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5、,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1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_。2词的上阙,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 ) A设问 借代 B设问 比拟 C夸张比拟 D夸张借代3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武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什么? 答:_4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答:_答案与精析 1答案为:稼轩。 2B。第一句是设问;下阙是比拟。 3答案为:奸臣小人没有好下场。这是与历史联系起来,说明小人没有好下场。 4答案为:“愁”是抗金主张不被采纳,报国无门的情绪。这种想抗敌但又不能抗
6、敌的空闲之愁最苦。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蒙春季卷)鸟 鸣 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7、)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与精析1A。“山空”不是动态的描写,而是静态描写;不是“反衬”而是“烘托”。 2B。该项诗句描写的是热烈的劳动场面,目的不在于表现“静”,而在于表现“动”与“闹”。 (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完成题目。 登鹳雀楼畅 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 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登临胜地。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
8、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5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如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与畅当的诗相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_答案与精析1答案为B、E。B项“真实客观”不妥,畅当的这首诗应是“想像夸张”。E项拔高了诗人赞美雄伟景观的主旨。2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9、”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观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显然境界更加高远。 (八)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请在下表中填入表达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不同心情的词语。歌楼听雨客舟听雨僧庐听雨2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对他人的“悲欢离合”已无感情。 B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作者这时已对“悲欢离合”不十分在乎了。 D这里的“总无情”意思是,“悲欢离合”本身是没有感情的。3试从一个角度切入,对这首词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_4中国古代写雨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 _,野渡无人舟自横。 水光潋滟晴方好,_。 _,微风燕子斜。答案与精析1欢乐失意 无奈 (意思对即可) 2C 3参考角度:形象、线索、对比、含蓄、以实寓虚、情景交融、语言风格等。 4春潮带雨晚来急 山色空蒙(漾)雨亦奇细雨鱼儿出.精品资料。欢迎使用。高考资源网w。w-w*k&s%5¥u高考资源网w。w-w*k&s%5¥u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