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15秒的音乐视频所形成的娱乐速食性,并不构成人们批评抖音的绝对理由,抖音的15秒选择与当下什么都注重快速的追求是一致的。短短几十年,人类在技术上拥有了比此前成百上千年更多的突破。从秒拍、美拍到抖音,只是科技发展的自然走向,而抖音也是一款并不比其他产品更独特的消遣载体。那么,在讨论抖音的时候,我们应该讨论什么?无疑,抖音的用户极易从软件使用中获得快乐,“停不下来”是许多青少年共同的反应。这种心理并非是简单地满足于消磨时间。针对某一特定对象,获取时
2、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在“体量/时间效率”的公式推导下,耗费时间越短一定收获越多,那一瞬间对快乐的感受也最浓烈。自然地,“看抖音视频快乐”形成了奇妙的因果联系,而15秒的超速获取就成了打开大众快乐心情世界的超短密码。这样的交换划算吗?看起来似乎毋庸置疑。然而,我们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无数个15秒的叠加恰恰成了杀死时间的利器,高速和短暂为我们织出了21世纪最大的陷阱。这也是2018年4月抖音视频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的根本原因越来越多的人表示,关闭软件之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种反应,正好说明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真正的乐趣究竟是瞬时的陶醉还是应当以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延
3、伸时长及深度为衡量标准?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网络时代,人们对快乐的理解更趋多元,“发笑”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标准,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同样都是对对象的迷恋,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对抖音的追捧似乎和法国哲学家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无异:“让我沉浸其间,甚至没有时间去遐想。我那么迷恋,近乎精神失常,以至自己想起来都要发笑。然而我兴致并未稍减,因为在这样的境况中,我只会无拘无束地听从我的喜好。”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但某种喜好为何吸引我?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告诉自己这一点的理智。人们对喜好的培养无法建立在外界环境的
4、强制之上。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控制普通用户的兴趣必然行不通。已经开始走向成年的“00”后们,本就生在一个娱乐的时代,更不用提无数的娱乐软件、平台是如何通过变现在普通用户身上实现了巨富的梦想。而这种单向商业价值只会促使更多的商家投入到相似产品的开发中。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如今的抖音15秒也在不断尝试和真实的生活增加联系,有时间限度的“展示”功能在一部分人那里成了宣传品牌的重要途径,如取得巨大轰动的“西安城市名片”正是利用抖音进行的一次正向创意。从实践的角度说,今天的人们在科技与自我之间呈现出了迷失的状态。当人类无
5、法抗拒技术的魅力或牵引时,我们起码应当选择更有益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自己的生活创造价值。(摘编自吴卉抖音的时间成本与大众的快乐密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抖音和其他网络娱乐产品一样,是一种消遣载体,它让用户极易从使用中获得快乐。B. 针对用户在抖音上消耗了自己大量的时间,抖音视频已经正式上线“反沉迷系统”。C. 今天的人们对快乐虽然有着多元的理解,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D. 现实中,我们无法通过抹杀、取消娱乐产品的方式来控制用户对抖音视频的喜好。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否定了用娱乐速食性来批评抖音的
6、说法,同时提出如何看待抖音的问题。B. 文章引用法国哲学家卢梭的话旨在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C. 文章用“西安城市名片”事例论述抖音在增强与真实生活相联系的方面有了积极尝试。D. 文末指出人们当下的迷失状态,提醒人们用有益的态度去思考科技为生活创造价值。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抖音里15秒的视频可以让人们用超短时间达到收获强烈快感的目的,这种交易划算。B. 抖音视频满足了我们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的需求,与卢梭提到的那种“消遣”是一样的。C. 关闭抖音视频后会产生巨大的空虚感,这说明抖音视频只是瞬时的陶醉,并不值得拥有。D. 越来越多的商家投入到抖音相似产
7、品的开发的原因是他们看到了其中存在的商业价值。【答案】1. C 2. B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C项,“但都比不上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快乐”错误,文中说“很少再有人认同哲学上所有快乐中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沉思之中”的说法”。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8、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论证对象分析错误,“论证人们在对对象的迷恋时要保持一定的理性”分析不当,原文是说“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大概是人类最一致的理想了”,应是论证了人们都会无拘无束地满足自我、听从自己的喜好。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这种交易划算”判断不当,从文中“获取时间的短暂有时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及“快乐感觉的延续需要更大的时间成本”可知;B项,“与卢梭提到的
9、那种消遣是一样的”说法错误,文中“似乎”两字表明了作者并不赞成这一说法;C项,“并不值得拥有”说法绝对,从原文“对现代人来说这是一个难题”以及“我们理性地认识抖音,不代表全盘否定或者断然拒绝,而是要实现抖音或者其他无数个同类产品价值的转化”可知。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小题。低语朱以撒我必须穿过几条小巷才能到达老家的门口,拐一个弯的时候,我又见到了很熟悉的场景:两个老妇人倚在门边,头挨得很近,正在交谈。她们注视着过往行人,调整着本来就很低的音量,以致低到只限定在两人的耳听范围内。一方口中的气息笼罩着对方的脸,如果是冬日,随着密谈的节奏,两张脸之间不时升起一片薄薄的雾。少
10、年时经常遇到这么一种言说方式悄悄地、窃窃地,有一种神秘在言说的背后。一有人靠近,话语戛然而止。好几次想逼近言谈的内容,却都徒劳。肯定是当时的生活状态使人如此。一种语言不是推到广大空间为人所知,而是有意控制在两人之间对话的数量降低到最小值,也许就潜藏着戒备和保全的警觉。如果轻轻地言说也能传达出内在的意绪,那么,这个世界永在寥廓和清静之中。敛约、平和、徐徐溜出唇齿的话语,在耳际轻拂时,内心已开始温暖。同样地表明一种含蓄,如微风一般轻柔,听到了,甚至更为明晰。柔情似水,其中就包含了语言的柔软性,还有表达时运用恰当的速度。对于强音的普遍使用,肯定是代表某一种权力,企图压倒倾听的对方。噪音,有一部分就是
11、这类话语的沉渣那么多人在街市上冲着手机叫嚷,这一段路程就都充满了声浪,人像浪中的泳者,污浊没过头顶,看不到宁静的岸。一个人一般不会有太多的秘密,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际关系,以前的人生在这方面趋于简单。找不到适合倾诉的人时,就一个人呆在田野上,直到黄昏才悄然返回我自己就曾如此,只有面对旷野,才使自己轻快一些。而平日,语言被收藏着,如同储蓄罐中的硬币,不轻易掏一枚出来消费。一个乡村的孩童在前边引路,一路无语,只是在客人询问时答上一句。谈不上热情也不显出怯意,这种朴实得到了外乡人的好感。想想自己城市里的孩童,经常派出去充当迎接客人的小天使,伶牙俐齿地说着套话,好像在戏台上表演一样,却把自己很珍贵的童趣、
12、稚气,蜕皮般地蜕掉了。一个人在她的孩童时期,看多了矫揉造作的表演和放纵张扬的渲染,不知不觉就收不住了。像家中有耳聋的老人,全家大小的声调都要拔高许多,到了单位也是如此,把人吓了一大跳。趴在蓬松柔和的草坪上,有窸窸窣窣声传来,土地舒展着气孔,花瓣轻轻绽开,枯枝清脆落地。经过一片主人迟迟不来收拾的豆荚地,已经失去了等待耐性的枝条,借助秋阳的余威,在豆壳打开的同时,豆粒弹射到周围的土壤里。没有哪种拟声可以发出这种生命跃动的轻吟,在轻吟中划出一道优美降落的弧线。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运气好的时候,在古城老宅里走,有隔岸的箫声幽咽,像一条丝线在夜风中起落。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到这个生存的自然环境仍然可爱,就是
13、这些低吟浅唱给予的在人的声调越来越高昂的进化中,那些藏身于瓦砾石缝、田畴篱角的小生物,它们随着季节到来又一次的啁啾、呢喃,依旧是委曲婉转,人坐在石阶上听着,一时不愿起身。接下来就是碰巧读到几帧弘一的墨迹,从落款处分析,离他圆寂时日已经不远了。几根萧疏的线条带着对于彼岸的眺望,静静地延伸,随心而信手。精神生活发生如此大变故的人的遗留物,我只是十分惊奇,自知进入它的内部毫无希望。从红尘喧嚣中毅然脱身来守候晨钟暮鼓,从李叔同墨痕的尖峭到弘一的清寒枯瘦,调子越来越低,声气越来越平,甚至就是旁人听不清的自言自语了。寂静的修行之路耗尽了朝觐者的体力,此时,笔墨里已经脱离了我们常规的体验。所以,我坦然地说看
14、不懂或者不好看。晚景中的人生大多是在低语中度过的,自说自笑,自问自答,使人以为他正与另一个世界交流,属于现实中的虚幻部分。因此,见到有人临写弘一晚年的墨迹,我就有一种绝望感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怀疑它的构成是借助了超然的力量,可就是万万不能效仿我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种念头。一个时期过去了,悄悄地带走了低低的语调,还有低低的笔调。(有删改)4. 有人认为第段画线部分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5.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答案】4. 答案示例1:不认同删去。此前写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好,是就其音调敛约平和而言。而画线部分重在表现低语这种言说方式另一层面的好,即纯真寡言、
15、不说套话,这丰富了低语的内涵。答案示例2:认同删去。第段开头写个人面对旷野的倾诉方式,以此表现低语的美妙,这与第段所写聆听大自然中的轻吟自然相接,而画线部分则破坏了文意的连贯。而且画线部分写的是“少语”而非“低语”,并不切题(还可增补一条:全文在写法上也是用“低低的笔调”,而画线部分写的稍显尖锐、张扬,与全文的笔调不完全一致)。 5. 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对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怀念,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喧嚣、嘈杂、浮躁的生活状态的忧思,这对我们反思日常的生活状态有启示作用。我们应该懂得运用敛约、平和的言说方式,在内敛、本真的状态中调适好自己的内心。【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作用及个性化
16、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理解句子的作用的能力,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本题还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
17、,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类,答题注意观点原文例证的方式。如果回答“不认同删去”,可结合前文内容分析得出“前文写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好,是就其音调敛约平和而言”,而画线部分重在说低语的另一种好,即“即纯真寡言、不说套话”,这段话丰富了低语的内涵,所以不能删去;如果回答“认同删去”,则可从第段开头分析得出此段写个人面对旷野的
18、倾诉方式,以此表现低语的美妙,并与第段所写聆听大自然中的轻吟自然相接,而且画线部分写的是“少语”而非“低语”,并不切题,还破坏了文意的连贯,所以应该删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析文本思想意义的能力。思想内容是文章的灵魂,概括思想内容是阅读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检验我们是否学懂一篇文章的主要标志。思想意义是指作者的写作目的。概括文章的思想意义的基本步骤是:一、读通文章,理解内容,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二。领会写作意图,想想作者在文章中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揭露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抒发了什么感情,等等,要把握中心思想,关键是“多读多思”。概括思想意义的基本要求是:确切、完整,简要。确
19、切,就是要能准确地概括出一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意义;完整,就是要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简要,就是语句应简明扼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写了对低语这种言说方式的怀念,文章通过写第段的噪音,第段拔高声调的描写,第段低吟浅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代社会喧嚣、嘈杂、浮躁的生活状态的忧思,通过第段的弘一法师进而总结全文,得出我们应该懂得运用敛约、平和的言说方式,在内敛、本真的状态中调适好自己的内心的思想内涵。二、文言文阅读(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
20、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初仕郡,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救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
21、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永康元年,帝崩。窦太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茶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
22、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节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注:三府:汉制,三公皆可开府,因称三公为“三府”。茶蓼:泛指田野沼泽间的杂草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B.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C.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D. 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蕃自有名节能招徕贤士。
23、郡人周瑶不接受本郡前后太守的招命,而陈蕃能够招徕,正是因为陈蕃本人自是名节之士。B. 陈蕃识见卓异颇有方略。他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应该选贤任能,更换地方官吏。C. 陈蕃少有大志,为人称赞。十五岁时闲处一室而庭院芜秽,他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回答父亲好友之问,被认为有澄清天下的志气,受到赞叹。D. 陈蕃尽孝尽忠反而受到杀害。他因母亲去逝,宁愿弃官守丧;虽然多次免官,但他仍然上疏,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2)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答案】6. B 7.
24、D 8. (1)送信的人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为修武令。(2)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使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碰到断句题,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力求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先找出四个选项断句的不同处,一般有两处,然后再结合一些
25、技巧,比如语法知识、人名地名、借助虚词、对称结构等,排除选项。本题句意为: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根据主语的变化,确定前半部主语是“太后”,后半部主语是“陈蕃”;再抓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寻找前后结构关系。分析可知,“数出诏命”“有所封拜”都是太后发出的两个不同动作,中间应断开,排除B、D两项;“志诛中官”“因与窦武谋之”是陈蕃发出的两个不同动作,“蕃”应该断在后句,排除A项。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
26、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D项,“最后窦太后还是下令捕杀他”错误。根据原文“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可知,不是窦太后下令捕杀他,是为奸臣所害。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27、、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本题第一句重点字词:诈,说假话;笞,鞭打;坐,获罪;第二句重点字词:致,导致。岂,难道;然,这样。【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
28、,是汝南平舆人。陈蕃十五岁的时候,曾经悠闲地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蕃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怎么能在意一间房子呢?”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守丧。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送信的人
29、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人鞭打至死,获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
30、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永康元年,桓帝去世,窦太后执掌朝政,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缺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惶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藩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
31、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二)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四首(其二)李白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来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9. 下列诗句当中的重点描述对象,和本诗中菊花的寓意相近的一项是A.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B.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32、。(曾巩咏柳)C.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元好闯同儿辈赋未开海棠)D.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李商隐流莺)10. 本诗中菊花这一意象和陶渊明笔下的菊花有着明显的不同。请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简述三者内涵上的不同。【答案】9. D 10. 感遇四首中,李白借菊花表达了对具有高沽的品格(或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的志士(或自己)的哀叹(或者说对菊花空有兰花一样的清雅但却无人赏识的同情)。“三径”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一句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是他和大自然彼此间的惬意和怡然。【解析】【9题详解】
33、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菊花的寓意分析,A项,写的是坚贞不屈;B项,写的是自大;C项,写的是清高,D项和此诗表达的是超拔的才华却无人赏识,因此选D。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
34、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感遇四首中,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三径”一句,园子里象征隐土生活的“三径”已经荒废,可是我心爱的松菊却还幸存。表达了作者在混乱的尘世中对高洁品格的坚守。“采菊”一句,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
35、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表达的是作者归隐田园之后的闲适和自在。11.情景默写,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一句表现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赞誉而更加奋勉。(2)张养浩的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两句写出了作者途径潼关,对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的衰败景象的感伤。(3)逍遥游中庄子表现大鹏飞翔毫无阻遏,没有什么能够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的句子是“_,_”。【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伤心秦汉经行处 (3).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4). 而莫之夭阏
36、者 (5). 而后乃今将图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誉”“秦”“阙”“阏”“南”。【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
37、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课内基础知识(18分)1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A.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B.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D.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词类活用的把握能力。常见活用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数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本题A项,筑,捣土用杵,这里名词用作动
38、词,捣土;B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C项,乳,名词作动词,喂奶;D项没有活用。故选D。【点睛】答题方法1.含义辨析法一般情况下,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义,辨析一个词是不是活用,可以根据语境含义来分析。如果发现某动词或形容词按动词或形容词的基本用法无法翻译通顺,但根据语境含义可判断出它的临时用法,那么,此时的临时用法就是该动词或形容词的活用用法。如,语境中要译为“使”就是使动用法,“以为”或“认为”就是意动用法。2.语法分析法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判断句子成分和寻找搭配关系的方式,确定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出它们的具体含义。如:处在谓语的位置上,则
39、是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则是名词。13.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是( )A. 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B. 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C. 居则曰:不吾知也。D.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要做好这道题,首先要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固定结构。其中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都是倒装句。本题A项,“故不我若也”宾语前语句,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故不若我也”;B项,“理,非吾业也”判断句,不是倒装句;C项,“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句,倒装句,正常语序是“
40、不知吾也”;D项,“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句,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又于庭杂植兰桂竹木”。故选B。14.下列句中“而”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某所,而母立于兹。 曾经B. 字而幼孩 不译C. 子路率尔而对曰 表修饰D. 舍瑟而作 表转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能力。虚词的数量同实词比较起来要少得多,但用法非常灵活,因而复习要正确地掌握和使用确实不易。在虚词的辨析使用中要注意多分析比较其差异,重点掌握一些易用错的虚词及关联词语的搭配和所表示的关系。通过增强语感,有意识地体味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来提高虚词的辨析运用能力。题型以几个容易出错的虚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搭
41、配运用为主,干扰点为其中虽常见但不易辨识的虚词。A项,而,通“尔”,“你”的意思;B项,而,通“尔”,“你们”的意思;C项,而,表修饰的连词;D项,而,表承接的连词。故选C。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贪,负其强”和“恃才放旷”还有“不省所怙”中的“负”“恃”“怙”三个字的意思相近。B.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中的“顾”字和卖油翁中卖油翁被夸奖技术高超时回答的“无他,但手熟尔”中的“但”字意思相同。C. 从造字法看,“患”字由“串”和“心”组成,一串串心说明心事重重,所以“患得患失”中的“患”可以译为“担心”。D. 唐代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
42、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最后一句中的“恨”的意思是“憎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推断能力。答题步骤:(1)审题。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2)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3)借助方法,主攻难点。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 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A项,都可翻译“依靠、依仗或凭借”;B项,都翻译成“只是”;C项,解释正确;D项,解释错误
43、,应翻译成“遗憾”。故选D。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A. 我们常说的“复习功课”中的“复”字可以解释为“重复”。B. “一日,大母过余曰”和“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含义相同,都可以解释为“责备”。C.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中的“归”字可以解释为“出嫁”。D. “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字可以解释为“接近、靠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文的根本在于平时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提升文言阅读的素养。在具体的解答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句
44、子成分等进行分析。B项,“一日,大母过余曰”中的“过”是“探望、看望”的意思,“闻大王有意督过之”中的“过”是“责备”的意思,说法错误;A、C、D说法正确。故选B。【点睛】文言实词释义题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答题技巧: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考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第一种: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第二种: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三种: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第四种: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第五种: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第六种: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第七
45、种: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17.指出成语“不可或缺”中“或”的意思( )A. 如果 假如B. 或许C. 有的人D. 稍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成语含义及成语中单字的解释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识记,考场中解答此类试题时根据平时的积累迅速做出答案。本题中成语“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其中“或”,是“稍微”的意思。故选D。四、语言文字应用(24分,选择题每题3分,)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和“嫦娥一号”研发团队,他们无一例外地成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入围者,“神舟七号”航天员
46、团队的当选,更是不负众望。B.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C. 调查发现,我校最近有少数学生在午休期间去打游戏机,个别学生还参与了赌博,请老师们及时教育,加强管理,以防患未然。D. 乐于助人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种迂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
47、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A项,不负众望,是指为人所信服,很争气,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这里不合语境;B项,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快,光阴易逝,使用正确;C项,防患未然,是指在祸患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不合语境;D项,无可厚非,是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不合语境。故选B。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女排不孚众望,又一次战胜古巴队,夺得冠军。B. 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是古非今的感觉。C. 他从“五一”请假至今已三个月了,对这种久假不归的行为,应当给以严肃处理。D.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问题英
48、语”处处存在:高校、公园的英语译名欠规范,电子词典冒出的错误发音,各种印刷性错误更是俯拾皆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A项,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使用错误,应该是“不负众望”;B项,是古非今,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这里不合语境;C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这里望文生义;D
49、项,俯拾皆是,是指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使用正确。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_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像肥皂泡一样脆弱,有些小如一座城池。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_,多数双星都像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_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
50、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超过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_目前,地球上的居民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20.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气势磅礴 络绎不绝 年轻 截止B. 器宇轩昂 川流不息 年轻 截至C. 器宇轩昂 络绎不绝 年青 截止D. 气势磅礴 川流不息 年青 截至21.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几个妇女相约去看望部队上的丈夫,其中一个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B. 对应和序列的原理已渗入全部数学不只是数学,实际是精密思想的全部领域之中、编织在数
51、学的天衣上。C. 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的带工,就亲自去游说那些没钱又不忍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D. “珊珊,我来了!”他大喊着,但不知道是委屈还是别的,小女孩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呜呜呜”地哭了起来。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B. 银河里大约有各种各样的4千亿个恒星,运转既复杂又巧妙。C. 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D. 银河里有大约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运转不仅复杂而且巧妙。【答案】20. D 21. B 22. C【解析】【20题详解】本题
52、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器宇轩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此处指“星球”,应选“气势磅礴”,排除B、C项。川流不息:像水流那样连续不断。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前者用比喻义,后者的应用范围比前者广,还有川流不息用的地方似乎可以没有目的地,但络绎不绝则可以是有目的地的。此处指星体物质在星球之间连续不断流动,没有目的,应选“川流不息”。年轻,指年纪不大(多指十几岁至二十几岁),强调相对来说年龄处于较小的状态。但它所指的年龄不大是相对
53、的,而不是绝对的。可用于二十岁左右至三十岁左右的人,也可以用于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年青,处在青少年时期,此处是说处在青少年时期的恒星,应选“年青”。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表示到某个时间停止,强调“停止”“截止”不能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截止”一般用于时间词语之后。截至:表示停止于某个时间,强调“时间”,“截至”后面须带时间词语(做宾语)。根据“目前”的语境,应选“截至”。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然后根据自己
54、的识记,浏览选项,排除用法不同的句子即可。题干中的破折号表夹注,相当于括号的作用。A项,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B项,双破折号,表示夹注;C项,表示意思的递进;D项,表声音的延长。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有三个错误,一是“大约”和“超过”矛盾,二是“复杂”和“巧妙”是并列关系,非递进关系。三是“运转”的主体是“恒星”。A项,“复杂而且巧妙”不合逻辑,应为“复杂又巧妙”;B项,“各种各样的4千亿个”语序不当,应为“4千亿个
55、各种各样的”;“运转”的主体是“恒星”;D项,“有大约”语序不当,应为“大约有”;“不仅复杂而且巧妙”不合逻辑,应为“复杂又巧妙”。故选C。【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23.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答
56、案】“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罗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简明表达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下定义,首先考生要分析图表,图表由四部分构成:提出者,目的,内容,时间。然后考生根据下定义的方法进行答题。一般来说下定义首先写出定义的提出者,接着采用以下方法:1、准确找出临近属概念,所谓“邻近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高一级的概念,本题的属概念是“测试形式”;2、准确提取“种差”,所谓“种差”是指被定义概念不同于同一属概念下其他种概念的的属性;
57、3、规范排列“种差”,准确定位“邻近属概念”,所有“种差”在“下定义”的公式中都属于“邻近属概念”的定语,多项定语的排列应该有一定的顺序,即: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本题的种差是“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考生根据分析得出答案。24.下面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其中有三处空白,请根据图表内容,合理推断,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人才凝聚政策措施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优越,
58、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强交流,培育人才请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答案】优化环境,吸引人才。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多措并举,留住人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具体而言本题是示意图(框架示意图)。这种题的图文转换思路是:首先,整体把握图表,结合题干要求确定叙述对象及叙述中心。其次,读懂框架关系,理解每层点的具体内容。要特别注意图表的横纵方向,它们提示着发展的趋势、走向或范围;横线上的词语
59、,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起过渡作用。最后,确定叙述顺序,通盘考虑框线以及横线相关的词语。可适当增补字词,组织语言叙述。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不能被遗漏。本题是某村服务中心“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的示意图。第一列是“人才凝聚政策措施”,第二列是三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其中第二排的措施已显示出来“加强交流,培育人才”,从短语的角度看是动宾短语,内容主要是“交流”和“培育”。 那么填的内容,可从“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便于企业发展人文环境优越,村民整体素质高,可以满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得到启示,是讲利用自然、人文“环境”吸引人才,故填为:优化环境,吸引人才;框的填写,需要呼应上一栏的“请
60、进来: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或创业经验交流”;所以很自然地填“走出去:组织本土人才外出取经,互通有无”; 框从后面的具体措施“了解人才生活、发展需求,解决后顾之忧;用表彰奖励的方式来提高人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跟踪服务到位,使之享受便利的落户需求”可看出措施很多,其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故可填:多措并举,留住人才。【点睛】做图表题,首先是看清顺序或走势;根据前后文的相关信息进行推导,然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即可。五、写作(60分)25.阅读材料,完成作文。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的这段话启发人们如何体验和感知世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
61、悟。【答案】体验方能获真知生活就像一个大煤炉,里面什么样的锤炼都有,能够把人锻炼成各样各样,让每个人拥有不同的人生。其实,生活就是要去体 验,梦想就是要去实践,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把梦想比作目的地,那么实践体验就是这一双脚,如果这么脚始终不动,那么梦想再靠近你,你也到不了目的地。只有这双脚不停地踏出,朝着目的地不 停地蹬出,那么到达目的地只是时间问题,拥抱梦想的那天也指日可待。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话很简单,便其中的意思却不简单,表面意思很容易理解, 其实它说的正是实践的重要性,站在岸上不管你学多少理论知识,如果不下水,不实践你永远都不会成为水中的高手。只会是一个空谈家。以
62、体验为话题的作文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将赵括便是一位站在岸上学游泳的人,赵括从小熟读兵书,三十六计,各种兵法,阵法全都烂熟于心,赵括的父亲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可每当跟赵括谈论起打仗时,用兵时,父亲都说不赢他,父亲也曾告诉过儿子,空谈是没有用的 ,只有在战场上实践一番才是真正的站争,当秦朝统一六国的利剑指向赵国时,赵同终于得到了教训,赵括自恃深知兵法,到了战场上却被秦军打得溃不成军。最终赵括战死,他所谓的如何排兵布阵在 理论上似乎无悄可击,天衣无缝,可到了战场上实践起来就不一样了。著名的杨振宁先生早年在美国留学时决定要写一篇自己地的学术论文,可他的老师却不赞同他的坚持是 件好事,他应该接受自己动手实
63、践能力不足的事帝,最后杨振宁先生通过两个的实践做了很多实验加强了自己的实验能力。后来,他写的论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赞美。体验过才有价值。纵观古今中外,凡成功者无不脚踏实地从实践出发,取得了后为的成功,而那些夸夸其谈的空想家无法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辉煌的成就。高三这一年是充满困难的,是艰苦的,只 有真正了这种艰苦才会从中得到机会,体验过了才有价值,才无怨无悔。【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的能力,此题是材料+任务驱动的作文类型,作文有两大部分构成:材料+要求,此题的材料是引用胡适的一首诗的诗句“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此句带
64、有思辨性,可以理解为“唯有体验,方能获真知”,或是“只有经历过的人生才能刻骨铭心”,再看作文要求:胡适的这段话启发人们如何体验和感知世界。此要求提供了写作范围,据此,可确定立意的角度利益的角度:唯有体验,方能获得真知。只有经历过的人生才能让人刻骨铭心。你感知的世界决定你人生的高度。敢于体验未知的世界,体味美好人生行文结构: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体验获真知”。然后开篇由材料引出观点:唯有体验,方能获得真知。正文部分围绕为何要体验人生和如何体验展开,行文结构可是并列式,也可是递进式和对照式的。最后收束全篇,呼应标题。作文素材1.碧云深处雨未闻, 香袖遮余阴,今有花树繁似锦,却
65、忧春已尽,敢问苍天春何去,云忧雨亦忧,雨落花处情已尽,香袖落处潸然。2.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古波斯.萨迪3.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列宁4.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子思5.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毛泽东6.哥伦布曾是海边的一个穷孩子,他热爱大海,渴望航行,航海的梦想鼓舞着他悉心研究地理,千方百计存照契机。他先后到葡萄牙,英国,法国,但均被拒绝,后来他得到西班牙国王支持,率领船队四次驶进茫茫大西洋,临近千心万苦,终于发现了美洲大陆 7.英国人亚克敦一生酷爱读书,读书多达7万卷,却连一篇象样的文章也写不出来,一位学者很惋惜地说:就像沙漠吸收流水,虽然喝了一江春水,最后却连一泓清泉也没有喷涌到地面上。 8.司马迁写到魏国的历史时,听说秦为了灭掉魏国,曾引黄河水来淹魏都城大梁,为了弄清史诗,他亲临大量,来到城墙上,爬高走低,寻找当年的痕迹,又找当地老人耐心调查,终于掌握了大量资料,证实当年秦国确实水淹大量,这才把这一史实记入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