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作品版权归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沈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共6页 第5页高二政治上册教案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三节第二框: 按客观规律办事高考资源网政治编辑部 陆国苑 编撰【教学目标】(四号宋体,加粗)1、认知目标(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1)识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含义(2)理解: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是统一的; 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3)运用:运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规律的客观性。 运
2、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人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2、能力目标(1)通过交流个人遵循学习规律搞好学习的体会,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2)通过“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相统一原理的学习,分析改革开放中的典型事例,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四号宋体,加粗)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教学难点】(四号宋体,加粗)规律的客观性,特别是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课时安排】(四号宋体,加粗)1课时【教学过程】按客观规律办事 复习提问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如何理解规律的客观性? (设计以上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讲授本课新知识,明确规律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导入
3、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哲学上所讲的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不是外力强加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所以,又把规律叫做客观规律。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又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就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讲授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二、按客观规律办事(板书)(播放动画片片段:拔苗助长)观看动画片段后,请思考:为什么拔苗人的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不能统一?为什么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因为他没有从实际出发,违反了规律,主观不符合客观
4、。上述事例也告诉我们,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具有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1规律具有客观性(板书)(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板书)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是事物本身国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并发生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现为:规律存在的条件是客观的,只要规律存在的条件存在,规律就客观存在;规律发生的作用是客观的,从规律作用的结果来看,规律发生作用具有不可抗拒性。因此、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教师提问: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是也是客观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不
5、是客观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虽然社会规律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来实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规律就具有主观随意性,它同自然规律一样,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例如,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和承认它们,只要它们发生作用的客观条件存在,它们就必然存在和起作用。再如,历史上,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等,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采用过残酷镇压和政治欺骗等卑劣的手段,妄图使自己的统治地位永存,但革命或迟或早总会发生的,想扭转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无法办到的。以上说明,社会规律的存在和作用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
6、志为转移的。 思维规律也是客观的。思维规律虽然从形式上看,是主观意识活动的规律,但从本质上看,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即思维规律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思维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要起作用。人们自觉遵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就促使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人们把握不到思维规律,违背思维规律的要求,思维规律就决定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必遭失败。不论思维规律促进人的认识,还是惩罚人的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区别只不过在于对人的认识的关系上,思维规律显示出了它的不同作用方向。而且也只因为思维规律从两个方向起作用,才要求我们加强
7、思维训练,及早达到对思维规律的自觉遵循,促进我们不断地得到正确认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总之,无论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还是思维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性质,即是规律的客观性。(2)规律的客观性还指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板书) (展示“神州六号”胜利载人飞行并成功返回陆地的录象片段)提问一:卫星上天,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吗? 提问二:引水上山是不是消灭了或改变了万有引力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卫星上天时地球引力仍然存在,这时由于卫星上升速度每秒是大于79Kms,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而上天,这时引力规律还起作用,卫星上天无论在什么位置
8、,都受引力规律作用的制约。人们引水上山,不是改变或消灭了万有引力规律,而正是利用这个规律的结果。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为什么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举起来?(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项羽虽然力大无穷,但他违背了万有引力规律和其它机械运动规律,因而不能把自己和椅子一起举起来。总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人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一个客观上不存在的规律,也不能改造或消灭仍然起作用的规律。规律只能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和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意志任意改变。 (3)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板书
9、)我国在50年代末期曾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搞“一大二公”;“文革”时期人为地取消价值规律,在实践中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这说明规律是必然的联系,是铁的法则,它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即不可违抗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也有力地证明了规律的客观性。例如“拔苗助长”说明如果人类主观地强加外力给客观事物,结果造成人类遭到客观规律处罚,因为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我们已经了解了规律客观性的含义和表现,那么规律客观性的原因是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4)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板书)因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
10、作为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规律,也必然具有客观性;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构成规律的各种因素是容观的,从而决定了规律也必然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抗拒性,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了呢?2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板书)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人们是怎样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的?利用规律的表现有哪些?举例说明。 人能认识规律是因为,规律总是要通过各种具体现象表现出来,而人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对大量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发现和认识其中的客观规律。人利用规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也可以改造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
11、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 这也正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抗拒“非典型肺炎”的成功2003年4月14日由卫生部、科技部共同开展的“非典型肺炎防治紧急科技行动”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近几十年来第一次针对某种突发性流行疾病而紧急启动的科技行动。2003年3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分离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后,4月16日又成功研究出非典型肺炎快速检测技术。4月21日下午,由他们最新研制的能有效预防非典型性肺炎的一种干扰素通过了国家新药专家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审。经过三个月艰苦研究,广东专家已有最新发现:专家通过对21例非典患者的不同时期血清的调查研
12、究,发现了非典抗体的变化规律。这对于隔离治疗、疫苗研制及流行病学调查都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众多医务工作者的奋力攻关,我国医学专家及时提出了“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一批批重症病人治愈出院。疾病诚然可怕,但与疾病的斗争中,人类从未放弃过努力。人们坚信:科学上的每一次发现,都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的一步。人类终将战胜非典型肺炎,终将赢得了这场非典型肺炎防治战役的最后胜利。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这样评价我国:中国在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一套控制疫情和救治病人的有效方法,对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
13、们认识规律的目的是为了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而利用规律就是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也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定目的。3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9-80页,然后请同学们列举你所了解的社会生活中或日常生活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就取得成功,而违反客观规律就受到规律的惩罚的事例,来进一步说明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特别是一个中学生按客观规律学习的事例,是否对你有启发,你是否体会到学习某一门学科的规律性?(建议给学生一定时间的交流,或作为思考题留给学生,安排专门时间进行交流。) 4按客观规律办事,就是要实事求是(l)实事求是的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
14、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出发于“实事”,着眼于“是”,而用力于“求”。为什么要坚持实事求是呢?(显示) 规律具有客观性 尊重客观规律 人与规律的关系 结合 实事求是 人具有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2)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实事求是承认世界是物质的,所以说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以毛
15、泽东为代表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带领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邓小平同志在创立、设计和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相继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一国两制”的理论等。这些理论的提出、形成和发展,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思想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的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且在它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这充分说明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作用
16、。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4)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要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因为发现规律和按规律办事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而人们又总是行动在先。人们在探索过程中,必然经历着“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而一旦发现了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人们就获得了认识上和行动上的自由。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是为了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是为了在运动中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实
17、事求是内在地包括着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也必然以实事求是为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虽然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规律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教师设疑:“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它们都是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正确运用;但二者也有区别,这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分析。 二者的基
18、本含义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决定我们的方针政策、计划方案等主观东西。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者依据的原理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实事求是是规律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的要求。二者在实际运用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搞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使我们的思想、行动根据变化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9、,不断解决新问题,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二者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不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青年学生来讲主要是逐步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二者的侧重点和各自的对立面不同。一切从实际出发,强调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它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一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实事求是则要求研究和把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它的对立面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否定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二是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形而上
20、学的观点。 综上所述,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虽然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规律就是要按规律办事,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课堂小结(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经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人与规律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理解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巩固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1、 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主要是(D)A、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C、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的客观性2、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C ) A是非问题B对的事情或事物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D可知性课后作业(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应用本课学习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说说当前我们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