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2102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9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1页
第3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2页
第3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3页
第3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4页
第34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5页
第35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6页
第36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7页
第37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8页
第38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39页
第39页 / 共40页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 非文学类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doc_第40页
第4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非文学类+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9(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带着风声的花刘成章半世纪前的某年某月,有一批血气方刚的艺术家,把“山丹丹”这个口语里、民歌里才有的声音,从民间的唇上搬下来,让它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开放在中华民族的典籍里。那批艺术家是延安鲁艺的人。我那时年小,并不知道此事,不过我却知道,山丹丹是我们陕北一种极好看的野花。有一年夏天,我们几个七八岁的娃娃,大着胆子结伴上山。虽然山上山下不足十里的路程,但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一片一片的云,一湾一湾的水,糜谷风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哧溜溜地吹过重重山梁,我们的衣裳

2、和头发也被吹得活了。我们在欢笑打闹中爬上跳下。跑了好久,到了一道不长庄稼的荒草坡,那儿烈日照不上,我们就坐下乘阴凉。忽然,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声喊叫:“山丹丹!”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眼睛倏忽一亮,啊,真是的山丹丹!在不远处畔上,好红好红!我们就一起跑过去,看了又看。我们还一齐趴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黑爪子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就像栽到里边了,在花盆里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后来,有个同伴提议:咱们把这山丹丹挖回去栽上。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就捡了几块小石头当工具,把它连根儿挖了出来。我们第一次见到它的根,就像一疙瘩大蒜头。回家后,我们就把它栽到村前的一个石崖下了,并且浇了不少水。我们都心想

3、,这下,山丹丹真的能在那儿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了。光阴飞逝数十年之后,我在创作笔记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在陕北的百花中,山丹丹最爱睡懒觉,开花最晚,但它是最有主意最沉稳的花。春二三月铁牛吼,黄牛也吼,它却翻个身又睡着了。四月五月六月,青蛙击鼓吵它,小河弹琴闹它,黄鹂梢头叫它快醒醒,千树万木大声呼唤,它也还是不醒不开。然而到了七月半,烈日猛地发威,炙烤得万物垂头打蔫,土地也往往干裂,这时候,山丹丹就赶紧起床,一听到雷电隆隆起身播雨,它就以开花回应,赶紧给雷电探寻着目标,哪一带需要雨,它就在哪一带摇摇自己的花朵。于是酷热的大夏天,往往就像打开了菩萨的甘露瓶儿,喜雨纷纷洒下。但在我幼时的那些日子

4、、那个石崖下,隔了几天再去看时,我们栽下的山丹丹早已枯死了。山丹丹虽然死了,我们的心却不死。以后好多天,我们都会上山去挖山丹丹,挖来就栽,以至于一些大人都说,你们这几个小鬼真有恒心啊!我们挖了栽,栽了死,死了再挖,再栽再死再挖。但我们终未能栽活一棵!这下我们灰心了。那时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两句歌谣:我是小八路,生来爱自由。我们便认为山丹丹就像小八路,是最爱自由的花儿,只能让它生长在山野里,挖到家里是根本无法养活的。读大学时,我的知识增长了,知道山丹丹还有野百合、红百合、细叶百合等学名,但我只想继续叫它山丹丹。山丹丹是我们的祖先给它取的乳名。每逢暑假回到陕北,我感到最幸运的事,就是能看到山丹丹。而

5、暑假之时,山丹丹也正好刚刚开放,朵朵新鲜昡目。啊,你看这边的山沟里,好像地心的一滴岩浆溅出来了!你看那边的背洼上,好像仙女的一点胭脂落下来了!啊,好红好红的花,又有绿叶衬着;红有红的鲜嫩,绿有绿的脆甜,让人爱得心颤。工作后,有一年在我乘车去榆林的路上,不意间看见一个正在行走的农村婆姨猛然停了下来,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那儿是一棵开得红亮的山丹丹。我看见那婆姨站定仔细地观赏起来,而在观赏的过程中,她就像得到了一种神启,或者得到了一种提醒:女人就是要俊要美!尽管她的穿着打扮可谓漂亮整洁,她还是捋了捋头发,又把衣襟再往好地拽了拽,然后才又迈步上路。这山丹丹,给了陕北人多少爱美的情愫!在无数次欣赏之后,

6、我对扎根这片土地上的山丹丹产生了无比崇敬之意。山丹丹不避阴暗,不嫌低微,总是和杂草们混生在一起,往往越是苦焦的穷乡僻壤,越有它的身影。在往昔那漫漫的长夜里,它就像杨白劳买回的二尺红头绳,就像一杆红旗突然飘扬在高高的永宁山上!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它,我们陕北这块灾难频繁的土地,怎么能够撑持下来?直至现在,似乎猛然间我才醒悟,一般的花儿,模样大体都是婉约的、娴静的、秀气的,而山丹丹其状大异,它们虽然不失花的温柔,却又好像带着股刚健的风声。你看它们的六片花瓣都向后反卷着,像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或者朝前射去,或者向下俯冲,力量遒劲,气势凌厉,直逼人心。它们以凝聚在花瓣上的勇气汗气血气昭示人们,

7、明白无误地昭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起来!一如今天这里挣脱精神羁绊、焕发生命力量、顽强奋进的陕北人!我为我们陕北那么穷苦荒凉的土地上,居然能生出如此高雅如此绮丽如此奢华如此动人心旌如此卓然不群的花而感动、骄傲和欣慰!(1)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山丹丹”有哪些“卓然不群”的特点? (2)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蕴藉隽永,还富有张力和立体感,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我们中的一个娃娃大声喊叫:“山丹丹!”应着喊声,我们一双双眼睛倏忽一亮。我们就一起跑过去,看了又看。我们还一齐趴在那里,伸出各自的小黑爪子,拱成一个花盆儿,而山丹丹就像栽到里边了,在花盆里迎风迎雨,快乐地生长和开花。(描写角度) 你看它们的

8、六片花瓣都向后反卷着,像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或者朝前射去,或者向下俯冲,力量遒劲,气势凌厉,直逼人心!(修辞角度) (3)找出文中一处关键语句,谈谈你对这篇文章主旨的认识。 (4)与课文故乡一样,这篇文章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请举一例具体分析。 (1)(自然属性)移栽难以成活。花时迟晚。鲜艳炫目,惹人喜爱。生长在荒僻阴暗之处。花瓣向后反卷,展翅凌空。(精神属性)不受拘束,喜爱自由。最有主意,最沉稳,善良仁爱。高雅、奢华,甘于奉献。不惧恶劣环境,顽强抗争,坚守信念,给世界带来希望。柔中带刚,凌厉遒劲,勇往直前。(2)运用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少的我们看见山丹丹花时

9、的惊喜和激动,以及将山丹丹守护在手心中的情景,突出了那时的我们对山丹丹的喜爱,富有立体感。将“六片花瓣都向后反卷着的山丹丹花”比作“一只只飞着的、双翅并拢的鸟儿”,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丹丹花奋飞起来的美丽的样子,让人如感其力,如睹其形。(3)示例:文中作者说“它们以凝聚在花瓣上的勇气汗气血气昭示人们,明白无误地昭示:最美丽的姿态,是奋飞起来!一如今天这里挣脱精神羁绊、焕发生命力量、顽强奋进的陕北人”,由此可见,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描写山丹丹卓然不群的特点,赞美了像山丹丹一样,在阴暗荒僻环境中生长,在灾难频频中仍坚毅执着、保持精神气度的陕北人。(4)示例:如本文在叙述童年移栽山丹丹的过程时,

10、插入数十年后“山丹丹”给自己留下的美好印象,一则以巧妙新颖的方式,写出其与众不同的自然习性;二则表现其泽被他人的品质,丰富了其精神内涵;三则避免了平铺直叙。(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6分)笔下犹能有花开肖复兴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那天,我看到我的

11、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

12、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九年级语文 4-3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

13、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

14、”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13. 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15、场景偶遇老太太画像被发现老太太画花得知其年龄“我”的心理_14. 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5.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 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九年级语文 4-416.第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3分) 13.(1). 好奇 (2). 尴尬 (3). 惊叹 (4). 羡慕 14. 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春末盛开的紫藤萝与初冬凋零的紫藤萝对比,写出了时间对人的影响;反衬老太太“心未与年俱老”。 15. (1)“瞄”是注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表现了她的俏皮。(2)“扫

16、”是快速地看,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表现了她的自信。 16. 明指老太太种的牡丹花;暗指老太太内心纯真,如花般美丽;作者希望自己将来也有颗年轻的,热爱生活的心(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7题。(16分)捞月亮的母亲(1)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2)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

17、,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3)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4)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

18、辣。(5)“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6)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7)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8)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9)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

19、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10)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11)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12)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13)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

20、担心明天他要早起。”(14)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15)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16)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17)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18)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19)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20)第二天

21、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21)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13.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 。 “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

22、的情况。 。14.请简要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15.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6.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3分) 17.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3分) 13.(3分)“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14.(4分)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

23、“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15(3分).动作描写,运用了“提”“牵”“踏”“摸”等一系列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女人提水的吃力,表现了女人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外貌描写,“瘦弱”侧面写出了女人的贫困和劳累,以及对儿子的爱。神态描写,“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母子生活的贫困以及儿子患眼疾作了铺垫。16.(3分)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

24、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17.(3分)“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乡村的记忆有泥土,有花草树木,就有自然,就有庄稼,就有庄稼依偎的村庄。 土地是村庄的子宫,村庄是城市的祖先。 村庄总有一两棵大树,它们可以是槐树,可以是柳树,也可以是松树、榆树、白果树等等,总之,它们成了村庄的标志,村庄的旗帜,它们可以是路标,可以是村徽,可以是村民的骄傲,可以是淳朴热情村民的致意。总之,你循着这大树来,看到这大树,难免

25、会激动起来。 门前的菜园子里,按照四季变化,阴阳五行种植白菜,黄瓜,紫茄子,红萝卜,青豆角该什么季节吃什么,顺其自然,天人合一。菜园子前面一般都是池塘或河沟,浇水方便,排水也方便。池塘岸边多柳树,柳树喜水,有水自然幸福成长,无水也不会干枯死亡。水是柳木的灵魂,柳木是柳树的尸体。乡村植物互相依存,千丝万缕。丝瓜和葫芦、茶豆藤蔓可能搅在一起,你不必去考虑谁结了什么果实,它们也不要你论功行赏,你需要你就摘取,瓜豆种类不同,它们的名字对于人类,都叫奉献。 村庄的老人德高望重,也谨言慎行,他们说话往往比领导有用;乡村妇女心直口快,也不掖不藏,语言常常不顾忌性别,她们也许少了粉黛,可打扮起庄稼来,做起针线

26、茶饭来,都是美不胜收;乡村的孩子活泼爱动,夏天是水中的游鱼,冬天是雪中狐狸,无衣不冷,赤脚无处不去,太阳晒不蜕皮,水淹不死,虫咬不伤,高处掉下来,揉几下就康复。割草放牛,爬树翻墙头,偷瓜摘桃,四处漫游。如今的孩子,身在童年,不知童年属于谁,童年如今已是遥远的记忆。 走向村庄,必然有几条小路,或许不平坦,或许不笔直,还有蔓草侵道,或有路两边高粱玉米夭折伏在路心,你不要顾及这些,它们不是故意,你一直往里走,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听到鸡鸣狗叫,这就是你要去的地方,随便问一个老人,一个孩子你要找的人家,他们都会不厌其烦地指点,或者干脆就直接带你去你要去的人家,他会率先喊那家主人,根据他们自己的辈分,喊出

27、对方的应该称呼 -你家来亲戚了。 在村庄里你感受最深的恐怕是热情和宁静。热情是村民,宁静是夜晚,不过,也不一定,风、清香、狗吠、蝉鸣也可以有不尽的热情,村庄也随时可以宁静,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叽叽喳喳的鸟鸣也会让你除去浮躁,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 一个村庄可以错落散乱南北,也可以一条屋脊贯穿东西,但是,村民们谁也不会走错家门,谁都知道谁家锅大碗小,谁家悲欢离合,吵架的,有人去苦口婆心劝解;红白喜事的,有人去衷心祝贺或如丧考妣地同情。农活时节,搭把手,帮个忙,你有,我有,大家有才是真有,全村家家喝西北风,你一家喝稀饭也不踏实啊。 一个村庄从雏形那天起,经过几千

28、年,几百年的演化,浓厚的家族意识,亲情氛围,村落文化,根深蒂固,盘根错节。形成一个村庄自有其道理,其生生灭灭也是自然存在的。为此,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用粗陋的文字,记录一点将不再可能出现的景象物件,留作记忆吧。1.文章题为“乡村的记忆”,乡村给我哪些记忆?分条概括其特点。(6分) 2.赏析划线语句:“土地是村庄的子宫,村庄是城市的祖先。”(3分) 3.文章中第段最后一句说:“你会像婴儿一样安详睡去,很多不该有的精神负载都在这里卸掉。”为什么“不该有的精神负载”可以在这里卸掉?(3分) 4.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5.结合文本,说说作者对乡村有怎样的感情。(4分) (1)乡村的大树给“

29、我”以归宿感。乡村的植物顺应自然、相互依存,为人类奉献自我。村里人的生活有自己的规则,有规律而又自然天成。村庄的道路各具形态,问路会得到热情的帮助。村庄的热情和宁静可以让人卸下精神负载。整个村庄是一个整体,相互了解而又祸福与共。 (2)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土地孕育出村庄的美好,而村庄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雏形,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3)“不该有的精神负载”指生活中关于名利的纷争。在淳朴自然的乡村里,这样的纷争变得毫无意义,因而能够摆脱烦扰,享受心灵的宁静。 (4)总结全文,点明“为乡村留下记忆”这一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引起读者思考。 (5)看到乡村,有“归

30、宿感”,充满怀念与热爱。面对乡村的消亡,执着的记录下“乡村的记忆”,充满惋惜和无奈。(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7分)永别了,弹弓毕飞宇从入学到小学毕业,陪伴我的是一把弹弓。那时候,弹弓不仅是我们的玩具,同时还是我们随身携带的武器。我的弹弓很高级,先说“丫”字型弓柄,我选用的是桑树的枝叉,一边是笔直的,而另一侧带有天然的弧度,握在手里有美不胜受之感。桑树有极好的韧劲,硬铮而又极具弹性,这一来在瞄准的时候就可以把弹弓的弓柄捏得很靠近,只在中间留下一段很小的距离,这对提高射击的精确性大有好处。而我的拉簧就更高级了,我的拉簧是赤脚医生那里用于打吊针的滴管,这种黄色的橡胶皮管有惊人的弹

31、力,射出去的子弹呼呼生风。而我的子弹不是小石头,我精选了形状上佳的树果子,树的果子水分充足,沉甸甸的,在它击中生猪、耕牛、毛驴或山羊的时候,这些牲畜们会平白无辜地四爪离地,像乒乓球那样一蹦多高,又一蹦多高。但是,它们的毛皮上不会有外伤,只有绿色的液汁缓缓地流淌。我那把弹弓绝对是高科技的产物,所谓高科技,完全是材料,说得科学一点,就是最合适的材料用在最恰当的地方。像我这个岁数的中国人有几个不知道弹弓的呢?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弹弓是中国大地上最普及、最常见的少儿玩具与少儿武器。在更多的时候,它不是玩具,而仅仅是武器。因为那时的教育是一种仇恨教育、警惕教育。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警惕,都有仇恨。警惕

32、什么?仇恨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愈是不知道就愈要教育,愈要培养。有警惕与仇恨就必须有武器。全民皆兵,我们也是兵。红小兵没有钢枪,红小兵就必须有弹弓。我们整天把弹弓揣在口袋里,射击鸟类、家禽、家畜、电线,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互相瞄准。1984年,在美国的洛杉矶,在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许海峰为我们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金牌。举国为之欢腾。许海峰是一个搞射击的,众所周知,他出色的基本功得益于少年时代的弹弓训练。弹弓、射击、奥运会、金牌、举国欢腾,这里头有它的内在逻辑。那一年我正在读大二,我真是羡慕许海峰。如果我们能有机会得到一把枪,凭我们扎实的弹弓基础,把那枚金牌带回来的绝不可能只是许海峰一个。枪杆子

33、里面出政权,枪杆子里头同样出奥林匹克荣光。我没有能成为许海峰,因为我“出事”了。第一件不算太大,我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用弹弓射击了一位农民朋友家的老母鸡。母鸡正在觅食,我躲在墙角,用一棵树果子精确无比地击中了它的脑袋,这只老母鸡突然张开了翅膀,斜着头,围着一个并不存在的圆圈不停地打转。我快活疯了,跟着它手舞足蹈了起来。人一得意就得出事,我被老母鸡的主人当场逮住了,他把我交给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用一种极其狠毒的方式收拾了我。他命令我写了一份检查书,当着我的同班同学,站在老母鸡主人的家门口大声宣读。那种羞耻真让我终生难忘。现在想来,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至少可以正视三点:一,人之恶,二,羞耻感的被唤起,三

34、,有效的外部力量。但是,我想说,作为玩具,弹弓实在不能说是一个坏东西。真正的大事出在数月之后,事情的起因我可是一点也想不起来了,结果是极其可怕的,当时我正在教室里头,我用弹弓打坏了黑板上方人物肖像的眼睛。尽管我还是个孩子,然而,在那个刹那,我懂得了什么叫大祸临头,什么叫魂飞魄散。谢天谢地,我的班主任王大怡老师取下了画像,同时没有声张。但那种“后怕”伴随了我很久,你只有真正恐惧过,你才能明白什么叫“后怕”。我扔掉了我的弹弓,再也没有摸过一次。当一种东西被认定了它的“武器”性之后,即使是玩具,游戏的性质也只能是零。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与妻子陪我们的儿子到金鹰去买玩具,在满眼的玩具面前,我的儿子简直

35、手足无措。他每一次都这样,高兴得像个贼。这是一种幸福的标志。他的幸福让我幸福。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与少年。那是一个没有玩具的年代,那是一个人之恶易于膨胀的年代,那还是一个最容易被恶所威胁的年代。儿童节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我却想起了那把该死的弹弓。13.作者围绕“弹弓”写了哪些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事情的结果怎样?作者的感受如何?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表格横线上填写文字。(6分)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事情的结果“我”的感受 牲畜们四爪离地,蹦得很高 用弹弓射击农民朋友家的老母鸡 “后怕”伴随我很久,真正的恐惧14.本文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进行简要赏析。(4分) 15.作者对弹弓的感情是

36、复杂的,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弹弓怀有哪些感情。(3分) 16.本文和背影都写到了父亲,但两位父亲对孩子的爱的表现有所不同,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13.用弹弓射击生猪、耕牛、毛驴或山羊 骄傲满足 父亲让我当着我的同班同学的面大声朗读我写的检查 羞耻 用弹弓打坏了黑板上方人物肖像的眼睛 “班主任王大怡老师取下了画像,同时没有声张”或“我扔掉了我的弹弓,再也没有摸过一次”。(每点1分)14.如“这些牲畜们会平白无辜地四爪离地,像乒乓球那样一蹦多高,又一蹦多高。”(1分)该句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四爪离地跳起的牲畜比作一蹦多高又一蹦多高的乒乓球(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牲畜们被弹弓射中受

37、疼跳起的样子(1分),从侧面烘托出“我”的弹弓威力之大(1分)。15.喜爱。弹弓陪伴了“我”整个童年,他不仅是“我”的玩具,也是“我”的“武器”;(1分) 不舍。文章题为“永别了,弹弓”,虽已多年不玩,但他对弹弓有着深深的眷念之情;(1分)怨恨。“儿童节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日子,可我却想起了那把该死的弹弓。”童年玩弹弓的经历让我遭遇过深深的恐惧,给我带来了心理阴影,所以在喜爱和不舍的同时,作者又对弹弓怀有一丝怨恨(1分)。16.永别了,弹弓:父亲对“我”的爱是严厉的,“我”用弹弓射鸡取乐,父亲命令我写了一分检查书,当着我的同班同学,站在老母鸡主人的家门口大声宣读。这促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最

38、终“改邪归正”。(2分)背影:父亲对“我”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嘱我小心、嘱托茶房、买橘子、铺座位等,都体现出父亲对“我”的关怀、体贴、爱护。(2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6分)小千世界林清玄安迪台风来访时,我正在朋友的书斋闲谈,狂乱喧嚣的风雨声不时透窗而来,一盏细小的灯花烛火在风中微明微灭,但是屋外的风雨愈大,我愈感觉得朋友书房的幽静,并且微透出书的香气。我常想,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做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A)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39、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的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做一次比以前更好的出发。这个“小千世界”最好的地方无疑是书房,因为大部分人的书房里都收藏了无数伟大的心灵,随时能来和我们会面,我们分享了那些光耀的创造,而我们的秘密还得以独享。我认为每个人居住过的地方都能表现他的性格,尤其是书房,因为书房是一个人最亲密的地点,也是一个人灵魂的写照。我每天大概总有数小时的时间在书房里,有时读书写作,大部分的时间是什么也不做,一个人静静的让想像力飞奔,有时想想一首背诵过的诗,有时回到童年家前的小河流,有

40、时品味着一位朋友自远地带来给我的一瓶好酒,有时透过纱窗望着遥远的点点星光想自己的前生,几乎到了无所不想的地步,那种感应仿佛在梦中一样。有一次,我坐在书桌前,看到书房的字纸篓已经满了出来,有许多是我写坏了的稿纸,有的是我已经使用过的笔记,全被揉皱丢在字纸篓里,而到后来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内容,我要去倒字纸篓的时候灵机一动,把那些我已经舍弃的纸一张张拿起来,铺平放在桌上,然后我便看见了自己一段生活的重现,有的甚至还记载着我心里最深处的一些秘密,让自己看了都要脸红的一些想法。后来我体会到“敬惜字纸”的好处,丢掉了字纸篓,也改正了从前乱丢字纸的习惯。书房的字纸篓都藏有这么大的玄机,缘着书架而上的世界,可见

41、有多么的海阔天空了。安迪台风来访那一夜,我在朋友家聊天到深夜才回到家里,没想到我的书房里竟进了水,那些还夹着残破树叶的污水足足有半尺高,我书架最下层的书在一夜之间全部泡汤,一看到抢救不及,心里紧紧的冒上来一阵纠结的刺痛,马上想到一位长辈:远在加州的许齐昱教授,他的居处淹水,妻儿全跑出了屋外,他为了抢救地下室的书籍资料,迟迟不出,直到儿子在大门口一再催促,他才从屋里走来,就在这时,他连人带房子及刚抢救的书籍资料一起被冲下山去,尸体发现在数十英里的郊野。许齐昱生前好友甚多,我在美国旅游的时候,听到郑愁予、邓清茂、白先勇、于崇信、金恒炜都谈过他死的情形,大家言下都不免有些怅然。一位名震国际的汉学家,

42、诗书满腹,却为了抢救地下室的书籍资料而客死异域,也确要叫人长叹;但是我后来一想,假如许公逃出了屋外,眼见自己的数十年心血、自己最钟爱的书房被洪水冲走,那么他的心情又是何等的哀伤呢?这样想时也就稍微能够释然。我看到书房遭水淹的心情是十分哀伤的,因为在书架的最底层,是我少年时期阅读的一批书,它虽然随着岁月褪色了,大部分我也阅读得熟烂了,然而它们曾经伴随我度过年少的时光,有许多书一直到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不管我搬家到哪里,总是带着这批我少年时代的书,不忍丢弃,闲时翻阅也颇能使我追想到过去那一段意气风发的日于,对现在的我仍存在着激励自省的作用。这些被水淹的书中,最早的一本是一九五八年大众书局出版吕津

43、惠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我的大姊花五元买的,一个个看下来,如今传在我的手中,我是在初中一年级读这本书的。随手拾起一些湿淋淋的书,有史怀哲的非洲手记、英格玛柏格曼的野草毒、安德烈纪德的刚果记行、阿德勒的自卑与生活、叔本华的爱与生的苦恼、田纳西威廉的青春之鸟、赫胥黎的瞬息的烛火、沙林杰的麦田守望者、梅立克和普希金的小说,以及艾斯本的遗稿,总共竟有五百余册的损失。对一个爱书的人,书的受损就像农人的田地被水淹没一样,那种心情不仅是物质的损失,而是岁月与心情的伤痕。我蹲在书房里看劫后的书,突然想起年少时展读这些书册的情景,书原来也是有情的,我们可以随时在书店里购回同样内容的新书,但书的心情是永远也买不

44、回来了。(B)“小千世界”是每个人“小小的大千”,种种的纪录好像在心里烙下了血的刺青,是风雨也不能磨灭的。但是在风雨里把钟爱的书籍抛弃,我竟也有了黛玉葬花的心情,一朵花和一本书一样,它们有自己的心,只是做为俗人的我们,有时候不能体会罢了。13.文章以“书房”为线索行文,请在横线上补充恰当内容,梳理好文章思路。(6分) ,想到书房是最好的“小千世界”。 ,忆长辈救书丧命。 ,抒写对“小千世界”的感悟。14.作者在第段中插叙许齐昱教授为教书而牺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15.请从画线A、B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16.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小千世界”最好是书房。(4

45、分) 13. 台风天与友人书斋闲谈 深夜回家发现书房进水 为书房的损失而哀伤(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14.突出了书房是灵魂的写照(1分) 衬托了“我”的哀伤(1分)15. A句示例:运用排比手法,(1分)增强语势,写出了“小千世界”在不同情况下给人心灵的积极作用,(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千世界”的感激与赞美之情。(1分)B句示例:运用比喻手法,(1分)将“小千世界”的记录比作“血的刺青”,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千世界”对作者过往的“岁月与心情”的记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1分)说明了“小千世界”深深触及了作者的灵魂。(1分)(或从用词角度赏析,言之成理均可)16.分享伟大心灵的创造 可以驰骋想

46、象,品味美好 独享秘密 藏着最珍贵温暖的记忆 复原伤口,整装再发(答到四点即给满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6题。(17分)泉贾平凹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被雷电击折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裂成四块,什么也不能做,只有将它锯下来,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后来我回乡去,就不能不去看它了。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就在门前站着,似乎没见长,一直是那么粗,那么高。我们小孩子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荡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很。与我们同乐的便是那些鸟儿了,一到天黑,漫天的黑点,陡然间全落了进去,奇妙地不见了。我们觉得十分有趣,猜想那一定是鸟儿的家,

47、它们惊惧夜的黑暗,想得到家的庇护,享受家的温暖。或者,它竟是一块立在天地之间的磁石,无所不包地将空中的生灵都吸去了,留给黑暗的,只是那个漠漠的天的空白。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于是,它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这冬天的歌,欢喜地跑出屋来,在严寒里大呼小叫;它们飞走了,我们就捡着抖落在树下的几片羽毛,幻想着也要变成一只鸟儿,住在树上,或飞到天空,看那七斗星座,究竟是谁夜夜把勺儿放在那里,又要舀些什么呢?如今我回来了,离开老槐十多年的游子回来了。我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

48、地看那老槐,它果然不见了。进了院门,家人很吃惊,又都脸色灰黑,我立即看见那老槐了,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我的心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怎么骤然之间,就在这天地间消失了呢?如今,我的童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也不能再留存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个刺眼的,让人痛心的树桩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场沧桑的残酷,眼里蕴藏的对老槐的一腔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树桩上。树桩筐筛般大,磨盘一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边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的、小小

49、的嫩枝,奋力地长上来,高的已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我想起当年的夏夜,槐荫铺满院落,孩子们手拉手围着树转的情景,不觉又泪流满面。世界是这般残忍,竟不放过这么一棵老槐,是它长得太高了、目标要向着天上,还是它长得太大,挡住了风雨的肆虐?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终伏在我的身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没有了。”“爸爸也想槐树吗?”我突然感受到孩子的可怜了。我同情老槐,是它给过我幸福,给过我快乐;我的小儿更是悲伤了,他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棵槐树下长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我再不忍心看他,催他去睡,他却说他喜欢每天坐在这里,已经成习惯了。“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

50、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唉,这孩子,为什么偏偏要这样说呢?水一样的声音,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古人说,“抽刀断水水更流”,可这因叶动而响的“水”,怎么就被雷电斩断了呢?难道天上可以有银河,地上可以有长江,却容不得这天地之间绿的“水流”吗?“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呼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眼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眼前的景色使我惊异不已:啊,真是一眼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泛起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紧紧抱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不意

51、,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生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枝条,便是一道道水源了!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里抽上来的嫩枝,是那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开来,绿得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哦,一个泡沫里有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的,在夜里摇曳生辉。小儿见我高兴,也快活起来,从怀里掏出一撮往日捡的羽毛,万般逗弄,问我:“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我肯定地说。“鸟儿还会来吗?”“会的。”“那还会有雷电击吗?”小儿突然说出的这

52、句话,使我惶恐了,怎样回答他呢?说不会有了,可在这茫茫世界里,我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分子,我能说出那话,欺骗孩子,欺骗自己吗?“或许还会吧,”我看着小儿的眼睛,鼓足了劲儿说,“但是,泉水不会枯竭,它永远会从树中长上来,因为这泉水是活的!”说完,我们就再没有言语,静静地坐在树桩的泉边,在袅袅的风里,在万籁沉沉的夜里,尽力抚平心绪,屏住呼吸,谛听那从地下涌上来的,在泉里翻涌的,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集:万物有灵)13.作者在行文中描绘了老槐在不同时间的场景特点,并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请按行文先后顺序依次概括,补充填写以下表格。(6分)老槐的场景特点作者的心理感受被雷电所击,

53、拦腰折断,裂成四块,被家人劈成柴烧很是伤感1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童年的“我”与小儿两人在性格上的异同点。(4分) 15.文中写景,化静为动、化实为虚、多种修辞等手法运用自如,请择其一,选用与文题“泉”相照应的一句写景句作简要赏析。(3分) 16.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和主旨表达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13.那么粗,那么高,冬天老槐变得赤裸,鸟儿落满枝头;依恋,欢喜;老槐被劈成碎片,乱七八糟地堆放,白花花的刺眼;痛苦,痛心,同情;月光下的树桩如一眼泉,年轮如涟漪,树桩皮里抽出嫩枝,小叶绽开有露珠;高兴,激动(不能自已)(6分,意同即可)14.相同点:都围着树或树桩活动,可见他

54、们热爱老槐树;都对所见事物进行想象,可见他们有童心,想象力丰富。(2分,意同即可) 不同点:老槐树陪伴“我”成长,童年的“我”是快乐无忧的; 小儿问“这嫩枝儿能长大吗”等问话,小儿是有焦虑、担忧的。(2分,意同即可)15.示例一,【化静为动】“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将小叶这一静景,化静为动,比作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水柱”的动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枝的顽强的生命力。(例句1分,赏析2分,只写例句不作赏析不给分,意同即可)示例二,【化实为虚】“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作者将眼前所见

55、的绿叶、露珠的实景,想象成水柱、泡沫,化实为虚,想象生动,丰富了文章的意境。(例句1分,赏析2分,只写例句不作赏析不给分,意同即可)示例三,【多种修辞】“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泛起的涟漪吗?”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将白木质比作水影,将年轮比作涟漪,生动形象地描绘月光照耀树桩之景,并以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我”惊讶、激动的心情。(例句1分,赏析2分,只写例句不作赏析不给分,意同即可)16.写法上:借物抒情,托物寓理。都借所写之物表达对生命的赞美及哲思。 虚实结合,前后对比。都写了现实之景,并回忆了过去之景,实景与虚景相结合,前后对比,突出主题。(2分,答到

56、其中一点,意同即可)主旨表达上: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表达出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乐观向上,生生不息,对未来充满信心,让生命绚丽多彩的主旨。(2分,意同即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10(1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情商培养岂能速成张凡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针对少年儿童的情商培训班十分火爆,引发关注。有情商班打出颇有吸引力的口号,吸引一些家长不惜付出不菲的费用,争相给孩子报名。儿童情商培训的火热,也是一直以来“培训热”的延续。近些年来,从课业补习到兴趣培养,花样迭出的培训班热度不减,其背后是父母“望子成龙”的期许,也是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努力。而从关注智商

57、到重视情商,也折射出教育理念的一些变化,说明不少家长不仅关心孩子分数的提升、知识的增加,也开始重视孩子心理的健康、情绪的引导。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培训课程与情商并无太大关系,也要打出“情商”的标签,以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情商班效果几何?目前还很难说。参加情商培训班,孩子可能会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有效沟通,弥补一些家长在陪伴时间上的不足,但这些效果因人而异,也并非只有通过情商班才能学到。并且,如果情商培训班将人际交往简单化为“套路”,将情商庸俗化为“关系学”“成功学”,那不仅于孩子的成长无益,还可能让他们在机械化、模式化的培训中失去人际交往中最珍贵的“真性情”“真诚感”。所

58、以,是否有必要花大价钱去上情商班,家长们还是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理性的判断。一些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内向、淘气不听话就是情商低,这样的认识也有待转变。情商的内涵是丰富的,既指向自身情绪、自我激励,也指向理解他人与人交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尊重宽容是情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乐观自信、积极上进是情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意志和抗挫折力也是情商而这些特质,是在不断的自我认知与社会交往中才能体悟的,是在一次次的风雨洗礼后才能积淀的。因此,情商的培养不一定非要走进培训班,一方斗室也难以成为情商培养的大课堂。情商可以培养,但最好跳出培训的迷思。培训是速成,而培养是长期

59、的潜移默化。情商的养成,说到底还是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中实现,其中家庭的作用又尤为突出。在傅雷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好的示范,从艺术的思考到交往的礼仪,傅雷与儿子细细分享着自己的人生经验。儿子苦恼“幼时那初恋的影子老是缠着我”,父亲就鼓励他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齐扔掉”;儿子因不善日常交往中应付人事而疲累,父亲就一一提醒人际交往的“注意事项”;儿子怕自己的坏心情给父母带来负担,父亲则诚挚回应“爸爸不帮助孩子,谁帮助孩子?”父母的真诚沟通、耐心开导,是化解孩子坏情绪的“良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正道。情商培养,不是要打造某一类型的“达人”,也不能把人际交往变得千人一面

60、。所以,无论是怎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爱好,都不必刻意改变。悦纳自己、自我激励,理解他人、与人为善,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情商。(1)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 (2)选文第段列举儿童情商培训班火爆的现象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4)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儿童情商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情商培训班效果尚待商榷;情商培养不一定要去培训班;情商培养应重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情商培养非培养“达人”。(2)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情商培训班效果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结论“情商的培养不一定非要走进培训班”,引出中心论点

61、。(3)首先指出家长对情商存在误解,再用道理论证证明了“情商的内涵是丰富的”这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培养情商不必去培训班”。(4)举例论证,用傅雷家书中的例子来论证“培养情商重在潜移默化”的观点,更有说服力。(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 题。(14分)奋斗的姿态最美丽贾立政在所有我们称之为美丽的行为姿态当中,最美的莫过于奋斗的姿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撸起袖子加油干”。受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感召,今天的年轻人中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在认真的时候、奋斗的时候会发光。”很显然,这不仅仅是一句浪漫的修辞,对奋斗

62、者的赞美,更是对新时代人们价值追求的生动表达:发奋努力,加油实干,奉献国家,让自己成为“会发光”的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铸就。理想愿望再高远,不懈奋斗,就会逐步接近;目标目的地再近,不去努力,也将咫尺千里。奋斗者的姿态是最美丽的姿态,这其中蕴含着科学、哲学、美学的深刻道理。奋斗,使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世界都向着积极、美好、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奋斗者要实现预期目标,会积极主动地调动自己所有的潜能,调整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此时,整个人,内心充满希望,浑身充满力量,其自强感、尊严感、自豪感、成就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给人以期待,给人以鼓舞。奋斗

63、,不仅将最美的姿态呈现出来,更有在这种美的光彩照耀下所表达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最大价值的人生取向。奋斗,是一个团队实现目标的路径,也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之所在。只要有奋斗在,就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之势,就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攻关精神,就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雄心壮志,就有“无敌于全天下”的气魄。奋斗的姿态,给团队中每个人以鼓舞和力量。一个人偶尔会软弱、会懈怠,但在一个为理想而奋斗的团队里,却可以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挥出无限的潜能。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团结一心、接续奋斗,中

64、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奋斗,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正能量,奋斗的姿态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气象。从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小哥到翱翔蓝天的战士,从街道上的清洁工到讲台上的教师,从考场上的莘莘学子到球场上的运动健将可以说每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美丽的形象代言人。奋斗者身上有种强烈的感染力,营造着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艰苦奋斗,让中国呈现蒸蒸日上的盛世景象。相比之下,那些消极不作为、忽悠不干事的行为,那些坐享其成、坐吃山空的态度,那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自然与之形成巨大的反差,必然被时代所唾弃。奋斗中焕发出人类的积极潜能,是人性最美好的

65、展示。在哲学和美学层面,奋斗的姿态,充盈着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强大张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善美是人类社会努力的目标,是哲学探索和建立的对象,而这一切需要通过奋斗去发现、去实现、去体现。正如马克思所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奋斗。奋斗,是对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卧薪尝胆、废寝忘食、悬梁刺股、栉风沐雨、焚膏继晷、闻鸡起舞、铁杵磨针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成语,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奋斗精神的赞美。奋斗,展示的是中华儿女的光辉形象,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家卫国的热潮,到上世纪八

66、十年代改革焕发的青春,再到“汶川一代”“奥运一代”激发的正能量,时代对每一代人有不同的召唤,每一代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答卷,但不变的关键词就是“奋斗”。奋斗,是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奋斗者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要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必须依靠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展现出“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气节,攻坚克难、固本开新,在新时代、

67、新征程上,用奋斗的姿态,书写无悔的人生、展现最美的风采。(人民日报(2018年10月01日 08版)17.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8. 说说第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19. 第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0. 谈谈你对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17. 在所有我们称之为美丽的行为姿态当中,最美的莫过于奋斗的姿态!(或者奋斗的姿态最美丽 )。 18. 首先提出“奋斗,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正能量,奋斗的姿态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气象”的观点,然后列举奋斗的各行各业劳动者,接着强调其营造出的美好氛围,最后谴责反面行为。 19. 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引用马克思的

68、名言警句,有力的论证了“奋斗中焕发出人类的积极潜能,是人性最美好的展示”,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0. 连用7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位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典型故事,充分的证明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奋斗的精神,有力的论证了“奋斗,是对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同时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传统文化气息浓厚。(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8-21题。(14分)勇气人们往往以为勇气是寻常而平凡的,然而事实证明,它是罕见而可敬的。因为,懦弱是人类的本性。由于我们是在安宁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很少会面临那种需要勇气的时候。这就好比一个从未经历过激烈场面的柔弱的男孩,却忽然要面临刺刀或其他暴力

69、的威胁,毫无疑问,他会感到胆怯和绝望。怯懦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令我们无法看到广阔的天空,而适时的鼓励却常能拨云见日。克尔律治在英国海军服役期间有过这样一段逸事,14岁那年,他随亚历山大伯爵远征。当身佩步枪,列队袭击敌人的船只时,他害怕得连膝盖都在不停地颤抖。他说:“就在我将要晕厥倒地的时候,伯爵抓住了我的手,轻声地对我说道:勇敢点儿,我的伙计!你很快就会恢复的,我第一次时也和你一样地害怕。那简直就像是天使在同我说话。从那一刻起,我便不再惧怕,而是同老船员们一起勇往直前。我不敢想象,假如在那一刻,他不是鼓励我,而是嘲笑或者呵斥我,我会变成什么样子。”当孩子面临楼梯的台阶、燃烧的火炉或者飞驰的汽车时

70、,就如同战士们面临着枪炮和伏兵一样,他们会感到自己身处危险之中。可是,一旦他们能够准确地了解危险。学会应对,他们便将克服恐惧。正如老练的马夫知道如何去平稳地驾驭马匹一样,当一个老练的士兵看到枪炮的火焰时,他便知道如何去躲避。所以,猎人不会害怕狗熊、狮子和野狼,养狗人可以轻松地制服猎犬。可见,对所处环境的准确判断是疗治胆怯的一剂良方,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有了勇气。学生之所以会被一道数学题难倒,原因就在于他还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他就会像阿基米德那样令人叹服不已。勇气还在于信念。要相信,你的智力和精神并不亚于那些你所崇拜的人。很多时候,危险只是人们的幻想而已。那些不惧

71、困难的人会坦白地承认自己有时候也会感到一丝胆怯,之所以胜利,是他相信自己的身体里潜伏着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使一位虔诚的教徒在面对死亡的火焰时,仍能泰然自若地说道:“这是上帝为我特制的帽子。”工作中会有挑战,生活中会有困境,学习中会有挫折,勇气是何等的重要。你,应当更勇敢一些。18.请简述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19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20结合文意,说说第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21联系第段中的某个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简要谈谈你是如何获得勇气的。(4分) 18.首先,由人的本性是怯懦的说起,提出勇气的可贵(1分);然后,从“外界的鼓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

72、法”和“信念”等三个方面分析获得勇气的途径(1分);最后,指出我们应该更勇敢一些(1分)。19.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2分),有力地证明了人面临危险的处境需要准确判断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方可获得勇气的观点,使说理深入浅出,观点更鲜明(2分)。20.信念能够使人具有勇气,即使面临死亡,也能泰然自若,乐观地认为死亡是上帝给他的特殊礼物(3分)。21.(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示例】鼓励会让人获得勇气。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我特别紧张,愣在台上。就在这时候,我看到班主任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鼓起勇气,战胜了恐惧,发挥出色,最终获得了一等奖。1. 阅读下面

73、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

74、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

75、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

76、。错别字怎么来的呢?是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还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中第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3.请写出第一段的论证思路。(4分)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3分) (1)学习语文不能速成,要养成好习惯。 (2)正反对比论证。作用:突出了学习语文要养成

77、运用语文的好习惯这一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先针对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有些人学习语文急于求成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学游泳为例,论证了学习语文要养成运用的好习惯学习语文要养成运用的好习惯的观点。 (4)示例:课外阅读:我从小就养成了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一习惯,使我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写作水平,真可谓一举多得。(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3分)好习惯养成之后,一切便顺理成章梁实秋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

78、例如说:清晨早起是一个好习惯,这也要从小时候养成,很多人从小就贪睡懒觉,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还高卧不起,平时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学校跑,结果还是迟到,这样的人长大了之后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么成就。祖逖闻鸡起舞,那才是志士奋励的榜样。我们中国人最重礼,因为礼是行为的轨范。礼要从家庭里做起。姑举一例: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这一点点对长辈的起码的礼,我们是否已经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见有些个孩子们早晨起来对父母视若无睹,晚上回到家来如入无人之境,遇到长辈常常横眉冷目,不屑搭讪。这样的跋扈乖戾之气如果不早早的纠正过来,将来长大到社会服务,必将处处引起摩擦不受欢迎。我们不仅对长

79、辈要恭敬有礼,对任何人都应维持相当的礼貌。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我们试自检讨一番,在别人读书工作的时候是否有过喧哗的行为?我们要随时随地为别人着想,维持公共的秩序,顾虑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纵自己,在公共场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次排队,不可争先恐后的去乱挤。时间即是生命。我们的生命是一分一秒的在消耗着,我们平常不大觉得,细想起来实在值得警惕。我们每天有许多的零碎时间于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我们若能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一遇空闲,无论其为多么短暂,都利用之做一点有益身心之事,则积少成多终必有成。常听人讲过“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时间太多无法打发的样子,其实人生短促极了,

80、哪里会有多余的时间待人“消遣”?陆放翁有句云:“待饭未来还读书。”我知道有人就经常利用这“待饭未来”的时间读了不少的大书。古人所谓“三上之功”,枕上、马上、厕上,虽不足为训,其用意是在劝人不要浪费光阴。吃苦耐劳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标帜。古圣先贤总是教训我们要能过得俭朴的生活,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就是形容生活状态之极端的刻苦,所谓“嚼得菜根”,就是表示一个有志的人之能耐得清寒。恶衣恶食,不足为耻,丰衣足食,不足为荣,这在个人之修养上是应有的认识。罗马帝国盛时的一位皇帝,Marcus Aurelius,他从小就摒绝一切享受,从来不参观那当时风靡全国的赛车比武之类的娱乐,终其身成为一位严肃的苦修派的

81、哲学家,而且也建立了不朽的事功。这是很值得钦佩的,我们中国是一个穷的国家,所以我们更应该体念艰难,弃绝一切奢侈,尤其是从外国来的奢侈。宜从小就养成俭朴的习惯,更要知道物力维艰,竹头木屑,皆宜爱惜。以上数端不过是偶然拈来,好的习惯千头万绪,“勿以善小而不为”。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充满良好习惯的生活,才是合于“自然”的生活。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8.文章第2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20.在生活或学习中,你养成了哪些好习惯?这些好习惯对你的生活或学习有什么帮助?(3分) 17.好习惯

82、养成之后,一切便顺理成章。(或“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2分)18.运用了举例论证和正反论证(1分),列举了生活中贪睡懒觉导致迟到,一生难有大成就的人和祖逖闻鸡起舞奋励不已两个例子,(1分)从正反两面具体生动地(1分)论证了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1分)。19.首先,提出观点“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习惯方面却各有不同,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在幼小的时候最容易养成,一旦养成之后,要想改变过来却还不很容易。”(1分)运用大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通过举例论证、正反论证、引用论证论证观点;(2分)总结全文,提出中心论点“习惯养成之后,便毫无勉强,临事心平气和,顺理成章。

83、”(1分)20.我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1分)在学习上,大量的阅读帮助我积累了词汇,增强了语感,提升了写作能力,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2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4分)善于“折叠”自己把 51 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 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

84、,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

85、”。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 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

86、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

87、高度。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17.文章从哪些方面论述了“我们要善于折叠自己”?(4分) 18.第段划线句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9.荀子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可以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吗?如果可以应放在哪段?为什么?如果不可以也请说明理由。(4分) 20.文章以“要善于折叠自己”为题,有何好处?(3分) 17.“折叠”是智慧的过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18.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举

88、了王羲之兰亭序中所有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的例子,(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1分)19.可以。应该放在第段。(1分)这几句名言告诉我们坚持才有成就。(1分)正好符合第段的论点:“折叠式耐心的坚持。”(2分)所以应放在第段。20.标题新颖别致,生动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720题。(13分)为什么要到月球上“挖土”沈羡云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降落在月球静海地区。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踩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是人类首次成功登月。不过,阿波罗计划在科学领域最大的贡献并非阿姆斯

89、特朗的脚印,而是带回了来自月球的土壤和岩石。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完成6次载人登月,共带回约382千克月球样品,获取了大量科学成果。尽管苏联的“月球”15号取样器失败了,但后续的“月球”16号、20号和24号取得了成功,3台取样器共取回了326克月壤和岩心样本。“嫦娥”五号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月球样品并带回地球。那么,月球到底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值得人们千里迢迢去上面“挖土”?这些样品能发挥什么作用? 几千年来,我们对于月球只能仰望、猜测,而随着登月成功,月球上的物质被带回地球,它的神秘面纱也被层层揭开。从月球带回的标本来看,月岩组成比较简单。在月海中主要为溢流玄武岩,玄武岩颜色较深,反照

90、率很低,从地球上看月球,表现为月球表面的暗斑。一般来说,月球上的玄武岩和地球上的火山岩类似,但是,月岩的基本特征和地球上类似的岩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根据月岩年龄测定结果,月球上最激烈的火山喷发发生在距今38亿31亿年前。月陆高地主要由富含斜长石的火成岩组成,它们代表月球上最早形成的产物,年龄大约在46亿年前。月球的表面并非没有土壤覆盖的不毛之地,实际上,到处都覆盖着厚层的岩屑和玻璃质物质,被称为月壤。月球上的月壤和地球上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土壤是不同的,月壤是由细至尘埃、大到砂,甚至大砾石的物质组成的。在月海中,月壤的厚度一般为210米,月陆中月壤的厚度可以达到20米。月壤中的岩屑主要由各种不同

91、形状和结构的玄武岩和斜长岩组成。1970年,苏联用“月球”16号取回的 3克样品与“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带回的各3克样品进行了交换。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阿波罗计划带回的最古老的月岩形成于45亿年前,比最古老的地球岩石还要早2亿年,并且成分与苏联探测器带回的样品非常接近。这些发现使我们对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月球标本的研究,除了可以认识月球,还帮助科学家确立了现代行星科学,为认识各类行星的地质演化过程提供了参考。月壤的样本可以帮助现代行星科学的发展,也可以为类地行星的地质演化研究提供参照。对月壤的研究不仅涉及月球本身,而且还包含太阳系空间物质和能量的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太阳系早期演化的

92、历史记录;月岩和月壤的宇宙线暴露与辐照历史;月球中挥发分的脱气历史;太阳风的组成、太阳表层的成分特征;小天体和微陨石撞击月球的历史记录,进而推断地球遭受小天体撞击的历史;通过对月壤的研究,可以了解月壳岩石圈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对研究月球乃至地月系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普遍认识到探月活动具有政治、社会、技术、科学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意义。因而此后人类的探月活动方向,也从不惜代价服务于政治目的,转变为将科学探索和经济利益相结合,最终的目的是合理开发月球资源。除了科学成果,研究月壤和岩石对开发月球资源同样意义重大。研究月球样品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发现其中含有氦-3,这让科学家非常兴奋。氦-3是世界公

93、认的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计算,100吨氦-3所能创造的能源,相当于全世界一年消耗的能源总量。氦-3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极少,全球已知且容易取用的只有500千克左右,而早期探测结果表明,月球浅层的氦-3含量多达上百万吨,足够解决人类的能源之忧。实际上,随着人类对月球认识的加深,科学家发现月球氦-3的总储量很可能更多。登月以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由于月壤处于月球的最表层,具有松散、非固结、细颗粒和易于开采的特点,是未来月球基地建设、采矿、修路、资源提取的首选目标。在可预见的相当长的时间内,月壤的经济价值远高于地下的月岩。因此,通过对月壤的精细研究,可提供月球资源开发利用

94、前景的重要信息,并为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由于地球和月球之间运输费用十分昂贵,月壤资源的就地开发利用,可以大大减少从地球上运到月球的运货量,从而降低经费投入。此次“嫦娥”五号所打造的采集器材,属于智能无人技术,比美国的载人登月成本要低很多,但是也有局限性:“嫦娥”五号探测器没有办法大范围地开展收集工作,只能在登陆点进行收集。但是中国探月航空器登月点和美国当年的登月点距离很远,“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着陆点为月球正面西北部的吕姆克山脉。我国选择的着陆点距离阿波罗计划着陆点有上千千米距离,将会迎来新的发现。(选自百科知识2020年第19期,有删节)17对月球标本研究的目的和作用,文章从认识

95、月球(揭开月球神秘面纱)、 、 和 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3分)18本文以“为什么要到月球上挖土”为题,有什么好处?(2分) 19通过对月球标本的研究,科学家们对月球有了哪些认识?请简要概括。(4分) 20. 文章多处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4分) 17. 确立现代行星科学(或:为认识各类行星的地质演化过程提供参考)、合理开发月球资源、为月球基地选址提供依据(3分,每点1分,意同即可)18以问句启思,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采集月球样品的目的作用。(2分,每点1分,意同即可)19月岩的组成比较简单,月海主要为溢流玄武岩,月陆高

96、地主要为火成岩。月球表面覆盖有月壤,月壤由尘埃、砂,大砾石的物质组成。月岩形成于45亿年前。发现其中含有氦-3。(4分,每点1分,意同即可)20. 示例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月壤”的时候说“在月海中,月壤的厚度一般为210米,月陆中月壤的厚度可以达到20米。”以具体数字说明月壤的厚度,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2分)文章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氦-3”时说“氦-3在地球上只有500千克左右,月球浅层的氦-3含量多达上百万吨”,就氦-3蕴藏量,将地球与月球比较,突出月球氦-3蕴含量丰富的特点。(2分)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7(12分)阅读

97、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问题。 陈性善,名复初,以字行,山阴人。洪武三十年进士。胪唱过御前,帝见其容止凝重,属目久之,曰:“君子也。”授行人司副,迁翰林检讨。性善工书,尝召入便殿,繙录诚意伯刘基子琏所献其父遗书。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性善举动安详,字画端好。帝大悦,赐酒馔,留竟日出。 惠帝在东宫,习知性善名。及即位,擢为礼部侍郎,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云南布政使韩宜可隶谪籍,亦以性善言,起副都御史。一日,帝退朝,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性善尽所言,悉从之。已,为有司所格,性善进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猥承顾问。既僣尘圣听,许臣必行。未几辍改,事同反汗。何以信天下?”帝为

98、动容。 燕师起,改副都御史,监诸军。灵璧战败,与大理丞彭与明、钦天监副刘伯完等皆被执。已,悉纵还。性善曰:“辱命,罪也,奚以见吾君?”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余姚黄墀、陈子方与性善友,亦同死。(选自明史列传三十,有删改)【注】胪唱:皇帝召见新科进士时,依次唱名传呼,称“胪唱”;反汗:反悔食言,收回成命。(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见其容止凝重 B.既/僭尘圣听C.奚/以见吾君 D.朝服跃/马入河/而死(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工 信 悉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帝威严,见者多惴恐,至惶汗,不成一字。 独留性善赐坐,问治天下要道,手书以进。 (4)结合选文,分析陈性善的人物形象。

99、 (1)D(2)擅长;使信服;全部。(3)太祖十分威严,见到他的人大多惴惴不安,甚至吓出冷汗而写不成一个字。(皇上)独将陈性善留下赐坐,询问他治理天下之要道,陈性善写出献上。(4)从“容止凝重”“荐起流人薛正言等数人”“朝服跃马入于河以死”等语句能看出,陈性善是一个老成持重、为人诚恳、忠君爱国,贞良死节的人。(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

100、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还(xun):同“旋”,转身。炯戒:明显的警诫。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学/而不思则罔 B.盖/学贵善思 C.而/君变色以去 D.今日/始知君言之善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或谓君不善学。 或( ) (2)君但识之而不思之。 但( ) (3)莫逾自厌 。 厌( ) 九年

101、级语文 4-2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11、结合选文与送东阳马生序,谈谈你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8、A 9(1)或:有的(人) (2) 但:只是 (3)厌:满足10、(1)凡是老师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11、.【示例】不怕困难,敢于吃苦,勤奋努力,不自我满足;勤思好问,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附参考译文:王生喜欢学习,却方法不对。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

102、所讲的,我全都能记下来,这难道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没有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自己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于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吗?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不然等到你年纪大了,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

103、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警诫。”(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瞽者善报去余家十余里,有瞽者姓卫。戊午除夕,遍诣常呼弹唱家辞岁。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干,无应者。幸井底气温,又有饼饵可食,渴甚则咀水果,竟数日不死。会屠者王以胜驱豕归,距井犹半里许,忽绳断逐逸,狂奔野田中,亦失足堕井。持钩出逐,乃见瞽者。已气息仅属矣。井不当屠者所行路。殆若或使之也。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情状,瞽者曰:“是时万念皆空。心已如死。惟念老母卧床病,等瞽子以养,今并瞽子亦不得,计此时恐已饿死苸,觉酸彻肝脾,不可忍耳。

104、”先兄曰:“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逐,必不断绳。”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注释:1瞽g者:盲人。2嗌y:咽喉堵塞。3豕sh:猪。4饿莩:饿死。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去/余家十余里 B.渴甚/则咀水果 C.先兄晴湖/问以井中情状 D.惟念/老母卧床病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1)去( ) (2)会( ) (3)许(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各与以食物,自负以归。 (2)非此一念,王以胜所驱逐,必不断绳。 11. 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8.A9.(1)去:离,距离(2)会:正赶上,恰好(3)许:大约,表

105、数量的估计10.(1)每家都把一些食物给他,他就自己背着东西回家。(2)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1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常怀一片善良仁厚的心,自然也能得到老天的眷顾、他人的帮助。遭遇到困境一定要有信念,信念可以让人支撑到困境解除的时候。译文: 离我们老家十几里的地方,有位姓卫的盲艺人。乾隆戊午(1738)年除夕之前,他走家串户为各家演唱辞年贺岁的小曲。每家也纷纷赠送给他一些食物,他便用口袋背着这些食物往家走。半路上,他不幸失足坠入一口枯井中。这口枯井地处荒郊旷野,又刚好是除夕,家家团圆守岁,路上几乎没有行人。盲艺人在枯井里喊哑了嗓子,也没人听见:幸亏枯井底下

106、温度暖和,又有口袋里的干粮可吃,渴便细细地嚼几口水果,竟然几天不死。 正赶上有位叫王以胜的屠夫驱赶着一口猪归来。在离枯大约井半里的地方,那猪忽然挣断绳索,在田野里狂奔乱跑,结果也掉进了这口枯井里。王以胜用挠钩把猪钩上来时,发现枯井中还有一个人,这样,盲艺人才得救,但已奄奄一息了。 这口枯进原本不在王以胜所要走的路途上,他之所以被引到这里来,大概是有鬼神在暗中指使吧。先兄晴湖曾问过盲艺人身处枯井中的心情状态,盲艺人说:“我当时万念俱空,心如死灰。只惦念家中有老母亲卧病在床,还等着瞎儿子回来赡养呢!如今,她连个瞎儿子也失去了,恐怕此时早巳饿得不行了,想到这里,不由得心潮汹涌,肝胆欲裂,痛不可忍,”

107、 先兄晴湖说:“如果盲艺人当时没有这个念头,想必王以胜拴猪的绳子也不会断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齐贤明察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止。齐贤悯然语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1.下列

108、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 B门下奴仆/皆得迁 C吾/待相公久矣 D今/予汝钱三十万2.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相公独 遗吾也 _ 念汝事我久 _ 去吾门下 _ 3.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 奴震骇,泣拜而去。 4.张齐贤任宰相,仆人很多都做了官,但那位偷银器的仆人没有,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1)C (2)遗忘想到离开 (3)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 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4)示例一:“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表现张齐贤坚持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 示例二:“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表现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 示例三

109、:“吾待相公久矣”表明该奴仆只是偶尔犯错,但是张齐贤最后还是让他“去吾门下,自择所安”,表现张齐贤铁石心肠,缺乏同情心。 示例四:“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表现张齐贤没有及时指出仆人的错误,不与人为善。参考译文; 张齐贤,从右拾遗升为江南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晚年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比我后来的人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独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银器的事

110、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

111、无所受。第进士,知南海、分宁县,通判睦州。台州大水败城,人多溺,往摄治焉。尽葬死者,作文祭之;民贫不能葺居,为伐木以助之,数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知潮州、常州。入为侍御史,论内降授官赏之弊,谓斜封非盛世所当有,仁宗深然之。寻为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徒知江宁府。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彭思永传注窭:j,贫穷,贫寒。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得金钗/于门外 B. 使我/欲之 C.众/皆服其量 D. 寻/为户部副使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12、1)亡( ) (2)或( )(3)益( )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 (2)数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筑高于前,而坚亦如之。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彭思永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8. B9.(1)失去,丢失 (2)有人 (3)更加10.(1)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2)几个月之后,公府私房都修造好了,修筑的城墙比以前高了,而且像以前一样坚固。11.拾金不昧,儿时捡到金钏, 在原地等待把金钏还给丢失的人,并且不要别人的金钱感谢。 宽宏大量,客人私藏他的镯子,他能够不计较。 治理有方,台州治水,

113、修筑城墙。直言敢谏。议论朝廷降授官赏的弊端,认为乱(不正当的)封赏不是盛世应该有的现象。(每点1分,答到3点满分)【参考译文】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

114、家都佩服他的度量。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考取进士后,做过海南知县、分宁知县,睦州通判。台州发大水毁坏了城池,很多人淹死了,思永就去台州治水。把死者全部埋葬,还写文章祭奠。老百姓因为贫穷不能修房子的,替他们伐木帮助他们,几个月之后,公府私房都修造好了,修筑的城墙比以前高了,而且像以前一样坚固。升为侍御史后,议论朝廷降授官赏的弊端,认为乱(不正当的)封赏不是盛世应该有的现象。宋仁宗很赞赏。不久担任户部副使,升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赢州知州。北方的习俗以桑麻作为产业,百姓们害怕征收赋税而不敢种植,一天天更加贫困。思永到任后,才上奏改变了征收桑麻税的做法。不久

115、,又调任江宁知府。熙宁三年在户部侍郎的职位上告老还乡后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吾段公外孙也,汝勿杀吾,吾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

116、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注释】良、平:指西汉张良、陈平。傕(ju):用于人名。天子:指汉献帝。文帝:指魏文帝曹丕。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唯汉阳阎忠/异之 B.吾段公/外孙也 C.时/太尉段颖 D.司徒赵温/为傕嫌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1)道( ) (2)实( )(3)义( )10.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2) 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 11.贾诩有哪些性格特点?从文中哪几件事可以看出?(3分) 8. B 9. (1)路上(2

117、)其实 实际(3) 道义(正义)、仁义10(1)(太尉段颖)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假借他来恐吓敌人。(2)这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杀害他呢?11.灵活机智、勇敢果断、忠心;(1分).贾诩假借段颖的名声来恐吓敌人,从贾诩认为李傕挟天子的做法不合道义、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不背弃天子、劝阻李傕杀天子大臣等事中可见(写出1件1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12分)黄润玉,字孟清,鄞人。五岁,侍母疾,夜不就寝。十岁,道见遗金不拾。永乐初,徙南方富民实北京,润玉请代父行,官少之。对曰:“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官异其言,许之。十八年举顺天乡试。授建昌府学训导。父丧除,改官南昌。宣德中

118、,因荐擢交阯道御史。出按湖广,斥两司以下不职者至百有二十人。正统初,诏推举提学官。以杨士奇荐,擢广西佥事,提督学政。时寇起军兴,有都指挥妄掠子女万余口,润玉劾而归之。副使李立判民死罪至数百人,亦为辨释。南丹卫处万山中,戍卒冒瘴多死,为奏徙夷旷地。(选自明史,有删改)【注释】实:充实,扩充。授:任命。学训导:官名,后面的“御史”“两司”“提学官”“佥事”“提督学政”都是官名。擢:提拔,升任。按:巡察。斥:查处。夷:平坦。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润玉请/代父行 B. 斥两司以下不职者/至百有二十人C. 时/寇起军兴 D. 南丹卫/处万山中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19、)(1)徙() (2)少() (3)卒()10.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4分)(1)五岁,侍母疾,夜不就寝。 (2)有都指挥妄掠子女万余口,润玉劾而归之。 11. 读了这篇选文,你认为黄润玉是个怎样的人?(3分) 8.(2分)A【解析】A项意思是:“黄润玉请求代替父亲前行”,这是一个主谓句,应在主谓之间停顿,因此,应在“玉”后停顿。故选A项。9(3分)(1)搬迁(2)认为年少(3)士兵10(4分)(1)五岁时,(他)侍奉生病的母亲,夜晚都不睡觉。(2)有一个都指挥胡乱掠夺子女一万多人,黄润玉弹劾了他并把这一万多人释放了。11(3分)我认为黄润玉是个孝敬父母、勤政为民、敢于检举揭发各种丑恶罪行的人

120、(每点1分)。【参考译文】黄润玉,字孟清,浙江鄞县人。五岁时,(他)侍奉生病的母亲,夜晚都不睡觉。十岁时,在路上看见别人遗失的金钱(他)不捡。永乐初年,(朝廷)搬迁南方富裕的人家去扩充京城,黄润玉请求代替父亲前行,(掌管搬迁事务的)官员认为他年纪小(就)没答应。(黄润玉)回答说:“父亲搬离家乡去京城,一天比一天更老,我搬离家乡去京城,一天比一天更大。”(掌管搬迁事务的)官员对他说的话感到惊异,答应了他的要求。永乐十八年他在顺天乡试时考中了。被任命为建昌府学训导。父亲逝世服丧后,(他被)改任官于南昌。宣德年间,因别人举荐升任交阯道御史。外出巡察湖广,查到两司以下不称职的达到一百二十人。正统初年,皇上下达诏书推举他做提学官。凭借杨士奇的举荐,提拔为广西佥事,提督学政。这时草寇作乱、军队兴起,有一个都指挥胡乱掠夺子女一万多人,黄润玉弹劾了他并把这一万多人释放了。副使李立判处平民百姓死罪的达几百人,黄润玉也替这些平民百姓辩护并(使其)无罪释放。南丹守军驻扎在群山之中,戍守的士兵因为中瘴气而死了很多人,黄润玉替他们上书请求搬迁到平坦广阔的地方(去驻扎)。第 40 页 共 4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