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历史材料问答题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命题特点高考卷历史材料问答题的命题呈现如下特点:1从命题形式上看命题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围绕某个主题纵向展开,二是围绕某个话题进行横向中西对比。其中全国卷更偏好于前者。2从材料选择上看材料的选择以文字材料为主,极少采用图表形式;设问以两问居多,前后问题关联,往往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的解决架设桥梁;重点考查概括、比较、分析、说明、评价等思维能力,答题角度往往聚焦在对背景、原因、作用(影响、意义)的概括分析及对观点、主张的评价认识上;答案简洁,具有较强的专业化、学术化色彩;答案角度周全且聚焦,既强调思维的全面性、缜密性,又重视答题的针对性。3从主题设
2、计上看命题的主题往往聚焦在一些既具有鲜明学科特点,又具有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甚至是社会及国际热点问题上,使考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从学科角度看,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的重大问题,以之为切入点,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结合,考查考生的史料研读、阶段特征把握、综合分析和阐释论证等能力,考查考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及近代化史观等各种新史观、新角度,关注思考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文化形态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从而达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目标。解题技巧历史材料问答题的解题主要分四个步骤,第一是审设问,第二是读材料
3、,第三是列提纲,最后是答好题。第一步: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设问审读是解题的最重要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全面准确地审读设问,明确命题者的命题意图与要求。高考主观问答题的设问审读,一般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审答案来源纵观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无外乎两种形式,一是“据材料”,二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若是“据材料”,答案肯定在材料中,这种设问不受教材束缚,依据材料作答,答案需要提炼、概括、归纳、抽象等;若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答案在材料和教材中,作答既要充分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又要利用教材结合点以及平时的知识积累。二、审时空限制要注意审清设问中的显性或隐性的时空范围。时空范围制约着
4、解题的取向,对解题起着规定性作用,故要审清时空,并在一定时间、空间下理解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三、审提示词语(即怎么答)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常见提示语有:指出、概括、简述、分析、阐述、说明、论证、总结、评价(或评析、评论)、评述、比较等。设问中的这些行为动词既体现了试题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方法的考查,又为学生正确解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要认真审读设问中的这些提示语,准确掌握解题方式。四、审答题中心语及求答语(即答什么)首先是审清中心语,以明确答题范围或角度要求。这是整个题目设问所围绕的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思想、人物、国际关系等知识领域。其次是求答(答项)语:如背景类
5、(背景、原因、条件、意图等)、性质类(实质、本质)、过程类(表现、内容、措施)、影响类(作用、意义、地位),以及特点、异同点、胜败原因、启示与认识等。主要求答语的思维切入点如下表所示:求答语思维切入点原因(背景)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国际国内,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等措施(内容、表现)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军事教育社会生活等影响(作用)类积极消极,直接间接深远(由近及远),当时以后,对内对外等特点类阶段特征类宏观上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在把握史实的基础上找出该阶段带有普遍性,与其他阶段相比又带有差异性,体现其特质的方面。语言要简洁、概括
6、,要上升到史观高度具体特点类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变化(趋势)类“由到”“越来越”“之前之后”等体会(启示)类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得出的经验或教训,应该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在考试中,上述四个方面的任何一个环节判断失误,都会造成答非所问。为此,在审题中要使用各种形式的符号,对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进行标识,以提醒自己不要忽略设问中的任何要求。第二步:读材料获取解读信息要周全一、读什么读全、读懂、读透读全指全面阅读情景材料。文字
7、型材料一般包含引言、正文、出处三部分。正文是材料的核心,而引言及出处往往为考生所忽略,但二者往往有时给考生提供答案方向,有时蕴含重要的解题信息,有时可以给解题提供知识背景等,阅读材料时应引起重视。若是图表型材料则要全面认真阅读标题、图表、图例及文字信息等。读懂获取、利用、解读有效信息。阅读文字型材料时,首先,一定要分清哪些是“史”(史实),哪些是“论”(观点、评论);哪些是“概括”,哪些是“阐释”。其次,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并列语(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而且)、转折语(虽然、但是、尽管、然而转折语后面往往是中心)、因果关系(因为、所以、以至于)等。再次,要注意材料中的标点符号
8、,尤其是分号(一般与上句是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省略号(省略号后面的一句尤其要注意,多是关键性结论)、引号(注意引号的几种用法)、句号(判断材料有几层意思)、括号(括号内常有注释或解释)等。读透指真正理解材料要体现的史实,去伪存真,把握作者真实的意图。二、怎么读粗读、细读、重点读第三步:列提纲回扣教材不漏点联系教材知识,做出准确判断;联系题目设问,寻找相应信息;围绕观点组织材料。做到按顺序列要点(全面考虑,精炼简洁)。第四步:答好题逻辑条理重规范(1)规范:标题化、序号化、段落化、层次化、要点化。(2)简洁:详略得当、精准整洁。(3)科学:叙述有序(时间、空间、逻辑);条理清楚(概括、准确、精
9、炼);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论证有力(抓住要点、切中要害)。答题时要严防以下几类失误:(1)审题不严密,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不能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或遗漏问题要求(特别是“分别”“各”等字眼,对比“异同”的“同”等)。(2)阅读材料不够细心,遗漏有效信息,即不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对有效解读不“完整”。(3)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教材学习相结合,只用教材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作答,不能两者互补,致使答案不全面,遗漏答案要点。(4)把几个问题合并作答。要尽量将问题拆解为具体的小问,一问一答,问与问的答案之间要区隔开来。(5)观点、立场错误,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律评价事物,
10、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6)不能史论结合,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7)答题针对性差,不着边际;答案层次不清、杂乱无序,要点不清晰、条理不清楚、表达不准确;缺乏逻辑,前后矛盾,因果颠倒。(8)答题欠规范,文字书写潦草,难以辨认。解题示范2022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对私人企业的技术引进加以指导,其后,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并承担引进过程中的一切风险,所引进
11、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1962年到1966年,在企业提出的技术引进申请中,有90.4%获得了批准。摘编自王永生技术进步及其组织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等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在技术引进方面,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
12、技术。摘编自杨德才等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史稿等材料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中央确定我国国防尖端科技的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 第一步:审准题目,避失
13、误第(1)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两国技术引进的特点”,“根据材料”提示作答主要是分析材料中的信息,“特点”一般来说是分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技术引进的特点”可以从引进的主体、引进什么技术、采取什么策略、有什么法律制度、从哪里引进等方面多角度思考,中国和日本两国引进技术的特点应该分别作答。第(2)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技术引进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示答案既来源于材料,也来源于所学教材知识,“背景”应从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政策等方面思考。第(3)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
14、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历史经验”主要是谈这一时期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功策略、措施等,能为后世提供指导和借鉴。第二步:透析材料,联系所学,抓关键第(1)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总结特点日本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企业决定引进方式和内容”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日本颁布外资法等一系列法规,加强对技术引进的管理”制定法律保障根据材料“日本政府逐渐放宽引进技术的管理和审查标准”引入标准逐渐放宽根据材料“政府有关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列出鼓励进口和限制进口的技术项目”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据材料“所引进的技术主要来自欧美”引入技术主要
15、来自欧美特点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即确立发展科技的方针。1956年,国家制定12年科技规划”政府主导,计划发展根据材料“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在开展国际科学合作时应力求自力更生”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根据材料“50年代,由苏联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由东欧各国援建、成套供应设备的建设项目共116项。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还重视引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根据材料“明确提出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该首先掌握世界现有的先进科学成就”“1960年,苏联政府决定撤走全部在华专家,这以后,
16、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重视尖端技术第(2)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总结背景日本根据材料中“五六十年代”并结合所学,从外部环境角度思考“冷战”的国际环境,日本属于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根据材料中“五六十年代”并结合所学,从日本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思考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根据材料中“五六十年代”并结合所学,从国家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的角度思考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中国结合所学,从社会性质角度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合所学,从外交政策角度思考“一边倒”外交政策,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结合所学,从经济发展角度思考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
17、五”计划的推动结合所学,从国际环境角度思考受到冷战的影响,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遏制第(3)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总结历史经验“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要注重技术创新“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党中央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步:形成答案,规范语言作答形成答案:(1)特点:日本:政府指导,私人企业主导;制定法律保障;引入标准逐渐放宽;与经
18、济发展相适应;引入技术主要来自欧美。中国:政府主导;国际合作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引入技术主要来自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入范围广泛,重视尖端技术。(2)背景:日本: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日本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边倒”外交政策;苏联对新中国前期的支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遏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以及“一五”计划的推动;受到冷战的影响。(3)历史经验:科技发展要坚持自力更生和引入技术相结合;重视尖端国防科技的研发;重视科技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注重技术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名师点睛非选择题解答“四要,四不要”一要认真审题,审清提示语、限定语、求答项;不要仓促作答。二要充分利用材料,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关注每一段话,每一句话隐含的信息,也要关注材料的时空信息,关注材料的出处;不要脱离材料,凭空想象,草率作答。三要积累答题模板,平时对“特点”“原因”“启示”“变化”“异同”“经验”等非选择型试题多加训练,多加总结;不要在考场上再去费时间思考从哪些角度答题,影响答题的效率。四要规范答题,每问都应该写一个“答”,有时一问中含有两小问,一定要写出回答的是哪个问题,然后写清要点,在每个要点前写出序号,语言简练,逻辑清晰,让评卷老师一目了然,容易得高分;不要字迹潦草、不分层次、不写回答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