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72.42KB ,
资源ID:131982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1982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docx

1、课时作业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福建省泉州一中期中考试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以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这些措施()A.提供了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D.强化了民众对人民政权的认同2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

2、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3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A.已着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B.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C.铁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D.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初见成效42022安徽省池州市期末考试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3、宪法起草过程中,中央政府专门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及相关方面的专家。同时,还组织了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确立B.宪法制定体现了广泛性和民主性C.宪法比共同纲领更具权威性D.人民民主政权受到了法律的保障52022广东省广附、广外、铁一期中联考1953年6月,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A.开展“文化大革命”刻不容缓B.应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C.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已

4、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D.须将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62022湖北省襄阳市、宜昌市、荆州市、荆门市期末考试钢铁产量是衡量一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下表为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由此可知()国家持续时间完成时间增长额(万吨)中国195219575年135498.7美国1880189212年127500英国1880190323年 127500法国1897192326年132530A.计划经济体制更加具有优越性B政策导向推动中国工业发展C中国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D中国已达到西方的工业水平72022广东省梅州市期末考试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

5、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82022河南省二十六校联考19561957年,我国新办的文艺刊物近20种,许多早已搁笔的跨时代作家相继发表文章或作品,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揭露和抨击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政治问题逐渐学术化C群众的文化需求浓厚D文化氛围的相对宽松9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就钱学森回国问题进行

6、会谈,中方代表用钱学森的亲笔信揭穿美国政府否认的扣留中国公民的事实,美国政府被迫无奈才准许被扣押长达5年之久的钱学森和家人离开美国。钱学森能回到祖国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冷战政策的失败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C中方代表的证据确凿D钱学森爱国热情强烈10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亚非会议掀起的新中国第二次建交高潮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1955年到1964年,中国建交国增加了29个,除南斯拉夫和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这表明新中国()A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B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同C实行求同存异原则取得显著成效D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11据统计,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

7、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政策失误 B自然灾害严重C国际局势紧张 D工业建设减缓12周恩来在1957年4月的国务院会议上说:“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工业、农业、手工业都可以采取这个办法。”这表明当时中国()A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尝试突破苏联模式束缚C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D违背了中共八大的精神132022广东省广附、广外、铁一联考1961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通过的“农业六十条”中,对如何保护指导、帮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搞好自留地、开荒地

8、、饲料地及社员的个人种植、养殖等,都作了详细规定,并肯定这些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补充部分”。其出发点是()A克服公社体制弊端B改变土地所有制形式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纠正农村中“左”的错误142022广东省衡水金卷“百越名校联盟”期末考试1964年,有一份报告引起了毛泽东的不安,其中写道:“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A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B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C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D开展大规模的三线建设151971年,阿尔及利亚向联合国递交提案,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9、一切权利,承认其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联合国大会最终通过这一提案。这表明()A新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凸显B西方国家纷纷与华建交C中苏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D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16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1965年至1975年,西北、西南等三线地区共完成基建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 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到40%以上。这()A遵循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的管理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D利于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二、非选择题(第

10、17题14分,第18题1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新中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国家规定计划的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并以此为中心,进行财政、信贷、市场三大平衡和安排人民生活。在全党全国人民

11、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一五”计划顺利实施,到1957年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摘编自朱君奇从计划经济的“兴、变、衰”看中国经济体制变迁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把低效率的集体公有、统一经营、统一生产、统购、统销体制,改革为以家庭为市场经营主体,实行“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制。据统计(以不变价格计算),19781984年农业总产出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2.12%和7.15%,是历史上农业增长最快的时期。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 016亿元增长到6 495亿元,

12、年平均递增44.9%。摘编自陈宗胜等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制定“一五”计划的背景,并指出新中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1988年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182022山东省枣庄市期末考试(12分)这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一张历史时空轴,主要任务是介绍新中国建立后初期发生的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的时段范围内,补充2个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并说明补充的理由。课时作业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

13、设的初期探索1解析: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上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使得民众通过对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的强化而增加了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故选D项;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是国家形象的符号体系,而不属于制度,所以不是制度保障,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上述国家形象符号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开始就不断应用,而不是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上述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国际上是代表中国的,但是仅凭这些符号没法扩大影响力,要扩大国际影响力,需要提高综合国力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据材料“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

14、公约”“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A项;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局面结束的标志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排除B项;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作用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排除C项;抗美援朝后南北朝鲜仍然维持对峙分裂局面,至今尚未实现半岛统一,排除D项。答案:A3解析:据题意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铁路里程不断增加,而且向内陆省份扩展,这一变化平衡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着手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故选A项;“一五”计划的完成才初步

15、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仅凭材料不能反映铁路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还没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D项。答案:A4解析:据材料“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全国群众性大讨论”说明宪法制定过程中兼顾了各民主党派和群众的意见,不仅民主而且具有较强的广泛性,故选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宪法和共同纲领的对比,无法说明谁更具权威性,排除C项;宪法此时正在起草过程中,排除D项。答案:B5解析:据材料“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可知,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艰巨,应全力推进,故选B项;文革

16、是1966年发动的,排除A项;“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排除C项;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工作重心主要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武装斗争,排除D项。答案:B6解析:“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中中国用5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与新中国建立之初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是有关的,故选B项;19521957年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期,其优势还不足以得到体现,当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排除A项;19521957年期间,根据所学,中国的经济政策比较稳健,优先发展重工业是符合国情的正确决策,不是“左”倾错误,排除C项;各国钢铁产量发展的对比表中展示的是增

17、长额,而不是实际的产量,无法知道具体的工业水平,排除D项。答案:B7解析:八大从国情出发,认为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工业建设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应协调发展农轻重比例,故选D项;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排除A项;“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表明农业的发展为工业服务,我国的经济工作中心仍为工业建设,排除B项;“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说明经济建设的重心仍是重工业,排除C项。答案:D8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发表作品,出现了一批揭露和抨击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作品,说明这一时期文

18、化氛围相对宽松,故选D项;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主体地位的确立,排除A项;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要区分开来,不能把政治问题当成学术问题,也不能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排除B项;群众文化需求是原因之一,不是短时期内文艺作品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答案:D9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期间,中美双方就钱学森回国问题进行会谈,在中方提供的事实面前,美国政府被迫准许钱学森回国,这得益于当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故B项正确;当时美国正在推行冷战政策,故A项错误;“中方代表的证据确凿”只是表面原因,不是钱学森能回到祖国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19、;“钱学森爱国热情强烈”不是主要原因,美国让步主要原因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故D项错误。答案:B10解析:亚非会议中,中国提出了求同存异的主张,赢得了与会各国的赞同,在此背景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中国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新增建交国家主要是亚非国家,说明求同存异的原则取得了显著成效,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已经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排除A项;“普遍”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排除D项。答案:C11解析:据材料“195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637元,到1961年下降为537元

20、,如果去除1958年以来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平均工资为399元,比1957年下降37.4% ”,可知19581961年因“左”倾错误导致经济发展停滞,故选A项;自然灾害属于客观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当时国际局势主要是冷战,对中国影响不大,排除C项;19581961年工业建设并未减缓,排除D项。答案:A12解析:“主流是社会主义,小的给些自由,这样可以帮助社会主义的发展”说明中国不打算照搬苏联的单一公有制的发展模式,而是尝试突破斯大林模式,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故选B项;1957年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C项始于1959年,排除C项;周恩来的论述是对中共八大精

21、神的贯彻执行,而非违背,排除D项。答案:B13解析:1959年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中共中央提出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成分,这是对当时农村中“左”倾错误的纠正,故选D项;重视家庭副业是为了调整和恢复经济发展,出发点并不是为了克服公社体制弊端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排除A、C两项;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三大改造完成后没有再发生过改变,排除B项。答案:D14解析:“仅全国14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约60%的主要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和52%的国防工业”说明工业区域分布不平衡,西线严重不足,需要在其他地方也开始建立工业,即后来的三线建设,故选D项;第一个五

22、年计划的完成时间是1957年,排除A项;“大跃进”主要在1958年进行,由于产生严重的问题,后被停止,排除B项;“四个现代化”是用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建设,而不是针对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而制订的,排除C项。答案:D15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以直接反映出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故A项正确;西方国家纷纷与我国建交出现在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之后,中苏关系正常化开始于1989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于20世纪90年代,故B、C、D三项错误。答案:A16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党和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重点建设三线地区,使西南、西北地区的基本建设和大型企业明显增加,说明三线建设优化了

23、我国的工业布局,故选D项;三线建设突出了政治作用,并非是经济规律,排除A项;加强国家对农业的管理与“基建投资”“大型企业”无关,排除B项;三线建设主要是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建设项目多为重工业,排除C项。答案:D17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应从国内外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五”计划的背景,从国内角度来看,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从国际角度来看,中苏建交及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抗美援朝战争大局已定等。第二小问特点,据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可得集

24、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材料一“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可得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并举;据材料一“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并结合所学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有关知识可知,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2)据所学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进程的有关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据材料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改革的起点是从否定一大二公的公社体制开始”可得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据材料二“从1983年到1988年的五年间,乡镇企

25、业总产值由1 016亿元增长到6 495亿元,年平均递增44.9%”可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答案:(1)背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中苏建交及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签订;抗美援朝战争大局已定。(4分)主要特点: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建设与“三大改造”并举;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4分)(2)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乡镇企业异军突起。(6分,答出三点即可)18解析: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经济、

26、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的巩固和稳定政权的重大举措。如经济方面,除时间轴中提到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一五”计划等,还有通过“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稳定物价,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理由可从“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措施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等方面概括。军事领域,可列举抗美援朝,理由可从抗美援朝事件发生的背景、结果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如理由: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威胁新中国安全;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艰苦作战和谈判,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还

27、可列举政治领域,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制定共同纲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等。思想领域,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等。答案:(示例)补充1:稳定物价“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2分)理由: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部分商人拒绝使用人民币,倒卖银元,抢购物资囤积居奇,物价飞涨。为稳定金融和物价,中央采取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打击投机。稳定了全国物价,稳定了全国经济,人民政府赢得了人民信任。(4分)补充2:抗美援朝(2分)理由: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组成联合国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威胁新中国安全;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中国政府应朝鲜政府要求,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经过艰苦作战和谈判,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其他:如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制定共同纲领;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等。(只要符合条件,任答两个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