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956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第二章河渠书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随山浚川,任土作贡任:依据B至于大陆,播为九河 播:分布,分散C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 施:施行D岁因以数不登 登:丰收解析:选C。施:延续,延伸。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河决而南则鄃无水菑B令齐人水工徐伯表C则田者不能偿种D拜汤子卬为汉中守解析:选D。A项,“南”为名词作动词,向南流;B项,“表”为名词作动词,指以表测量地势高下,从而确定水流走向;C项,“田”为名词作动词,种田。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已经。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介词,来/介词,把。D.介词,在/

2、介词,表比较,比。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B于是关中为沃野C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D山东从沔无限解析:选D。无限:古义,没有险阻;今义,没有穷尽,没有限量。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A拟于巴蜀B中作而觉C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不可胜言D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解析:选A。A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意为“修渠途中郑国的目的被发觉”;C项为定语后置句,意为“劈山通水道的其他小渠,不可尽言”;D项为宾语前置句,意为“烧尽了柴草啊如何防御水灾”。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其后人有上书欲通褒斜

3、道及漕事,下御史大夫张汤。汤问其事,因言:“抵蜀从故道,故道多阪,回远。今穿褒斜道,少阪,近四百里;而褒水通沔,斜水通渭,皆可以行船漕。漕从南阳上沔入褒,褒之绝水至斜,间百余里,以车转,从斜下下渭。如此,汉中之谷可致,山东从沔无限,便于砥柱之漕。且褒斜材木竹箭之饶,拟于巴蜀。”天子以为然,拜汤子卬为汉中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五百余里。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其后庄熊罴言:“临晋民愿穿洛以溉重泉以东万余顷故卤地。诚得水,可令亩十石。”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岸善崩,乃凿井,深者四十余丈。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水颓以绝商颜,东至山岭十余里间。井渠之生自此始。穿渠得龙骨,故名

4、曰龙首渠。作之十余岁,渠颇通,犹未得其饶。自河决瓠子后二十余岁,岁因以数不登,而梁楚之地尤甚。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干封少雨。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是时东郡烧草,以故薪柴少,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故道多阪,回远 回:曲折B诚得水,可令亩十石 诚:真诚C岸善崩,乃凿井 善:容易D水颓以绝商颜 绝:穿过解析:选B。诚:如果,确实。7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B.C.D拜汤子卬为汉中守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解析:选C。A项,连词,表递进

5、/连词,表转折。B项,介词/用介词,因为。C项,均为助词,的。D项,动词,做,担任/介词,为此。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可以行船漕B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C其明年,旱,干封少雨D而下淇园之竹以为楗解析:选A。B项,古义,到处;今义,常常。C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项,古义,以为,把作为;今义,认为。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为发卒万余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译文:_(2)天子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旱,干封少雨。译文:_答案:(1)于是为此调发士卒一万多人开渠,从徵城引洛水到商颜山下。(2)天子既已封禅,并巡祭了天下名山大川

6、,第二年,大旱,天由于要晒干泰山封土而少雨。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襄州宜城县长渠记 曾巩荆及康狼,楚之西山也。水出二山之门,东南而流,春秋之世曰鄢水。左丘明传,鲁桓公十有三年,楚屈瑕伐罗,及鄢,乱次以济是也,其后曰夷水。又其后曰蛮水,郦道元所谓夷水避桓温父名,改曰蛮水是也。秦昭王三十八年,使白起将,攻楚,去鄢百里,立堨,壅是水为渠以灌鄢,遂拔之。鄢入秦,而白起所为渠因不废。引鄢水以灌田,田皆为沃壤,今长渠是也。长渠至宋至和二年,久隳不治,而田数苦旱,川饮食者无所取。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 自二月丙午始作,至三月癸未而毕,田之受渠水者,皆复其旧。曼

7、叔又与民为约束,时其蓄泄,而止其侵争,民皆以为宜也。盖鄢水之出西山,初弃于无用,及白起资以祸楚,而后世顾赖其利。溉田三千余顷,至今千有余年,而曼叔又举众力而复之,使并渠之民,足食而甘饮,其余粟散于四方。盖水出于西山诸谷者其源广,而流于东南者其势下,至今千有余年,而山川高下之形势无改,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使水之源流,与地之高下,一有易于古,则曼叔虽力,亦莫能复也。初,曼叔之复此渠,白其事于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公听之不疑,沮止者不用,故曼叔能以有成。则渠之复,自夫二人者也。方二人者之有为,盖将任其职,非有求于世也。及其后言渠堨者蜂出,然其心盖或有求,故多诡而少实,独长渠之利较然,而二人者之志

8、愈明也。熙宁六年,余为襄州,过京师,曼叔时为开封,访余于东门,为余道长渠之事,而诿余以考其约束之废举。予至而问焉,民皆以谓贤君之约束,相与守之,传数十年如其初也。而是秋大旱,独长渠之田无害也。夫宜知其山川与民之利害者,皆为州者之任,故予不得不书以告后之人,而又使之知夫作之所以始也。八月丁丑曾巩记。(选自元丰类稿,有删改)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鄢百里,立堨去:距离B一有易于古 一:一旦C沮止者不用 用:任用D独长渠之利较然 较:明显解析:选C。用:采纳。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B。B项都是介词,和。A项,连词,而

9、,表顺承/介词,用;C项,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表推测;D项,介词,对/介词,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渠源流数易其名,春秋之世曰鄢水,其后曰夷水,其后为避桓温父讳而命名为蛮水。B曼叔修复长渠后,再将此事禀告知襄州事张瓖唐公,张公没有怀疑他的动机。C现实中谈论筑渠造堰的人很多,但他们的心里或有私欲,所以是欺世的多,务实的少。D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之一是要州官们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从而积极兴修水利。解析:选B。时间顺序错,禀告在先,修复在后。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令孙永曼叔率民田渠下者,理渠之坏塞,遂完故堨。译文:_(2)及白起资以祸

10、楚,而后世顾赖其利。译文:_(3)故曼叔得因其故迹,兴于既废。译文:_答案:(1)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游地区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2)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3)所以曼叔能根据故迹,把已废的长渠修复。参考译文:荆山和康狼山,是楚地西部的山。发源于这两座山中间,向东南方流去的一条河,春秋时叫鄢水。根据左丘明的历史记载,鲁桓公十三年,楚国屈瑕攻打罗国,到鄢邑时,军队乱了阵脚而渡过的那条河,后来改称夷水。再后来又称为蛮水,就是郦道元所说的夷水因避桓温父亲的名讳,改称蛮水的那条河。秦昭王三十八年,派白起带兵,攻打楚国,在距离鄢一百

11、里的地方,高堆泥土,堵此河为渠来淹灌鄢邑,于是攻下了楚国。鄢邑归入秦国,白起所筑的渠因而不废。引鄢水来浇灌田地,使田地都成为沃土,这就是现在的长渠。长渠到了宋至和二年,毁坏不修已经很久了,而农田屡遭大旱,靠河饮水的人们无从取水。县令孙永(曼叔)带领在长渠下游地区种田的百姓,疏通长渠毁坏阻塞之处,最终修好了旧时的水堰。从二月丙午日开始整修,到三月癸未日完工,受到渠水灌溉的农田,都恢复了旧貌。 曼叔又与百姓制定盟约,要适时蓄水排水,禁止相互间侵夺争斗,百姓都认为应当如此。鄢水从西山流出,起初人们弃之不用,直到白起利用它来祸害楚国,后世反而依靠它得到好处。灌溉农田三千余顷,到如今已有一千多年了,曼叔

12、又发动百姓协力修复了它,使渠两旁的人们饮食充足,那些多余的粮食分送到四方。因为渠水出于西山的许多山谷,水源丰富,而流到东南时地势渐低,至今一千多年,山川高下的形貌地势并未改变,所以曼叔能根据故迹,把已废的长渠修复。如果水的源流与地势的高低一旦改了古貌,那么,曼叔即使用尽力气也不可能使长渠恢复。当初,曼叔准备修复长渠时,曾把此事向襄州知州张瓖唐公禀告。张公听任他,毫不猜忌,对于那些阻挠者的话不予采纳,所以曼叔得以成功。这样看来,长渠的修复是由于这两人之力啊!当两人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想到的是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并未想到有求于当世。到后来,谈论筑渠造堰的人纷纷出来,但他们的心里或有所求,所以是欺世的

13、多,务实的少,唯有长渠之利十分明显,因而两人的志向也就愈加明白了。熙宁六年,我移任襄州,路过京城,曼叔当时在开封任职,到东门来拜访我,对我说起有关长渠的事,还委托我考查当时与百姓的盟约是否遵守执行。我到襄州后就查问这件事,百姓都认为这是贤君制定的盟约,大家相约共同遵守,传了几十年一如当初。这一年秋天大旱,只有受到长渠灌溉的农田没有遭害。应该懂得山川对于人们的利害关系,那都是州官的责任,所以我不得不写下来告诉后来的人,而且又让他们知道修复长渠这件事开始的原因。八月丁丑曾巩记。四、语言表达14(2015宁波模拟)“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社交功能,通常由熟人、半熟人组成,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

14、延伸。用户可以发表文字、图片,分享文章、音乐。相信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过程:从气氛轻松的晒照、吐槽到令人生厌的广告、营销,从生活百态到养生秘籍、名人秘史,再到明星八卦、小道消息从最初的好奇,到其后的信赖,再到现在的欲罢不能,这就是“朋友圈”现象。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朋友圈”现象?请你谈谈对它的认识,不超过150字。答:_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语言运用鲜明、准确的能力。解答时要扣准“理性”,力求全面辩证。答案:(示例1)“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

15、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示例2)“朋友圈”只是人们之间一种沟通、联系的新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新的网络社交工具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工具,终究只能是工具。对“朋友圈”这样的交际舞台,如果你无法拒绝,无法屏蔽,也无法选择离开,最现实的办法,是淡看这个虚拟的圈子,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永远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示例3)“朋友圈”是一个网络熟人社会,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人际间的支持,满足了人际交往的需要。但和其他网络社交工具一样,“朋友圈”呈现出碎片化、浅表化、情绪化特点,各种资讯被切割成细小的片断,让完整的表达、逻辑性的思考和客观的判断难以

16、实现。不拒绝,不依赖,这或许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示例4)“朋友圈”只是一种网上交流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每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持系统来释放压力,这个系统更重要的是亲人、朋友、同事和爱人等生活中与自己亲密的人,而不是“朋友圈”中虚拟的朋友。不拒绝,不依赖,这也许是对待“朋友圈”应有的态度。15(2014高考四川卷)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_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答案:(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示例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