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 2022 届高一(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1、B 【原文是“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逻辑顺序颠倒。】2、D 【本题考查论证顺序,应该由“当代实践”到“民族传统”。】3、A 【B项原文为“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C项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D项“因此”前条件不足,仅强调了外因,而忽视了原文“厚积薄发、久久为功”的内因。】4、 B 【选项B,“当代大学生消费需求旺盛,爱好时尚和潮流,追求超前消费”的说法错误,首先,材料未提及“爱好时尚和潮流”;其次,材料三中虽提及“贷款消费已成时代潮流”,但材料中观点对此持
2、肯定态度,文意强调的是合法借贷;再次,不能说“当今大学生”,范围太大,只能是部分大学生。故选B。】 5、 A 【选项A,材料二主要介绍了非法校园贷的一些形式并简要提了一些建议,并没有谈其产生的原因。材料三才主要在分析原因。故选A。】6. 政府联合公检法等部门加大对非法校园贷机构的惩处力度,增强法律法规的震慑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要求高校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加强防诈骗教育宣传。政府主管部门要大力整顿针对大学校园的网贷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合法借贷的途径。7、C(“是为了给我上一趟具有教育意义的课”有误,是对村民的劳动付出及自己的工作负责。)8、对灯相思,是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衣的母亲、灯下对账的父亲、借
3、灯给我的女同学等;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长大;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6分,每个要点2分)9、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具体情感见第8题);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6分,每个要点2分)答案:10、 C项11、 D项,应为纪传体。12、 D项(A项时间错位“从白天一直到晚上”错,应该是当夜。B项,地点错位,应为先渡过淮河,再陷入大泽,最后到达东城。C项曲解文意,“八岁”的意思是八
4、年。)13、 (1)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走”。【属:随从、跟从;田父:农夫。绐:欺骗。左:(名作动),向左走;一个要点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2)沛公说:他和你相比,谁更年长(的年纪更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他。【孰与:和.相比谁更.;长于臣:省略句(主语)状语后置句(于臣长);兄:名作状,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一个要点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14、D项,作者说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用乐景来反衬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而不是春色将尽。15.【6分
5、】大意(2分):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情感(4分):童年伙伴久别重逢的亲切与喜悦。战乱迁徙而朋友失去联系的茫然与感伤。暂时相逢又要别离的无奈和忧愁。(任答两点即可)(具体分析:首句表现童年伙伴之间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和重逢的喜悦。第二句写出了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的茫然之感和感伤离乱的情怀。第三四句写出了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使相见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白话译文】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
6、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我恼怒剑南的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16、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17、 B 【“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
7、是指无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18、 C 【两个分句间不是并列关系,应为递进关系,排除A; “个人、家庭和国家”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是递进关系,而且一一照应,故排除B、D;】19、 D 【A项“以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关联词使用不当;B项句式杂糅;C项“实现方向”搭配不当。】20、 是因为传统文化遇到了传承危机;为什么传统文化会遇到传承危机;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存在的基础。(一句
8、1分,两句3分,三句5分)21、(6分,每句各3分)(1)思乡诗是月夜楼头的一位游子,乡音、故园,温馨、遥远,让人惆怅又凄婉。(2)怀古诗是古城墙下的一位老者,颓墙、老树,萧索、荒凉,让人叹惋又感怀。22、【参考解析】一、命题方向:1、人文底蕴:人文关怀 2、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3、实践创新:问题解决二、审题(一) 限制性:1. 情境限制。作文试题分为三部分:背景材料、任务指令、写作要求。材料很有生活气息,爸爸和小明为了让奶奶高兴,趁奶奶旅游时,收拾并扔掉了饱含奶奶情感的旧物,奶奶回来后很生气,要求围绕着这一家庭矛盾展开行文。背景材料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考生行文时不能脱离材料事件,必
9、须围绕材料完成任务。2. 立意限制。任务要求表明对事件的立场态度,主旨要凸显出不同代人之间的矛盾以及沟通、理解上的差异,要表达出对旧物的明确态度。(二)开放性1. 文体是开放的。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叙接下来矛盾解决的过程。也可以以小明的身份给奶奶写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直接阐释自己的观点立场,谈理由。2. 思考和感想是开放的。考生可以就材料分析,也可以根据材料关联身边相关事件,联系现实来谈看法或者思考。考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不同,联想与思考自然不同,由此行文便有了较大的开放性。可以认为纪念应放在心里,生活应该有新的内容,别让旧物阻碍新生活的脚步;也可以肯定奶奶,理解
10、物虽小但情义深,并为奶奶点赞。三、解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代入生活情境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很有生活气息,反映了三代人对旧物先人的不同态度。爷爷的半导体收音机、几件旧衣服代表老物件,带着故人的生命气息。奶奶的态度是留存为纪念,表达了她和爷爷之间深厚的感情超越生死。爸爸的态度是为了让奶奶高兴,给她换新家具,让奶奶有新的生活气息。小明的态度在材料里没有明确,而这恰恰是命题人留下的空白,需要考生在写作中去填补。此外,本题可以看到考生对于这件事发生原因的思考,在生活中因不同立场、站位、视角关系等而可能产生的许多社会与人际关系问题。也可以展示考生面对现实生活家庭矛盾时如何理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如怎样尊重他
11、人,如何才能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做事时如何才能推己及人,最终使家庭关系和谐等。四、 参考立意(一)切题立意:1.辞旧才能迎新2.唯将旧物表深情。3.在怀念中前行。4.既要珍藏回忆,又要面向未来。(二)偏题立意:1.传统文化。(偷换概念,将“旧物”偷换为“传统文化”)2.勤俭节约。(远离主题,随意为文)3.创新。(远离主题,随意为文)【文言文翻译】项王的部队驻守在垓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的军队把他重重包围。深夜,(项羽)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羽于是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军把楚人都征服了吗?他们那边楚人为什么这么多呀!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独自一人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当夜突破
12、重围,向南冲出。天刚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走”。于是项王向左走,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于是带领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我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战败,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必死无疑,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让诸位知道的
13、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让您称王了。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又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仅凭借项羽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