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909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11-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试题高二政治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宋颖第卷: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2011年我国南方发生大面积干旱灾害B、2011年9月11日,美国举行“9、11”事件十周年纪念活动C、某校为纪念“9、18”事变80周年,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勿忘国耻”的征文活动D、2011年上半年,我国CPI指数升幅较慢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

2、实践的产物B、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C、文化素养是天生就有的D、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3、“愚民政策”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再到“文字狱”等,都是借助文化来实现政治统治。这表明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控制是实现政治利益的最佳手段C、不同文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不同D、文化是政治的反映7、( )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A、理想、信念、价值 B、道德、文化、法律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科学观、社会观、道德观8、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事实上,公益广告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表明A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9、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标志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可再生资源A、 B、 C、 D、10、被誉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传统文艺 C、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11、“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认为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

4、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12、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B、 C、 D、13、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点相互对立、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相互吸取营养,从而促进我国古代艺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这表明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思想运动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C、思想运动是促进

5、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D、思想运动促进你社会经济的发展14、中国的传世古籍浩如烟海,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这同中华民族始终重视编纂、保存和整理古籍文献有着直接的关系。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古籍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工作,根据在于传统文化无不凝结于古籍文献中文化的积累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创新的前提文化创新不能背离传统文化A、 B、 C、 D、1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深深影响了世界闻名发展,孔子、老子、孙子等中国先贤的许多观点被世界所称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A、 B、 C、 D、16、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话

6、题越来越热,从孔子学院到“中法文化年”,从动画片中华小子在法国热播并获得动画大奖到于丹论语心得的版权被韩国人抢购,事例不胜枚举。假如以此为话题,围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意义写一篇政治小论文,你认为比较合适的理论视角是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一元化A、 B、 C、 D、17、近年来,我国与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举办文化年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20、明朝那些事儿最初流传于网络,随着网络的传播,作者当年明月心灵历史的写作手法受到了人们的认可,该书出版后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这启示我们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借

7、助现代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很快被人们认可和接受C.文化产品具有极大的商业性 D.只要进行文化创新,就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21、千姿百态的外国和国际组织馆,是上海世博园的亮丽风景,本次世博会展示了中国发展新貌,荟萃了世界文明精华,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的窗口。上述材料说明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统一 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源泉A. B. C. D.22、下列活动具有文化传播功能的是古代商贸活动 网络互动 教育 人口迁徙 红色旅游 南极科考A B C D2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

8、( )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排斥外来文化 B、否认本民族的文化,推崇外来文化 C、既要否定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否定外来文化 D、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文化24、费孝通先生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人为”的文化必须源于生活,“为人”的文化能够更好地造福生活。没有生活的哺乳,文化创新难免营养不良,乃至枯萎败亡。材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博采众长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 B. C. D.25、“大风怏怏,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为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

9、光。”中华世纪坛序中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A. B. C. D.26、在每年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全国各地都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是A.民族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 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C.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为艰苦奋斗精神 D.民族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27、下列诗词格言不能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位卑未敢忘忧国 .苟利国家生死以,

10、岂因祸福避趋之28、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之魂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29、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中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应该体现实际行动中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A. B. C. D. 30、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因为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

11、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34、(10分)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见证了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地震灾难,也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指出,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一个懂得弘扬伟大精神的民族,必定会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评析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观点高二政治答案33、(10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

12、、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4、(10分)人民日报评论员强调了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抗震救灾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我们应该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