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906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陕西省黄陵中学2021届高三(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黄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本部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实质上()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C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2.战国时期魏国与秦国都实行上计制度,即每年诸侯国的地方长官都必须把

2、当年的各种预算数字写在木“卷”上,呈送到国君那里。国君把“卷”剖分为二,由国君执右卷,臣下执左卷。年终,地方官要到国君那里报核,国君根据官吏征收赋税等情况,对官吏进行考核。魏、秦实行上计制度的目的在于()A 增加国家的收入B显示国王的权威C 控制地方官吏D更好地考核官吏3.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B 君主专制的加强C 地方实权的扩大D 中央集权的强化4.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由一个皇帝的独裁专制,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明清时期A.六部对皇帝负责B.废除了

3、宰相制度C.内阁掌握决策权D.根除了割据势力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A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6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A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B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C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D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7.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

4、“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第二款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A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私有财产不可侵犯8.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 A B B C C D D91718 世纪资产阶级代议制先后在英美等国家确立。下列关于其共同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议会政治,两院组成 B元首直选,但有任期C权力

5、制约,民主平等D选举代表,间接参政10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有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下列近代西方国家,明显属于第二种类型的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11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所谓新观点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此观点的依据是中国()A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B开始缓慢走向近代化C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12.下图是一位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时制作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他据此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总体来看通商口岸的开

6、设由沿海向内地深入通商口岸的开设反映了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路线相关通商口岸的开设均与列强的侵略意图相关A B C D 13.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A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B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D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141914 年出版的单级国文教科书第八册记载辛亥革命如下:“我国革命之役,起于辛亥之秋,不久

7、临时政府成立。清廷遣使议和,历时未决,内阁总理袁世凯调停期间,隆裕太后及宣统帝遂逊位让国。临时政府迁于北京。国民以袁世凯有大功,更举为临时大总统。翌年十月国会选举正式总统,袁世凯当选。政府改组,列邦承认,我国基础由是始定。”教科书对辛亥革命的描述()A全面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B为巩固袁世凯专制统治提供支持C有利于时人正确地认识辛亥革命D突出了革命党对辛亥革命的贡献15.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其苏醒时,世界会为之震动。下列史实能说明拿破仑观点的是()辛亥革命 袁世凯复辟帝制 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BC D 161938 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

8、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AB C D17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不包括()A遵义会议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8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

9、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A实现国共再次合作,推动台湾和大陆统一B两党平等谈判是解决两岸关系的合适方式C“一国两制”打破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状态D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反对外部势力干涉19“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以上是对两次国际会议的评价,通过这两次会议,新中国()A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B 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20某西方著作中写道:“在德国,有两个疯子,他们创造了一个幽灵。这个幽灵改变了世

10、界的局势,荡涤着资本主义的制度,形成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这里提到的“两种社会制度的并立”成为现实的标志是()A十月革命B巴黎公社的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新中国的成立21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本意是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获得发展后,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这表明马歇尔计划()A未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B增强了欧洲的经济实力C使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D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负担22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

11、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由此可见,保罗肯尼迪的主张是()A尊重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性B多角度理解政治文明发展进程C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D组建超国家的世界政治联盟23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 80 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B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24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就是“极”以外

12、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三世界开始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化总体有利于中小国家新的科技革命给中小国家带来的机遇 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发展ABCD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25、26 题为必做题,每个考生必须作答;第 27、28题为选做题,选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将所选题号标明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25(25 分)社会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的结构图 材料二 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

13、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5 表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要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需偿付 300 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材料三 1787 年宪法规定了横向的立法、行政、司法三个机关之间的权力的分立和纵向的联邦之间的权力的分立。政府结构使权力为公众福利和正义的目的有效行使其管理职能,同时又保持对权力的优良控制,实现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管理与控权的动态平衡,这是分权和制约的归宿。华盛顿说:“行使政治权时,必须把权力分开并分配给各个不同的受托人以便相互制约,并指定受托人

14、为公众福利的保护人以防他人侵犯。这种相互制约的必要性早已在古代和现代的试验中显示出来。”范亚峰华盛顿的宪政思想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中华文明史第 4 卷(1)材料一所示的是中国古代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确立并完善于哪一历史时期?对这一制度你有何评价?(6 分)(2)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的规定?透过材料所示内容并结合你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这部法律的看法。(5 分)(3)材料三体现了什么原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6 分)(4)材料四中孙中山的学说体现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

15、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6 分)(5)以上材料对于今天中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2 分)26.(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图 1 图 2 比较图 1、图 2,提取两项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特点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予以说明。27.(15 分)中外历史改革回眸 阅读有关“英国议会改革”的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英国议会改革”大事记 1832 年,英国第一次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一些“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新兴工业城市获得较多议席同时,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工业资产阶级和富裕农民得到选权。到 1832 年英国大约有 1

16、6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67 年,第二次议会改革,46 个“衰败选区”被取消,贵族地主势力进一步降低;1/2 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1884 年,第三次议会改革,许多农民获得选举权,男子普选权基本实现。1885 年通过法案,重新划定选区,基本实现平等代表制 1911 年,议会又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将议会期限由七年缩短为五年;二是下院议员实行薪金制。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下院已具有一定程度的民主性。但是上院仍是保守力量的堡垒,成为英国政治进步的主要障碍。1911 年,阿斯奎斯法案获得通过,上院否决权被极大削弱。1918 年,第四次议会改革,30 岁以上已婚的有自己独立财产的女性获得选举权;1

17、928 年,第五次议会改革,21 岁以上不分种族、性别、社会地位、职业,所有成年公民普选权实现。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特点。(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以及体现的发展趋势。(7 分)2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10 月 20 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顺利越过国境线到达住所后列宁集中全副精力开始起义的一切准备。10 月 23 日晚,列宁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他强调:“从来没有人不经过战斗就会把政权交出来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个什么宣

18、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决定亲自去斯莫尔尼宫去指挥起义列宁的到来使同志们既感到大吃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列宁可以直接驾驭整个起义的航轮,成为起义的总指挥11 月 7 日下午 6 时,起义队伍已将冬宫完全包围。11 月 8 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917 年 11 月 9 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季正矩列宁传(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主要活动。(7 分)(2)根据材料和

19、所学知识,评价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8 分)黄陵中学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 本部高三期中历史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B A B A C B D B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C D C C B A B D A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28 题各15 分,共

20、计 52 分。)25.(1)三省六部制、隋唐。(2 分)相互牵制与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4 分)(2)十二铜表法(1 分)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罗马的基本法;限制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平民不能真正享有与贵族平等的权利。(4 分)(3)原则:分权制衡(2 分)作用:分权制衡原则,既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又避免权力的高度集中,体现了民主精神,防止专制的出现。(4 分)(4)特点:将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 分)理解: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21、;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至少答两点即可)(4 分)(5)吸取古今之精华,兼收中西之优长,结合国情与时俱进地加以创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2 分)26.(1)变化:党和军队的活动中心发生转移:从南方地区转移到北方地区。(2 分)党领导下的政权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工农民主政权到抗日民主政权。(2 分)(2)说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和红军的主要活动中心在江南地区,“左”倾错误泛滥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和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4 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是工农民主政权,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华民族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党领导下的政权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4 分)(如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7.(1)内容:降低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调整选区划分和议席分配;限制并削弱上议院的权力。(6 分)特点:适时而变,和平渐进。(2 分)(2)成果:逐渐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基本实现了平等代表制原则。(4 分)趋势: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深入,代议制不断完善。(3 分)28.(1)主要活动:推动党做出了武装起义的决定;亲自指挥了革命;起草了巩固政权的法令。(7 分)(2)列宁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者;对革命形势能够科学判断,保证十月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人物;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退出“一战”、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劳动者,巩固了新生政权;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8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