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73.50KB ,
资源ID:131803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180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能力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能力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能力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 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诗的“变”与“常”吕进新诗是中国诗歌的现代形态。几千年的中国古典诗歌到了现代发生了巨变,所以“变”是新诗的根本。对新诗的“新”的误读,造成了新诗百年发展道路的曲折,造成了在新文学中充当先锋和旗帜的新诗至今还处在现代文学的边缘,还在大多数国人的艺术鉴赏视野之外。在一些论者那里,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

2、的艺术。其实,“变”中还有一个“常”的问题。“变”就是“常”,而且是一种永恒的“常”。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取决于它对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新诗的“变”又和中国诗歌的“常”联系在一起。诗既然是诗,就有它的一些“常态”的美学元素。无论怎么变,这些“常”总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也就是说,“常”不是诗体,不是古典诗歌本身,“常”是诗歌精神,是审美精神。在诗歌精神上,中国诗歌从来崇尚家国为上。气不可御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虽然他们的艺术个性相距甚远,但是他们的诗词总

3、是以家国为本位的。他们对个人命运的咏叹和同情,常常是和对家国的兴衰的关注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是古诗发展的一个规律。在创作过程中,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没有“走出”,没有审美距离,就没有诗美体验,也就没有诗。但这是创作状态。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中国诗歌的评价标准从来讲究“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这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常”。新诗可以不都写现代格律诗。但是,中国古典诗歌是格律诗传统,而格律诗的要义就是诗对形式和音乐性的寻求。注重听觉,注重吟诵,因而注重格律,这是中国古诗

4、的“常”。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这是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许多新诗人对此有所感悟。徐志摩在翡冷翠的一夜的创作中加强了音乐性,闻一多说,这是徐诗“一个绝大的进步”。从“感情泛滥”到“情感羁勒”,说明徐志摩的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没有形式感和音乐感的人绝对称不上是诗人。中国诗歌在传播上也有“常”。在诗歌创作寻言的时候,总是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诸如此类的诗章在我们民族中流传千年,和言说方式非常有关。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这是新诗必须注意的我们民族诗歌之“常

5、”。新诗,新其形式需是诗。新诗在“变”中就有时时回望“故乡”的必要。在 “变”中继承“常”是非常重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3月15日) 1.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的“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歌在精神上从来崇尚家国为上,以匡时济世、同情草根的诗人为大手笔。B.新诗无论怎么变,“常”都是存在的,它是新诗之为诗的资格证书.只要重新认识这些“常”就能让新诗振衰起弊。C.中国诗歌的“常”来源于又外在于古典诗歌,活跃于又隐形于现代诗歌当中。“常”是诗歌的精神,是审美精神。D.在传播上,尽量用最浅显的语言来构成诗的言说方式,并且要注重听觉,注重吟诵。2.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6、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歌一直讲究以“有第一等襟抱,才有第一等真诗”为评价标准,而玩世玩诗,个人哀愁之作在中国不被看重。B. 中国诗歌为读者造就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标准是用心从诗质上去捕捉诗情的音乐性,用耳从形式上去捕捉诗的音乐性。C. 诗人必然寻求审美静观,他走出世界以观照世界,走出人生以观照人生。这便是创作的过程。D. 当徐志摩的诗从“情感泛滥”到“情感羁勒”时,证明了他在诗歌创作上形式感和音乐感的加强。3.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合理的一项是( )A. 变是新诗的根本,作者认为新诗似乎是一种没有根基,不拘形式,随意涂鸦、自由放任的艺术。B. 重建写诗的难度,重建读诗的易度是我们

7、民族诗歌之“常”,在新诗未来发展创作过程中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C. 现今中国新诗的繁荣程度彰显了新诗对新时代精神和审美精神的适应程度。D. 在“变”中继承“常”,在“变”中时时回望“故乡”,新诗就会在未来文学中充任先锋和旗帜的作用,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奶奶曹文轩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深夜,爸爸的

8、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爸爸妈妈倒也同意。

9、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

10、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全家人都起来了。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表兄说:“进屋再说。”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爸爸从表兄的背

11、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

12、边。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B. 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C. 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

13、轻微恼怒。D. 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5. 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6. 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

14、,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法制晚报)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穹顶之下,雾霾肆

15、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

16、多。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17、)材料四: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

18、身。(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法制晚报)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二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B. 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C. 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等地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D. 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8. 下列对材料有

19、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侧面表现了目前我国网络的发达。B. 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C.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D. 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9. 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20、。(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 ,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进侍中,兼太子宾客。王后之废,瑗涕泣言曰:“皇后乃陛下在藩时先帝所娶,今无罪辄废,非社稷计。”不纳。明日复谏曰:“王者立后,配天地,象日月。匹夫匹妇尚知相择,况天子乎?诗云: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臣

21、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宗庙其不血食乎!”帝大怒,诏引出。褚遂良贬潭州都督,明年瑗上言:“遂良受先帝顾托,一德无二,向日论事,至诚恳切,讵肯令陛下后尧、舜而尘史册哉?遭厚谤丑言,损陛下之明,折志士之锐。况被迁以来,再离寒暑,其责塞矣。愿宽无辜,以顺众心。”帝曰:“遂良之情,朕知之矣。其孛戾好犯上,朕责之,讵有过邪?”瑗曰:“遂良,社稷臣。苍蝇点白,傅致有罪。昔微子既去,殷以亡;张华不死,晋不及乱。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帝愈不听。瑗忧愤,自表归田里,不报。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奏:“瑗以桂州授遂良,桂用武地,倚之谋不轨。”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

22、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既至,瑗已死,发棺验视乃还。追削官爵,籍其家,子孙谪广州官奴。神龙初,武后遗诏复官爵。自瑗与遂良相继死,内外以言为读将二十年。帝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始上疏极言,时人喜之,谓之“凤鸣朝阳”。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有删节)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B.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瑷与通谋遣使即杀之C.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遣使即杀之D. 于是贬振州刺史逾年卒年五十四长孙无忌死义府等复奏瑷与通谋遣

23、使即杀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社稷,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B. 刑部是我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掌管国家的执法和刑狱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C. 太子宾客,是古代官职名。从唐代始置,为太子东宫属官,掌管调护侍从规谏等。D. 先帝,尊称已故的君主,也指远古的帝王,本文是前一种意思。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韩瑗通晓吏治,屡受升迁 。贞观年间在兵部侍郎任上承袭了爵位。永徽年间,更是屡屡升迁,由黄门侍郎最后进职为侍中,兼任太子宾客。B. 韩瑗多次受人诬陷,遭遇不幸。许敬

24、宗等人诬陷他与褚遂良图谋不轨,因此被贬官;李义府等人又诬陷他和长孙无忌私通谋逆,以致他的官爵被剥夺,家被查抄。C. 韩瑗公正耿直,敢于进谏。褚遂良因为遭受诽谤而被贬任潭州都督,韩瑗上书,为他辩解,希望高宗将其赦免。但皇帝并没有听从,最终,韩瑷请求辞职。D. 韩瑷熟悉典章制度,精通律法。他曾经参与制定法律制度,主张保留前朝的开皇律中适合当下的律令;并且建议精减官员,以推崇宽厚简易的风气。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臣读至此,常辍卷太息,不图本朝亲见此祸。(2) 陛下富有四海,安于清泰,忽驱逐旧臣,遂不省察乎?(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25、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 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B.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

26、之景。C.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D.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表达了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15.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两句是:“,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一个很美的意象比喻河畔的柳树,这两句是:“ , 。”(3))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慷慨赴秦。(荆轲刺秦王) 第卷(表达题 共80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 下列各句中,

27、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B. 他这人很有意思,喜则开怀大笑,怒则切齿拊心,悲则发上指冠,乐则得意而忘形。C. 王老先生七十多岁,但身板硬朗,手脚麻利,做起事来劲头十足,真称得上年富力强。D. 这首诗不仅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给人一种清新之感,在结构上也不落窠臼,其独特的构思,来自于诗人对自由天性的追求。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

28、小学就要抓紧抓好。B. 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 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D. 所谓“生态自觉”,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A. 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新政,李老师等三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撰写了一份高质量调查报告,并已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B. 小明生病了,给班主任老师写了请假条,主要内容是“因我不慎感冒发烧,不能到校上课,希望准我一天假,特此

29、声明。”C. 辩论会上,他对中国人口问题发表了一番高论,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他的观点也引起全国知名专家的高度关注。D. 前几日我将装有重要票据的手提包丢失,非常着急,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20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员

30、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获得工匠精神。_。_。21.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恰当之处,请指出并修改。(5分)亲爱的同学们:生命重于天,暑假将至,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期,防溺水已成当务之急的大事。校学生会倡议:全体同学要充分认识溺水事故的危害,率先垂范,拒绝野泳,并号召家人亲朋远离危险水域,大家可以以跑步,打球等安全方式锻炼身体,避免溺水事故不再发生。(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5) 改为 四、作文(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事,可能是欣赏一朵花一首歌,可能是被粗糙但温柔的手轻轻抚摸,可能是知己的月下倾谈,

31、可能是对手的握手言和,可能是一次壮举,也可能是一件平凡的小事 请以“美丽”为题目,记叙一件和美丽有关的事情。要求:1.文体明确,叙事生动,写出真情实感。2.情节尽可能富有波澜。3.中心突出,立意尽可能深刻。 4.不少于800字。吴起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能力卷)一、(9分,每小题3分)1. B 2. C 3. B【解析】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只要重新认识这些常就能让新诗振衰起弊”太绝对,原文“重新认领这些常,是当下新诗振衰起弊的前提

3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C项,“创作过程”错误,应为“创作状态”。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A项,“作者认为”错误,原文是“在一些论者那里”;C项“彰显了”应为“取决于”;D项,“就一定可以进入国人艺术鉴赏的视野之内了”无中生有或太绝对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4. D 5.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表现了大麦地人收获时节的繁忙和疲惫。营造主要故事情节的背景,为下文引出奶奶要到她妹妹家走亲戚的情节作铺垫。 6. (1)性格特点:关爱家人

33、。奶奶到她妹妹家除了串亲戚外,更重要的是她去妹妹家后家里可以节省一个人的粮食,她也可以在妹妹那儿摘棉花,为青铜、葵花做棉袄、棉裤,但她不把这些想法告诉家人,以免他们担心。勤劳善良。到了妹妹家后的奶奶只休息两天就到地里干活,一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为止;累病了也不想让家人知道,一直到病情越来越重才回家。(2)小说主题:彰显了纯朴的亲情:奶奶对家人的关爱和家人对奶奶的牵挂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4题详解】A项,“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错误,文中的“凄凉”是写爸爸的号子声,以表现夜深人静的状态,不是写爸爸心情凄凉。B“对爸爸的责备”错误,爸爸表兄的话主要介绍了奶奶的辛勤劳动

34、。C项,“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错误,爸爸心烦主要是奶奶还没有回来,自己很担心奶奶,不是“恼怒”。【5题详解】本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新稻收获当在秋季,这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青铜的爸爸”交代了小说中的人物,“大麦地”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则表明故事发生在挨饿的年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小说开篇用了九个自然段来写新稻收获的情形, 突出了人们的疲惫、繁忙。从结构上看,因为是收获的季节,奶奶才会想到去摘棉花挣钱,这就自然引出了下文奶奶走亲戚的情节。【6题详解】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

35、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第二问考查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解答第一问时可仔细阅读全文,筛选出有关“奶奶”的信息,然后归纳总结。如,虽然收获了新稻,但是奶奶还是要到妹妹家去,目的是省下粮食,同时又给孙子孙女做棉袄棉裤,可是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对自己的真实目的只字未提,在妹妹家病倒了不让告诉家人,怕家人担心,可以看出奶奶善良、关爱家人;到了妹妹家,奶奶“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直到累倒在棉花地里,可总结出奶奶勤劳。第二问解答时可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梳理、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来总结。小说中写到青铜一家相亲相爱,奶奶关心家人,家人也挂念奶奶,表达出的是一种纯朴的亲情,作者对这样的一家人和这种情感是

36、赞美的、热爱的;然而青铜一家的生活,奶奶的遭遇也是令人同情的,由此就可以总结出本文的主题为彰显纯朴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之情。三、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12分)【答案】7. B 8. C 9. 传统民俗使然。鞭炮寄托着人们对新年蜒美好祝福,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俗,认为“年味儿”就是“炮昧儿”。认为燃放鞭炮是安全的。鞭炮具有不安全因素,无论制作、运输还是燃放,都有危险伴随,但有些民众忽视了这些不安全因素。对燃放鞭炮造成的环境污染理解不够。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有些民众没有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分子的道理,认为燃放鞭炮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

37、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错误,原文有“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意思是政府的“禁炮令”能出台的条件是要经过这三个阶段,并不是说交由民众充分商讨。【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C 项,“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错误,这些数据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首都文明办的倡议。【9题详解】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

38、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概括答题要点。四:文言文阅读答案(19分)10. C 11. A 12. D 13. (1)微臣读到此处,常常放下书本长叹不已,不曾料想在本朝亲自见证此种灾祸。 (2)陛下享有四海

39、的丰饶,安心于太平之世,突然驱逐旧臣,最终还不醒悟吗?【解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先通读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断句。“卒”是一个承前省略主语的句子,后面应该停顿,所以排除B项;“义府等复奏瑗与通谋”这个句子结构完整,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D两项,选择C项,然后再进行验证。11.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A项“有时也用于古代皇帝的代称”错,应该是“国家的代称”。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参与制定法律制度”的是“韩瑷的父亲”,而不是“韩瑷”。13. 本题考

40、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一句关键点:“辍”:“放下”;“太息”:“叹息,长叹”;“图”:“料想”;“亲见”:“亲自见证”。第二句关键点:“清泰”:“太平之世”;“遂”:“最终”;“省察”:“醒悟”。14. D项,尾联抒发的是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而不是“友人远离故国的寂寞之情”。15.(1)虚实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场

41、景,是近景。(2)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江南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16:(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第二卷 表达题17.【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风华正茂”不能用来修饰“学习和生活”。B项,“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和“悲”不搭配。C项,“年富力强”用来形容中青年,对象错配。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18

4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句式杂糅,“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中,去掉“应着力于”或“就要抓紧抓好”;B项,搭配不当,应在“快乐的人性化服务”前面加上“提供”;C项,语义重复,去掉“愈发”。19【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李老师”和“校长”身份地位不同,不能使用“责成”这个词语。B项,小明请假,使用“特此声明”语气生硬,不合场景。D项,“恭候”自己对别人敬称,不是别人对自己。20企业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未必能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未必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

43、工匠”21.“当务之急的大事”应改为“当务之急”;“率先垂范”应改为“从我做起”或“从自身做起”或“自我约束”;“号召”应改为“建议”或“呼吁”或“倡议”;“家人亲朋”应改为“亲朋”或“亲友”或“家人朋友”或“亲人朋友”;“避免不再发生”应改为“避免发生”或“使不再发生”。22.根据高考作文标准评分参考译文:韩瑗,字伯玉,是京兆地区三原人。他的父亲叫韩仲良,武德初年,参与制定法律制度,曾经建议说:“根据周朝制定的法律制度,官属有三千人,到了秦、 汉后,大约有五百人。如果依照古代制度,就会繁杂,请求推崇宽厚简易的风气,来表示树立新风的决心。”因此采取隋朝开皇律中适用于当下的律令并确定下来。最终担

44、任过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等官职。韩瑗年少时便具有高尚的品行。他学识广博,通晓为官之道。贞观年间, 在兵部侍郎任上承袭了爵位。永徽三年,升迁为黄门侍郎。不久又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一职,监督修纂国史。又进职为侍中,兼任太子宾客。废黜王皇后时,韩瑗揩拭着眼泪进言道“皇后是陛下做晋王时先帝为您娶的,现今没有罪过就废黜她,这不是为社稷打算啊。”皇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第二天他又上谏说:“君王立皇后,是用来配合天地运行,象征日月轮回的。匹夫选择配偶尚且知道挑选,更何况是天子呢?诗经说:那么显赫的周朝,因褒姒而灭亡。 微臣读到此处,常常放下书本长叹不已,不曾料想在本朝亲自见证此种灾祸。 宗庙恐怕要

45、断绝了吧!”皇帝大怒,下诏将他拉了出去。褚遂良被贬为潭州都督,第二年韩瑗上言道:“褚遂良受到先帝顾恤托付, 忠心不二,以往议论政事,十分诚恳真切,怎肯让陛下落后于尧、舜而在史册中遭到玷辱呢?他被诽谤恶言中伤,有损陛下英明,也打击志士的锐气。况且褚遂良被贬以来,已过了两年,他的罪责也该抵消了。希望宽恕无辜之人,以顺应众人的心意。”皇帝说:“褚遂良的情况,我知道了。他狂悖乖张喜欢违抗上意,朕责罚他,怎算有过错呢?”韩瑗说:“褚遂良是国家重臣。像苍蝇一样的小人污人清白,罗织起来可致人罪名。以前微子出走后,殷商接着就灭亡了;张华没死的时候,晋朝还不至于大乱。陛下享有四海的丰饶,安心于太平之世,突然贬谪

46、赶走旧臣,最终还不醒悟吗?”皇帝更加不听。韩瑗忧愤,自己上表请求辞官归田,皇帝没有批复。唐高宗显庆二年,许敬宗、李义府上奏说:“韩瑗让褚遂良当桂州都督时, 桂州是用兵要地,他们想借此图谋不轨”于是贬韩瑗为振州刺史,过了一年,韩瑗便死了,时年五十四岁。长孙无忌死的时候,李义府等又上奏说韩瑗和他私通谋逆,派遣使者去杀他;到了振州后,韩瑗已经死了,使者打开棺材检验察看后才回去。追加命令剥夺其官爵,抄了他的家,子孙被流放到广州做了官奴。神龙(武则天年号)初年,武后下遗诏恢复他官爵。自从韩瑗与褚递良相继死后,朝廷内外忌讳进言将近二十年。皇帝要造奉天宫,御史李善感才开始上疏极力谏言,时人很欣喜,称这是“凤鸣朝阳”。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