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60KB ,
资源ID:131773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177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陕西省黄陵中学本部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卷本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庄子中载:“深其耕而熟耰(平整土地)之,其禾繁以滋,予终年厌飨。”吕氏春秋也说:“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这表明战国时期A. 耕作方式仍是刀耕火种B. 小农经济已经形成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D. 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深其耕而熟耰厚(候)之为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表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重视精耕细作,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刀耕火种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

2、自足,材料无法体现这些特点,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方法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深其耕而熟耰厚(候)之为宝”,学生应该可以直接分析出这属于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据此即可正确判断。2.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只漆杯组有可能出自A. 家庭手工业B. 田庄手工业C. 私营手工业D. 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材料中这一汉代漆杯底部刻有六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的名字,可知这一漆杯的制作工序复杂,生产追求工艺精美,不计成本,还受官员监督,由此可判断这只漆杯出自官营手工业

3、,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家庭手工业、田庄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产品不可能有七位监督人的名字,排除ABC。3.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A. 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形成B. 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 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D. 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据材料“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坊内也有店铺,故C选项正确;在唐朝之前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已经形成,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当时

4、政府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也不能说明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C。4.某课题组在探究“古代商业发展”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A. 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B. 唐代“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C. 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 明清时期,全国著名的“商帮”是徽商和粤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结合所学,汉代城市设有专供贸易的“市”,且有专职官员管理,故A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唐代出项辅助商业活动的金融机构,“市”中出现专营货币存放和借贷的柜坊,故B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5、宋代益州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C符合所学,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商帮是晋商和徽商,故选D。5.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规定:“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一步规定:“将该年班匠通告折价类解,不放私自赴部投当”。这种纳银代役的政策A. 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 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C. 加强了工匠对国家的人身依附D. 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答案】A【解析】据材料“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免赴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纳银代役政策导致白银的货币地

6、位日益突出,有利于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选项正确;纳银代役保证了人民的生产时间,不能体现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故B选项错误;纳银代役使工匠可以摆脱对国家的人身依附,故C选项错误;纳银代役虽然使政府有了财政收入,但这部分收入需要雇人赋役,故政府财政收入没有增加,故D选项错误。故选A。6.汪应庚(1680一1742年)是清代一位典型的徽商,他通过从事利润很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同时贾而好儒,积极从事慈善事业。这反映了当时A. 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B. 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 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D.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B【解析】据材料“积累了巨额财富,

7、用于购田置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购田置地体现了农本思想,故材料反映了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故B选项正确;商人普遍重视慈善造福乡里,该说法过于绝对,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故D选项错误。故选B。7.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物出盆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B. 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 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D.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

8、】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说明中国沦为了世界市场的附庸,即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故A选项正确;1920年清政府早已被推翻,故B选项错误;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的原因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故C选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1895年甲午战争后,且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西方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8.光绪十八年(1892)镇江口海关报告称:“北方各处之人,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较市中所咨价廉而坚。”这一现象表明A. 洋布具有价格优势B. 小农经济迅速解体C. 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D. 政府经济政策转变【

9、答案】C【解析】据材料“俱购洋棉纱自织,其织成布匹价廉而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民购买棉纱织成棉布的现象,反映了当时手工织布业继续发展,故C选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手工织布,不是洋布,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小农经济迅速解体,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府经济政策转变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时,学生容易错选A选项,其原因在于没有仔细阅读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材料“自织,其织成布匹”反映了手工织布,据此即可正确判断。9.1874年李鸿章主持筹议海防建设时,大理寺卿王家壁警告他“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这主要反映了A.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变化B.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

10、方体制C. 国防政策由塞防转为海防D. 顽固派对洋务运动的抵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以夷变夏,即可自强,此大误也”反映了封建顽固派反对以夷变夏,体现了对洋务运动的抵制,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外政策,故A项排除。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不是体制,故B项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国防政策由塞防转为海防,故C项排除。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洋务运动10.辛亥革命后,“抵制洋货”“实业救国”的行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里主要抵制的是A. 美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B. 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入侵C. 英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D. 俄国对中国的经济入侵【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

11、,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则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妄图吞并中国,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11.1942年到1948年,国民政府先后在福建、甘肃、绥远、四川等省进行了以扶植自耕农为核心的土地改革,通过减免税收、提供贷欲等方式协助农业经营并规定了佃农一系列权利。国民政府此举A. 意图缓解财政经济困难B. 废除了农村封建生产关系C. 背离了平均地权的政策D. 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一致【答案】A【解析】据材料“1942年到1948年扶植自耕农为核心的土地改革协助农业经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财政经济困难,土地改革、农业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缓解财政经济

12、困难,故A选项正确;农村封建生产关系是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基础,不可能被废除,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土地改革、农业经营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政策无关,故C选项错误;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材料未涉及该政策,故D选项错误。故选A。12.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我国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 三大改造的实行B. “一五计划”的实施C. 大跃进运动的推动D. 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新中国实

13、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超额完成,材料中涉及的成就明显与“一五计划”的实施有关,故B正确;三大改造的实行是在19531956年,涉及的是生产关系变革,故A错误;大跃进运动还未开始,故C错误;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而且方针并没很好的贯彻,故D错误。13.1958年,全国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为267亿元,比上年的138亿元增加97%,相当于“一五”期间投资总额550亿元的一半。这A. 有利于重工业持续健康发展B. 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C. 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D. 使国民经济比例严贡失调【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础建设投资总额持续增加,导致重工业和基础行业的比重越来越大,使国

14、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D选项正确;仅仅只有重工业发展的经济不是持续健康的,故A选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与基础建设投资无关,故B选项错误;一五计划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在1957年基本完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选项错误。故选D。14.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其中规定: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等。这项政策在当时A.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 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 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 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答案】A【解析】据材料“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

15、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村集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对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故A选项正确;当时的经济调整没有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仍然是土地集体所有,故B选项错误;对“左”倾错误的调整不等于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故C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城市的粮食供应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A。15.1984年之后,国营企业逐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首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一改革A. 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 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 保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

16、位D. 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答案】A【解析】据材料“1984年之后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故A选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在1992年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故D选项错误。故选A。16.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宜布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对粮食、棉花等少数重要产品,实行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其余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这项政策A.

17、 保证了农民收人逐年提高B. 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D. 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据材料“1985年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多数产品,逐步放开,实行自由交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项政策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加快了农村经济商品化的进程,故C选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保证农民收人逐年提高的作用,故A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农副产品的问题,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故B选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1992年后建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选项错误。故选C。17.邓小平巡视南方,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该谈话回答的当时束缚和困扰人们思

18、想的重大认识问题最主要是A. 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问题B. 是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C. 国家统一问题D.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期的困扰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如何进行的问题,并没有关于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排除A。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南方谈话,排除B。20世纪80年代,关于国家统一问题,提出“一国两制”方针,排除C。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

19、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正确。所以选D。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缓和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B. 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C. 以物种交流、文化碰撞等为主要内容D. 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此题属于逆向选择题。依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而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列强宰割奴役亚非拉人民基础上的,加剧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故A错误,符合题

20、意。所以应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影响19.据历史学家研究,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主要得益于A. 大西洋沿岸优越的地理位显B. 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C.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动D. 海外贸易和殖民捺夺【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进行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导致荷、英经济的高增长,故D选项正确;优越的地理位置不是荷、英经济的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故A选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选项错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也是工业革命时

21、期的产物,故C选项错误。故选D。20.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最大增的同时分流出大盆农业剩余劳动力。英国的农业革命A. 推动了民主政治不断完善B. 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 使农业保持了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D. 不利于城市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据材料“17世纪至19世纪,英国爆发了以圈地运动、机械化、良种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圈地运动等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等条件,故B选项正确;英国的农业革命与民主政治的完善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

22、问题,故C选项错误;大批农民进入城市成为工人,这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故D选项错误。故选B。2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相继建立主要表明:A. 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暂时受挫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重大进展C. 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已经建立D. 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受害者【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是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体现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重大发展,故本题答案选B项;A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从未;D项与题干无关。考点: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表现22.1862年,美国国会

23、通过了建设横贯大陆铁路的方案,鼓励私营公司向铁路投资,政府予以补贴。其后美国掀起了兴建铁路的狂潮。1869年后多条横贯大陆的干线相继竣工。美国交通业的发展A. 导致垄断企业控制国家交通B. 有效防止了南北战争姆发C.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D. 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掀起兴建铁路的狂潮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故D选项正确;垄断企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A选项错误;南北战争在1861年至1865年,不符合题干的时间,故B选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选项错误。故选D。23.第

24、一次工业革命中,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后来做了木匠;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教是个纺纱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表明当时A. 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偶然性B. 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C. 国家不重视技术改良与发明D.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多是工匠,而不是科学家,这说明当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D选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发生是各种经济、政治因素共同发展的结果,具有必然性,故A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技术发明的水平相当低下,故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对技术改良与发明重视与否,故C选项错误。

25、故选D24.据统计,1920一1929年,美国工厂中生产率增长55%,而工人的工资只增长了2。占全国人口5的富人几乎占了全部收人的l/3,约60的美国家庭收人仅够生活在温饱线上。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A. 经济危机空前严重B. 消费市场的相对狭小C. 供需保持基本平衡D. 国家干预效果不明显【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一1929年属于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故A选项错误;工人的工资低、富人垄断财富,这导致了贫富差距扩大,使消费市场相对狭小,故B选项正确;经济危机爆发之前供需矛盾尖锐,故C选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D选项错误。故选B。25.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

26、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的是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模式D. 赫鲁晓夫改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位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抬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因此选择A。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B。选项CD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26.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生产

27、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 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D.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故A项正确。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但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社会各阶层与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不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产销矛盾只是具体因素,不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27.面对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笑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属于这类措施的是A. 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

28、成本B. 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以保护本国市场C. 鼓励国内各行各业充分发挥生产能力D. 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没有号召工人接受低水平工资以降低成本,故A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也未涉及大幅提高进口关税率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鼓励农民减产,而不是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故C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积极争夺国际市场,放弃金本位,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故D选项正确。故选D。28.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体现出什么特点?A. 发展新经济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 自由放任主义D. 大规模国有化运动【答案】B【解析】

29、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均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发展外向型经济只适合日本,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后西欧和日本均不再自由放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大规模国有化运动是英国而非西欧和日本,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9.1987年,欧洲共同体十二个成员国签署欧洲一体化法案,决定取消各国间的一切非关税壁垒,实现商品、劳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统一的欧洲内部大市场。该法案的签署A. 开启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B. 为欧盟成立其定基础C. 表明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实现D. 为欧元发行扫清障碍【答案】B【解析】据材料“1987年,欧洲

30、共同体取消各国间的一切非关税壁垒实现统一的欧洲内部大市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大大加深了欧洲共同体的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为1993年欧盟成立奠定基础,故B选项正确;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已经开始,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欧洲政治一体化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欧元发行在1999年,与材料时间没有直接联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B。30.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A

31、. 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B.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C.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D. 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材料可知,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和其他新兴市场与发的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表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正在不断加强,D项正确;A、B叙述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多极化第卷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应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困阶层对粮食的需求

32、。所征集的粮食不应移走,而应留在原地。所以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征集中心。这批粮食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人民委员会的指令执行。列宁关于收割队和征粮队的法令材料二 (1)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苏联共产党中央全会决议汇编回答:(1)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

33、)二者最主要的不同特征是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1)巩固苏维埃政权。(2)材料一实行余粮收集制,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材料二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苏维埃政权。(2)由材料一“所以其余的粮食应立即无条件的送往粮食征集中心”,可知是实行余粮收集制,特征是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由材料二“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34、“ 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可知是新经济政策,特征是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是苏联放弃直接过渡,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布尔什维克党从国情出发放弃了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32.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

35、,“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

36、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建的宝成、鹰厦、兰新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改革开放以来修筑的大秦铁路、青藏铁路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的原因。(2)结合材料三,谈谈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3)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新旧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外国列强的阻扰和侵略。(2)便利了各地之间的联系。方便了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促进了社会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37、进程。(3)变化:旧中国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阻扰,铁路运输业发展缓慢;新中国铁路发展迅速,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输格局。 启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根据“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总结即可;第(2)问,抓住要求,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可从经济,地区联系、思想观念,等角度思考;第(3)问,旧中国铁路发展困难重重,新中国“人民政府对旧铁路进行改造,重新修建了许多新铁路,形成了全新的铁路网运格局”,说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考点:近代交通通

38、讯的发展点评:中国近代铁路交通发展演变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开始艰难,起步晚,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2)从发展水平看,受到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排挤,加上政治腐败,发展缓慢。(3)从地域看,近代铁路交通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及大城市,西北、西南发展缓慢。(4)从作用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宣布了美国“援助欧洲复兴”的计划。马歇尔强调,如无大量额外的援助,欧洲就会“面临性质非常严重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美国的责任“应该尽其所能,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

39、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这个演说发表后,很快被舆论界称之为“马歇尔计划”。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公开赞扬马歇尔演说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并呼吁美、英、法三国联合起来。法国总统奥利奥尔向新闻界透露,法国准备“毫不迟疑”地参加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方连庆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第55页材料二 1964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正式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同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由美国国务卿发表一个声明表示“遗憾”。而戴高乐则于三天后举行一个记者招待会,他非常自信地说:“

40、法国承认中国只不过如实地承认世界”,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摘编自戴高乐言论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歇尔推行“援助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何在?西欧国家对此计划持何态度?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试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说明。(3)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呈何趋势,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答案】(1)目的:帮助西欧复兴经济,借以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称霸世界。态度:西欧各国对马歇尔计划普遍持欢迎态度。原因:西欧各国遭到大战的破坏,急于得到美元医治战争创伤。(2)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打破了美国长期以

41、来孤立中国的政策,对美国是一个沉重打击。戴高乐的预言变成现实。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3)欧洲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解析】【详解】(1)第一问,目的。由材料“帮助欧洲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从而使自由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从而防止“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恶化”,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帮助西欧复兴经济,借以控制西欧,抗衡苏联,称霸世界。第二问,态度。由材料“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公开赞扬”“法国准备毫不迟疑 地参加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可知西欧各国对马歇尔计划普遍持欢迎态度。第三问,原因。战后欧洲需要“大量额外的援助”,

42、也就是西欧各国遭到大战的破坏,急于得到美元医治战争创伤。(2)第一问,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国政府同时公布关于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并互派大使。中法建交公报公布后,美国甚感震惊,但又无可奈何”,可知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中法建交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的政策,对美国是一个沉重打击。第二问,戴高乐的预言是否变成现实。戴高乐预言“他相信目前某些国家的政府迟早会仿效法国”,预言实现了。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3)欧洲联合的趋势和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半个世纪以来,欧洲的联合从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一体化,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