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720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凌源市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尖子生抽测试题本卷命题范围:人教B版必修上册及下册第一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5题。 材料一: “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

2、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

3、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

4、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

5、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

6、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气,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

7、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 材料四: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

8、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 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

9、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欢乐与光明融

10、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着密切联系。 D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C审美教育的教育手段为各

11、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 D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3下列言论或现象,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述材料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时期的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当下社会上却渐渐刮起“阴柔之风”,正如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 B日前新闻爆出有学校和幼儿园老师为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发动学生参与视频录制,启示我们警惕病态文化蔓延进校园,对青少年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C北大88年毕业生卢新宁寄语学弟学妹: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12、 D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表现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4材料一是怎样论证“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观点的?请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和论据的角度进行阐述。(4分)5回望“五四”文化的青春审美心态,反观当前文化领域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请综合材料简析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渔浦之秋王 寒 恰逢清秋,白露微凉,在江南,已有三分秋色,而渔浦,秋意更浓几分。在萧山义桥,站在古渡口刻有“渔浦”二字的巨石前,秋天的气息,从江面上、桂花树上、

13、庄稼地里,悄无声息地汇聚而来。江边望远,远山变得空旷,而天色显得明净,白云苍狗,世事悠悠。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那些浪漫豪迈的诗人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壮游吴越”的人生之旅。他们喝酒品鲜,往来唱和,在渔浦的日落和霞光中吟咏,大笔一挥,写就浙东唐诗之路的开篇之作。 渔浦是三江交汇处,有江水的地方,必定风光秀美,何况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在此汇流。春天时,江面起了雾,如一幅水墨画,同行的诗人叶延滨形容到,江上的雾气,好像春天的秧苗一样,是在水面上一棵一棵长出来的。 不止烟云,渔浦的落日,亦十分出名,“钱塘看潮涌,渔浦观落日”,在钱塘枕水听潮,在渔浦醉观落日,皆是人生快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一

14、年四季,渔浦自有不同的风流,江流、落日、湿地、野舟、旷野、烟云,落在眼里的,是景;写在纸上的,是诗;画在宣纸上的,是画。 渔浦有沙洲,有湿地,舟过处,惊起水鸟无数。渔浦的江鱼既多又鲜,一叶扁舟,一张渔网,捞上来的,都是鲜活的美味。冬天雪后,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后的江鳗,肥美无比,若能钓上,来一盘梅干菜蒸鳗鱼,再加三杯两盏黄酒,那是入间至味。 渔浦的江鲜自古出名,渔浦之名,最早见于晋人顾夷吴郡志,“富春东三十里有渔浦”,因有渔市而得名。食客们从大老远赶过来尝鲜,江鳗、步鱼、刀鱼、鲥鱼、昂刺鱼、江鲈、江虾、江蟹等,都是无双美味,这些江鲜长在咸淡相冲的水里,经过富春江、浦阳江、钱塘江三江

15、之水的滋养,岂有不肥美之理。 江鲜的鲜不同于海鲜的鲜,它的鲜,是清淡的,如白露时节的秋。刚捞上来的江鲜,肉质细腻,光是清蒸,就让人鲜掉眉毛。某年秋风起时,苏州人张翰因为思念故乡的鲈鱼和莼菜,辞官归田,为了唇齿之间的莼鲈之味,他率性了一把。而三江交汇之处的鱼,比张翰舌尖上的鲈鱼更加美味。渔浦是萧山的四大古镇之一,四大古镇中的西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渔浦亦是,渔浦还是钱塘江诗路的交汇口,是少小离家的贺知章的原乡。诗人们踏歌而来,一半是因为这里的风光,还有一半,或许是冲着江鲜来的。“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是东坡居士的诗。苏东坡是官人,是诗人,任杭州知州时修建了苏堤;他是生活家,独创过东

16、坡肉;他的人生,一半是诗意,一半是烟火。不管得意与失意,他都能找到人生的清欢。渔浦吸引他的,岂止是弄潮儿、朝霞与夕阳,江鲜是断然少不了的。陆游也力渔浦题过诗,“渔浦江山天下稀”,其实,“江山”改成“江鲜”,也甚是妥帖。同行的诗人黄亚洲说,浙东唐诗之路的入口,是被鱼咬破的。这句话,真是有趣得紧。 千年渔浦,是古渡口,也是热闹的商埠,这里曾经舟船如梭,商贾如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这里也是诗人至浙东游赏的必经之地,从渔浦上船,可南上,可北下,可西进,可东出。诗人们既可从渔浦沿富春江到建德,直至“无梦到徽州”,又可以从渔浦至钱塘,再行山阴道,渡剡溪,走向我的故乡李白心心念念的“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

17、欲天台去”的天台山。哪怕漫无目标,任意漂流,无问西东,也自在快活得很。可以舟行,好风送我上青云;可以陆行,一日看不尽江南花。八面来风,四处皆景。这一路,山似青罗带,水似眼波媚,数百里江山,风光无限好,诗人们的游兴与诗兴皆大发。于是,从南北朝的谢灵运、江淹、沈约,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宋代的苏轼、陆游都与渔浦结缘。风流俊朗的孟浩然写道:“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这一年,孟浩然已过不惑,进士落榜,消磨了他人生的斗志,他索性快意江湖诗酒烹茶,自洛阳东游吴越,渔浦是他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驿站。这里烟波浩渺,鹭鸟翻飞,江面开阔。春风十里,吹动孟夫子心中的诗意,浇落了他

18、心中的块垒。他一路向东,过镜湖,入剡溪,直达天台山的石梁飞瀑“高高翠微里,遥见石梁横”。他在浙东唐诗之路的青山绿水间行吟,从萧山渔浦到天台石梁,路有多长,诗就有多长。 而踏歌而来的唐代才子钱起,在九九重阳之时,题诗道:“渔浦浪花摇素壁,西陵树色入秋窗。”秋天的太阳照在江面上,波光映射在白壁上,而西陵无边的树色,同样映入秋窗。人生如歌,光影如梦。他的千古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在这里,怕是要一吟再吟。 千年之前,义桥渔浦是诗路;千年之后,这里依然是浙江的“诗词之乡”,诗词已融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花间的旧影,蒹葭的苍茫,江中的落日,舟来与舟往,人来与人往,山水无意,吟者有情。从唐朝起的那份

19、诗意,在渔浦、在义桥,绵延千年,依然未有尽头。 (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笔下的浙江萧山渔浦,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原乡,其地名最早见于晋人顾夷吴郡志,因有渔市而得名。 B古镇渔浦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这里盛产江鲜,诗人们都冲着江鲜而来,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C渔浦地处三江交汇之处,地理位置优越,风光秀美,物产丰饶,交通便利,曾经商贾云集,至今仍是“诗词之乡”。 D从南北朝一直到唐宋,与渔浦结缘的诗人数不胜数,作者在列举的基础上,重点铺叙了苏东坡和孟浩然。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移形换位的手法,通过方位的

20、变化,有序地引领读者感悟古镇渔浦的秀美和古朴,思路清晰,引人人胜。 B文章引用古诗文信手拈来,手法多样。除原文引用外,还借用大意,巧妙嵌入,甚至反其意而用之,而又恰到好处。 C文章整散句有机结合,长短句参差错落,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典雅,清新脱俗,感染力强,这能增强文章的抒情意味。 D作者神思万里,以诗化的语言,介绍了大量与古镇渔浦相关的诗人和诗篇,语言和内容均诗意盎然,浑然一体。8作者认为,“千古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在这里,怕是要一吟再吟”,请联系全文,分析“一吟再吟”的含义。(4分)9文章题为渔浦之秋,但对秋天的景物着墨不多。试从文章立意的角度,说说作者这样处理的理由。(6分)二、古

21、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忬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等诗社,又与李攀龙辈相倡和,绍述何、李,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忬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忬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

22、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竞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除服,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忬官。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等八事,以应诏。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入为太仆卿。张居正枋国,以世贞同年生,有意引之,世贞不甚亲附。所部荆州地震,引京房占,谓臣道太盛,坤维不宁,用以讽居正。居正积不能堪,会迁南京大理卿,为给事中杨节所劾,即取旨罢之。后起应天府尹,复被劾罢。居正殁,起南京刑部右侍郎,辞疾不赴。久之,所善

23、王锡爵秉政,起南京兵部右侍郎。先是,世贞为副都御史及大理卿、应天尹与侍郎,品皆正三。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故事力争。世贞乃三疏移疾归。二十一年卒于家。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数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 (节选自明史王世贞传)【注】杨继盛下吏:杨继盛因奏劾严嵩十大罪状被诬告下狱。枋:权柄。坤维:指西南方。张居正是西南荆楚人,王世贞借言以讽。IO.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B两人又日囚服跽

24、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C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 D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忬竟死西市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嘉靖,是明朝皇帝明世宗朱厚熄的年号。文中的隆庆、大历都是年号。 B刑部,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尚书,副职为郎中。下设员外郎,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之一,即除去丧礼之服。 D正三,古代官职分为九品。明朝的侍郎、副都御使、大理寺卿、府尹、按察使等都是正三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25、,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世贞禀性聪明,爱好诗文。他读书过目不忘;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和李攀龙等唱和。 B王世贞秉公执法,维护正义。阎姓奸人犯法,被他搜出,他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被诬告下狱,他代为写状申冤。 C王世贞仕途坎坷,遭遇不幸。张居正对他积怨难平,两次弹劾他,以皇上的名义罢可他的官职。 D王世贞才高位显,声名远扬。他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李攀龙死后,他独主文坛二十年,其才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4分)(2)比擢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言世贞先被劾,不当计俸,据

26、故事力争。(4分)14.王世贞父亲的冤案为何能得以昭雪?(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陆放翁诗卷后(节选)林景熙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注】林景熙: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宋亡后不仕。月氏首:典出汉书匈奴传,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这里指金朝皇帝。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描写陆游挥笔作诗,淋漓尽致,没有辜负美酒的助兴,诗人以此赞美陆游的文学才华。 B第二句,写陆游的遗憾是没有手刃敌人,所以一生空有豪

27、情,眼睁睁看着中原沦丧,无力挽救。 C三四句,写诗人宝剑夜鸣却是“空有”、对中原沦亡只能“坐看”,体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感伤。 D五六句,远望中原笼罩在悲愁的气氛中,回顾东南也是战火连天,暗示宋朝已面临覆灭命运。16.诗歌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l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l)在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明月与江水发出感叹,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 , ”。(2)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借助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3)登泰山记中“ , ”两句生动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

28、云雾满布的环境。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常常困惑,难道写作真的只是为了超越生活,而不是进入生活?当我在生命的谷底接纳写作的治愈时,却一厢情愿地相信,( )。 文学是对各种事物想法的诗意延伸,更是尖锐的诘问,它像是锋利的匕首,令我们自欺欺人的话语面具彻底瓦解。当然,这不意味着文学是一种隐蔽的精神暴力,恰恰相反,它是一项极尽温柔的手艺。比如小说,其本质是作者孤独的故事。他自顾自地讲述着,尽管他讲到了阳光与海岸,但是他的脸、他的身体处在一片深藏不露的黑暗之中。叙述已经成了他生生不息的能量之源。一开始,他在讲述自己,后来,

29、他或许是在代替别人讲述,再后来,也许他的讲述只是为了语言的呈现。当诗意通过叙事持续地抵达,开始在另一个心灵的深处款款流动的时候,不但他这个叙述者获得了成功,而是那片黑暗他置身的终于被短暂地照亮。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写作是为了进入生活,是我进人生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唯一门票 B为了进入生活而写作,是我进人生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门票之一 C为了进入生活而写作,是我进人生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唯一门票 D写作是为了进入生活,是我进人生活内部,并得以窥见其中一切秘密的门票之一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30、的一项是(3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太极拳”申遗成功。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但是传播并不限于中国。目前,世界范围内,太极拳有着数量不少的受众,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它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常见的有陈式、杨

31、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流派。通过习练太极拳,人们不仅可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 。“学拳明理”,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养生观念,丰富着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松柔圆活与立身中正的基本要求,尊师重道、学拳不可不敬、不可狂、不可满等传统价值观念,潜移默化地涵养着人们平和、包容、友善的心性。在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推动人与人和谐共处、增强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太极拳发挥着重要作用。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8个

32、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1914年圣诞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场上出现了奇异的一幕:战线两侧的同盟国和协约国士兵不约而同地放下武器,爬出战壕,走到曾经的“无人区”庆祝节日,交换礼品。这就是著名的“圣诞节停战”。人性的光芒终未被残酷的战争所掩埋。 材料二:2007年,科特迪瓦内战频仍。足球明星德罗巴提议将3月的非洲杯预选赛放在叛军首都布尔凯举行,并邀请200名政府军前往观战,还送给叛军领袖一双印着“为了和平而团结”的球鞋。这是内战爆发以来双方首次没有敌意的见面,最终科特迪瓦5球大胜,大家共同欢呼。足球竟成为了化解战争的和平使者。 材料

33、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应该加强团结而不是制造隔阂、推进合作而不是挑起冲突,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20年11月12日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2021年已经来临,学校计划举行“祈愿世界和平”的主题班会,请你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经历、感受、思考或你所知道的故事,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凌源市高中尖子生抽测试题高一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C A项“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五四作家

34、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可见“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不是宗教;“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是这种文学创作的宗旨,并非“宗教信仰”。B项“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说法错误。原文巾说“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可见“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D项“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可见孔

35、子重视的是“诗”“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而非“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2D(“审美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说法错误。材料四中第二段说的是“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可见不是将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转化成”情感的感染力量,而是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本身就具有情感感染的力量。)3A(“正如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说法错误。“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形容从“五四”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到当下社会刮起阴柔之风的现状,以偏概全,夸大其词。)4.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层次清晰。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青

36、春心态;然后引用权威言论、列举事实分别从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有别于古代士大夫文学的青年为文学创作主体、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家作品和青春风格的文学杂志命名等角度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主要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证明观点。论据典型丰富,说服力强。如引用陈独秀敬告青年、李大钊青春巾的话来论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青春型文化的;列举事实论证观点,如列举“五四”作家的年龄来论证“五四”新文学的作家主体是有别于古代士大夫的青年,列举梁启超、李大钊等人的作品来论述“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列举新青年新潮流等文学杂志的名称来论证“五四”文

37、学具有青春气息。(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5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心灵。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巾扎根。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6B(“

38、诗人们都冲着江鲜而来”理解有误,文中原句为“还有一半,或许是冲着江鲜来的”。)7A(“采用移形换位的手法,通过方位的变化”分析错误,本文大量的笔墨都是在回顾古镇渔浦的历史,采用的是由现实到历史,再回到现实的结构思路,主体部分写古镇渔浦风光秀美、物产丰饶、交通便利,也是并列式展开的,与“方位的变化”无关。)8渔浦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契合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与渔浦相关的类似诗句数不胜数。 渔浦的山水风光、历史人文容易激发诗人的才情,在渔浦创作类似诗句的诗人源源不断。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意境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这句诗在渔浦将被千古传诵。(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9写自然景

39、物是立意所需之一。本文立意为赞美渔浦由自然景物、地理位置与人文历史共同营造而成的诗意,表达对这份诗意在渔浦绵延不绝的祝福和期望。自然景物宜略写。本文的自然景物是表征,相对直观,安排在首尾部分,能恰到好处地引出话题和寄寓情感。人文历史宜详写。本文的人文历史是精髓,读者难以直接感受,在主体部分展开神思,娓娓道来,使立意明确而深刻。(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 C原文标点为“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仔竞死西市。”意思是两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拦阻达官显贵的车马,磕头哀求,请求他们仗言搭救。达官显贵畏惧严嵩的权势,不敢替王忬辩解,王忬最终在西

40、市被处决。11B(应改为“长官为尚书,副积为侍郎。下设郎巾,副职称员外郎”。)12. C(“两次弹劾他”理解错误,第一次是被给事巾杨节弹劾。)13(1)王世贞去职离官,奔赴京城,和弟弟王世懋每天伏地而行于严嵩门前,痛哭流涕,请求严嵩宽恕。(得分点:“解官”“蒲伏”“贷”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王世贞被提拔为南京刑部尚书,御史黄仁荣说王世贞先前被弹劾,不应享受俸禄(享正三品爵位),他依据旧例,据理力争。(得分点:“比”“计俸”“故事”各1分,句意1分)14王世贞兄弟二人上朝为父伸冤,直言父亲王仔是被严嵩构陷。大学士徐阶帮助了他们,使王世贞父亲的冤案得以昭雪。(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

41、)【参考译文】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是右都御史王忬之子。王世贞禀性聪明,读书看过一遍,终身都不会忘记。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方十九岁便中进士,授职刑部主事。王世贞爱好作诗文,在京城做官,加入王宗沐等人的诗社,又和李攀龙等唱和,秉承(绍述:继承)前辈何、李(何景明、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文学主张,名声一天天变得更高。多次升迁为员外郎、郎中。有个姓阎的奸人犯了法,逃匿在锦衣卫都督陆炳家中,王世贞搜出了他。陆炳仗严嵩之势去说情(介:凭借),(王世贞)不肯徇情枉法。杨继盛被诬告下狱,(王世贞)不时为他送汤送药,代其妻子写状申冤。杨继盛冤死,(王世贞)又给他安葬。严嵩恨(王世贞)入骨。吏部两

42、次准备提拔王世贞为提学(拟:打算,设计),(都因严嵩阻止)而没能得到任用,后被贬为青州兵备副使。王世贞的父亲王忏(在抵御外敌时误中敌计)致使滦河失守,被严嵩罗织罪名而身陷大牢(构:设计陷害),等待处决。王世贞去职离官,奔赴京城,和弟弟王世懋每天伏地而行于严嵩门前(蒲伏:匍匐,伏地而行),痛哭流涕,请求严嵩宽恕(贷:宽恕)。严嵩暗地里维持着王忬死刑原判,却常常以谎言宽慰王氏兄弟(谩语:指说谎话)。两兄弟每天身穿囚服(代父之罪的意思)跪在路旁,拦阻达官显贵的车马,磕头哀求,请求他们仗言搭救,达官显贵畏惧严嵩的权势,不敢替王忬辩解,王忬最终在西市被处决(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舆:车中装载东西的

43、部分,后泛指车。搏颡:叩头。颡:额头,脑门儿。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居丧、请罪、授降时行之)。兄弟俩哀痛欲绝,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安葬,守丧三年只吃粗食,不在内室歇息。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后,仍旧不戴帽子不束腰带,穿草鞋戴葛布头巾(苴履:用草做成的鞋垫,用以垫鞋底。苴:衬垫;以为垫子),不参加宴会。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二人上朝为父伸冤(伏阙:拜伏于宫阙下。多指直接向皇帝上书奏事。讼:讼,是在法庭上争辩是非曲直,打官司或争辩是非,还有自责的意思),直言父亲王忬是被严嵩构陷,最后,在大学士徐阶的帮助下(左右:有帮助、辅佐、袒护、保护等义),(父亲的冤案得以昭雪,)王忏的官职爵位得以恢

44、复。王世贞决意不再出仕为官,正赶上皇上下诏征求实言,王世贞上疏陈述了效法祖宗等八件事情,来应答诏命。没过多长时间,吏部采用言官的推荐,命令他以副使的身份去大名(莅:li,官吏到任,执行职务或临朝治理政事)。(后来)他升任为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因母亲去世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补任到湖广,不久改任广西右布政使,后入朝任太仆卿。(江陵人)张居正当朝为相,因王世贞和自己是同榜考中者,曾有意提拔他,而王世贞却对张居正不太亲近依附。荆州发生地震,(王世贞)引西汉人京房的卜辞,说地震是因为臣权过重,致使大地不安,借此以规劝张居正。张居正对王世贞积怨难平,恰逢(王世贞)调任南京大理寺卿,被给事中杨节弹劾,

45、就趁机以皇上的名义罢了王世贞的官职。后被起用任应天府尹,又被劾而罢官。直到张居正死后,(王世贞)才被起用为南京刑部右侍郎,但称病不赴任。许久以后,因其好友王锡爵执政,才出任南京兵部右侍郎。在这多前,王世贞担任副都御使、大理寺卿、应天府尹和侍郎,官阶都在正三品。等到王世贞被提拔为南京刑部尚书(比:及,等到),御使黄仁荣说王世贞先前被弹劾,不应享受俸禄(享正三品爵位),他依据旧例,据理力争。王世贞再三称病辞官,于万历二十一年病卒于家。王世贞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狎:更替),李攀龙死后(殁:死),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他的才华最高,地位最显赫,名扬四海。他认为文章一定效法西汉,诗歌则须以盛唐为楷模

46、,唐大历以后的书,太重于词藻,不要去读。15. C(“诗人”错误,一二句,写陆游;三四句,从“中原”等分析是陆游生活的年代。)16.意思:陆游的子孙是看到了祖国的统一,但他们祭祀的时候该如何说?“九州同”了,但宋灭亡了。(2分)情感: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心(2分)和国家破亡的悲哀之情。(2分)17(1)盖将白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白足下皆云漫(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18. A(从前后的关系来看,和前文的“难道写作真的只是为了超越生活”对应,“写作是为了进入生活”衔接更为紧密,对应前面的“只是”,故是“唯一门票

47、”。)19. B(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设问和借代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20不是他这个叙述者获得了成功,而是他置身的那片黑暗终于被短暂地照亮。(3分)21.太极拳源于中国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22太极拳申遗成功。 太极拳传播广泛。 太极拳作用巨大。(每句2分,答对三句给5分,意思对即可)23【参考立意】和平是历史潮流、人心所向、时代的主题;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反对战争,抛下敌意,拥抱和平;对和平的渴望,能超越一切纷争;总有比战争更宝贵、更崇高的东西;寻找和平使者,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团结合作,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