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660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13 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13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广东省广大附中、广外、铁一三校期末联试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这一现象表明()A清朝对外贸易严重出超B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C鸦片输入危害社会经济D鸦片贸易由非法转向合法22022山东省德州市期末考试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A夸大了战争爆发的偶然因素B反映了英国政府的正当要求C说明了中国外交观念的落后D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3清道光年间,士兵的素质令人

2、担忧,“游手失业,恒多窜入其中,甚至吸食鸦片,烟瘾难支。”京城禁旅往往“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聚赌博。问其名色,则皆为巡城披甲,而实未曾当班,不过雇人顶替,点缀了事”。这说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缘于()A吏治腐败 B军备废弛C鸦片输入 D观念落后4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鸦片战争刚结束后,在如何处理清朝与英国关系这一问题上,两广总督耆英曾向道光帝上疏:“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 通盘筹算,以为永绝祸根之计。”耆英的这一外交理念()A已具有较明确的近代外交意识B为近代的屈辱外交埋下了祸根C仍未突破“天朝上国”的理念D具备相当务实的近代外交特征52022山东省潍坊市期中考试上

3、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62022湖北省荆、荆、襄、宜七地考试联盟期中考试 魏源(17941857 年)在圣武记中提出由商人自行开采银矿,政府不必插手,只“税其什之一二”。到了晚年,他赞扬美国的州长和总统选举制度“可垂奕世而无弊”。同时,他还把瑞士不设君主、不立王侯的民主制度誉为“西土桃花源”。

4、这表明作者 ()A希望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B已经了解到世界形势的变化 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 D主张学习欧美发展资本主义72022广东省梅州市期末考试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克勒拉德恩认为中英条约需要修订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B有限的通商口岸不能满足英国更大的经济需求C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民众的愚昧便利于英国入侵D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与英国形成强有力的竞争82022福建省龙岩市期末考试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所到之处,都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

5、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英法联军。这种“袭击”在英媒的大肆宣扬下,遭到欧美国家的强烈谴责。对当时中国民众的行为理解正确的是()A盲目排外加剧中外矛盾B是为维护民族生存而战C违反国际规则而遭谴责D有效遏制了列强的入侵9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期末考试光绪元年四月二十六日(1875年5 月30日),清政府确立了加强海防与建立海军的方针,任命直隶总督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这一举措表明()A中国从根本上扭转海防空虚局面B清政府的海防意识显著提升C中国军制现代化改革开始起步D国防战略调整到以海洋为主102022河北省邯郸市期末考试晚清时期,列强入侵越南、朝鲜等清朝藩属国时

6、,清政府都是以“宗主国”身份与列强接触。英国入侵西藏时,也希望清朝以西藏“宗主国”身份与其谈判,而清政府外务部坚持以“上国”身份与英国谈判。这说明,晚清政府()A已有领土主权意识B努力应对外来侵略 C积极维持国家形象D完善发展宗藩关系 11申报曾发表时评指出:“驻扎日本之法德俄三国公使行文日廷,不准中国土地让与日本。中国若依此拒绝割地,中日必将重新开战。面对中日再动干戈,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战后()A法德俄积极维护中国利益B清政府对列强抱有幻想C列强间既有勾结又有斗争D各国奉行门户开放政策12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

7、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些旨在说明()A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B知识分子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之心C是中国儒家思想品德的缩影D是顾炎武亡国思想的主要表现132022安徽省滁州市期末考试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激起国内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促使国人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D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142022广东省中山市期末考试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

8、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下列历史解释合理的是()选项史料历史解释A南京条约:中国向英国赔偿鸦片烟价、商欠、军费共二千一百万银元鸦片战争中英国损失共计二千一百万银元B北京条约: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劳动力的掠夺C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办厂推动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产生D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报复义和团运动15.2022福建省龙岩市期末考试1900年6月21日,清室向列强十一国宣战后,南方各省督抚不仅没有响应中央积极备战,反而与英美各国缔结“东南互保协议”,寻求“自保”。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清政府完全丧失

9、民心B满汉民族矛盾的缓和C清政府中央权威式微D东南各省与中央决裂162022江西省赣州市期末考试近代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某条约中规定:“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该规定反映出()A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列强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C外国人取得可在中国游历的权利D列强侵华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二、非选择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4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学者宫崎市定曾经说,讨论帝国的衰落,往往有不同的途径。如果把道义颓废、政治腐败作为帝国灭亡的原因,是道德史观;把阶级斗争激化,统治阶级应对错误看成帝国灭亡的原因,

10、是阶级史观或革命史观;若将经济萧条,人民穷困作为帝国衰落的原因,是经济史观。当然,说到十八世纪的帝国衰落,还有一种是归咎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这是现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史观。不过,我们讨论全球史背景下的十八世纪中国的衰落,其实,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历史背景分析。摘编自葛兆光“漫长的十八世纪”与“盛世背后的危机”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具体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廷共建立了4支舰队,北洋舰队、南洋舰队、福建船政舰队、广东舰队,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

11、督节制。而日本在1872年成立海军省后,海军发展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摘编自德阳晚报纪念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材料二清国若实行完全共和政治,则即便缺乏忠君精神,亦会富于爱国义勇,一旦同外国发生事端,人心振奋,努力向前。日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材料三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梁启超对此曾有过入木三分的评论:“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摘编自刘新如甲午的殇思写在甲午战争两个甲子之年(1)据材料一、二,从中日双方分析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有哪些。(6分)(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谈谈对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理解。(8分)课时作业13列强侵略与

12、民族危机的加深1解析:根据材料“18世纪末,铜钱七八百文即可兑换一两银子,到了19世纪30年代,就要铜钱一千六七百文才能换到”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鸦片战争前夕,随着鸦片走私的猖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的局面,故选C项;鸦片战争前,由于鸦片输入导致清朝对外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排除A项;清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锐减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条约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D项。答案:C2解析:据材料“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可知该看法认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进行商品贸易,结合所学可知这一说法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故选D项;材

13、料强调的是鸦片战争的本质,并不是爆发的可能性,排除A项;即使是商品输入中国也不能使用武力,英国政府的要求不正当,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外交观念,无法得知是否落后,排除C项。答案:D3解析:材料反映出清道光年间士兵素质低下,游手好闲的失业者混入军队,京城士兵操练不勤,松散怠慢,这些现象反映出清朝军备废弛是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材料的主旨是清朝士兵素质低下、军备废弛,吏治腐败、鸦片输入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AC两项;材料未反映出思想观念落后的信息,故排除D项。答案:B4解析:据材料“务求上持国体,下顺夷情”可知,耆英仍视外国为蛮夷、坚持中国国体,没有近代外交的平等意识,仍未突破

14、天朝上国外交理念,故选C项;耆英视外国为蛮夷,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具备近代外交意识,排除A项;近代外交屈辱的根源是清政府的腐败和体制的落后,排除B项;鸦片战争失败后仍坚持“天朝上国”理念,说明不具备“务实”的近代外交特征,排除D项。答案:C5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大色拉与舶来西式炸猪排都是中西结合后深受上海人喜爱的饮食,说明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故选B项;材料只有上海,并无其他地区,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吸取外国特色并融合本土因素的饮食文化,与生活方式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传统菜系的地位,强调的是中西结合的菜系深受当地人喜爱,排除D项。答案:

15、B6解析:圣武记中提出由商人自行开采银矿,政府不必插手,只“税其什之一二”。到了晚年,他赞扬美国的州长和总统选举制度“可垂奕世而无弊”,说明他在参照西方其他国家的事物来学习,对世界形势有一定的认识,故选B项;“到了晚年,他赞扬美国的州长和总统选举制度可垂奕世而无弊。同时,他还把瑞士不设君主、不立王侯的民主制度誉为西土桃花源”只能说明他对这种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他认为是“桃花源”可见对其在中国实施没有抱很大的希望,排除A项;魏源是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但不是洋务派,排除C项;作为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代表不可能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排除D项。答案:B7解析:据材料“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

16、而感到许多失望”可知,克勒拉德恩认为中国开放的口岸有限,使得英国对华通商有限,不能满足英国更大的需求,故选B项;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与“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不符,排除A项;克勒拉德恩并未提及当时中国政府和民众的状态,排除C项;1854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排除D项。答案:B8解析: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中国民众自发起来抵抗英法联军,属于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为维护民族生存而战,故选B项;民众的行为是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而自发的反击行为,不是盲目排外,排除A项;当面对外来侵略时,自发的反抗是符合国际规则的,不应被谴责,排除C项;民众自发的抗击英法联军

17、的行为并没有遏制列强的入侵,最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排除D项。答案:B9解析:清政府确立加强海防和建立海军的方针说明海防意识的增强,故选B项;中国近代海防空虚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排除A项;“开始”说法错误,材料只是体现出政府的意向,还没有付诸实践,排除C项;此时国防战略仍然以陆地为主,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据材料“英国入侵西藏时,也希望清朝以西藏宗主国身份与其谈判,而清政府外务部坚持以上国身份与英国谈判”可知清政府坚持西藏是我国的领土,说明清政府已有领土主权意识,故选A项;据所学晚清政府对于外来侵略属于被动应对,排除B项;据所学晚清政府丧权辱国,外交被动,排除C项;据所学晚清时

18、期宗藩关系逐渐瓦解,排除D项。答案:A11解析:从材料中的“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等信息可以看出,该评论认为俄德法会支持中国维护主权,说明当时清政府对列强抱有幻想,故答案为B项;法德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维护中国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俄德法三国与日本的勾结,排除C项;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1899年提出的,排除D项。答案:B12解析:“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儒家思想强调民族大义,故答案选C项;A项与本题无关;B项太绝对;D项错在“亡国”,应该是“亡天下”,排除D项。答案:C13解析:“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说明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

19、民族的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人们感觉救亡是当务之急,故选D项;甲午中日战争并没有引发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确实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但是这与题干中的“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题干中的“自强、求富”体现了关心中国的发展前途,但材料强调的是救亡才是当务之急,排除C项。答案:D14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北京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导致列强可以大规模地合法掠夺中国劳动力,故选B项;鸦片战争中英国的损失远不及2 100万银元,排除A项;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产生于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从条款内容可得出,列强逼签辛丑条约的目的是奴役和

20、控制清政府继续充当他们在华的代理人,排除D项。答案:B15解析:在清政府向列强宣战之后,各地督抚理应响应中央积极备战,但是他们却与列强缔结“东南互保协议”,这反映了清政府中央集权的程度在降低,中央的权威不如以前,故选C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而不是政府与百姓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而不是满汉民族关系,排除B项;东南各省只是在对列强宣战的背景下寻求“自保”,而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不听中央的命令,所以算不上是决裂,排除D项。答案:C16解析:依据材料,近代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中规定,“如再有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者违约之行,清政府必须立即弹压,否则该管之员,

21、即行革职”,这反映了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A项;列强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是指鸦片战争之后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排除B项;外国人取得可在中国游历的权利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并非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排除C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列强的侵华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排除D项。答案:A17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我们讨论全球史背景下的十八世纪中国的衰落,其实,可能需要更复杂的历史背景分析”可拟定论点为:我认同材料中18世纪中国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结果的观点。关于阐释可从当时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思

22、想及对外政策方面去对比中国衰落的原因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答案:(示例)观点:我认同材料中18世纪中国的衰落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结果的观点。(2分)论证:18世纪中国正处于清朝中期,虽然出现了康乾盛世的鼎盛局面,但从内部已经暴露了危机,如:政治上,统治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君主专制制度逐渐达到顶峰;经济上,人口迅速膨胀,贫富矛盾累积,重农抑商政策阻碍新的生产关系发展;文化上,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频繁制造文字狱;外交上,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另一方面,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政治上,以英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代议制初步确立;经济上,工业革命已经在欧洲开展

23、,生产力获得飞跃发展;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思想解放运动和科技革命。(4分)结论:通过东西方对比可以看出,新兴工业文明正逐渐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并已成为大势所趋。18世纪的中国固步自封,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2分)(“示例”只作为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8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分别归属直隶总督、两江总督、船政大臣、两广总督节制”说明清政府海军舰队属于地方政府,由地方总督管理;“就有了统一的指导机关”说明日本海军属于中央,由中央机关统一指挥。材料二“若实行完全共和亦会富于爱国义勇”说明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并结合所学归纳概括造成甲午战争结局的原因。第(2)问,依据材料三中“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可知,梁启超认为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按要求先概括出梁启超的观点,再结合史实说明。答案:(1)原因:日本海军属中央,由中央机关统一指挥;清朝海军舰队属于地方政府,由地方总督决策;日本军队有武士道精神;清朝军队没有忠勇精神;日本对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或进行长时间的间谍活动)。(6分)(2)理解:甲午战败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4分)史实: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