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限时集训(四)谁主沉浮中国外交体制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1860年)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这反映了清政府()A天朝体系开始崩溃B积极维护国家的主权C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D谙熟国际外交规则C无意派遣驻外大使说明清政府没有以平等观念对待外国,说明其仍坚持夷夏观念,故选C项;“开始崩溃”说法欠妥,排除A项;对外派遣大使是国家维护主权的有力举措,清政府对此无动于衷不能说明其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排除B项;“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
2、”说明清政府对近代国际外交规则并不熟悉,排除D项。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进攻广州、大沽口,客观上减轻了太平天国的军事压力。洪秀全曾将洋人过境说成是“兄弟团圆”,言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衷心归顺成藩属,替爷替哥杀妖魔”。这反映出太平天国()A与外国平等往来的愿望B与英法合作共同反抗清朝C继续秉持传统宗藩观念D和西方国家宗教信仰相同C根据“西洋番弟听朕诏”“衷心归顺成藩属”可知,太平天国认为自己是宗主国,西方国家是藩属国,仍然固守着传统的宗藩观念,故选C项;中国古代的宗藩关系属于朝贡体系,这种外交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关系,排除A项;根据“替爷替哥杀妖魔”可知,太平天国幻想英
3、法联军替天国推翻清王朝,排除B项;西方国家的基督教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并不完全相同,排除D项。3(2020荆门调研)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一种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逐步解体。这种变化反映了()A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B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减弱C国家关系平衡机制的建立D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走向正常化A由宗藩关系建立的国家关系体系本质上反映的是传统的“夷夏之别”,其逐步解体体现出传统的华夷观走向崩溃,故选A项。4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藩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称
4、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现象增多。这一变化表明()A民众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强化B清朝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C国人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趋于客观D崇洋媚外成为国人的共同追求A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藩国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可知此时民众逐渐改变“天朝上国”外交理念,对近代外交理念的认识日益强化,故选A项。5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时间事件或条约影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
5、荡然无存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6月“改订新约”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表中材料表明()A中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B中国逐步接受近代外交观念,主权意识有所增强C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D历代政府为收回国家权益做出了努力B“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到“中国与外国的条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说明外交观念的变化,“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体现了主权意识的加强,
6、故选B项。6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下午,中国驻国联代表施肇基表示此事件应该由日本方面负责,“中方挑衅”之说,乃是日本方面借此为武力占领中国城池的口实。21日,施肇基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这说明()A国联是反法西斯的国际组织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非正义性遭到质疑C中国近代外交理念逐步成熟D中国的正义要求不被重视C由“正式要求国联对日军占领满洲一事予以禁止”可知,施肇基通过国联向日本提出交涉,从而说明近代中国人用近代外交手段处理国际事务,表明中国外交手段进一步成熟,故选C项。7(2020济宁质检)1942年10月,美、英两国通知国民政府,愿意自动放弃19世纪以来在中国
7、获得的多项特权。1943年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美英两国签订归还两国在华租界,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条约。这一结果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国民政府不懈的外交努力B中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C中国以重大贡献赢得尊重D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空前提高C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了大部分的日本海外驻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美英军队的压力,这是美英两国放弃在华特权的主要原因,故选C项;A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没有指明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排除;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1943年抗战还在进行中,排除D项。8(2020乌鲁木齐一诊)二战结束后,毛泽东提出了“两个阵营”“一个中间地带”理论,认为美苏之间
8、或早或迟会达成某种妥协,但“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A正确估计了敌我斗争形势B已有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C认识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D与苏联结盟出于迫不得已B由材料“中间地带国家并不需要因此放弃自己的斗争而随之实行妥协”可知,其体现了在两极对峙格局下争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故选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敌我斗争,排除A项;“中间地带”并非第三世界,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中国与苏联的关系,排除D项。9(2020张家口质检)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方针,废除旧中国残留下来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且把西方
9、侵略势力一律清除净尽。这些外交方针的提出主要是基于()A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B中国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C新中国打破美国经济军事封锁的需要D苏联为首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A长期以来,列强依靠武力攫取的诸多特权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加之美国长期支持蒋介石政权,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有很大的关联性,三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环境,从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国家长远利益的角度出发,经过慎重考虑而提出的重大外交指导思想,故选A项。10(2020吕梁一模)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
10、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B反对民主人士的外交策略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D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准备C材料毛泽东认为对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其目的是论证对苏联“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故选C项;材料是针对“一边倒”的讨论,而不是单独的强调“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排除A项;材料“民主人士”是指国内民主力量,民主人士的外交策略并不仅仅是针对“一边倒”的,排除B项;D项指的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文章,排除。11(2020平顶山质检)中美建交伊始,正当中美两国人民
11、对双方关系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之际,美国国会却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经美国总统卡特签署正式生效。美国的这种做法()A表明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B表明西方代议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C违反公认的国际法准则D表明美国大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中美建交伊始,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的做法,严重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准则,故选C项。12习近平主席在某国际组织上提出四点主张:第一,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第二,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第三,着力发展务实合作。把丝绸之路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第四,加强人文交流和民间交往。这反映
12、了新时期的中国()A打破了美国长期遏制中国的局面B开始步入国际舞台体现大国担当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主动推行新型区域合作外交D根据材料“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第二,共同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可知此次会议为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与建设说明中国积极主动推行新型区域合作外交,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前制定了看似矛盾,但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外交策略:联美制日,与日亲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本
13、可取得众多外交成就,但为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被迫放弃签约。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和会期间不仅没有卖国行为,反而为“外争国权”付出了巨大努力。以巴黎和会为起点,中国政府还取得了另外一些外交成果:废除战败国旧约,重订平等新约,1921年5月签订的中德协约是第一个明文规定无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协定关税各款的平等新约,得到了战争赔款,收回德租界;1919年北洋政府颁令,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1919年12月,北洋政府与玻利维亚订约建交,开创完全平等互惠条约之先例。1917年至1924年间,北洋政府与日美周旋,维护中东路区主
14、权;驱逐旧俄势力,渐次收回中东铁路主权;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也与之交涉,最终以条约的法律形式规定主权。摘编自赵志伟等北洋政府的外交成就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不是搞排他性、碎片化的小圈子,不
15、会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和贸易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摘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外交的特点,并说明当时取得一定外交成果的原因。(1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并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11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联美制日,与日亲善”“被迫放弃签约”可得出妥协性与强硬性交织;根据材料一中“中国代表团始终秉承着北洋政府的意志,面对列强,中国代表团据理力
16、争”可得出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兼具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与无约国谈判时坚持平等互惠,不再给予特权,即使谈判不成,也不愿迁就”可得出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府、代表、国内人民和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其原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
17、放以来中国外交可从党的领导、政治体制、把握时代特征、外交策略等方面作答。答案(1)特点:妥协性与强硬性交织;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兼具;灵活性与原则性结合。原因:北洋政府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外交代表的抗争与努力;民众的抗争;利用有利的国际局势(或列强间的矛盾)。(14分)(2)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认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中国外交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放思
18、想、开拓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11分)14(2020焦作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20世纪下半期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时段世界形势中国外交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争霸欧洲煤钢联营成立日内瓦会议召开万隆会议召开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执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日本、欧共体崛起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显现实行“一大片”“两个拳头出击”外交策略(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20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多
19、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关系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奉行“无敌国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欧盟成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解析材料列举了世界形势和中国外交成就,运用根据世界形势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则,可知中国外交活动都是在一定世界形势下进行的,选取材料中任一阶段,总结世界形势与中国外交成就的联系,形成论题,运用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答案示例:论题:冷战环境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2分)阐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冷战政策,并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其结果是中国与苏联等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成功突破外交封锁。“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独立和主权;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并不意味着盲目顺从苏联而不维护国家利益。它也存在局限性,例如在对西方国家外交等问题上的自主性,受到一定的牵制和约束。总之,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美国的冷战政策和对中国的封锁,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