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题64分)1吕思勉先生说:“在大同之世,物质上的享受,或者远不如后来,然而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间的关系,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下列与材料观点相近的是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天理 B食必常饱,然后求美C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D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2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
2、的作用。”这一时期A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3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学派主张儒家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道家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墨家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法家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4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喜好不同),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A重点探究了“王道衰微”的社会根源B深入阐释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C以史为鉴揭示郡国并行制的政
3、治隐患D客观记述了西汉初期平民将相的兴起5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6汉代,儒学抛弃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君轻”论和荀子的“从道不从君”论,代之以法家的“尊君卑臣”论,开始了“外王”对“内圣”的利用与压制。这一转变A表明儒法思想开始融合B加快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根源于佛道思想的冲击D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7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
4、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样的办学理念A关注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B反对封建政府控制教育C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D抨击时弊揭露社会现实8北宋时期,文人参政热情高涨,“真、仁之世,范仲淹、欧阳修等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上自皇帝的所作所为,下到州县官的一举动,凡有越礼法者,皆有敢言之土极力弹劾。材料A反映了重文思想B说明了北宋士大夫权力增大C体现了皇权削弱D反映了宋朝士人的道德自觉9程朱以“天理”作为宇宙本体和生发万物的根源,王阳明在答顾东桥书中提出:“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可见,理学和心学的相
5、通之处是A对天命理性的获取途径B个性自主探寻天理C以道德理性为核心目标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0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1明清时期的某思想家评论当时的政局曰:“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解决此问题的方案应是A通过加强君主权力来实现尊君目的 B实行言论自由来和谐人际关系C加强中央的权力以维护国家的统一 D通过实行众
6、治来取代君主专制12李贽自称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A“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B“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C“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D“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13黄宗羲认为:“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经世致用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14 18211850年,清代史
7、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提出要建立民主政治B否定君主制的合理性C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D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16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
8、厥意”,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这说明古代帝王们A认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 B十分注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释C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 D重视农业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17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列举了两宋书坊名称22个。这些机构开始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目录后登出,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之名称,如“闽山阮仲猷种德堂刊”,该现象表明A两宋已有版权保护意识 B活字印刷术的推广普及C商品经济促进书房繁荣 D技术革新推动文化传播18有学者认为: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归功于“中产阶级”的推动,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除了极少数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是个人独自研究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
9、大力推动。这表明A社会结构影响科技发展 B政府政策推动科技进步C工业革命源于人才优势 D宋代科技创新缺乏动力19本草纲目代表了16世纪我国医药学的成就,也是世界医药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全书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学A注重实验科学B重视理论概括C重视经验总结D尊重自然规律20有学者评价说:“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
10、“人”的学问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21古希腊雕塑各个时期表现手法各有特色,经过了从“僵直的站立”到“放松的右腿”再到“自由运动的身体”进而走向了“弄姿作态”的艺术呈现方式。材料主要反映了古希腊A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影响B人文主义的不断发展C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22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写道:苏格拉底“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材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A关注兴趣从自然转向社会B主张由哲学家执政C对雅典民主政治丧失信心D力图重建道德价值23战国时
11、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C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24“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中国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A
12、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因信称义;致良知25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这段话意在强调A“人的发现”的作用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2614世纪时,一些学者对教会进行攻击和嘲讽,他们揭露的和攻击的对象是教会出现的弊端,要求恢复到基督教原始真义上,提倡将人的价值纳人到神学体系中,为人性和人的生活的价值在宗教中找到应有的地位,从而达到人性和神性的统一。材料表明A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双重特色 B人文主义者勇于挑战教
13、皇的权威C人文主义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学术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宗教观27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封建的政治斗争C反君主的民主革命D反宗教的民族革命28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C维护了德意志各
14、个阶层的利益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29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的一些多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30法国的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B为纯洁信仰改造教会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31启蒙运动提倡“社会契约”,“行政权
15、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反映启蒙运动A维护人权,追求公平 B宣传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C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 D反对专制,强调人民主权32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类通过社会契约结合起来,共同协作,“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集体的意志即公意(公共的利益),公意不能违反,“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公意至上,放弃个人自由具有专制主义倾向B个体服从公意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体现C卢梭的思想只能实现于小国寡民的国家D这是天赋人权、主权
16、在民说的鲜明体现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3小问,共20分)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苏丽娜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一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
17、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刘冷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8、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形成的主要背景(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和影响(6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共2小问,共16分)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材料二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
19、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
20、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10分)4装订线高二 历史试题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题64分)1234567891011CBABBBCDCBD1213141516171819202122DBADCAACABD2324252627282930313233CCAABACCDA选择题解析参考答案1C 依据题文可知吕思勉先生的大同观点是:即使物质上得不到满足,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因此C项“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所反映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观点与吕思勉先生的观点相近。A、B、D三项观点都是重视物质追求,与题意不符。2B 先秦时期,士阶层崛起,
21、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命题与“突出人的地位”“强调民的作用”相符合,而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故答案为B项。A项是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突出血缘和等级,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出现于汉武帝时期,当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涉及的对象是皇帝,与“人类与自然关系”不符,排除;D项出现于两宋时期,当时出现了程朱理学,而程朱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与“在人类社会关系(君一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不符,排除。3A 春秋战国时期,构建何种政治秩序是当时各学派探讨的主题。各学派提出不同主张都是为了“治”,即治理好天下,构建稳定的政治局面,故选A;儒家不提倡变革,B错误;法家不强调
22、民本,C错误;官僚政治重要的特征是官员的任命和选拔不再依据血缘,与题干无关,D错误。4B 根据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可知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根据“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可知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迎合诸侯;故可知班固深入阐释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B项正确。材料重点强调是面对这种社会现实,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迎合诸侯,而非探究了“王道衰微”的社会根源,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郡国并行制度,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西汉初期平民将相的兴起,排除D。所以选B5B “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文作为定罪量刑的依
23、据”说明汉代法律呈现出儒家化的特点,故B项正确;秦代法律以法家思想为基础,故A项不符合史实;汉代的治国理念是外儒内法,故C项错误;材料和君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6B 依据汉代儒家的发展可知,汉代的儒学吸收借鉴了法家等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从而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B正确;汉代的儒家思想借鉴了法家思想,但不代表儒法思想开始融合,A错误;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儒学的政治化,削弱了儒学伦理的教化作用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故选B。7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的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因此宋代书院选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体现的是理学对办
24、学理念的影响,体现的是追求修身养性和学术自由,C正确;书院的选址和下层民众的教育需求无关,A排除;封建社会的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B错误;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批判,D排除。故选C。8D 文人参政热情高涨,“上自皇帝的所作所为,下到州县官的一举动,凡有越礼法者,皆有敢言之土极力弹劾”,说明宋朝士人的道德自觉,D正确;重文思想是政府政策导致,题干未提及政策因素,排除A;重廉耻、维护礼法制度不能说明北宋士大夫权力上升,排除B;皇权受限是因为逾越礼法,不等于皇权削弱,排除C。9C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程朱理学眼中的“天理”即代表纲常伦理
25、,它是道德理性的天理,王阳明也将道德天理置于“吾心”之上,他们都将道德理性视为核心目标,故选C项;理学和心学在对天理的获取途径上是不同的,故排除A项;B、D两项属于心学主张,不属于两者的相通之处,故排除。10B 黄宗羲重新解释“古圣王”的“崇本抑末”政策,指出“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是“末业”要抑制,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则属于“本业”,应重视其发展,其旨在以此论证变革传统经济政策的合理性,B项正确;黄宗羲将工商业分为有利于民生和和无益于民生两种,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A项错误;黄宗羲对“崇本抑末”政策的新解释,不是为了宣扬“经世致用”的观念,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黄宗羲为了“促进资本主
26、义萌芽发展”,提出区别对待工商业的,D项错误。11D 题干信息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君主至高无上,容易造成君臣隔绝,大臣的谏语忠言传达不到君主耳中,使君主成为一个“闭目塞听”的独夫寡人。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时有专制制度造成的,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打破“独治”,故排除A,选D。明清时期的思想家还没有达到言论自由的高度,排除B;C和材料无关,排除。12D 李贽大胆地想正统思想发出挑战,认为“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即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提出“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
27、女之别”,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大意为:古往今来,忠诚的臣子,孝敬的子女,正义的男儿,坚贞的女子,都是同样具有侠的品格的人罢了,说明在作者眼中侠的定义是很广泛且不受限制的,只要具有优秀正义品质的都可算作侠,符合忠孝节义的封建正统思想,符合题意,故选D。13B 黄宗羲认为做学问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认为每个人的思想都应有其独到的地方,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才能有更全面更正确的认识,表明作者思想包含着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故B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和经世至用的思想,排除AC;材料反映黄宗羲倡导思想自由,不能反映倡导朴实学
28、风,排除D。故选B。14A 由材料可知,“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议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寻求经世之道”“边患危机”“西方殖民者东来”等,这反映了人们关注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故选A。材料中未体现对传统史学之法的改变,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不符。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15D 由材料“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尊无二上”“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等体现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家并不反对君主专制,未能摆脱时代的局限,排除B,D符合题意;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没有提出“民主政治”的观点,A不符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天人合一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
29、D。16C 材料中的“改正朔”“敬授民时”指的是重视修订历法,即每个改朝换代的帝王即位后要重新修订历法,以顺承天意,这说明古代帝王重视历法以维护封建统治利益,故C项正确;A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没有注重统治合法性的信息,故B项错误。17A 材料中“这些机构开始在所刊书之首尾、序后、目录后登出,或盖本坊印章,或刊本坊之名称”说明书商已经有了版权意识。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是否运用活字印刷技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多个“书坊”有了“本坊印章”或“本坊之名称”,以便于与其他书坊区别开,反映的不是书坊的繁荣,排除;D项,材料没有体现技术革新,排除。18A 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
30、,“中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中国宋代科学技术发展,绝大部分都是缔造于政府的引领与大力推动,说明宋代政府的科技政策,促进了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表明社会结构影响科技发展,故A正确;B不符合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C不能反映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排除;宋代是我国科技高度发展的时期,材料无法体现“宋代科技创新缺乏动力”,排除D。19C 材料“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 反映本草纲目重视对中国古代医学实践的总结,故C符合题意;注重实验科学和重视理论概括是西方近代科技的特点,是中国古代科学不具备的特点,故A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尊重自然规律
31、的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A 由材料信息“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可知,这是智者学派的主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21B 由“僵直的站立”发展到“弄姿作态”可知古希腊的雕塑越来越重视人的肢体动作,体现了对人的重视,是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表现,故选B;材料无法体现东方艺术对古希腊雕塑的影响,排除A;古希腊
32、雕塑注重人文主义也不能说明其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排除C;材料主要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D。故选B。22D 智者学派研究主题从自然界转向人类社会,关注人于人之间的关系,热衷于考察和认识社会问题,排除A;BC材料没有体现;根据“抨击智者冒充热爱民众,实际上却是阿谀奉迎,反复无常。而伯里克利等政治家的错误在于,他们只是在满足公民的私欲中寻求其幸福和快乐。”可知苏格拉底认识到雅典政治的弊端,力图重建道德价值,故答案选D。23C 据材料提到,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
33、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故C正确。韩非子思想为封建君主服务,不能体现法律至上的原则,故A排除。韩非子思想为封建君主服务,不是限制君主权力,故B排除。亚里士多德思想主要针对执政者,故D排除。24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西方的“人文主义”是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压抑人性,维护封建等级,为专制统治服务,所以中国带来的是千年的黑暗,C选项符合题意;“民贵君轻”强调的是民本思想;西方宗教改革提倡“因信称义”是人有信仰的自由权利,与材料无关,ABD选项排除。25A 材料“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
34、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说明“人的发现”塑造了人文精神和法治意识,这段话意在强调“人的发现”的作用,故A正确;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人文和法治相互影响,排除D。26A 材料体现的是14世纪的学者既有肯定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又有将人的价值纳入神学体系的局限,说明当时思想领域兼有新旧时代的双重特色,A正确;材料未涉及对教皇权威的调整,B排除;C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学术发展和教会之间的关系,D排除。故选A。27B 材料强调了教皇实际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实际上说明他们反对的是教皇这个世俗君主。所以宗教改革实际上是在反封建,故选B;A只是表面的叙述,不涉及本质,排除
35、;C项与题干主旨相悖,排除;宗教改革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D。28A 本题旨在考查宗教改革,题眼是“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题干材料体现了宗教改革的作用,即教徒有了独立阅读圣经的权利,而不是完全听信于教皇,且“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则体现了对教会作用的一种否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29C “先定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材料中“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
36、绝大多数是新教徒”,与受加尔文“先定论”影响有关,故C正确;人文主义重视的价值,崇尚人性,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因行称义”指信仰是灵魂得到救赎和在上帝面前得到义的必要条件,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理性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高于并独立于感官感知,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30C 依据 “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可以看出欧洲的思想家们用理性思想对专制制度进行批判,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AB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暴力革命材料没有体现,
37、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1D 根据材料“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可知,受托人是人民的办事员,如果不能履行责任和义务,人民有权罢免,这强调了人民主权,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契约关系,强调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没有体现维护人权,追求公平或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问题,故A、B选项错误;启蒙运动提出了三权分立等理想社会的蓝图,但材料中没有体现理想的社会蓝图,故C选项不是材料主要反映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32A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一说法有可能导致一种现象的发
38、生,那就是不论公意正确与否,个人都要服从,事实上违背了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原则民主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公意的强制性,不是就公意本身的意思解释,故B项错误;“只能”的说法过于绝对,从理论和现实来说,该观点也可以在其他类型的国家实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契约论,故D项错误。33(1)(8分)特点(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烙印;缺少对人格平等的追求。成因(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君主专制强化;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家思想道德约束(2)成因:(6分)背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
39、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3)(6分)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2分)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共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34(6分)(1)特点: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天主教会;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3分,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条件: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发展;新的阶级力量,即形成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文化基础,即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遗产的保留。(3分,每点1分,回答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2)(10分)表现:为未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设计了宏伟蓝图,提出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政治主张;反对封建君主专制。(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英国、法国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及其绝对君主专制政治的形成。(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不足之处:并未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未跳出时代和阶级的局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