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美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小题必练3:欧美代议制的形成与发展1(2020新课标)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时,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强大,B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
2、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2(2020新课标III)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B恢复邦联制度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答案】C【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
3、时没有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衡,故选择C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有“主权”,排除A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B项;扩大联邦政府的同权力同时,还要限制地方的权力,因此D项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119世纪后半期的英国,任何人要想成为议员必须首先得到政党的支持。由于有着严格的党纪的约束,议员很少按照个人的意志来行动,而要与本党保持一致。通常内阁成员主要是由执政党的核心成员构成,执政党在下院又占了多数席位。这体
4、现了( )A政党政治已经名存实亡B议会对行政机关监督的加强C政府行政效率日益降低D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内容,政党政治,内阁成员主要是由执政党的核心成员构成,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2为了能够使伦敦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英国女王派女儿安妮公主到“狮城”为伦敦呐喊助威。在英国,女王由议会直接选举产生是象征性国家元首,是“临朝理政”在礼仪形式上至高无上,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 不掌握行政权力,但要对议会负责( )A BC D【答案】A【解析】英国女王是世袭的,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5、不用对议会负责,但在国事活动中享有荣誉和尊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废除了过去带有强烈管制色彩的条例,例如1846年废除谷物条例,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 )A使英国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全面加强 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 D确立了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答案】C【解析】英国政府把过去带有很强贸易管制色彩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推动了自由贸易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排除A,C项符合题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
6、渡,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D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418世纪的英国议会制在运作中,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同派别及其追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辩论是议会决策的主要手段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尚不完善 D混合体制是贵族专权的根源【答案】C【解析】18世纪的英国贵族经常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不同派别及其追随者分赃和妥协的产物,表明当时议会的辩论制度和程序方面存在不足,反映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存在很多不足,尚不完善,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辩论是英国议会决策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
7、材料中没有体现国王专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贵族利用议会的自由辩论将公共事务决策转变成产物”表明当时英国不是贵族专权,排除D项。51742年,英国首相沃波尔因失去议会的支持而辞职;1784年,小皮特首相遭到议会下院反对时,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获胜后仍继续任职。这反映了英国( )A国家权力核心向内阁倾斜 B国王在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C议会成为政党角逐的中心 D责任制内阁不断发展和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历程中首相辞职及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阁的惯例形成,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完善,排除;A项,国家核心权力在议会,排除;B项,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
8、地位,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政党角逐现象,排除。6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由此可以推断出英国该学者( )A要求继续限制国王权力 B肯定了内阁权力的扩张C极力反对议会权力过大 D希望议会尽力支持内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阁是行政和立法权的完美连接点,可知内阁对于立法、行政都有一定权力,不断超越议会,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内阁对于国王和议会都有一定的限制,A项不符合题意;反对行政和立法,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内阁的重要性,
9、没有体现对于议会的态度,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7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改革目的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C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在责任制内阁建立后,政府官职由胜选派成员担任,这样容易导致政府官职经常轮换,不利于政策实施和国家政治的发展。改革后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施政措施的连续性,保证具体行政过程
10、中的稳定。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政党通过议会选举执政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在于君主立宪政体;D选项错误,责任制内阁具有分权制衡的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材料中“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国王统而不治,建立责任内阁制度 C改革议会,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
11、议席 D完善内阁制度,首相掌握大权【答案】A【解析】材料中“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在光荣革命后,时间是关键,权利法案是标志。BC的时间分别是1721年、1832年;D主要反映首相和议会的关系,而非国王和议会的关系,错误。91832年改革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据此,对此次改革理解不正确的是( )A促进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 B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C具有和平、渐进性的特点 D削弱了贵族的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
12、可知,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即使是对当时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工业资产阶级尚未掌握政权,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经过改革,具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不断扩大,选举的自由和公平性得到提升,促进英国向现代民主发展,贵族的政治权力受到一定的削弱,但改革具有一定局限性,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具有和平、渐进性的特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01795年,美国通过宪法修正案,限制了联邦法院对各州司法的管辖权。1868年,美国又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不得制定限制国家公民权益的法律
13、,并对管辖下的所有人,给予平等的法律保护。这一修订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维护各州的司法独立 B督促南方各州解放黑人奴隶C强化三权分立维护民众权益 D 肯定联邦宪法至上维护统一【答案】D【解析】1868的修正案是建立在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基础上,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知道,新的修正案重心不在于州权力,而是强调州法律不得侵犯联邦法律要为联邦提供权益保障,这是对州权力的约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北方获得胜利,这一时期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更多要从维护联邦统一与权威入手,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材料旨在强调联邦法律的至上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
14、除。11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C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答案】C【解析】材料“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反映了人民主权与各州的权力的结合,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结合,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直接民主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12不同于中国“蓝天白云”的汽车牌照,美国
15、的汽车牌照可谓“色彩纷呈、五花八门”,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 )A美国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 B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C美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 D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答案】B【解析】“一般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规则”表明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联邦政府,各州拥有自主权,故B正确;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表述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13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法
16、的榜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A体现了分权与制衡B国家权力中心均在议会C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D内阁均要对议会负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美英两国均建立了民主政治,二者政治运行中均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故A正确;美国国家权力的中心在总统,故B不正确;英国国家元首即国王是世袭的,故C不正确;美国内阁对总统负责,故D不正确。14在美国,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一直推崇精英政治,他和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为防止精英统治受到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而特意设计的制度是( )A间接选举 B政党制度C任期制度 D地方分权【答案】A【解析】考查美国近代代议制的发展。根据材料“防止精
17、英统治受到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实施间接选举的方式,避免了代表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选项A项符合题意;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时,尚未出现政党,排除B项;任期制度是为了防止形成专制,而非防止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排除C;地方分权并不能起到防止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的目的,排除D。15有学者认为,这种制度是一种不稳固的、过渡性的制度,迟早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是“走向首脑的专政”,就是“走向各成员之间的无政府状态”。这种制度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邦联制是指若干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为
18、实现某种特定目的(如军事、经济方面的要求)而组成的一种松散的国家联合,各成员之间的无政府状态,邦联政府权力较小,故选A;联邦制下,联邦的中央政府拥有实权,高于地方权力,B不符合“不是走向首脑的专政”,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属于国家结构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属于政权组织形式,排除CD。1618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人通常把美国革命和独立战争等同起来,将美国革命理解为一场纯粹的政治革命。但是,后世史家则把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元素注入美国革命之中,把它变成一场包罗广泛、主题多样、内容驳杂的事变。据此可知,关于美国革命性质的认识( )A说明历史解释呈现出多元化 B越来越呈
19、现历史的真实面目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模糊不清 D导致美国革命的历史地位下降【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后世史家对于美国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新的解释,这说明历史解释呈现多元化,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不同解释,不能得出其是否能够呈现历史的真实面目;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不同解释,不能说明其认识模糊不清;D选项错误,对美国革命性质的解释不同不能说明其历史地位下降,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7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
20、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马萨诸塞州民众意在强调( )A联邦宪法的内容没能体现民主 B应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C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进完善 D政府制定宪法是导致暴政的根源【答案】C【解析】马萨诸塞州人民认为宪法的制定权应该在自己选出的议会手中,然后再交给政府。由政府预先制定宪法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由此可知马萨诸塞州的民众认为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善,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制定宪法的程序有待改善,而非认为宪法内容没有体现民主和给予各州立法上的高度自主权,排除AB项;政府制定宪法有可能导致暴政,但不能说是导致暴政的根源,排除D项。18美
21、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各州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人团选出;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联邦议员和官员不得担任选举人;当选举人选不出总统时,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每州一票。美国的总统选举方式( )A规避了联邦体制带来的弊端B反映了美国公民没有选举权C充分体现代议制民主的实践D落实了三权分立的基本理念【答案】C【解析】从材料关键信息“总统由选举人团选出”“选举人的资格是有限制的”“由众议院选举,但实行参议院投票方式”可以看出,美国总统选举并非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间接产生,充分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实践,故答案为C项。联邦制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美国公民拥有选举权,排
22、除B项;三权分立体现的是中央权力中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材料并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D项。19“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 )A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B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C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D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答案】C【解析】材料“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反映了权力的制衡,为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故C正确;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无法体现权力制衡,故A排除;美国是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
23、,故B排除;美国国会是立法机构,是三权之一,故D排除。20法国革命之初,仿效英国,在1791年宪法中宣布“路易十六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后,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一决议的通过说明法国( )A违背了英国制度创新的理念B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C树立了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D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材料中的法国经过近百年的斗争,从“仿效英国”进行君主立宪到最终确立共和政体,体现出它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故B正确;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并不违背制度创新的理念,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树立
24、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而是反映法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故C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国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故D排除。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承认宗教信仰自由,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婚姻、择业、拥有不动产和选举权等方面的限制均被取消。被长期排斥在主流社会外的犹太人对此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对德国的繁荣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A帝国宪法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B外来移民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证C犹太人在帝国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D德意志的民主与法治改革很彻底【答案】A【解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所有犹太人在居住、择业等方面限制均取消,这就从根本上为德意志的发展提供了保障。A正
25、确;B项材料只提到犹太人的权利,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专制传统和军国主义色彩,排除。故选A。22李工真教授说:“德意志市民资产阶级中的自由主义者,大都最终放弃自由主义的优先权,转而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和统治的德意志帝国。”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化迎合德国发展趋势 B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C德国实现统一迅速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D工业革命推动德国近代宪政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德意志民族的分裂与封建诸侯国林立的政治局面相联系,自由主义者没有能力解决德国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即国家的统一,自由固然
26、是现代政体的基础,但没有统一的国家,自由就没有了前提,故自由主义者就会转而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和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就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这主要是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所造成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自由主义者的转变原因,而不是容克贵族资产阶级化迎合德国发展趋势,A项错误。材料强调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从而迫使自由主义者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德意志帝国,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原因,且材料强调德国资本主义因起步晚而无力整合社会资源,从而迫使自由主义者拥护容克贵族集团建立德意志帝国,故错误。23下列表述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一致的是( )A德国皇帝统而不治 B首相是国
27、家元首C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德国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答案】D【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但民主改革保守不彻底,专制残余浓厚,故D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首相向皇帝负责,ABC三项表述错误。241870年11月,巴伐利亚与普鲁士签署条约,决定并入德意志帝国,但在帝国内部却有着特殊的地位。外交上,长期维持着自己的使馆,可以自主对外外交;经济上,享有很高的经济自主权;军事上,巴伐利亚的军队也由巴伐利亚军部自己管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邦联 B有利于推动德意志帝国的统一C巴伐利亚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D巴伐利亚与普
28、鲁士的地位一致【答案】B【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巴伐利亚和普鲁士并入德意志帝国,这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不是松散的邦联。B材料中巴伐利亚和普鲁士并入德意志帝国,尽管在军事经济和外交上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在国家政权上却实现了统一,有利于推动德意志统一的进程。C材料明显反映了巴伐利亚已经并入德意志帝国,他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尽管他想有很大的独立自主的权利。D材料中体现不出巴伐利亚和普鲁士的地位一致。故选:B。2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视普及初等学校体育为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首次采取立法手段将体育设置为初等学校必修课,希望初等学校通过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这一做法反映了( )A第三共和国重视国防事业 B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C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 D法国强化民族国家意识【答案】D【解析】材料中“重建军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开展体育和军事教育,从而为军队输送忠诚强健的公民战士”体现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教育目的是强化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故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法国的教育目的,不是重视国防事业,故A项错误。材料中提及的学校教育的内容,并不是说明体育教育决定国家未来,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涉及到第三共和国面临内忧外患的信息,故C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