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衡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选科摸底考试试题(含解析)考生注意:1.本卷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次、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有人说,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几乎让所有人都无可逃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这话虽有些偏激,却道出了许多人欲言难言的自我困惑。杂乱吵闹是喧嚣的外在表现,喧嚣的本质则是浮躁,是人们内心的急躁、失衡、不沉稳。浮躁,是丧失定力,随波逐流;是心急如火,投机取巧
2、;是虚浮夸张,一片泡沫;是不要过程,只要结果。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社会被浮躁之风笼罩,清静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因为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导致一些地方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劳民伤财。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盲目不安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
3、事,原因就在于他们“心躁”而无法“心一”。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
4、、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为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内心的宁静,是一种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是“大家”风范,亦属常人能力所及。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A. 浮躁是当今社会上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几乎让所有人都不可避免,这也是许多人欲言难言的一种困惑。B. 浮躁是喧嚣的本质,它会让人们内心失衡、不沉稳、失去定力,只要结果,而不要过程。C. 只要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就会使社会中各个行业的人变得急于求成,最终导致他们大事难成。D. 一些地方出现事故多发、反复折腾又劳民伤财的现象,是因为相关部门一心求快而忽视了细节和质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具有辩证的色彩,作者引用了社会上的某种说法,认为“这话虽有些偏激”,既表明了对这种说法的态度,也自然地引出了话题。B. 文中多处使用引用论证,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6、如第三段“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形象地讽刺了表面勤奋忙碌的人,新颖生动,说理有力。C. 文章二、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揭示了浮躁之风盛行的原因。D. 文章结尾的一句话深化了中心论点,得出“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这一结论,号召人们应在喧嚣之中保持内心的宁静。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人们都会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这种追求和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就会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B. 文中多处使用排比,如第四段“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就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C. 尽管今天社
7、会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但人们不应忘掉的是“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这一恒定不变的规律。D. 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是一种能穿越世俗、撇开浮躁的力量,有了它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答案】1. C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C项,“只要社会上浮躁风气盛行,那么就会使社会中各个行业的人变得急于求成”错误,“只要就”表意过于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8、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文章二、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错误,没有对比论证。对比论证,是正反对比论证的简称,也称比较法,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 ,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B项,“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到了创新的风口就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错误,
9、没有使用排比。排比是修辞格的一种,连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短语、分句或句子,来加强语势或深化语意。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10、、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儿女戴希老太太七十七岁生日一过,老头儿就溘然长逝了。他俩年轻时相濡以沫,年老后相互搀扶,生前的时光都沐浴在暖暖的春日里,小日子过得宁静而温馨。如今老头儿不在了,老太太朝思暮想,心中时常涌起如潮般的怀念和悲伤。可祸不单行,未出半年,老太太又患上严重的帕金森综合征,生活一下不能自理了。幸好有小儿子寸步不离地陪着她。小儿子任劳任怨、耐心细致,把老人照料得妥妥帖帖。一日三餐,小儿子总是精心安排,既充分考虑营养调剂,又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努力让老人吃得爽快有益健康。家中卫生,那是每天小清洗
11、,每周大扫除,始终保持窗明几净、清新典雅的居住环境。帮老人穿衣,背老人下床,抱老人上桌,给老人喂饭菜,扶老人如厕,助老人服药,为老人洗头洗澡剪指甲,替老人按摩捶背,安抚老人睡觉从晨曦初露到夜阑人静,每天小儿子都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一刻不停地匀速运转。小儿子还定时拧开音响,放放老人喜欢吟唱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或者抱起琵琶,亲手弹弹老人爱听的梁祝。如果有时间,他也端坐在沙发上,陪老人看电视,老人要看哪个频道,他就调到哪个频道,不厌其烦,直至老人眉开眼笑。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吃过早饭,小儿子就把老人背到户外,小心放到轮椅上,然后推着她在小区里转悠,让老人一边沐浴清新的阳光,一边欣赏明丽的风景。总之,
12、只要是对老人有益的事儿,小儿子做起来肯定无微不至、乐此不疲。有时,老人恨自己吃喝拉撒甚至大小便清理都要劳累小儿子,自己简直就是个废物,感到心烦意乱或心疼小儿子了,也猛然撞墙,想一命呜呼,却总被眼疾手快的小儿子及时制止。小儿子还和和气气地安慰老人,极力劝导老人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没肝没肺,你不是人!”“装腔作势,我不要你的虚情假意!”“我一刻也不想看到你,你给我滚出去,滚得越远越好!”老人故意刁难、挖苦小儿子,对他目而视,尖酸刻薄地吼叫,咬牙切齿地辱骂,可小儿子依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然对老人满面春风、关怀备至。老人无可奈何。世上哪有丁点儿脾气都没有,长年累月对老人心呵护、从不懈怠的儿女啊
13、!可自己的小儿子偏偏就是这样的超人!老人一方面觉得自己前世修得好,今生得了福报;另一方面也感到自己亏欠小儿子太多,实在对不起小儿子。老人的眼眶里经常有泪光闪烁。其实,为老人尽孝,大儿子也责无旁贷,可大儿子有大儿子的难处呀。大儿子在美国的芝加哥当教授,教中文。他一直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教研上;自己又是大诗人,酷爱诗歌创作,每天都要挤时间码码字;中美两国遥遥万里、远隔大洋,回趟国着实不易,还要购买价格不菲的机票偶尔,大儿子能给她寄点儿美元,虽不多,但老人觉得已不错了。老人知道,大儿子已加入美国国籍,美国人可不兴孝顺这一套。大儿子还有点儿中国心,还没有忘本变质,你能要他怎样?只是,如果如果大儿
14、子也在身边,小儿子就不会孤立无援、独自操劳了!老人想。十年后,老人驾鹤西去。老人临终前,大儿子来电说,法国的妻子正好生了崽儿,他要照顾妻儿,脱不开身,就不回国为老人吊丧了。依然只有小儿子不离不弃地守护在老人身旁,陪伴老人度过她人生最后的时光。“谢谢你,亲爱的儿子!”老人要走时十分吃力地说,然后眼角沁出一滴清泪。小儿子霎时感动了、颤抖了。小儿子知道,老人的这一滴清泪,既凝结了她对大儿子的眷恋,也蕴含着她对自己的深深感激。尽管小儿子一直认为,他照料老人是理所当然的。老人走了,小儿子在依依不舍、闷闷不乐、极度悲伤之下,也不想再活了。办完老人的丧事,小儿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小儿子自杀的方式不是服毒
15、,不是割脉,不是跳楼,也不是撞墙,而是倒地摔碎自己,并自毁电脑内的自动程序,卸下身上充电和驱动用的高能电池。小儿子不是自然人,他是机器人!亲爱的读者,请原谅我,前面忘了说明:老人还有个女儿,成家立业后定居北京,在一家外企做高管。收入很高,也很善良,但工作太忙,忙得一塌糊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根本没时间照看老人。所以,机器人实际上是女儿花钱买来,请它照料老人并代她向老人尽孝的。(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叙述老太太与丈夫的恩爱温馨、丈夫去世后她患病以致生活不能自理的内容,自然过渡到下文小儿子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B. 小说里老人的大儿
16、子和女儿忙于事业,没有尽到陪伴守护老太太表孝心的责任,只能用金钱物质替代尽孝,老太太虽无奈但也能理解。C. 小说详细刻画了寸步不离陪伴老太太的小儿子,与老太太临终都不回来吊丧的大儿子形成强烈的对比,小说通篇交织着痛感和温情。D. 小说里的小儿子火热的机械心令人震撼,他自杀的情节虽夸张,但也合乎情理,预示着未来社会里老人将完全由智能机器人陪伴终老的趋势。5. 小说以“儿女”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请谈谈小说的构思技巧。【答案】4. D 5. 情节上,“儿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的内容都围绕儿女对母亲的不同对待方式展开,结构清晰;形象上:小说刻画的主要对象是机器人小儿子,以“
17、儿女”为题,把机器人比作老太太的儿子,突出机器人火热的孝心,同时也反衬出老太太亲生儿女的冷漠;主题上:题目是“儿女”,但亲生儿女在赡养母亲上竟比不上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社会“老难有依”的现象,引入深思,警醒天下儿女对父母最好的爱是陪伴,揭示文章的主题。 6. 小说故事新颖、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为什么只有小儿子寸步不离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小儿子为什么能把老人照料得如此妥帖”“老人为何要刁难挖苦小儿子”,悬念的设置激活了读者的期待心理,引人入胜。前后对比,彰显主题:机器人儿子对老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亲生儿女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善用补叙,情节完整:文章
18、补充介绍了大儿子和女儿的情况,突出了只有小儿子照顾老人的原因,与前文的情节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故事叙述产生波澜。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揭开机器人小儿子出现的谜底,情节突转,出人意料又让人恍然大悟,震撼人心。【解析】【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预示着未来社会里老人将完全由智能机器人陪伴终老的趋势”错误,在文章中没有依据。小说创作毕竟不同于现实,“老人走了,小儿子在依依不舍、闷闷不乐、极度悲伤之下,也不想再活了”
19、,机器人自杀看不出未来社会里老人将完全由智能机器人陪伴终老的趋势。故选D。【5题详解】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幸好有小儿子寸步不离地陪着她。小儿子任劳任怨、耐心细致,把老人照料得妥妥帖帖”“大儿子在美国的芝加哥当教授,教中文。他一直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教研上;自己又是大诗人,酷爱
20、诗歌创作,每天都要挤时间码码字;中美两国遥遥万里、远隔大洋,回趟国着实不易,还要购买价格不菲的机票”“老人还有个女儿,成家立业后定居北京,在一家外企做高管”,可知情节上,“儿女”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故事的内容都围绕儿女对母亲的不同对待方式展开,结构清晰;“办完老人的丧事,小儿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小儿子自杀的方式不是服毒,不是割脉,不是跳楼,也不是撞墙,而是倒地摔碎自己,并自毁电脑内的自动程序,卸下身上充电和驱动用的高能电池。小儿子不是自然人,他是机器人”,可知形象上,小说刻画的主要对象是机器人小儿子,以“儿女”为题,把机器人比作老太太的儿子,突出机器人火热的孝心,同时也反衬出老太太亲生儿女的
21、冷漠;“老人临终前,大儿子来电说,法国的妻子正好生了崽儿,他要照顾妻儿,脱不开身,就不回国为老人吊丧了”“收入很高,也很善良,但工作太忙,忙得一塌糊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根本没时间照看老人。所以,机器人实际上是女儿花钱买来,请它照料老人并代她向老人尽孝的”,可知主题上,题目是“儿女”,但亲生儿女在赡养母亲上竟比不上一个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展示了现代社会“老难有依”的现象,引入深思,警醒天下儿女对父母最好的爱是陪伴,揭示文章的主题。【6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小说构思技巧的能力。写作方面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
22、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这篇小说故事新颖、构思巧妙,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比如“没肝没肺,你不是人!”“我一刻也不想看到你,你给我滚出去,滚得越远越好!”会禁不住思考“为什么只有小儿子寸步不离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小儿子为什么能把老人照料得如此妥帖”“老人为何要刁难挖苦小儿子”,悬念的设置激活了读者的期待心理,引人入胜。“一日三餐,小儿子总是精心安排,既充分考虑营养调剂,又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努力让老人吃得爽快有益健康”“偶尔,大儿子能给她寄点儿美元,虽不多,但老
23、人觉得已不错了”,可知前后对比,彰显主题:机器人儿子对老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与亲生儿女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其实,为老人尽孝,大儿子也责无旁贷,可大儿子有大儿子的难处呀。大儿子在美国的芝加哥当教授,教中文。他一直把事业放在第一位,一心扑在教研上”“亲爱的读者,请原谅我,前面忘了说明:老人还有个女儿,成家立业后定居北京,在一家外企做高管。收入很高,也很善良,但工作太忙,忙得一塌糊涂,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根本没时间照看老人”,可知善用补叙,情节完整:文章补充介绍了大儿子和女儿的情况,突出了只有小儿子照顾老人的原因,与前文的情节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故事叙述产生波澜。“办完老人
24、的丧事,小儿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自杀。小儿子自杀的方式不是服毒,不是割脉,不是跳楼,也不是撞墙,而是倒地摔碎自己,并自毁电脑内的自动程序,卸下身上充电和驱动用的高能电池。小儿子不是自然人,他是机器人”,可知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揭开机器人小儿子出现的谜底,情节突转,出人意料又让人恍然大悟,震撼人心。【点睛】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
25、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蓄,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2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寡人之于国也)(二)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达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选自孟子译注梁惠
27、王章句上,中华书局2008年版)7. 下列对第二个文段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B.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C.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D.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8. 下列对第一个文段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帛,在战国以前称丝织品为帛,帛曾
28、在古代长期作为实物货币使用。B. 豚、彘,古代“豚”指鸭,“彘”指猪,现代“豚”与“彘”都指猪C. 庠序,庠、序都指古代地方的学校,在商(殷)代叫序,在周代叫庠。D. 黎民,指庶民,是西周开始对庶民百姓的俗称,泛指普通百姓即平民。9. 下列对以上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段一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他提出发展生产的措施、教化群众的做法,大力倡导仁政。B. 文段一孟子批评梁惠王的虐政,针对梁惠王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C. 文段二孟子在梁惠王提出国家缘何由强转衰的疑惑时,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建议他教导百姓发展生产、以德修身。
29、D. 文段二孟子直接谴责梁惠王东征西战,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的恶劣行径,以达劝诫梁惠王勿施虐政改行仁政的目的。10. 把第一个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答案】7. B 8. B 9. D 10. (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者顶着东西了。(2)这样做却不能称王,是没有的事。【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
30、,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意思是“您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百姓能够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还使身强力壮的人在闲暇时间修养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人尽心竭力、待人忠诚守信的品德,(而且运用这些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深耕易耨”是两个偏正式动词联合而成的成语,不可从中断开。深,深入地,易,副词,经义述闻说到:“易者,疾也,速也”。耨,除草。易耨,早除草,及时除草。排除AC。“入以事其父兄”与“出以事其长上”结构一致,之前断开,排除D。故选B。【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
31、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B项,“古代豚指鸭,“彘指猪”错误,古代“豚”指小猪,“彘”指成年猪。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D项,“文段二孟子直接谴责梁惠王东征西战”错误,孟子对梁惠王并没有“直接谴责”,“东征西战,穷兵黩武,导致民不聊生、百姓痛苦不堪的恶劣行径”是用以说明秦楚两
32、国不施仁政的结果。故选D。【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谨”,认真地兴办;“庠序”,学校;“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2)中“然”,这样;“王”,名词活用为动
33、词,称王;“未之有”,宾语前置,“未有之”是没有的事。【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
34、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
35、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选自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对孟子)说:“晋国的强大,当时天下是没有别的国家能够赶得上的,这一点,您自然很清楚。可是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被齐国打败,连我的大孩子都牺牲了;西边丧失了七百里土地给秦国;南边又受到楚国的侮辱(被楚国抢去了八个城池)。我为这些事感到非常羞耻,希望能够替我国所有的战死者报仇雪恨,您说我要怎样办才行?”孟子回答说:“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何况晋国是
36、个大国呢?)您如果对老百姓施行仁政,减免刑罚,减轻赋税,百姓能够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还使身强力壮的人在闲暇时间修养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为人尽心竭力、待人忠诚守信的品德,(而且运用这些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抗击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因为那秦国、楚国的执政者(无时不在征兵征工)剥夺了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他们的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逃西散。秦王楚王使老百姓陷入痛苦的深渊中,您去征伐他们,那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请大王不要有疑虑!”(选自孟子译注梁惠王章句上,中华书局20
37、08年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11. 下列对本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运用比兴手法,表明全诗以溪亭为中心,逐一描绘周围的清秋初月的景色。B. 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余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C. 颔联紧承一二句,写月上高树,周围一片冷清幽寂。当此之时,诗人心绪不宁,“馀思”萦绕,难以去怀,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状态,正说明他感慨至深。D. 尾联写景,“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38、,一声声悠长的渔歌,打乱了诗人的冥思遐想,诗人举目四顾,只有远处水面上飘动着一点若明若暗的灯火,此情此景,倍添凄凉孤寂,蕴含着国破家亡、飘泊无依之感。12. 请结合全诗,分析第三联中“独”“数”二字的艺术效果。【答案】11. A 12. 独,独有;数,数着,计算。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一个“独”字倍显寥落孤寂;一人闲坐无聊,只能细数空中飞舞的流萤,想借此驱散内心的苦闷,一个“数”字,刻画出诗人打发时光、闲愁难遣的情怀。“独”“数”二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孤寂的诗人形象,细腻传神地表达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复杂心境。【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
39、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A项,“运用比兴手法”错误,首联没有运用比兴手法。首联“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说秋日的夕阳已薄西山,溪亭里的我心绪万千,其中的“馀思”便点明题旨,表明诗人对已经灭亡了的故国的殷殷思念。故选A。【12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字往往是在该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比如动词、形容词、数词、修饰词语、表示声音和颜色的词语等。答
40、题时,先要解词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词语放回到诗句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在秋天清冷之时,我更觉愁思郁结,到溪亭观览景色,到黄昏还徘徊着不想离去。翘首遐观,我只见初月挂在高高的树上;微风吹过,好似觉得酣酒已经醒了一半。林中落叶飘零,野地空旷寂寥,独行无绪,唯有闲坐,细数着那空中的点点萤光。忽闻渔歌唱晚,不知起于何处,放眼遥望,远汀之外孤灯隐现,想必是渔歌放处。溪亭是宋末元初诗人林景熙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破题,点明时间是“清秋”,地点在“溪亭”;颔联起承,用参天的高树和拂面的微风,来表现诗人的高洁品格和悠悠孤愤;颈联写诗人用“独行”与“闲坐”来
41、打发无聊的时光,用“穿落叶”与“数流萤”来遣散心中的不平和愤懑;末联写渔歌打乱诗人的冥思遐想,使人倍添凄凉孤寂。全诗以景传情,用富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寄寓诗人的感慨馀思,情韵深长,颇具特色。颈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写作者独自在林间漫步,一个“独”字倍显寥落孤寂;闲逛之后,坐在地上,数看空中的流萤以打发时光,一个“数”字,刻画出诗人打发时光、闲愁难遣的情怀。这两句描绘了诗人闲居寂寞的日常生活,然而这平凡的场景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内容,流露出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心态。诗人才华横溢,渴望事业有成,但故国已经沦亡,自己宁愿选择数流萤来打发时光的生活,也不愿在异族他朝的政权中谋得一席之位,表现了诗人高洁
42、的情操。【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荆轲刺秦王中描写众人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_,_。(2)曹操短歌行中“_,_”一句,借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3)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能。其中“_”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_”写到曲调
43、的低沉抑郁;“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弹奏的动作与神态。【答案】 (1). 士皆瞋目 (2). 发尽上指冠 (3). 青青子衿 (4). 悠悠我心 (5). 转轴拨弦三两声 (6). 弦弦掩抑声声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瞋”“冠”“衿”“悠”“拨”“掩抑”,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14.下面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部
44、正确的一项是( )A. 澄(chng) 澈 缱蜷缠绵 层峦迭嶂B. 山清水秀 旖(y)旎 变幻莫测C. 轻歌曼舞 历经苍桑 璀璨(cn)D. 广为传诵 怦(png)然心动 波光潋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字形的辨析和修改。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所以,平时复习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以上三种字的读音。字形考查的主要是形近字、同音异形字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A项,缱蜷缠绵(绻) 层峦迭嶂(叠)C项,历经苍桑(沧)D项,广为传诵(颂) 怦然心动(png)故选B。15.下列各
45、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对,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B. 野生动物园动物伤人事件引起网民高度关注,倘若仅仅靠园方的单方重视,某些游客仍然置若罔闻,此类事件恐怕还会上演。C. 近些年,某些地区拓宽马路,扩建广场,竞相上马各种形象工程的做法蔚然成风,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D. 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要师心自用、终身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
46、,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等闲视之:把它看成平常事,不加重视。不合“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对”语境。B项,置若罔闻:指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使用正确。C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盛行,形成风气。褒义词,感情色彩有误。D项,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故选B。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前,境外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并
47、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国内个别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还有很大不确定性。B. 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还有众多的内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C. 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企业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D. 我校研究院发布的“退休版城市幸福指数”,采用指数形式,通过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全面衡量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建设情况。【答案】A【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
48、、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此题用反选排除法去做。B项,“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错误,成分赘余,“超过”与“多”重复,去一个。C项,“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错误,搭配不当,将“成果”改为“经验”。D项,“通过以退休人群生活品质为主线”错误,句式杂糅,“通过”和“以为”杂糅。故选A。【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
49、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17.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加横线的词语全部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日前访问贵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本人写作才能超群绝伦,如能加盟贵社,定当鼎力工作。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请与我洽谈。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
50、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首先明确这是一封求职信。“超群绝伦”指超出一般人,没有可以相比的,有自夸之嫌,不恰当;“鼎力”是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用在此处不恰当,可改为“努力”;“洽谈”接洽商谈,一般是指在商业活动中对商业、商品交易、买卖的交谈行为。用于求职信中不得体,可改为“联系”。故选D。18.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51、。他执着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由上一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可知,“思想”与“身体”相对应,所以排在第一空处,排除AC两项;然后后三句“执着地寻求着”“发现了重大奥秘”“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按照由做法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排列,依次
52、为,照应后文的“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排除D项。故选B。19.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答案】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公益广告词能力。公益广告词具有主题鲜明,语言简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的特点。拟写广告词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多用修辞,比如运用比喻、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化用,可以化用歌词,也可以化用诗词。本题,通读题干,可知所要拟写的公益广告词主题是“合理
53、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根据主题广告词的主题,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进行拟写,比如:网开一面,生机无限;省一点资源,多一点能源;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等等。四、写作(4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如果有一块泥土被海水冲刷/欧洲就会失去一角/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庄园/无论是你的还是你朋友的/无论谁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读了上面材料,你有什么感悟?要求:角
54、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答案】例文: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在疫情面前,全人类都是“当事人”。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在全球共同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中,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在病毒面前,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与企业发扬伙伴精神,同气连枝,互相支持,命运与共。世界卫生组织派出专家前往疫情爆发地武汉进行考察,为中国的抗疫给出了许多宝贵的、专业的意见,
5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中国捐助疫情防控物资;多国政府纷纷向中国送来声援,并捐赠疫情防控物资或提供其他支持,范围囊括五大洲;多国企业、机构、友好人士捐赠了医疗诊断检测设备以及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医用防护物资。其中韩国领导人“助邻即助己”一语,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不谋而合,道出了八方来援的精神内涵。在疫情面前,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也结成了防疫“共同体”。盖茨基金会捐助500万美元,专门资助新冠肺炎的研发工作,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专家支持。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国际顶级医学期刊启动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审稿流程,连日来大量刊发疫情相关研究论文,分享国际科学界的研究成果。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科学
56、家积极行动,组成联合攻关小组,取得多项关键成果。身处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则第一时间公布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及时与世卫组织分享疫情信息,得到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科学组织和科学家们加紧科研攻关,与病毒赛跑,争分夺秒研发有效的疫苗,以挽救更多患者,为全人类的命运作出关键贡献。在灾难面前,世界人民互相支持,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各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祖(籍)国的疫情牵动了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的心,他们迅速组织起来发起捐款,并通过各种渠道为国内购买口罩、防护服等各种医用防护设备。世界各国民众除了为疫区和患者提供各种物质帮助之外,还以横幅、信函、视频等为载体,用“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等标语
57、表达对中国人民的支持。当然,由于传染病造成的恐慌,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对中国存在一定的误解,极右翼的“种族主义者”乘机兴风作浪,大搞针对中国人的“歧视”,这不仅伤害到了中国人民,也得不到国际社会支持。作为疫情的最大受害者,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坚持大国担当,采取了坚决、果断、公开、透明的措施,不仅维护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维护世界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人民坚决服从和配合政府的各种防控指令,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春节里,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为防止病毒的扩散和传播作出了巨大牺牲。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共享发展的成果,也意味着共同分担责任,共渡难关
58、。这一理念必将在人类共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这场战役中得到共振与升华,更加深入人心。【解析】【详解】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提示语和写作要求者两个部分组成。要想写好这篇作文,要抓住关键句、主旨,全面地挖掘话语的含义进行立意。审题过程:本题所给的材料是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是一则现代诗歌,这首诗节选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节选部分指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个体是整体的一部分,没有那个个体可以离开整体而单独存在,万物都是有联系的。然后指出
59、任何人死亡都是自己的损失,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都是整个人类的一员,所以当丧钟敲响的时候,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因为大家是一个整体,丧钟就是为你敲响的。这是在说个体不但与整体相连,也和组成整体的个体紧密相连,大家都是整体的一部分,要注意互帮互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第二段文字就是一句话“没有谁是一座孤岛,人类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强调每个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命运相关的,即人类有共同命运。参考立意:角度一: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角度二: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角度三:国与国,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四:科学与科学家,构成科技命运共同体。角度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法。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
60、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全球抗疫,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这一中心论点,首先开门见山,关联起疫情与全人类,接着点出主题和观点,联系疫情,简要解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然后论证设置三个分论点,从政府到个体分别论证: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与企业”的角度阐释;从“各国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角度阐释;从“世界人民”的角度阐释,接着引出理性辨析和正反对比,借以强调中国立场,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结合现实重申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提出展望。参考素材:自然环境
61、影响每一个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天地万物本吾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有人残忍地猎杀野生动物,吃野味;有人破会森林植被,谋取私利;有人排放废水废气,获取经济暴利。他们伤害自然,必然受到法律惩罚,必然遭到自然报复,最后必然伤害自己。这次疫情,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这次疫情提醒我们,要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武汉疫情爆发,无论南北老幼,无分医生干
62、群,各自贡献,共同担当。疫情面前,我们无论来自何地、无论身处何方,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战胜疫情,取得胜利。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整个人类明白,面对疫情,每个国家不能置身事外。中国战胜疫情,世界才能更健康;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日本捐献口罩防护服,派出医疗队;韩国伸出援手,捐献物资;巴基斯坦,用军机向中国空运急需物资。这些国家人民与中国守
63、望相助、共克时艰,谱写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赞歌。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成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太空探索携手,构成了太空命运共同体;疫情爆发,构成了研制疫苗命运共同体。中外科学家争分夺秒研究病毒,研制疫苗,一些外国科学家,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帮助中国战胜疫情。中国科学家已经成功分离毒株,相信疫苗研制成功,也不会远。没有一个冬天是不可逾越的,我们相信,大地回春,隔离结束,疫情消散就在不远的明天。当今世界,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防疫,我们面临全球挑战;全球气候变化,我们面临全球挑战。需众人携手努力、同舟共济。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64、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迎接全球挑战,创建美好人类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2年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
65、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有人笑说:“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而当今的社会,却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远了。”然而,笑声背后的辛酸,却不仅仅是逐渐淡漠的邻里关系,更是人心铸成的一道道心门,将人与人之间近在咫尺之心灵隔得远在天涯,隔出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出了所谓的安全感,也隔出了一个冰冷的世界。然而,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社会中的你我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每个人都点燃心中善的火焰,顺手的小事,平常的爱心,便能拯救整个社会的明天。梵高说:“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
66、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