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1080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沈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图甲是果醋发酵装置。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中期可以闻到酒香;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酒香逐渐变成醋香。图乙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醋酸菌属于好氧菌。【详解】发酵初期,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分解较多的葡萄糖,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溶于水,pH下降,随着氧气的消耗,到发酵中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少的二氧化碳和酒精,pH稍上升,后期接种醋

2、酸菌,适当升高温度并通气,醋酸菌大量繁殖,利用葡萄糖或酒精生成醋酸,pH迅速下降。因此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答案选B.2.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B. 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 加盐和加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D. 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杂菌污染【答案】B【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肽和氨基酸。豆腐的表面长出青色物质仅是制作腐乳的第一步,还需要加盐腌制、配制卤汤等。加盐一方面有利于析出水分,另一方

3、面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详解】A、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A正确;B、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制作腐乳,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B错误;C、加盐和加酒都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C正确;D、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密封瓶口前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以防杂菌污染,D正确。故选B。3.泡菜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A. 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气体为CO2B. 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4、C. 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气体为CO2D. 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答案】C【解析】【分析】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开始下降。(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

5、盐含量。【详解】A、乳酸菌是厌氧型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B、腌制过程中的盐使蔬菜细胞失水而体积缩小,B错误;C、泡菜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需氧菌如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C正确;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但发酵初期有气泡产生,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CO2,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泡菜制作的原理、条件等基础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4.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A.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 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

6、 斐林溶液【答案】D【解析】【分析】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详解】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与亚硝酸盐发生重氮化反应,是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溶液之一,A不符合题意;B、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与重氮化反应的产物结合,生成玫瑰红色染料,是亚硝酸盐含量检测的溶液之一,B不符合题意;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用浓盐酸酸化后作为亚硝酸盐的提取剂,在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用于制备样品处理液,C不符合题意;D、斐林溶液是用于检测还原糖,亚硝酸盐含量的

7、检测不用斐林溶液,D符合题意。故选D。5.在制果酒、果醋、泡菜、腐乳时,发酵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分别是( )A. 兼氧、无氧、有氧、无氧B. 有氧、无氧、无氧、有氧C. 无氧、有氧、有氧、无氧D. 无氧、有氧、无氧、有氧【答案】D【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4、参与泡菜制作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其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详解】果酒制作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并且产生酒精;果醋制作利用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泡菜制作利用了乳

8、酸菌的无氧呼吸,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真菌的有氧呼吸。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6.下列关于发酵过程产物检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来检验B. 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C. 泡菜制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测定D. 测定果酒、果醋的产生和亚硝酸盐的含量均可用品尝法【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过程中产物检测方法的考查。酒精遇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灰绿色;果醋的生产会使溶液呈现酸味或pH下降;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反应后,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

9、色染料。因此可以用重铬酸钾、品尝或pH试纸、氨基苯磺酸和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检测酒精、醋酸和亚硝酸盐。【详解】A、果汁发酵是否产生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看是否生成灰绿色,A正确;B、醋酸没有毒,且酸性不强,可以品尝,因此检验醋酸产生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B正确;C、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亚硝酸盐的含量,C正确;D、亚硝酸盐有毒,不能用品尝法,可用比色法测量,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泡菜的制作、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10、,只要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7. 在利用葡萄自然发酵产生果酒的过程中,未经杀菌,但其他杂菌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A. 经冲洗后的葡萄上只有野生型酵母菌无其他杂菌B. 其他杂菌不能利用葡萄汁中糖作碳源C. 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D. 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答案】C【解析】【详解】A、冲洗的目的是洗去浮尘,在冲洗的过程中,杂菌和酵母菌被洗掉的机会是均等的;A错误;B、异养微生物都能利用糖,根本原因还是其他微生物不适应缺氧和酸性环境。B错误;在缺氧和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大量繁殖,其他杂菌不适应环境而被抑制,C正确。D

11、、酵母菌发酵产生大量酒精,杀死了其他杂菌,但同时也会抑制自身的生长,D错误故选:C8. 含C、H、O、N的某大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 ( )A. 异养微生物的氮源、能源B. 异养微生物的碳源、能源C. 自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D. 异养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答案】D【解析】【详解】由于该生物大分子含有C、O、H、N四种元素,故可以为异养型微生物提供碳源、氮源及能源,D正确ABC错误。9.下列有关培养基配制原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要有一种有机物B. 任何培养基都必须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C. 配制培养基时,要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D. 微生物的生

12、长除受营养因素影响外,还受到pH、氧、渗透压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详解】A、对于异养微生物,其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只能利用含碳有机物作为碳源,因此对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必须含有有机物,A正确;B、虽然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有些微生物可以固定空气中的碳元素或者氮元素,因此不需要培养基中额外添加碳源或者氮源。自养微生物一般不需要

13、生长因子,有些异养微生物需要生长因子,因此生长因子不是共有的,B错误;C、根据微生物种类及培养目的不同,其培养基的配方一般不同,因此需要注意不同微生物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C正确;D、微生物的生长不仅受营养因素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外界因素如pH、氧、渗透压等的影响,D正确。故选B。10. 下列属于菌落特征的是( )菌落的形状 菌落的大小 菌落的多少 隆起程度 颜色 有无荚膜A. B. C. D. 【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因此

14、正确选项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1.在做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对应106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结果产生原因不可能有()A. 由于土样不同B. 由于培养基污染C. 由于操作失误D. 没有设置对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生物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原则分析,已知A同学的实验结果可能是培养基污染造成的,还可能是A同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污染造成的,也可能是与其他同学所取土壤样品不同造成的,关键是设法排除影响结果的因素,所以实验应该设计对照组,但是实验结果的出现并不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导致的。所以D选

15、项是正确的。12.下列对大肠杆菌进行划线分离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就不用再灭菌B. 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取出菌种后马上塞上棉塞C. 只需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在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即可D. 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答案】D【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是指把混杂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表面上多次由点到线的划线稀释而获得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并让其成长为单菌落的方法。通过反复划线分离,可获得微生物的纯种。【详解】A、接种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多次灭菌,第一次灭菌是为了杀死其它微生物,每次划线结束后需要灭菌是为了杀死上次残

16、留的菌种,A错误;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接种后还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后再塞上棉塞,B错误;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培养皿盖,再次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C错误。D、最后将平板倒置,防止培养皿盖上水滴落引起污染,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D正确。故选D。13. 下列选项中,不是使用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目的的是( )A. 除去其他微生物B. 使需要的微生物大量繁殖C. 通过表现特殊性状,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D. 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利用选择性培养抑制

17、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从而除去其他微生物,A正确;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特定微生物,目的是允许某种特定微生物生长繁殖,B正确;通过表现特殊性状,如观察菌落特征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此过程可以不使用选择培养基,C错误;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可以增加要培养的微生物的浓度,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选择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4.利用人胰岛B细胞构建cDNA文库,然后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从中筛选目的基因,筛选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8、 )A. cDNA文库的构建需要用到逆转录酶B. 图中的菌落是通过稀释涂布法获得的C. 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D. 从该文库中可筛选到胰高血糖素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其中基因组文库包含某种生物所有的基因,而部分基因文库只包含某种生物的部分基因,如cDNA文库。2、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详解】A、cDNA是以mRNA为模板,经逆转

19、录酶催化形成的,故cDNA文库的构建需要用到逆转录酶,A正确;B、由图中菌落分布特点可知,图中的菌落是通过稀释涂布法获得的,B正确;C、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胰岛B细胞内的胰高血糖素基因不表达,所以从胰岛B细胞内提取不到胰高血糖素基因的mRNA,无法逆转录形成胰高血糖素基因的cDNA,故不能从利用人胰岛B细胞构建的cDNA文库中筛选到胰高血糖素基因,D错误。故选D。15.图1、图2分别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部分操作步骤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图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相同B. 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保留滤液C. 图2中完成过滤之后弃去滤液D. 在图1鸡

20、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有助于去除杂质【答案】BCD【解析】【详解】图1、2中加入蒸馏水稀释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使细胞吸水涨破,后者是降低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使DNA沉淀析出,A错误;图1中完成过滤之后获取的是含DNA的滤液,所以要保留滤液,B正确;图2中加蒸馏水是使NaCl溶液的浓度降低,DNA逐渐析出,所以完成过滤之后DNA存在于沉淀物中,应弃去滤液,C正确;在图1鸡血细胞液中加入少许嫩肉粉,其中的木瓜蛋白酶能分解DNA中的杂质蛋白,从而有助于去除杂质,D正确。故选BCD。16.下列关于采用胚胎工程技术实现某良种肉用牛快速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取激素注射等方法对良种母牛作超数排卵处

21、理B. 体外培养发育到原肠胚期的胚胎即可进行移植C. 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D.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多胎较同卵双胎成功率更高【答案】A【解析】【分析】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对供体和受体的选择和处理(同期发情处理,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进行胚胎移植。所以在发情期给良种母牛注射激素,促进母牛多排卵,这种处理属于超数排卵处理。【详解】用促性腺激素对良种奶牛进行注射处理,可促使其超数排卵,A正确;进行移植的胚胎是桑椹胚或囊胚,B错误;受体对移植的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C错误;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双胎较同

22、卵多胎成功率更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胚胎移植的详细过程,注意同期发情处理的方法、胚胎移植的时间,明确胚胎分割次数越多,成功的概率越低。17.用XhoI和Sal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 如图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 如图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 泳道中是用Sal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 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DNA的结构、限制酶的特点和功能等。DNA一般是双螺旋结构;限制酶可以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

23、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详解】限制酶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的限制酶能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由电泳图可知XhoI和SalI两种酶分别切割时,识别的序列不同,A正确;同种限制酶切割出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再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可以构成重组DNA,B正确;SalI将DNA片段切成4段,XhoI将DNA片段切成3段,根据电泳结果可知泳道为SalI,泳道为XhoI,C正确;限制酶切割双链DNA,酶切后的DNA片段仍然是双链DNA,D错误,所以选D。【点睛】注意图1两种限制酶的识别位点数量,SalI有3个识别位点,能将DNA片段切成4段,XhoI有2个识别位点,能将DNA片段切成

24、3段。18.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CO2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B. 小鼠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数排卵的作用C. 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D. 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能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理解精子获能、超数排卵、胚胎干细胞的功能特点等,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可使精子获得受精能力,A正确;B、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其超数排卵,B正确;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

25、同的遗传物质,但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影响等,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有形态学差异,C错误;D、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成各种组织器官,因此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能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D正确。故选C。19.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B. 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C. 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D. 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答案】D【解析】【详解】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但是不能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植物细胞需要先去除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才能融合,A错误;B、

26、制备人工种子,需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C、能产生抗体的是浆细胞,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C错误;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需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正确。故选D。20. 2015年2月3日,英国议会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技术可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B. 捐献者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不能遗传给三亲婴儿C. 三亲婴儿的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提供的细胞核D. 三亲婴

27、儿的培育还需要早期环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答案】C【解析】【详解】A、受体母亲提供细胞核,供体提供去核卵母细胞,这样就可避免受体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物质(线粒体中的致病基因)传递给子代,A正确;B、红绿色盲属于核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而由图示可知捐献者提供的是去核的卵细胞,因此不会把其携带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三亲婴儿,B正确;C、由图示可知三亲婴儿的的染色体来自于母亲和父亲,C错误;D、由图示可知三亲婴儿的获得运用了动物细胞培养、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形成早期胚胎需要进行早期胚胎培养等,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核移植技术、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及细胞质遗传和核基因遗传等

28、知识。21.MRSA菌是一种引起皮肤感染的“超级细菌”,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有抗性。为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某兴趣小组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组别培养基中的添加物MRSA菌1100 g/mL蛋白质H生长正常220 g/mL青霉素生长正常32 g/mL青霉素100 g/mL蛋白质H死亡A. 细菌死亡与否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的B. 第2组和第3组对比表明,使用低浓度的青霉素即可杀死MRSA菌C. 实验还需设计用2 g/mL青霉素做处理的对照组D. 蛋白质H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新型抗生素【答案】C【解析】【详解】A

29、.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其细胞核的有无来确定细菌的死亡与否,A错误;B.第2组和第3组有两个变量:青霉素浓度的高低和蛋白质H的有无,二者对比说明使用低浓度青霉素和高浓度蛋白H可杀死MRSA菌,B错误;C.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母乳中新发现的蛋白质H与青霉素组合使用对MRSA菌生长的影响”,则还需设置一对照组:只加2g/mL青霉素,与第3组构成对照,C正确;D.抗生素由微生物产生,而蛋白质H是乳腺细胞产生,不属于抗生素,D错误。故选C。22.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

30、板B. 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D.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所以D不对。23.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

31、更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带叶原基的芽与植物体其他组织中的病毒含量相同B. 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C. 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D. 上图中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答案】A【解析】植物的茎尖或根尖不带病毒或病毒极少,其他部位带的病毒很多,带叶原基的芽是茎尖,A项符合题意;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B项不符合题意;是脱分化、是再分化,两个过程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C项不符合题意;细胞的全能性是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图示过程是离体的带叶原基

32、的芽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幼苗,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项不符合题意。【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一是看懂图、二是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条件的有关知识解题。24.生物学实验中常常遇到筛选问题,以下筛选不能够成功的是( )A. 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筛选融合的原生质体B. 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C. 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D. 利用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课本中多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需要明确各实验方法中是否有选择作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同位素示踪技术是从外面加入与生物体内的元素或

33、物质完全共同运行的示踪物,用以追踪生物体内某元素或某物质的运行或变化的一种方法,不能起筛选作用,A符合题意;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可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筛选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不符合题意;C、在高浓度盐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细胞是耐盐的细胞,所以可用含高浓度盐的培养基培养愈伤组织筛选耐盐突变体,C不符合题意;D、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能产生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细菌能正常生长和增殖,不能产生纤维素酶的细菌不能存活,因此可以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D不符合题意。故选A。25.微生物常被用于基因工程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从耐热的细菌中获取PCR所需的DNA连接酶B.

34、 大肠杆菌、酵母菌等是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C. 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具有合成抗生素的基因D. 常利用土壤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答案】D【解析】【详解】A、从耐热的细菌中获取PCR所需要的DNA聚合酶而不是连接酶,A错误;B、大肠杆菌、酵母菌结构简单,繁殖快等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受体细胞,B错误;C、作为载体的DNA分子需要含有标记基因,但不一定是抗生素抗性基因,C错误;D、常利用土壤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D正确。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26.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 )A. 在无氮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B. 在人体较深伤口处的破伤风杆菌C. 在新配制的无

35、机盐营养液中的酵母菌D. 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毒【答案】A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微生物的营养及其代谢类型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需要掌握各类细菌、真菌、病毒的类型和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判断。【详解】A、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独立地将大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因此在只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繁殖,A正确;B、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型微生物,只能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人体较深伤口处缺乏氧气,所以破伤风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B正确;C、酵母菌属于异养型生物,必须利用有机物才能生存,新配制的无机盐营养液中缺乏有机物,其中的酵母菌不能正常生长繁殖,C错误;D、灭菌后的动物细胞

36、培养液中活细胞都被杀死,病毒是寄生生物,只能寄生于活细胞生存,D错误。故选AB。27.荧光定量PCR技术可定量检测样本中某种DNA含量。其原理是:在PCR反应体系中每加入一对引物的同时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当Taq酶催化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使荧光监测系统接受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 Taq酶可以催化子链沿着35方向延伸,需dNTP作为原料C. 若循环次数相同则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D. 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

37、水平【答案】B【解析】【分析】PCR技术:(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2)原理:DNA复制。(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便合成一对引物。(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5)过程: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中温延伸:合成子链。【详解】A、引物与探针均具特异性,与模板结合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B、根据图示中引物延伸的方向可以确定,Taq酶只能从引物的3端

38、延伸子链,催化子链沿着53方向延伸,需dNTP作为原料,B错误;C、题干中提出“加入一个与某条模板链互补的荧光探针”,并且“每扩增一次,就有一个荧光分子生成”,因此反应最终的荧光强度与起始状态模板DNA含量呈正相关,C正确;D、由于cDNA是以某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的,所以若用cDNA作模板,上述技术也可检测某基因的转录水平,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条件及具体过程等基础知识,能与体内DNA复制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8.实验人员利用矮牵牛(二倍体,2n=14)的

39、红色花瓣细胞(液泡呈红色)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制备了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经筛选、培养获得杂种植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获得该杂种植株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 可利用电激、离心等方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 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筛选出杂种原生质体D. 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融合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为62条【答案】ABC【解析】【分析】矮牵牛(二倍体,2n=14)与枸杞(四倍体,4n=48)叶肉细胞杂交前应先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然后制备相应的原生质体并诱导其融合,最终获得杂种植株。【详解】A、获得该杂种植株的方法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其最大的优点是克

40、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A正确;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电激、离心、振动等)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B正确;C、杂种原生质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两种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所以可利用显微镜筛选得到融合后的杂种原生质体,C正确;D、若原生质体均为两两融合,则会形成3种细胞,即矮牵牛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枸杞细胞自身融合的细胞,杂种细胞,所以融合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8条或96条或62条,D错误。故选ABC。29.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在环境修复、农业生产等领域有广泛用途。下图是分离、纯化和保存漆酶菌株的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活污水中含

41、有大量微生物,是分离产漆酶菌株首选样品B. 筛选的原理可以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C. 在稀释涂布平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平板划线法计数D. 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菌株【答案】AC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分离、纯化和保存菌株的一般过程为:取样制成样品悬液涂布划线接种。2、分离和纯化细菌需多次进行选择培养。3、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体的分离和计数。【详解】A、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微生物,但不一定含有产漆酶的菌株,A错误;B、筛选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漆酶的底物,通过菌落特征挑出产漆酶的菌落,从而获得漆酶菌株,

42、B正确;C、在涂布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可以通过连续划线或稀释涂布平板法进一步纯化,但若要进行菌体计数,则需要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D、菌种的长期保存应该在低温下进行,D错误。故选ACD。【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分离、纯化和保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0.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单克隆抗体,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此过程利用了早期胚胎培养技术B. H-Y单克隆抗体由骨髄瘤细胞分泌C. 培养鉴别后的雄性胚胎用于生产

43、药物D. 目的基因与含有血红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的载体连接【答案】BCD【解析】【分析】效应B细胞能够分泌抗体,但是不具有增殖能力,而骨髓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因此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利用该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该杂交瘤细胞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特点。【详解】A、此过程利用了早期胚胎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A正确;B、H-Y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B错误;C、雌性个体可以泌乳,由于是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则鉴别后的雌性胚胎可用于生产药物,C错误;D、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制备过程

44、中,需要将目的基因与含有乳腺蛋白基因的启动子的载体连接,D错误。故选BCD。三、主观题31.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微生物制造酸奶(已知发酵的最适温度为3844)。活动记录如下:实验材料:2杯不加糖的酸奶(品牌不同)、1L牛奶。实验步骤:消毒:将1L牛奶放在锅内加热至82接近沸腾,然后在3只已消毒的05L广口瓶中各倒入等量牛奶,标明“A”“B”“C”。加菌种:立即在A、B两个广口瓶中各加入4mL不同品牌的酸奶,并搅拌均匀;在C瓶中加入40mL自来水,并搅拌均匀。发酵:将3只瓶的瓶口封好,放到事先已加热至3840的烘箱内。保持恒温1h。观察:1h后,每隔30min对瓶中情况观测一次,如果瓶中的牛奶已经凝

45、固呈果冻状便说明酸奶已做好。回答下列问题:(1)制酸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_,其新陈代谢类型是_,不能使用微波炉保温制酸奶,理由是微波可能破坏细胞的_(填物质)。(2)某小组同学按上述操作,一段时间后,在A、B瓶中始终均未得到果冻状的酸奶,C瓶还有点馊味。请分析其失败的原因。A、B瓶:_。C瓶:_。【答案】 (1). 乳酸菌 (2). 异养厌氧型 (3). 蛋白质、DNA等 (4). A、B瓶牛奶未冷却即加入菌种,可能使乳酸菌死亡 (5). C瓶加入的自来水可能含有(耐热的)杂菌,使发酵产物出现馊味【解析】【分析】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乳酸菌能够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

46、为乳酸,可用来制作酸奶。制作酸奶时,接种时要防止杂菌污染和温度过高烫死乳酸菌。【详解】(1)乳酸菌能够将牛奶中的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转变为乳酸,所以制酸奶利用的主要微生物是乳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微波炉制酸奶时微波能破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分子的结构,使乳酸菌失活,所以不能使用微波炉保温制酸奶。(2)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在A、B瓶中均未品尝到两个原有品牌酸奶的味道,是由于在加菌种时未冷却,高温杀死了两种不同品牌酸奶中的乳酸菌,所以A、B瓶中并无乳酸菌的发酵过程,牛奶并未变成酸奶。而C瓶则可能是自来水中含有的其他微生物经发酵使牛奶变馊。【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乳酸菌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

47、生对乳酸菌的认识,提高微生物应用和实验操作能力。32.饲养动物常用的植物饲料中含有难溶的植酸钙等物质,很难被动物吸收利用,还影响对其他营养物质的利用。若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则能催化其水解成为可以吸收利用的磷酸盐等。以下是科研人员从作物根部土壤中分离产植酸酶的菌株的过程示意图。请分析作答。(1)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酸钙以外,还应含有_、_、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2)为防止杂菌污染,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等进行_,而且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呈_状态放置。(3)接种以前进行的一系列操作,目的是在培养皿表面形成_。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_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4)

48、由于植酸钙的不溶解性,使培养基中形成白色浑浊。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实验结果显示AE五种菌株中,_是产植酸酶的最理想菌株。(5)以上方法对产生植酸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还需要进行_的实验。【答案】 (1). 碳源 (2). 氮源 (3). (高压蒸汽)灭菌 (4). 倒置 (5). 单个菌落(不答单个不给分) (6). 菌落数 (7). E (8). 发酵产植酸酶【解析】【分析】1、稀释平板法在培养基上分离、培养出微生物的单个菌落,以便于计数、移植、分离,从而达到纯培养的目的。2、选择培养基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

49、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由于植酸钙的不溶解性,使培养基中形成白色浑浊。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3.菌落:是指由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团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各种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菌落特征,如大小、形状、边缘、表面、质地、颜色等,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是衡量菌种纯度、辨认和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详解】(1)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

50、四类。因此,该培养基中除了添加植酸钙以外,还应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等基本营养物质。(2)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物,应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处理,接种微生物后培养皿要呈倒置状态放置,这样可以防止水珠滴落到培养基上污染培养物。(3)接种前进行的一系列操作都是为了在培养皿表面形成单个菌落。然后根据土壤样品的稀释倍数和接种稀释液的体积,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大致推测出样品中的活菌数。(4)由于植酸钙的不溶解性,使培养基中形成白色浑浊。产植酸酶的菌株会水解植酸钙,菌落的周围将形成透明的区域,根据透明区域的有无,可初步判断该菌是否产植酸酶。分析题图可以知道,菌落E周围的透明圈最大,所以菌

51、落E是产植酸酶的理想菌株。(5)通过以上方法对产生植酸酶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筛选,还需要进行发酵产植酸酶的实验进一步鉴定。【点睛】熟知微生物选择培养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培养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考察也是本题的考查点。33.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利用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科学实验。请认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装置A中的玉米种子,在萌发成为绿色幼苗的过程中,其代谢类型(同化类型)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这就是从_到_。(2)取B株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BC)。发育成植株D,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EF),又发育成为F植株。从生殖方式上分析,BD属于_生殖,DE属于_生

52、殖。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BDEF过程中分别发生了_、_、_(填分裂方式)。从遗传特点上分析,D与B比_(填相同或不同),F与D比_(填相同或不同)。(3)是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飞船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是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的高大植株,是自花受粉所结的果穗,其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那么,这种性状的出现是_结构改变引起的,属于_。利用这种育种方法,还可以用特定射线照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_,可以提高突变频率。【答案】 (1). 异养 (2). 自养 (3). 无性生殖 (4). 有性生殖 (5). 有丝 (6). 减数(减数和有丝也可) (7). 有丝 (8). 相

53、同 (9). 不同 (10). DNA(或基因或遗传物质) (11). 基因突变 (12). 愈伤组织【解析】【分析】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如果两两结合为合子,合子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如果卵细胞或者花粉单独发育为个体,则为单性生殖,也属于有性生殖;而体细胞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植物产生花粉或卵细胞都要经过减数分裂,而产生体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则一般是有丝分裂。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保持了亲本的特性且表现性状一致,而有性生殖由于发生了基因重组,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无性生殖过程和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一般为基因突变,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详解】(1)种子在萌发成为绿色幼苗的过程中,

54、从没有绿叶到生成绿叶,其代谢类型从异养到自养的本质性的变化。(2)幼苗B的茎尖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植株D,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此过程进行有丝分裂,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B植株进行有丝分裂形成植株D,植株D进行减数分裂形成E,再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F,细胞分裂的方式也属于有丝分裂;由于植株D是取B株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其基因型都可能是杂合子,但二者的基因型相同。而植株F是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其基因型一定是纯合子,所以F和D相比,二者基因型不同,且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是否出现性状分离也不同。(3)-是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飞船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是从太空返回的玉

55、米种子种植后的高大植株,是自花受粉所结的果穗,纯种玉米上出现了新性状。新性状的出现是因为玉米的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基因突变。利用这一原理,通过诱变育种的方法,可以用特定射线照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提高突变频率。【点睛】关键:一是注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二是两种生殖方式的过程中涉及的细胞分裂方式的区别。34.鸡干扰素是一种具有高效和广谱抗病毒作用的细胞因子,广泛用于动物领域的抗病毒治疗。科研人员将鸡干扰素基因作为目的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以获得抗病毒烟草。下图为科研人员制备能合成鸡干扰素的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的流程,表示相关的操作,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

56、切割位点如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设计引物序列的主要依据是_的特定碱基排列顺序。科研人员还在两种引物的一端分别加上了_和_(填DNA序列),以便于后续的剪切和连接。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两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是_。ATi质粒内,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应位于T-DNA内B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每种限制酶只有一个切割位点C酶切后,目的基因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不相同D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相同(2)步骤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未标注出的元件还可以有_,步骤中需先用_处理农杆菌以便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细胞。(3)步骤中,科研

57、人员提取愈伤组织细胞的RNA后,先通过_获得DNA,再进行PCR扩增,若最终未能检测出干扰素基因,其可能原因是_。【答案】 (1). 鸡干扰素基因 (2). GAATTC (3). GGATCC (4). AC (5). 复制原点 (6). 钙离子 (7). 逆转录 (8). 鸡干扰素基因未导入愈伤组织细胞 (9). 导入后未转录出mRNA【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

58、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步骤中,利用PCR技术扩增鸡干扰素基因时,引物应可以和鸡干扰素基因两端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需要根据鸡干扰素基因两端的部

59、分核苷酸序列来设计引物的碱基序列。据图可知,该转基因过程用EcoR I和BamH I两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以避免质粒或目的基因的自身连接,应在两种引物的一端分别加上EcoR I和BamH I的识别序列GAATTC和GGATCC,以便于后续的剪切和连接。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构建表达载体需用两种限制酶,选择的原则为:A、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应位于Ti质粒的T-DNA内,这样能保证目的基因插入到T-DNA中,而后目的基因可随着T-DNA进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中,A正确;B、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不能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否则,达不到转基因的目的,B错误;C、酶切后,目的基因需要形

60、成两个不相同黏性末端,这样能避免自身环化,C正确;D、酶切后,Ti质粒形成的两个黏性末端序列也不能相同,否则会自身环化,D错误。故选AC。(2)基因表达载体中除含有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和复制原点。据此可知,步骤所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中未标注出的元件还可以有复制原点,复制原点的存在,可以保证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步骤为导入受体细胞,这里的受体细胞是土壤农杆菌,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之前,可用钙离子处理农杆菌,以增大细胞壁通透性,提高转化效率。(3)步骤为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在该过程中,科研人员首先提取愈伤组织细胞的RNA,然后通过逆转录获得DNA,再进行PCR扩增,若最终未能检测出干扰素基因,其可能原因为:鸡干扰素基因即便导入了农杆菌,也不一定能导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导入烟草愈伤组织细胞的鸡干扰素基因不一定能够正常转录,也可能为转录出的鸡干扰素的mRNA若被水解, 则不能通过逆转录获得鸡干扰素基因。【点睛】熟知基因工程的原理以及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别图中各个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