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539KB ,
资源ID:131010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101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2017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1、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学习目标:1.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2.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重点: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及评价;比较三次改革的异同点。2.难点: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教材整理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1)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问题尤为突出。(2)斯大林逝世为赫鲁晓夫改革提供了契机。2内容(1)农业方面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2)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2、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评价(1)意义: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一定成效。(2)局限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提出“2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赫鲁晓夫个人作风因素也阻碍改革的进行。4结果1964年,赫鲁晓夫在党内斗争中失败,被迫退出政治舞台。 误区警示赫鲁晓夫改革废除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是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斯大林模式发起的一次全面冲击,但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基础上,对斯大林经济模式中明显不适应生

3、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改革。从宏观上来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叛逆者;是斯大林模式的修补者,而不是抛弃斯大林模式的革新者。教材整理2勃列日涅夫改革1目的: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状态。2内容(1)工业方面: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2)农业方面: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3评价(1)作用:收到了一定效果。 (2)局限: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陷于停滞;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经济发展速度放缓。4结果:到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图解示意图示法理解勃列日涅

4、夫改革教材整理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1背景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戈尔巴乔夫上台。2内容(1)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2)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3弊端(1)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并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经济结构更加失调。(2)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给予企业自主权等政策没有真正实行。4后果(1)经济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2)后来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80课中思考题,思考:你认为当时苏联的首要目标应该是“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吗?【提示】20世纪80年代初

5、,由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失败和苏联与美国争霸局势的加剧,苏联经济全面滑坡,到1985年,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在这样的情况下,苏联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稳定秩序,而不是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戈尔巴乔夫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苏联几十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过来。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事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误区警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失败,而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中国已经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腾飞,生活巨变

6、,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客观上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仍有光明前景。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赫鲁晓夫首先进行了改革,其重点在农业方面,但由于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最终失败。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但最终使苏联陷入危机边缘。3.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国内外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探究点一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史 料解 读史料一他(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理解“新旧时代”的含义,辩证地评价。史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

7、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苏联人均生活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渴望改变现状的呼声日益高涨。史料逐层推进地提到表现、原因与结果,逐一对比分析。【史料应用】(1)史料一是怎样评价赫鲁晓夫改革的?(2)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和赫鲁晓夫的改革有何异同?【提示】(1)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体制,但又未从根本上取得突破。(2)相同点: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

8、败;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不同点:前者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后者的重点在工业领域。【史论拓展】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1)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2)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经济体制入手;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在未见成效后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只是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探究点二戈尔巴乔夫改革史 料解 读史料一20世纪8090年代苏联国

9、民生产增长率统计表年份198119851986198819891990国民生产增长率3.2%2.8%2.4%4%注意史料中的数据变化趋势。史料二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注意关键信息“仅为”“低于”。【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20世纪809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呈现的趋势。【提示】国民生产增长率连年下降,到1990年出现负增长。 (2)根据史料二,指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存在的问题。【提示】戈尔巴乔夫的经济

10、改革没有实现“加速发展战略”,经济增长率下降。【史论拓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启示(1)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2)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3)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4)改革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努力建设政治文明,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5)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只有计划或只有市场都不利于发展生产力,要把两者相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6)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

11、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7)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2016烟台高一检测)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先后有多位领导人进行改革,有人评价其中某位领导人“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这位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解题模板】抓关键理解材料信息“挥向了党的脖子”排易误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只是在维持原有体制下的局部调整;叶利钦推行改革时,苏联已不复存在,苏共也已丧失执政地位,A、B、D三项与材料意思不符验结论根据材料“改革的手术刀挥向了党的脖子”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动摇了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导致

12、了苏共执政权的丧失,与材料意思相符,C项正确【答案】C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导学号:72040111】A自然灾害的影响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长期战争的破坏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53年”可以判断,当时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答案】B2(2016北京西城区高一检测)以下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述,正确的是()A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B推广玉米种植获得成功C突破斯大林模式的限制D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解析】根据所学知

13、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故A项正确;推广玉米种植在西伯利亚地区并未获得成功,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不可能全面引入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答案】A3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这一措施()A仍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B是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C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14、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解析】由“1973年”可知,这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排除C项;苏联成为超级大国是在“二战”后,排除B项;拉开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改革,排除D项。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A项。【答案】A4(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推行改革的最高领导人是()A戈尔巴乔夫B勃列日涅夫C赫鲁晓夫D叶利钦【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开始在经济、政治、外交上进行一系列改革,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故A项正

15、确;勃列日涅夫改革时间为19641982年,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时间为19531964年,故C项错误;叶利钦是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担任俄罗斯总统,故D项错误。【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112】材料一我的俄国朋友告诉我说:“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门路或后门进最好的学校,去度假胜地,使用公家汽车的门路或是进入为权贵开设的特种商店购货的门路。在这些商店里,一辆新的125型小汽车只卖1 370卢布,而不是通常的售价7 500卢布。”材料二“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材料三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

16、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以便能够长久使用。材料四尽管排队买物品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的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还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以上材料选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人史密斯著的俄国人(1)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苏联社会存在哪些不足之处?(2)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为改变这些不足,苏联在20世纪6080年代进行了哪些改革?结果怎样?【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概括阐述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整合。第(2)问和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苏联官僚腐败(或者

17、特权等级依然存在);苏联的工人生产积极性不高;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奇缺。(2)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容易导致政治腐败;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或排斥市场的指令计划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失败。学业分层测评(十七)(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里所谓“蛮干”是指他()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强

18、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D彻底突破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B两项都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赫鲁晓夫并没有能够彻底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赫鲁晓夫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强行推广种植玉米运动,造成了很大损失,获得了“蛮干家”的称号,故选C项。【答案】C2(2016黔东南高一检测)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

19、粮食减产,因此农业成就显著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只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故C项错误;由于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阻碍了改革的进行,故D项错误。【答案】B3(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1964年10月,赫鲁晓夫辞职下台后曾自豪地说:“也许我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这一件那就是,他们只需要投票就能让我下台,而斯大林则会把他们全部抓起来。”但舆论却认为其在位期间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这实际上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导学号:7

20、2040113】A并未冲破原有模式B无从改善政治环境C疏于解除思想禁锢D鲜有触及经济领域【解析】材料中“并未真正解决包括经济领域在内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的信息说明赫鲁晓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故A项正确;无从改善政治环境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项错误;疏于解除思想禁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触及经济领域的改革,故D项错误。【答案】A4(2016盐城高一检测)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时期,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与美国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使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该领导人是()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

21、乔夫【解析】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军事实力都弱于美国,只有勃列日涅夫时期推行新经济体制,发展军事实力,在军备竞赛中一度占据优势,C项符合题意。【答案】C5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和管理,相对于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答案】D6前苏联国家领导人戈尔

22、巴乔夫说:“这些年来进行的种种改革都失败了,国家失去了前途。”“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他“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导致的直接结果是()A苏联解体B东欧剧变C“冷战”形成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解析】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首先进行经济改革,但是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于是,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答案】A能力提升7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导学号:72040114】A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放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原则D在

23、维护原有模式下进行修补【解析】在斯大林体制下,用行政命令代替经济手段,完全排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A8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A导致了苏联的解体B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地改革【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从内容上看”和“最大不同”。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只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局部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彻底地改革。A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24、的结果,B、C两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均不是最大不同之处,故选D项。【答案】D9苏联解体十余年来,在俄罗斯社会和广大历史学家的意识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对苏联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新评价的新观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115】材料一由俄罗斯教育部审定的20世纪祖国史中对赫鲁晓夫有这样的评价: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材料二历史学家尤叶梅利亚诺夫撰文写道:“对斯大林作用的评价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那时候主要注重实际成就,不太注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付出了多大代价这样的问题。当斯大林逝世之际,他给俄罗斯留下什么?俄罗斯当

25、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那些指责斯大林的人(戈尔巴乔夫等)却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材料三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戈尔巴乔夫等”是如何“用其双手毁灭了这个超级大国”的?【解析】第(1)问,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第(2)问,应从戈尔巴乔夫改革由经济领域的改革转向政治领域的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进行分析作答。【答案】(1)积极作用: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不足之处:经济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2)戈尔巴乔夫为了缓解经济困难,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