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能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为与美国的经济援欧计划相抗衡,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与它们的贸易联系,成立了()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华沙条约组织C.经济互助委员会D.欧洲联盟2.右图人物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这位苏联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3.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相似之处有()改革都以失败告终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使苏联中央集权得以加强A.B.C.D.4.20世纪80年代后期,波兰、民主德国、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因自身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
2、困难,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相继发生剧变,新政权争先恐后向西方靠拢。东欧剧变最根本的变化是()A.执政党的变化B.国家名称的变化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D.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5.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6.苏维埃俄罗斯报在社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最大“功绩”在于瓦解了一个有近70年历史的苏联,他留给我们的是一个分崩离析的、什么都是也什么都不是的国家,无节制的通货膨胀和占全国人口80%的大贫困。“他
3、”指的是()A.赫鲁晓夫B.勃列日涅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7.以下几个历史片段所指的国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诞生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20世纪30年代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91年年底解体A.中华民国B.奥匈帝国C.苏俄(联)D.联合国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50年,苏联农业总产值已经接近1940年的水平,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还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但是粮食生产停滞不前,长期处于落后状态。1950年全苏联的粮食产量仅有8120万吨,比1940年还少440万吨1950年后,苏联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下降,工业消费品严重不足,农民负担沉重农民
4、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发展缓慢。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苏联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针对材料中的这些问题,谁最先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什么结果?9.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召开了一次以“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如果你是兴趣小组的成员,请你根据下列篇章,揭开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面纱。【线索篇】(1)下列年代尺构成本研究主题“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的历史线索,请写出对应时间发生的事件。【情景篇】伊万诺夫出生于1919年,现在已是百岁老人。我们从下面伊万诺夫生活中的记忆片段来了解这段历史。事件:1991年苏联解体情景:伊万诺夫老人放下手中的报纸,喃喃道:(
5、2)改革把苏联搞“乱”了;改革把苏联搞“死”了;改革把苏联搞“垮”了,苏联巨人倒下了。【评判篇】(3)你认为下面的观点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观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知能演练提升1.C2.A3.B4.C从表面上看,东欧剧变只是国家名称、执政党发生了改变,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但实质上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正确答案是C项。5.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后,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继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最终引发了东欧剧变。6.C7.C8.参考答案(1)苏联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弊端。(2)赫鲁晓夫。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且存在严重偏差。9.参考答案(1)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开始改革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进行改革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开始进行改革苏联解体(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3)观点正确。理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很大挫折,表明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艰难;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