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品读感悟,全班研讨1. 思考: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 35 自然段,看看作者围绕他所提出的这个观点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证明?请同学们用“谁发现了什么”简要概括。(A. 波义耳发现了紫罗兰花的变色,制成了酸碱试纸;B. 魏格纳发现了蚯蚓地理分布的情况,从而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C. 阿瑟林斯基发现了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2. 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细读课文,找找这些事例中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例:这三件事相同的地方在于三个人都是在遇到很奇怪的问题后,抓住问号不放,追根求源最后发现了问题的结果,就
2、是问题的真理。)3. 思考:与追根求源意思相近的词语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见微知著。)4. 总结:是的,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科学家们总是抓住了平常人们司空见惯的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不断地追根求源,不断地去探索,最后发现了真理。5. 思考:这是你们在这三个事例中发现的三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你们还能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这三个事例发生的相同规律吗?让我们先分别走进每个事例再总结吧。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一个事例,齐读第 3 自然段。(1)思考:第一个事例讲的波义耳发现了什么问题?(紫罗兰中有一种成分遇到盐酸会变红。)(2)思考:他根据他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哪些疑问?请用横线画出来。(那么,这种物质到底
3、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3)思考:他是怎样研究问题得到他的真理的?(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4)思考: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了波义耳对于科学的执着的精神和实验的艰苦。)(6)总结:在实验和研究中波义耳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但他仍坚持不懈,最后他终于成功了,后来波义耳利用这一特点,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6. 思考:同学们在刚才的事例中找得很详细,能否用同样的方法再分析第二个事例?(第二个事例讲述了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形成。)(1)思考: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惑?(因病
4、住院,无聊时看世界地图的发现,引起了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的注意。)(2)思考:魏格纳怎么分析这种现象的?齐读。(3)总结:魏格纳的成功在于从问号中寻求真理。抓住司空见惯的问题并不断探索的事例不只是波义耳一个,魏格纳也是这样,所以文章第 4 自然段的开头就用了无独有偶这个词。7. 思考:谁再来分析第三个事例?(阿瑟林斯基在儿子睡觉时看到儿子的眼珠转动产生疑问,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他以儿子、二十名成年人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1)在读时把一连串和反复着重读的原因是什么?(说明阿瑟林斯基有着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2)总结:科学家们正是抓住这个规律,在产生了不同的问题之后,进
5、行了艰苦的摸索,探究,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把问号拉直变成了感叹号,最终找到了真理。他们的事例,正是论证了作者的观点。8. 思考:请一位同学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要成为一位有所成就科学家,除了要善于发问,不断探索之外,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呢?(要想成为有所成就的科学家,除了要善于发问,不断探索之外,还要有锲而不舍、独立思考的能力。)(1)思考:在科学史像这样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最后找到真理的还有很多,你们还能说出一两个吗?(学生自由发挥)(2)思考:由此看来“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
6、发现真理。”在这段话里老师对见微知著不太理解,谁来帮帮老师?(生查词典解决)(3)思考:课文学到这儿你对“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有什么新的理解吗?用“只要就”解释此句。(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4)总结:作者用了典型的事例证明了自己提出的“真理诞生在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刚才同学们也说了很多事例,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证明了这条亘古不变的道理。希望大家在学业中能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二、回归整体,总结收获回读全文,谈谈课题的含义。全班同学交流学习收获,可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等方面谈,教师重点强调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板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紫罗兰花的变色 发现问题蚯蚓的分布 推论问题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我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阅读分享,让学生达到因学文而心有所动。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说话的舞台让给学生。我始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堂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