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897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复习(版块一 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前期 第11讲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学生用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1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课程标准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2.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选择性必修1第11课P6066】(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郡管理。2汉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出击匈奴:汉初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东汉派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2)西通西域:西汉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

2、府。(3)屯戍政策:汉朝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3隋朝: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也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管理和对流求的联系。4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5两宋:宋朝先后与辽、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6元朝: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政权长期并存和对峙的局面,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7明朝:除礼部、鸿胪寺外,设提督四夷馆。(1)修筑长城:防范蒙古骑兵入境袭扰。(2)互市贸易: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

3、族开展贸易。(3)机构设置:在东北、西南等边疆地区设置不同形式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边疆的管理。8清朝:设立理藩院(1)对蒙古:通过满蒙联姻、军事斗争等手段,巩固了北部、西北边疆。(2)对西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3)对西南地区: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逐渐进行“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官,选派有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汉朝: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2隋唐: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通过海路,日本大量遣唐使来到唐朝,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3宋代: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

4、4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马可波罗抵达中国,后来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5明清: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海禁、闭关锁国。知识点二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选择性必修3第9课P4954】(一)古代的商路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丝绸之路(1)概念: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接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张骞“凿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基本情况,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3)衰落: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2草原丝绸之路(1)匈奴、突厥等游

5、牧民族的西迁之路。(2)在丝绸之路北面,从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西行,经由咸海、里海以北通往欧洲或小亚细亚的商路。3西南丝绸之路(1)从关中平原入蜀至成都平原,沿横断山麓南下,跨越澜沧江、怒江,向西进入缅甸和印度,再通往中亚、西亚等地的商路。(2)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4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早在西汉,中国就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宋元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文化的传出(1)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中亚向西传播。(

6、2)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3)瓷器主要经过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2.物质文化的传入(1)西汉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苜蓿、葡萄等作物。(2)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有: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3)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3精神文化交流(1)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2)祅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3)中亚和西亚的

7、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4)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1.学习情境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思考:从图示中看出唐朝的民族关系如何?2视野拓展对羁縻政策的评价中国历代王朝应对边陲,无论是边疆政权还是地方政治势力,基本制度和方略都是“羁縻”。“羁”就是以军事压力予以控制,“縻”则是以经济利益予以安抚拉拢,可谓软硬兼施。中央政府承认了各地方和民族的差别,既有利于中原核心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为基于交流的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苏力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解读:羁縻政策体现了历代中央政府灵活的边疆治理政策因俗而治,既能巩固中原王朝统治,又促进边疆地区和平发展。3

8、学术情境朝贡制度的特点朝贡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把中国国内的群臣关系扩大到周边诸国,把国内的政治统治照搬到周边诸国。伴随着朝贡的交易方面的经济利润是次要的与贡物相比,明朝皇帝的“回赐”数量是巨大的,往往是贡物的数倍,并且对朝贡国的附带品实施免税的恩惠。日本学者檀上宽明初的海禁和朝贡思考:该学者认为朝贡制度有何特点?4生活情境从“青花瓷”看中西文化交流元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侧重于西方,主要是中国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这两大先进文化之间的交流。这正是元代青花瓷大量出现的时代背景,因此人们看到了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异域风格,器型庞大,装饰繁缛,它在整个亚洲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并通过陆地和海洋两种途径从景德镇向西

9、方传播。思考:青花瓷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5视野拓展“香料之路”的兴衰汉志商道,亦称“香料之路”。自东方从海路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思考:后来,汉志商道衰落的原因是什么?6构图解史古代商路上的物质和技术交流7.知识拓展商贸活动对文化传播的意义从现代观点看,“丝绸之路”主要是商业通道,但正是借助这一商业通道,在商贸交流中,中西文化得到了广泛交流。由于“丝绸之路”的交往是我国商贸活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时期,所以文化交流乃是以我为主,我国文化对外影响和传播是主要的,即便是接受外来文化,也很快为我国文化所吸收、消化,成为我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关键能

10、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海纳百川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学术前沿中国古代的和平交往以礼仪之邦、“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古代统治者将对外交往纳入朝贡制度的框架,目的在于和平自守,维护农业文明社会的稳定,并且通过和平方式将中华文明带给周边少数民族和国家。费正清认为,“对于中国的统治者而言,朝贡的道德价值是最重要的;对于蛮夷来说,最重要的是贸易的物质价值”。朝贡制度建立的前提是政治上的臣属,它以中国为中心,周围“夷狄”各国接受册封。在明清时期,朝贡制度与“海禁”政策并行不悖,相辅相成,其“防”“禁”特色十分鲜明,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思维激活材料反映了中国的朝贡制度具有和平主义的性质。与近代欧洲国

11、家对外扩张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是否朝贡也是朝贡国的自愿行为,不受中国武力左右。史料实证隋唐民族政策史料隋唐时期汉族与突厥、吐谷浑、吐蕃、羯、回纥、南诏、西域等民族广泛融合,形成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奠定了现代中华民族的基础。至今,海外的唐人街、唐服唐装、东亚一些国家的唐代建筑等,无一不是唐代民族融合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结果。公茂虹解读中国梦:一个古老民族的百年梦想解读唐太宗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从而推动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民族政策推动民族融合。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一些少

12、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到江南等地区。(2)联合斗争: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紧密。(3)友好交往:历代尤其是在王朝大一统的条件下,在和平环境中友好相处,交融加速。(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大大加速了民族交融。(5)“和亲”“册封”促进民族交融:640年,唐太宗派人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等。(6)兼并战争促进民族交融:春秋时期,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

13、共同体意识的途径(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坚守。(2)保障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和祖国统一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取向。(3)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基石。(4)坚定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纲领和方向指南。(5)坚持和完善民族政策是培育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保障。(6)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探究点二碰撞融会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术前沿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丝

14、绸之路不仅是物质传播之路,更是人类文化呈现的舞台和文明展示的平台。在此视域下,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不断彰显,具体来看:第一,丝绸之路是世界文明、文化重新发现之路;第二,丝绸之路是人类社会各种文明形态开放交流之路;第三,丝绸之路是人类物质文明相互流通之路;第四,丝绸之路是人类语言媒介交汇传播之路;第五,丝绸之路是人类观念信仰开拓延展之路;第六,丝绸之路是人类思想精神融汇沟通之路。林少雄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思维激活古代中国处于“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端点,是丝绸之路的“凿空”之国,为欧亚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现在中国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

15、议,展示了中国对欧亚空间进行深度交流与合作的开阔情怀,显示了中国对欧亚战略空间发展与合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史料实证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史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史料二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

16、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解读第一段史料重点描述了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并说明其对汉代的兴盛及对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二段史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对金银的需求,以及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隔绝的状态。探究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历史解释从文化交流的视角看丝绸之路的作用(1)吸收并发展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产生了中国化佛教的代表禅宗和受佛教影响的新儒学宋明理学。(2)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明,尤其是中国的丝绸、瓷

17、器、茶叶成为“四大发明”之外传播世界并被广为接受的三大标志性中国文化。(3)在东亚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且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屹立千年,独具东方魅力。(4)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不断吸纳周边民族文化以及外来文化,奠定了现代中国作为世界多民族国家在东方的疆域版图和多元民族文化共存的文化大国地位。(5)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知和文化交融,实现了古代社会农耕、游牧等主要经济形态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启了全球化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漫长征程。唯物史观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之路的区别项目古代丝绸之路现代丝绸之路时代背景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工业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范围亚欧大陆和非洲全球经济交流方式商品输出

18、商品和资本输出贸易方式中转贸易直接贸易交通通信方式人力、畜力、帆船现代交通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2018全国卷,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剖析领悟正确答案演练12021八省联考辽宁卷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酒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

19、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这一记载反映了()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演练22022江苏省启东市期中考试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可知元朝民族交融的特点是()A少数民族内迁使民族交融加强 B外来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融C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主

20、要是靠宗教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元开始演练32022山东威海期末1413年,明政府在平定思南、思州二土司之乱后,分其地为八府四州,并分湖广、四川、云南三布政司地置贵州布政司。这一做法()A扩大了统治区域B加强了边疆管理C解决了割据隐患D废除了行省制度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2022山东淄博期末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稻、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世界领先求同存异B高度繁荣多元一体C官府主导朝贡贸易D对外开放互通有无22022山东威海期末唐太宗对于降服或内附的少

21、数民族,奉行“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的开明理念,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据此分析,羁縻政策的推行()A使寒门子弟可以加入统治阶级队伍中来B为贞观之治赢得了一个和谐的民族环境C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D扩大了唐王朝的国际影响力32022山东枣庄八中月考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这说明()A互市推动对外贸易发展B茶马古道促进人口迁移C跨区域间贸

22、易来往密切D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弊端42022山东菏泽期末儒家提倡的“修文德以来之”的民族观,是历代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和指导原则,儒家的民族观()A与我们现代的民族观基本相同B是各朝代实施羁縻政策的思想渊源C消除历代边疆地区的割据隐患D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条件第11讲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交流必备知识自主学习1提示:唐朝通过边疆机构的设置,使得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3提示:政治上宣扬国威;经济上厚往薄来。4提示:元朝疆域辽阔,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交流扩大。5提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导致陆上贸易减少;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东西方交

23、流的减少;近代新航路的开辟使东西方的贸易以海上为主。关键能力素养提升探究点一提示:唐太宗实行积极开明的民族政策,采取“战而后和”的政策,妥善处理与东突厥、西突厥的关系;采用和亲政策处理与吐蕃的关系,如文成公主入藏。探究点二提示:背景不同: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是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目的不同: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是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交往方式不同: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居多。影响不同: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新

24、航路开辟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民族灾难。命题溯源聚焦高考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示例答案:B演练1解析:汉朝派遣使者出使西域的过程中引入了西域的葡萄和苜蓿,说明政治交往中促进了经济的交流,故选B项;“已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对西域农作物的引进,不能说明西汉社会风俗的变化,更无法体现“丝绸之路”是否已经完全形成,排除CD两项。答案:B演练2解析:“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可见这里的融合方式是中外融合,故选B项;“大批东来的

25、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是外来民族,不是国内的少数民族,排除A项;“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这种方式只是元朝民族融合其中的一种,不能以偏概全,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就已经开始了,排除D项。答案:B演练3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在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取消土司,改设流官的做法能够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强化边疆管理的表现,故选B项;改土归流是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扩大统治区域无关,排除A项;“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改土归流是强化行省制度的表现,排除D项。答案

26、:B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1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与此同时,“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些现象充分证明其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互通有无,故D项正确;题干仅是述及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但没有提及中国商品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排除A项;高度繁荣不合适,排除B项;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说明中国商品经过丝绸之路运送到西方,但没有提及这种贸易是“以政府为主的朝贡贸易”,排除C项。答案:D2解析:根据材料“推行以羁縻府州为主的和平民

27、族政策,不轻易用兵,且以诚相待”可知,这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定和发展,为唐代“贞观之治”奠定了稳定的民族环境,故选B项;“寒门子弟可以加入统治阶级队伍中来”,反映的是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的民族政策,与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排除C项;羁縻政策是唐代民族政策,非国际问题,排除D项。答案:B3解析: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和“对外贸易”无关,故排除A项;人口迁移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B项;依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借助茶马古道,较好地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故C项符合题意;D项在材料未体现,故排除。答案:C4解析:根据“修文德以来之”可得出,儒家所倡导的民族观主张统治者要实行德治,各民族和谐共处,这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项正确;儒家的民族观与现代的民族观并非完全相同,A项错误;羁縻政策指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的政策,而“修文德”强调发扬文治教化,二者并无渊源关系,B项错误;C项中“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