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8758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8页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一中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在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体内b均为4种B. 若m为腺嘌呤,则b一定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C. 若a为核糖,则ATP脱去两个磷酸后,可形成bD. 若a为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可存在于HIV中【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1分子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1)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

2、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2)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的碱基是A、T、G、C,RNA中的碱基是A、U、G、C;2、分析题图可以知道,m是含氮碱基,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详解】A、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噬菌体中的核酸是DNA,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是RNA,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 A正确;B、如果m是腺嘌呤,b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错误;C、a是核糖,b为核糖核苷酸, 则ATP脱去两个磷酸后,可形成b, C正确;D、a是核糖,则b是核糖核苷酸,由b构成的核酸是RNA,RNA可存在于HIV中,D正确。故选B。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磷

3、脂属于脂肪,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B. DNA属于核酸,是所有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C. 胃蛋白酶属于蛋白质,是传递信息的物质D. 糖原属于多糖,是植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包括脂肪、固醇和磷脂。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其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详解】A、磷脂属于脂质,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A错误;B、DNA属于核酸,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故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DNA,B正确;C、胃蛋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C错误;D、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糖原是动

4、物细胞中储能物质,D错误。故选B。3. 下列有关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 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 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D.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答案】D【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

5、双分子层,A错误;B、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且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C错误;D、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其细胞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的无氧呼吸也发生在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D。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动物细胞的形态主要由细胞骨架决定B. 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内膜上均可以形成ATPC. 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降解所吞噬的物质D. 细胞液的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等【答案】A【解析】【分析】1、真核

6、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机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2、细胞中ATP的形成途径有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故ATP的产生场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3、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中的病毒或细菌。其中的水解酶是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详解】A、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构成的网架体系。细胞骨架对于细胞形态的维持等具有重要作用,动物细胞的形状主要由细胞骨架决定,A正确;B、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形成大量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可以形成ATP,但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

7、膜,不是叶绿体内膜,B错误;C、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再运到溶酶体的,溶酶体自身不能合成大分子物质,C错误;D、细胞液是液泡中的液体,其内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D错误。故选A。5.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B.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C.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D.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有20种

8、,其种类因为R基的不同而不同。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过程形成多肽链,多肽链经过加工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这一过程需要核糖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的参与。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相邻的两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3、蛋白质作为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变成氨基酸之后,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基因的指导,需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完成。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需要tRNA来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上。【详解】A、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蛋白酶是一种蛋白质,A正确;B、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有R基决定,R基决

9、定了氨基酸的性质,进而影响了蛋白质的性质,故蛋白质的性质不仅与影响其空间结构的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有关,B正确;C、细胞膜上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但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是tRNA,C错误,D、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D正确。故选C。6.在还原糖、蛋白质和脂肪的鉴定中,有关操作及其作用,错误的一项是()A. 在鉴定前留出一部分样液,作用是设置对照B. 制备蛋白稀释液,防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粘在试管壁上C. 研磨梨或苹果时加入石英砂,是为了研磨充分D. 脂肪鉴定中加入酒精,目的是杀死细胞以利于染色【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生物组织中化

10、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鉴定类实验的操作流程模板:取材(应该选取无色且富含被鉴定物质的材料)处理材料(制备组织样液或制片)加鉴定剂(根据实验原理和要求,准确添加所需的鉴定试剂)观察,得出结论(对应实验目的进行准确描述,并做出肯定结论)。【详解】A、生物实验的原则之一是对照原则,所以在鉴定前留出一部分样液,作用是设置对照,A正

11、确;B、如果蛋清液浓度过大,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黏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涮洗干净,B正确;C、石英砂能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所以研磨梨或苹果时加入石英砂,是为了研磨充分,C正确;D、脂肪鉴定中加入酒精,目的是洗去浮色,有利于观察,D错误。故选D。7.下列有关高等植物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线粒体、叶绿体中有一定数量的核糖体B. 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无关C. 叶绿体产生的ATP可快速进入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D. 吡罗红和甲基绿混合染色剂使细胞核区域染成红色【答案】A【解析】【分析】1、线粒体和叶绿体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即组成这两种细胞

12、期的蛋白质有一部分是它自身的DNA指导合成的,据此可知这两种细胞器中有核糖体的存在。2、基因表达,即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植物细胞中膜蛋白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供给暗反应,不能供给其他生命活动,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来自线粒体;吡罗红和甲基绿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使DNA变成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变成红色,因此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时,能使细胞核区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详解】A、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其中含有DNA和核糖体,都能发生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A正确;B、据分析知:细胞中膜蛋白

13、的形成与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B错误;C、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供给暗反应,不能供给其他生命活动,C错误;D、吡罗红和甲基绿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使DNA变成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变成红色,因此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时,能使细胞核区染成绿色,细胞质区域染成红色, D错误。故选A。8.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研究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过程。测得与之密切相关的三种细胞器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a曲线对应的细胞器是核糖体B. 图中a、b、c都具有蛋白质加工功能C. 图中b、c属于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D. 35S只能用来标记部分氨基酸

14、的侧链基团【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氨基酸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分泌蛋白合成分泌过程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根据放射性强度中,a、b、c顺次出现高峰,则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曲线对应的细胞器是核糖体,A正确;B、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对蛋白质有加工的功能,而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B错误; C、据分析知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两者都是单层膜结构,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C正确;D、氨基酸的结构中只有R基是未知的,其他部分中都不含S元素,所以标记的氨基酸中标记的元素只能来自于侧链基团即R基, D正确。故选B。9.在紫色洋葱

15、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中,显微镜下可依次观察到甲、乙、丙三种细胞状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观察甲到观察乙须将5倍目镜更换为10倍目镜B. 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中,没有水分子从胞内扩散到胞外C. 甲、乙、丙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D. 与甲相比,乙所示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较低【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据图分析:甲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较小,乙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较大,丙未发生质壁分离或质壁分离已复原。【详解】A、由观察甲到观察乙,并没有放大细胞,只是质壁分离的程度不同,不需要更换目镜,A错误;B、由乙转变为丙的过程是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此时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

16、液浓度,所以水分子从细胞外扩散到细胞内的速率大于从细胞内扩散到细胞外的速率,B错误;C、当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浓度较高的溶液中时,刚开始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经历甲、乙过程;一段时间后,进入细胞液,外界溶液浓度逐渐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经历丙过程,因此可在同一个细胞内依次发生,C正确;D、由图可知乙细胞由于渗透失水,细胞液相比于甲细胞水分减少,则浓度增大,D错误。故选C。10.下图为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原理图这种运输方式被称为协同运输(主动运输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原理图分析正确的是()A. 钠钾泵是载体蛋白,也是ATP水

17、解酶B. 小肠腔中的钠离子浓度要低于小肠细胞内C. 细胞吸收葡萄糖时不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D. 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直接利用ATP提供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同向协同运输的方式吸收葡萄糖,虽然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但不靠直接水解ATP提供的能量推动,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当Na+顺电化学梯度流向膜内时,葡萄糖通过专一性的运送载体,伴随 Na+一起运送入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膜内的 Na+再通过质膜上的Na+一K+泵运送到膜外,以维持Na+浓度梯度,从而使葡萄糖不断利用Na+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进入细胞。【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通过钠钾泵运输钠

18、离子和钾离子需要消耗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因此钠钾泵可以水解ATP中的高能磷酸键,A正确;B、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中的钠离子浓度要高于小肠细胞内,B错误;C、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C错误;D、由题图可知,动物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不直接利用ATP水解的能量,而是依赖于Na+梯度形式储存的能量,D错误。故选A。11.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试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 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 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 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

19、产物的量D. 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答案】B【解析】【分析】1、酶活力的含义: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2、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酶的活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详解】测定酶活性实验操作中,体积最大物质一般最先加入;对反应条件最敏感的试剂一般最后加入。因此实验步骤为: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

20、系B. 图表示胃蛋白酶在pH为7的情况下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C. 图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D. 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酶的催化特性。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是酶只能改变化合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增加酶的量,或减少酶的量,只能使化学反应加快或减慢,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详解】A、酶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酶量增加一倍时,酶促反应速率也加快,所以图虚线可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

21、,A正确;B、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2.0左右,在pH为7情况下,胃蛋白酶已经失活,不能催化化学反应,与图不符, B错误;C、图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就会加快反应速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C正确; D、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比Fe3的催化效率高,因此生成物量能尽快达到最大值,若图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D正确。故选B。13.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B. 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内膜上,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C. 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不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 黑暗

22、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答案】B【解析】【分析】绿叶中的色素有两大类,它们分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叶绿素主要存在于类囊体薄膜上,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详解】A、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的主要器官,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A正确;B、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且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叶绿体色素没有分布在内膜上,B错误;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吸收红外光和紫外光,C正确;D、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D正确。故选B。14

23、.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 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C. 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D. 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液挥发消失【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1、色素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几种化学物质的作用:(1)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液,可溶解绿叶中的色素。(2)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3)二氧化硅破坏细胞结构,使研磨充分。(4)碳酸钙可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

24、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详解】A、即使菜中叶剪碎不够充分,也不明显影响研磨,且色素含量并没有减少,所以仍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A正确;B、 CaCO3可防止酸破坏叶绿素,所以可在研磨前加入少许 CaCO3,B错误;C、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故为获得10ml 提取液,研磨时应加入多于10ml乙醇, C错误;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因色素分解而消失,但不会随层析液挥发而消失,D错误。故选A。15.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

25、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A. 红光,ATP下降B. 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下降C. 绿光,H上升D. 绿光,C5的浓度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光反应过程是水光解产生氧气和ATP,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极少。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光反应增强,产生的还原氢和ATP速率加快,三碳化合物还原加快,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减少,五碳化合

26、物含量增加。如果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光反应减弱,产生的还原氢和ATP速率减慢,三碳化合物还原减慢,而二氧化碳固定速率暂时不变,因此三碳化合物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详解】A、当从白光突然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红光时,由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所以光反应速率上升,所产生的H和ATP增加,A错误;B、当从白光突然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红光时,光反应速率上升,所产生的H和ATP增加,促进C3的还原,所以未被还原C3的量减少,B正确;C、当从白光突然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绿光时,由于叶绿体对绿光的吸收很少,所以光反应速率下

27、降,所产生的H和ATP减少,C错误;D、当从白光突然改为光照强度相同的绿光时,由于叶绿体对绿光的吸收很少,所以光反应速率下降,所产生的H和ATP减少,使暗反应中C3的还原受阻,所以C3的量增加,C5的量减少, D错误。故选B。16.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C点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27 mg/hB. C点以后CO2浓度或温度可能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C. A点代表呼吸作用强度,上下波动主要受温度影响D. 适当增加CO2浓度则B点右移【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该曲线纵轴表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为净光合作用强度,横轴表示光照强度,A点光照

28、强度为0,该点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B点是光的补偿点,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等,C点是光的饱和点,C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详解】A、C点实际光合作用速率, 20+7=27 mg/h,A正确;B、C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不再增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B正确;C、A点,光照强度为0,故呼吸作用强度,上下波动主要受温度影响,C正确;D、适当增加CO2浓度,光合作用增强,则B点左移,D错误。故选D。17.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以

29、下分析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B. 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 光合作用所需的酶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D. 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的,起保护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叶绿体结构和功能。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结构包括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每个基粒都含有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类囊体上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详解】A、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例如蓝藻属于原核生物,除核糖体外不含有其他细胞器,但其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以及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可以吸收、传递、转化光能,叶绿素被破

30、坏,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以至于其无法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C、光合作用所需的酶主要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C错误;D、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都属于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故选B。18.利用乙醇提取出叶绿体中的色素,设法分离得到各种色素后,并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5位置(如图所示),当滤纸下方浸入层析液后,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位置应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详解】在层析液中四种色素的溶解度从

31、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色素溶解度越大,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速度越快,反之则慢,因此将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和混合液依次点样在滤纸的1、2、3、4,从低到高依次是1、2、3、4。混合液中含4种色素,扩散后在滤纸条上形成4条色素带。故选。【点睛】明确采用纸层析法分离各种色素的原理便可知滤纸条上各色素正确的位置。19.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 提供能量的是( )A. 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B. 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为肽C.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D.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详解】A、由于

3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主要方式为主动运输,糖由叶肉细胞运输到果实这一过程涉及到主动运输,这一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 A错误;B、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为肽不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C、氨基酸合成肽链需要ATP提供能量,C错误;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是胞吞,这一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B。20.酿酒酵母属于兼性厌氧菌,通过分泌大量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后供自身利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淀粉酶可在酿酒酵母细胞外发挥作用B. 给酿酒装置通空气,可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C. 酿酒条件较温和,是因为-淀粉酶能为淀粉水解提供活化能D. 密闭酿洒装置后,酵母菌的呼吸产物可

33、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能量。【详解】A、分析题意可以知道,酵母菌能够分泌大量-淀粉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后供自身利用,因此-淀粉酶可在酿酒酵母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B、给酿酒装置通空气,可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B正确; C、酶之所以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不能提供活化能,C错误;D、密闭酿洒装置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以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D正确。故选C。【点睛】授课过程中

34、,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把课本中关于酵母菌的实验做一总结,让学生懂得什么叫触类旁通。21.如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水分等条件下,某实验小组所测得的甲、乙两种植株叶片CO2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有CO2,植株就能进行光合作用B. a点时,甲植株叶肉细胞光合速率为零C. CO2浓度为b时,甲、乙植株真光合速率相等D. 若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一段时间后甲植株先死亡【答案】D【解析】【分析】考查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图示中a点表示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零的状态,b点表示甲、乙植物净光合速率相等的的状态。但此时两种植物的总光合速率并不一定相等。【详解

35、】A、光合作用包含光反应与暗反应阶段,除了CO2外,还需要光照、水分与适宜温度,A错误;B、a点时,甲植株净光合速率为零,意味着其光合作用吸收CO2量等于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但其光合作用速率并不为零,B错误;C、净光合速率净CO2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量减去呼吸作用CO2释放量,CO2浓度为b时甲、乙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甲、乙的呼吸作用强度未知,则两者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无法比较,C错误;D、将甲、乙植株置于玻璃钟罩内,当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时,甲植株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乙植株还能继续进行,两植株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甲植株内的有机物消耗较快,会先死亡,D正确。故选D。【点睛】弄清

36、图示中各个关键点的含义是解决题目的关键,学生对图示的分析能力有待加强!22.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B. 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C. 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D. 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长【答案】C【解析】【分析】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详解】A、据分析可知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A错误;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RNA染色,染色体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故吡罗红不能用于染色体染色,B错误;C、DNA复制的过程需要解旋酶的催化,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呈细丝

37、状,没有螺旋化缩短变粗易解旋而能完成复制,而染色体DNA因为高度螺旋化不易解旋而难于复制,故细胞周期中染色质DNA比染色体DNA更容易复制,C正确;D、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90%-95%以上;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在间期主要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在分裂期主要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因此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存在的时间比染色质的短,D错误。故选C。23.流式细胞仪可根据细胞中DNA含量的不同对细胞分别计数。研究者用某抗癌物处理体外培养的癌细胞。24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如图。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a峰中的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期B. b峰中细胞

38、的DNA含量约是a峰中的2倍C. 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一定都处在间期D. 此抗癌药物使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减少【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的一段时间。2、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3、由题图可知:用某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实验组细胞,不用抗癌药物处理的体外培养的癌细胞为对照组细胞,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数目在a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40,在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均为80。【详解】A

39、、据分析知:a峰中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0,处于分裂期的细胞DNA含量为80,应位于b峰, A错误;B、由分析可知,计数在a峰中的细胞的DNA相对含量为40,b峰的为80,故b峰中细胞的DNA含量是a峰中的2倍, B正确;C、a峰和b峰之间的细胞的DNA含量处在40和80之间,可知这些细胞正处在分裂间期的S期,C正确;D、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发现实验组中DNA含量为80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即分裂期的细胞减少,可知此抗癌药物是抑制了癌细胞的DNA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D正确。故选A。【点睛】读不出图示的含义是本题的出错的原因,所以平时讲解题目时教师应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24.下列

40、关于人体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B. 自由基攻击蛋白质可以引起细胞衰老C. 端粒是染色体一端的一段特殊DNA序列D. 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答案】C【解析】【分析】1、在人的一生中,体细胞一般能够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却不受限制,能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2、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3、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详解】A、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A正确;B、自由基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B正确;

41、C、据分析知: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端粒,而不是只位于染色体的一端,C错误;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因此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可被溶酶体分解清除, D正确。故选C。【点睛】强调学生对课本中所有文字的阅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本题C项是学生的易错点,搞不清楚端粒的含义是出错的原因。而端粒的含义出自书中的小字部分。25.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以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编码BAX蛋白的基因

42、不属于原癌基因B. 正常的干细胞中原癌基因不需要的表达C. 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D. 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2、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详解】A、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

43、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A正确;B、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故正常的干细胞中原癌基因也需要表达,B错误;C、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C正确;D、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教材原文填空(1)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_分离,有利于_的结合。(2)内质网是细胞内_、以及_的“车间”。(3)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_,其中A代表_。(4

44、)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_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_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5)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在_中溶解度不同:_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答案】 (1). DNA和蛋白质 (2). DNA与染色剂(甲基绿) (3). 蛋白质合成与加工 (4). 脂质合成 (5). A-PPP (6). 腺苷 (7). 实验 (8). 对比 (9). 层析液 (10).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解析】【分析】考查课本中的实验原理。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

45、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内质网是由单层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3、ATP的结构简式 A-PPP,A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表示普通的化学键。4、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方式。5、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详解】据分析可知:(1)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2)

46、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与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3)A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4)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两个实验组的结果都是事先未知的,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5)绿叶中的色素不只一种,它们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点睛】强化课本中基本知识的考查,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在细胞内的运输取决于自身的氨基酸序列中是否包含了信号序列以及信号序列的差异,如图所示。(1)研究发现,经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

47、为具有一定_的蛋白质,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推测其原因是_。经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途径送往溶酶体、成为膜蛋白或_。(2)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此时细胞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减少新蛋白质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相关分子,进行细胞水平的_调节。(3)某些蛋白质经、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_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过程,部分在_的指导下合成。(4)某些蛋白质经过程进入细胞核需要通过_(结构),这一过程具有_性。(5)除图中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具有_,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需的。【答案】 (1). 空间

48、结构 (2). 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 (3). 分泌蛋白(或“分泌至细胞外”) (4). 反馈 (5). 蛋白质(或“膜蛋白”) (6). 基因(DNA) (7). 核孔 (8). 选择 (9). 不同的信号序列【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表示翻译过程;表示内质网的加工;表示高尔基体的加工;表示高尔基体的分类、包装和转运;表示翻译形成的肽链进入各种细胞结构。【详解】(1)研究发现,经过程进入内质网的多肽,在内质网中折叠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过程输出的蛋白质并不包含信号序列,其原因可能是信号序列在内质网中被(酶)切除(水解)。由图可知,经过程形成的蛋白质经过途径送往溶

49、酶体、成为膜蛋白或分泌蛋白。(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在内质网中未折叠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在内质网中大量堆积,此时细胞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或增加识别并降解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相关分子,进行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3)某些蛋白质经、过程进入线粒体、叶绿体时,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协助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所需的蛋白质部分来自、过程,还有部分在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DNA)的指导下合成。(4)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同时核孔对进行细胞核的物质具有选择性。(5)由图可知,图中除了

50、以外,送往不同细胞结构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信号序列,这是细胞内蛋白质定向运输所必须的。【点睛】细胞器的相关问题的解答技巧一是能区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能够根据是否有膜、是单层膜还是双层膜,正确识别各种不同细胞器。二是准确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及其特点,对相关问题进行判断,如叶绿体具有双层膜,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具有双层膜,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主要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细胞器,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等。28.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

51、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分组步骤红粒管白粒管对照管加样0.5 mL 提取液0.5 mL 提取液C加缓冲液(mL)111加淀粉溶液(mL)11137保温适当时间,终止酶促反应,冷却至常温,加适量碘液显色显色结果+步骤中加入的B和C分别是_,步骤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步骤中D为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高的品种是_。(2)小麦淀粉酶包括-淀粉酶和-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_。若-淀粉酶活性是

52、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则显色结果为_。【答案】 (1). 0.5mL提取液和05mL蒸馏水 (2). 控制PH (3). 碘液 (4). 白粒小麦 (5). - 淀粉酶失活 (6). I中两管颜色无明差异,II中红粒管颜色明显深于白粒管【解析】【分析】考查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中加入的C是0.5mL蒸馏水作为对照;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的越少,种子的发芽率越低。【详解】(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小麦籽粒

53、,则“加样”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所以步骤中加入B和C分别是0.5mL提取液和0.5mL 蒸馏水;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调节PH;步骤中D为碘液,实验的因变量是显色结果,颜色越深,说明淀粉被分解得越少,则种子的发芽率越低;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高的品种是白粒小麦。(2)据图分析可以知道,X处理的目的是使-淀粉酶失活。若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深于白粒管,则表明-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点睛】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是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注意培养考生的理性思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9.如图为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结构及物质

54、转移示意图,表格为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苗在黑暗或3 klx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O2的变化速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_的内外膜能较快地跨膜转运ATP; 含有ATP合成酶的膜是_。(2)图中b_(填“能”或“不能”)代表葡萄糖,因为_。(3)根据表推测,图中结构甲中酶的最适温度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结构乙中酶的最适温度。为探究3 klx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应该设计的实验是_。(4)在3 klx光照、30 条件下幼苗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转移途径是_。若每天用3 klx强度的光照射幼苗12 h,当温度为表中_时,幼苗生长最快。【答案】 (1). 甲 (2). 甲(

55、线粒体)的内膜与乙(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答全给分)。 (3). 不可以 (4). 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5). 高于 (6). 在2030 之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7). 向甲和细胞外转移 (8). 20【解析】【分析】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据图分析:甲表示线粒体,乙表示叶绿体;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据题表分析,探究3 klx 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应该在2030 之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据此作答。【详解】(1)由图分析: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故甲(线粒体)的内外膜能较快地跨膜转运ATP;由于线粒体和叶绿体是能量转换器,

56、故其内都含有ATP合成酶,则含有ATP合成酶的膜为甲(线粒体)的内膜与乙(叶绿体)的类囊体膜。(2)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供给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故a物质代表二氧化碳;b不可以代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丙酮酸和H再进入线粒体去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说葡萄糖不可能进入线粒体,b应该为氧气。故图中b不能代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的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3)表2中数据为光照3 klx 时植物氧气的释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黑暗条件下氧气的吸收速率(呼吸速率),其(总)光合速率的最大值应在2030 之间,而呼吸速率的最大值应大于30 故结构甲中酶的最

57、适温度高于结构乙中酶的最适温度。若探究3 klx 光照条件下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应在2030 之间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进行实验。 (4)在3 klx 光照、30 条件下幼苗净光合速率为3.1,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则其叶肉细胞中产生的b(氧气)应该向线粒体转移,并且还有多余的释放到细胞外。当植物一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时,幼苗生长最快。故当12净光合速率12呼吸速率,即12(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最大时,幼苗生长最快。由表中数据可以知道20 时, 12(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的值最大。【点睛】本题的第二空为易错点,考生会误认为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消耗而丢分;第七空为另一易错点,考生容易把净光合速率等于

58、呼吸速率的情况,而错当作总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错答成b(氧气)全部进入线粒体。30.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某细胞属于类型d,取自卵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2)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3)不能确定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为_。(4)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类型发生转变,具体情况为_(用字母表述)。(5)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

59、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较高的两组为_。(用序号表述)【答案】 (1). 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2). bde (3). c (4). ba dc (5). 【解析】【分析】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染色体变异。分析题图: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 c为正常体细胞或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或配子。【详

60、解】(1)若某细胞属于类型d,其染色体:DNA=1:2,且取自卵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2)类型b表示染色体为2n,核DNA为4n,说明核DNA已经复制且着丝点未分裂,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类型d表示染色体为n,核DNA为2n,说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类型e表示染色体和核DNA均为n,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子细胞或配子,所以三者若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为b、d、e。(3)C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都是2n,可知c可能表示正常的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若为前者则含有同源染

61、色体,若为后者则不含同源染色体,故不能确定是否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为c。(4)着丝点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类型发生转变,具体情况为ba dc。(5)当用细胞松弛素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着丝点分离后染色体未分离,会出现三倍体;但当用细胞松弛素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时,导致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加倍但未分离,会出现四倍体而非三倍体。故用细胞松弛素B诱导三倍体的实验中,预测三倍体出现率较高的两组为。【点睛】本题就柱形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变化。能准确分析题图中各组柱形图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