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六安市金山区毛坦厂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中耕松土有助于植物根系对矿质离子的吸收B. 一定条件下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H可来自水和有机物C. 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保证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D. 同一细胞中可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或酒精的酶【答案】A【解析】【分析】乳酸菌只能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消耗有机物,没有水的消耗。人体细胞获得氧气不是通过皮肤直接从空气中获得的,而是通过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从肺部运输而来。【详解】植物的根系吸收矿质离子为主动运输方式,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
2、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为根系吸收矿质离子提供能量, A正确;乳酸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消耗水,即乳酸菌细胞呼吸产生的H只能来自有机物,B错误;选用透气性好的“创可贴”,是为了防止伤口处厌氧菌生存和繁殖, C错误;同一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存在催化丙酮酸生产乳酸或酒精的酶,D错误;故选A。2.下图是某生物细胞中物质代谢的部分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过程中有少量的ADP转化为ATPB. 过程中可能会同时产生酒精C. 过程中一定不会产生ATPD. 过程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以为分界线,往右代表呼吸作用,可代表无氧呼吸整个过程或者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
3、代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往左代表光合作用过程。【详解】A、过程中多糖水解为葡萄糖为放能反应,有少量的ADP转化为ATP,A正确;B、过程可表示为无氧呼吸,可能会同时产生酒精,B正确;C、过程可代表无氧呼吸、或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会产生ATP,C错误; D、可代表肝糖原水解,过程可表示无氧呼吸,故发生的场所可能相同,均为细胞质基质,D正确。故选C。3.如图甲、乙分别为 A、B两个同学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两同学提取色素使用的试剂可能为无水乙醇B. 与图甲相比,出现图乙所示色素带的原因是SiO2加入过少C. 色素在滤纸条上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
4、的溶解度不同D. a、b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种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因为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5、A正确;实验中加入SiO2有助于充分研磨,使色素充分释放,加入CaCO3可防止研磨中叶绿素被破坏,与图甲相比,图乙色素带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偏窄,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色素带宽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故出现图乙所示色素带的原因可能是CaCO3加入过少,B错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从而使色素在滤纸条上得到分离,C正确;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的扩散速度最快,其次是叶黄素,因此a、b分别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D正确;故选B。4.如图是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植物在6:
6、00前和18:00后只进行呼吸作用B. f-h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C.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g和iD. 若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则是因为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图中曲线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呈上升趋势;白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呈上升趋势;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二氧化碳浓度呈下降趋势,对应图中fh段,不包括f、h两点;f、h两点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详解】6:00前和18:00后,植物也进行光合作用,不
7、过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A错误;由图可知,fh段温室中CO2浓度下降,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其中fg段CO2浓度下降的最多,故光合作用最强, B正确;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f点和h点,C错误;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因为一天后温室中CO2浓度升高了,说明这一天中有机物的分解多于有机物的合成,所以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不是因为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而是整个植株的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D错误;故选B。【点睛】光合作用固定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升高,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CO2浓度降低,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当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说
8、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5.如图表示某细胞所经历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导致乙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于甲细胞B. 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暂时加倍并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C. 过程的实质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明显变化D. 丁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过程表示细胞生长,过程为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为细胞分化。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详解】过程细胞生长,导致乙细胞的体积增大,则乙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小于甲细胞,A错误;过程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内会出现染色体暂时加倍并均分到两个子
9、细胞中的情况,B正确;过程属于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B. 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个DNA分子C. 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数目加倍D. 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缢裂,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10、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染色体与中心体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A正确;因为分裂间期染色体完成了复制,所以前期和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都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但DNA数目并没有变化 ,C错误;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从中部凹陷、縊裂,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
11、同时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图1是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曲线图,图2是根据细胞核DNA含量不同,将大量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统计每组的细胞数而绘制的柱形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1中ef段的染色体数是cd段的一半B. 图2丙组细胞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 图2中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D. 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图2的甲组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图1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变化, bc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ac段处于有丝分裂间期;cd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
12、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分析图2:甲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包括间期DNA复制前和末期的细胞;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2C4C,均为间期细胞;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详解】图1中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ef段包括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cd段2倍,A错误;图2丙组细胞中的DNA含量为4C,包括间期DNA复制后、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其中只有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B正确;图2中甲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ab段,乙组细胞所处时期相当于图1中的bc段,C错误;观察有
13、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中期,为图2的丙组部分细胞,D错误;故选B。【点睛】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最好的时期是中期。8.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的JamesP.Allison以及日本的 TasuKuHonjo,以表彰他们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卓越贡献,两名科学家的研究“松开”了人体的抗癌“刹车”,让免疫系统能全力对抗癌细胞,让癌症的治愈成为可能。下列叙述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B. 人体内的癌细胞处于分裂间期时会发生DNA复制C. 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
14、散转移D. 环境存在的致癌因子会诱导原癌基因突变为抑癌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容易扩散和转移、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特点。【详解】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变成癌细胞后就由正常的扁平梭形变成了球形,A正确;细胞分裂间期会发生DNA的复制,癌细胞处于分裂间期一样要进行DNA复制,B正确;由于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扩散和转移,C正确;环境中存在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
15、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D错误;故选D。9.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白色两种,一株红花植株自交的子代中红花:白花=2 : 1。为解释 这种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是显性性状B. 不同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且生活力相同C. 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能完成受精作用D. 不同基因型的受精卵的生活力相同并都能发育成新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干“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红色、白色两种,一株红花植株自交的子代中红花:白花=2 : 1”是3:1的变形,由此可知该花色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据分析可知该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
16、因控制,亲本均为红花,子代有白花出现,故红花是显性性状,A正确;B、不同基因型的雌配子或雄配子的数量相等且生活力相同,B正确;C、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能完成受精作用,C正确;D、具有显性纯合基因型的受精卵致死,其它基因型的受精卵生活力相同并都能发育成新个体,D错误。故选D。10.孟德尔采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定律,下列科学研究实验没有采用假说一演绎法的是A. 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B. 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C. 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提出与证实D. 根据蛋白质螺旋形空间结构推想DNA结构呈螺旋形【答案】D【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的一般步骤:1、观察和分析现象
17、;2、提出问题;3、推理和想象;4、提出假说;5、演绎推理;6、实验验证;7、得出结论。【详解】A、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DNA复制方式的提出与证实,以及整个中心法则的提出与证实,都采用了假说-演绎法,B错误;C、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的提出与证实采用了假说-演绎法,C错误;D、DNA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认识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呈螺旋型,于是他们推想:DNA结构或许也是螺旋型的,故根据蛋白质螺旋形空间结构推想DNA结构呈螺旋形采用了类比推理法,D正确。故选D。11.某植物的籽粒非糯性(B)对糯性(b)、抗病(R)对不抗病(r)、花粉粒
18、长形(D)对圆形(d)均为 显性,这3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非糯性籽粒及其花粉遇碘液呈蓝色,糯性籽粒及其花粉遇 碘液呈棕色。利用甲(BBRRDD)、乙(bbRrDD)、丙(bbRRdd)、丁 (bbrrDD) 4种基因型的亲 本植株进行相关杂交实验,下列实验及其结果错误的是A. 甲丙F1,染色观察F1的花粉4种花粉的数量比为1 : 1 : 1 : 1B. 甲丁F1 ,自交子代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 : 3 : 3 : 1C. 甲 丁F1,F1 丁子代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1 : 1 : 1 : 1D. 甲丁F1,F1乙子代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9 : 3 : 3 : 1【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
19、干“某植物的籽粒非糯性(B)对糯性(b)、抗病(R)对不抗病(r)、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均为显性,这3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可知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甲(BBRRDD)丙(bbRRdd)F1(BbRRDd),染色观察F1的花粉4种花粉的数量比为BDR:BdR:bDR:bdR=1 : 1 : 1 : 1,A正确;B、甲(BBRRDD) 丁(bbrrDD)F1(BbRrDD) 自交子代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非糯性抗病长形(B-R-DD):非糯性不抗病长形(B-rrDD);糯性抗病长形(bbR-DD):糯性不抗病长形(bbrrDD)=9 : 3 : 3
20、 : 1,B正确;C、甲(BBRRDD) 丁(bbrrDD)F1(BbRrDD),F1(BbRrDD) 丁(bbrrDD) 子代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非糯性抗病长形(BbRrDD):非糯性不抗病长形(BbrrDD);糯性抗病长形(bbRrDD):糯性不抗病长形(bbrrDD)=1 : 1 : 1 : 1,C正确;D、甲(BBRRDD) 丁(bbrrDD)F1(BbRrDD),F1(BbRrDD) 乙(bbRrDD) 子代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非糯性抗病长形(2BbRrDD+1BbRRDD+):非糯性不抗病长形(1BbrrDD);糯性抗病长形(2bbRrDD+1bbRRDD):糯性不抗病长形(1bb
21、rrDD)=3:1:3:1,D错误。故选D。【点睛】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依据题干信息判断子代表现性及比例。12.某品种花生的厚壳(A)、薄壳(a)和花生种子的高含油量(B)、低含油量(b)是由两对等位基 因(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已知某种基因型的花粉不育。下列有关 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 亲本甲、乙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 aabb或AAbb aaBBB. 不育花粉的基因型为ABC. F2中纯合子占1/3D. F1( )X薄壳低含油量(),其子代中薄壳低含油量的 个体占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F2的表现型之比5:3:3:1是9:3:3:1的变
22、形,可知F1厚壳高含油量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由于不知道甲、乙表现型,故亲本甲、乙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 aabb或AAbb aaBB或aaBB AAbb,A错误;B、据题干及F2的表现型之比可知不育花粉的基因型为AB,B正确;C、F2中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各占1/12,共占1/4,C错误;D. F1()薄壳低含油量(),即AaBb() aabb(),由于花粉AB不育,故其子代中薄壳低含油量的个体占1/3,D错误。故选B。13.下列有关等位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等位基因可以控制相对性状B.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C.
23、 等位基因具有遗传效应D. 等位基因的碱基对数目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等位基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无论是碱基对的改变、增添或者是缺失都使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从而改变了基因结构,形成了新的基因即等位基因。【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A正确;B、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B正确;C、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等位基因具有遗传效应,C正确;D、据分析可知等位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可以不同,也可以相同,D错误。故选D。14.果蝇的灰体(B)对黑体(b)为显性,用含某种添加剂的食物喂养果蝇,所有果蝇都是黑体。 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下列有
24、关果蝇的体色与基因型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食物中不含添加剂时,基因型相同的果蝇体色相同B. 食物中不含添加剂时,基因型不同的果蝇体色可能相同C. 若黑体果蝇甲黑体果蝇乙F1全部为灰体果蝇,则甲、乙的基因型均不可能为bbD. 果蝇的体色受基因型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物中不含添加剂时,BB和Bb基因型的果蝇是灰体,bb基因型的果蝇为黑体,食物中含添加剂时BB、Bb、bb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为黑体。【详解】A、据分析可知食物中不含添加剂时,基因型相同的果蝇体色相同,A正确;B、食物中不含添加剂时,基因型不同的果蝇体色可
25、能相同,BB和Bb均表现为灰体,B正确;C、若黑体果蝇甲X黑体果蝇乙F1全部为灰体果蝇,亲本中甲可以为bb,乙基因型为BB但提前用添加剂饲料喂养,F1食物中不含添加剂时全部为灰体果蝇,C错误;D、据题干及分析可知果蝇的体色受基因型控制,同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C。15.镶嵌显性是我国遗传学家谈家桢在1946年研究异色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特征时发现的一 种遗传现象,即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体表的不同部位同时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 下图为用两种纯合异色瓢虫进行杂交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异色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F2中的黑缘型个体与均色型个体均为纯合
26、子C. F2中的新色斑型个体与均色型个体随机交尾,子代中新色斑型个体占3/7D. 新色斑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E在鞘翅后缘为显性【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析:黑缘型(SASA)与均色型(SESE)杂交,后代为SASE,表现为新色斑型,说明两基因为共显性。新色斑型SASE自交,后代为SASA:SASE:SESE=1:2:1,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瓢虫鞘翅斑纹的遗传受一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A正确;B、F2中的黑缘型与均色型的基因型分别是SASA和SESE,均为纯合子,B正确;C、除去F2中的黑缘型,其他个体(2SASE、1SESE)间随机交尾,F3中新色
27、斑型占1/32/32=4/9,C错误;D、新色斑型个体中,SA在鞘翅前缘为显性,SA在鞘翅后缘为显性,D正确。故选:C。16.白化病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两种常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由上图可知,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 白化病为显性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隐性突变C. 上图中两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不相同D.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和遗传方式,选择调査对象的要求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基因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基因2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详
28、解】A、基因1和基因2如果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白化病为隐性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隐性突变,B错误;C、据分析可知上图中两种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不相同,C正确;D、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调查遗传方式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故选择调査对象的要求不相同,D错误。故选C。17.如图表示果蝇生殖发育过程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c时、e时与f时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B. 处于bc段的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C. 图示过程中有3次细胞分裂、3次DNA复制D. 处于ab段
29、、cd段、fg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d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e点表示受精作用,eg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详解】A、c时与f时的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均为着丝点分裂,e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是由于受精作用,A错误;B、bc段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正确;C、图示过程中有3次细胞分裂、2次DNA复制,C错误;D. 处于ab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1个或2个DNA分子、cd段、fg段的细胞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D错误。故选B。18.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真核细胞中基因都在染色体上B. 非等
30、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C.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D. 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真核细胞中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少数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A错误;B、非等位基因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可以称为非等位基因, B错误;C、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C正确;D、正常情况下,体细胞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不能成对存在,例如X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D错误。故选C。19.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
31、方式为XY型,其眼色有红眼、白眼,分别与红色素、白色素有关,红色素的形成机制如下图甲(基因A/a与基因B/b独立遗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所示,图乙表示研究该种昆虫眼色遗传的杂交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白眼个体中雌虫:雄虫=1 : 1B. 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雌虫中红眼:白眼=9 : 7C. 若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2白眼个体中雌虫:雄虫=1 : 1D. 若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F2雌虫中红眼:白眼=3 : 1【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
32、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由题意知,果蝇的眼睛的颜色,A、B同时存在为红色,A、B不同时存在为白色。【详解】AB、如果2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红眼果蝇的基因型是A_B_,白眼果蝇基因型为aaB-、A-bb、aabb;则F2白眼个体中雌虫:雄虫=1 : 1,F2雌虫中红眼:白眼=9 : 7,AB均正确;C、如果控制眼色的基因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假如亲本雌果蝇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基因型为AAXbY,则F1中红眼雌雄果蝇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则F
33、2白眼个体中雌虫:雄虫=2:5,C错误;D、结合C选项,如果A、a与B、b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子二代蝇雌性个体红眼A_XBX-:白眼aaXBX-=3:1, D正确。故选C。20.在符合要求的培养基上接种R型肺炎双球菌,并加入经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或相关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一种类型的菌落:R型菌菌落B. 只有一种类型的菌落:S型菌菌落C. 有两种类型的菌落:R型菌菌落和S型菌菌落D. 组成R型菌菌落的所有R型菌都是由S型菌转化而来的【答案】C【解析】【分析】格里菲斯的体外转化实验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
34、,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详解】ABC、据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将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混合注入小鼠,小鼠死亡,在小鼠体内发现有少量S型活菌和大量R型活菌。可推知在符合要求的培养基上接种R型肺炎双球菌,并加入经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在适 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有两种类型的菌落:R型菌菌落和S型菌菌落,AB错误,C正确;D、组成R型菌菌落的所有R型菌都是由R型菌转化而来的,D错误。故选C。21.为验证DNA是遗传物质,某实验小组将从S型肺炎双球菌(用32P和35S标记)中分离出的 DNA、RNA、蛋白质分别与未标记的R型肺炎双球菌在不含32P、 35S的培养基中混合培养, 编号为a
35、组、b组、c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获得含标记的S型肺炎双球菌B. 该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C. 出现含放射性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是a组培养基D. 用DNA酶处理分离出的DNA后,再让其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可获得含标记的 R型肺炎双球菌【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6、【详解】A、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S型肺炎双球菌,可获得含标记的S型肺炎双球菌,A正确;B、该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B错误;C、由于噬菌体侵染肺炎双球菌时注入的是DNA,故出现含放射性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是a组培养基,C正确;D、用DNA酶处理分离出的DNA后,再让其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可获得含标记的 R型肺炎双球菌,无S型菌,D正确。故选B。22.下列有关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要得到含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B. 沉淀物中的少量放射性主要来自未从大肠杆菌上脱离的T2噬菌体的外壳C. 搅拌和离心的目的
37、是将蛋白质和DNA分开后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 用施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释放的子代噬菌体都有放射性【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据题干要得到35S标记的噬菌体,必须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A正确;B、沉淀物中的少量放射性主要来自未从大肠杆菌上脱离的T2噬菌体的外壳,
38、B正确;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C错误;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合成的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应用的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体内的原料,故释放的子代噬菌体均有放射性,D正确。故选C。【点睛】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结构简单,其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现象,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3.下列研究成果中,能证实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是A. 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实验B. T
39、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C.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叶的实验D. 发现细胞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答案】D【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A错误;B、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C、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叶的实验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C错误;D、发现细胞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
40、物质是DNA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24.物质M能使DNA分子中的碱基G转变成mG(烷基鸟瞟吟),mG不与C配对而与T配对。 某双链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20%,用物质M将其所有的G转变成mG后,该双链 DNA分子复制一次,产生甲、乙两个DNA分子,其中甲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包括 mG)的3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与亲代DNA分子相比,甲、乙两个DNA分子中的氢键数均减少B. 甲DNA分子中,G的数量等于C的数量C. 乙DNA分子中,A的数量等于T的数量D. 乙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4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物质M能使鸟嘌呤
41、转变为烷基化鸟嘌呤(mG),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说明物质M的处理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这属于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变异,不会改变染色体数目。【详解】A、据题干可知与亲代DNA分子相比,甲、乙两个DNA分子中G-C碱基对变少,故总的氢键数减少,A正确;B、甲DNA分子中,C仍和G碱基互补配对,故G的数量等于C的数量,B正确;C、乙DNA分子中,由于mG和T配对,A也和T配对,故A的数量少于T的数量,C错误;D、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20,则A+T占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的40%,则G+C占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的60%,G=C占双
42、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的30%,所以DNA其中一条链中G+C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用物质M使DNA分子中所有鸟嘌呤成为mG后,因mG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复制一次后得到2个DNA分子甲和乙,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若甲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30%,则甲DNA分子中mG占碱基总数的30%-20%=10%,乙DNA分子中mG占碱基总数的30%-10%=20%,所以乙DNA分子中T占碱基总数的20%+20%=40%,D正确。故选C。【点睛】分析题干获取关键信息,能够根据基因突变概念判断题干中的变异的种类,并进行相关计算。25.下图为某DNA分子复制过程的示意图,该图未体现出的
43、复制特点是A. 边解旋边复制B. 半保留复制C. 双向复制D. 多起点同时复制【答案】D【解析】【分析】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首先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成两条单链,解开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子链,子链与模板链双螺旋成新的DNA分子,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分析题图可知,真核细胞的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多个复制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A正确;B、由图可知新合成的DNA分子由一条母链一条新合成的子链构成,故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C、由图可知,DNA分子是边解旋边双
44、向复制的,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三个复制点复制的DNA片段的长度不同,因此复制的起始时间不同,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为载体,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26.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DNA分子上不同基因转录时所需模板可能不是同一条链B. 翻译时,多肽链随着mRNA分子在核糖体上的移动而延长C. 翻译时,一条多肽链可能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合成的D. 每种密码子都能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从而编码一种氨基酸【答案】A【解析】【分析】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45、。【详解】A、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DNA分子上不同基因转录时所需模板可能不是同一条链,A正确;B、翻译时,多肽链随着核糖体在mRNA分子上的移动而延长,B错误;C、翻译时,一条mRNA上可能是由多个核糖体共同参与多条肽链的合成,C错误;D、终止密码子不能与反密码子互补配对从而不能编码氨基酸,D错误。故选A。27.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皱粒豌豆的出现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B. 基因突变后其转录的mRNA发生改变,进而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C. 在转录和逆转录过程中所需的模板、原料、酶都不相同D. 基因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
46、在核糖体中同时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发生基因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因此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变化。【详解】A、皱粒豌豆的出现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性状,A错误;B、基因突变后其转录的mRNA发生改变,据分析可知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可使其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不发生改变,B错误;C、在转录和逆转录过程中所需的模板、原料、酶都不相同,C正确;D、由于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其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蛋白质的合成是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中进行,所以发生在核糖体中,
47、D错误。故选C。【点睛】识记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及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把握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分析题干准确作答。2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分子中碱基的替换或碱基数目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B. 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则基因突变不会发生C. 与染色体变异相同,基因突变也会改变基因的数量D. 自然状态下的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其特点有:具有普遍性、低频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详解】A、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位置是在非基因片段,则不会使基因结构改变,不属于
48、基因突变,A错误;B、若没有外界诱发因素的作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也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C、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倒位以及基因突变不会改变基因的数量,C错误;D、自然状态下的突变和人工诱变都是不定向的,D正确。故选D。29.下列有关染色体组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二倍体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 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生物都是单倍体生物C. 基因型为AAaa的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D. 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套基因【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
49、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详解】A、二倍体生物体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细胞以及生殖细胞中均含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B、二倍体的甲种生物和二倍体的乙种生物杂交的后代是异源二倍体,体细胞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C、基因型为AAaa的细胞如果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含有8个染色体组,如果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则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D、1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套基因,D正确。故选D。30.下列关于21三体综合征
50、和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与该病相关的基因有三个B.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与该病相关的基因只有一个C. 都可以通过绘制患者家庭遗传系谱图研究二者的遗传规律D. 都可以通过观察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筛查【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
51、、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基因正常,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引起的遗传病,A错误;B.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患者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遗传病,B错误;C、染色体异常引起的遗传病不可以通过绘制患者家庭遗传系谱图研究二者的遗传规律,C错误;D、染色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故都可以通过观察羊水中胎儿细胞的染色体进行筛查,D正确。故选D。【点睛】识记并理解染色体变异的特点为解答该题的关键。31.下图为两个患不同遗传病的家庭系谱图,其中14的染色体组成为XY,但未在其体内检测 出SRY基因(雄性决定基因),已知甲家庭患者均患同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甲家
52、庭所患遗传病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B. 甲家庭所患遗传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 14所患遗传病一定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D. 14患病的原因可能与其父亲产生了异常精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遗传规律:“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甲家庭患遗传病的个体均为男性,故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A正确;B、与3913有亲缘关系的2和10正常,因此该病不可能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正确;C、14所患的遗传病也可能是父母都是该遗传病的携带者,C错误;D、14的染色体组成
53、是XY,因此其患病的原因可能与其父亲产生的异常精子有关,D正确。故选C。32.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矮化基因a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图乙表示该二倍体植物发生了变异后,体细胞中的矮化基因a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下列不是形成乙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是A. 染色体易位B. 染色体缺失和重复C. 染色体结构变异D. 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倒位、易位、缺失、重复。【详解】分析题图甲可知a
54、a是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相同基因,分析图乙,一条染色体上缺失a基因,另一条染色体上a基因重复,B正确,结合分析可知CD也正确,A错误。故选A。33.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B. 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体性状的相对稳定C. DNA上碱基对的增添都会导致控制合成的肽链变长D. 起始密码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答案】B【解析】【分析】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A、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
55、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B、密码子的简并性有利于维持生物体性状的相对稳定,B正确;C、DNA上碱基对的增添可能会导致控制合成的肽链变长,也可能会导致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从而使肽链变短,C错误;D、起始密码子在mRNA上,而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在DNA上,D错误。故选B。34.如图为真核生物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处有RNA聚合酶参与,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B. 处有核糖体参与,翻译结束后形成的多条肽链完全相同C. 两处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都能合成生物大分子D. 两处都发生了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均为A和U、G和C【答案】
56、D【解析】处有RNA聚合酶参与,并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A正确;处有核糖体参与,由于模板mRNA相同,故翻译结束后形成的多条肽链完全相同,B正确;两处分别表示转录和翻译,转录合成RNA,翻译合成蛋白质,RNA和蛋白质都是生物大分子,C正确;两处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处配对方式为A-U、T-A、G-C、C-G,处配对方式为A-U、U-A、G-C、C-G,D错误。3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NA()mRNA蛋白质性状A. 过程是转录,它分别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B. 过程是翻译,只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即可C. 过程表明所有的性状都是通
57、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实现的D. 基因中替换一个碱基对,会改变mRNA,但不一定改变生物的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1、图示为基因表达示意图,其中表示转录过程,表示翻译过程。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过程是转录,它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mRNA,A错误;B、过程是翻译,除了需要mRNA、氨基酸、核糖体、酶、ATP外,还需要tRNA,B错误;C、过程表明部分生物的性状都是通过基因控制蛋白质的结构
58、直接实现的,C错误;D、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某段DNA上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的蛋白质不一定会改变,D正确。故选:D。3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更可能增加生物对环境的不适应性B. 基因突变一定能够改变DNA分子上碱基的配对方式C. 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还具有不定向性等特征D. 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不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详解】A、由于基因突变具有害多利少性,故基因突变更可能增加生物对环境的不适应性,A正确;B、基因突变不改变DNA分子上碱基的配对方式,B
59、错误;C、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普遍存在,还具有不定向性等特征,C正确;D、据分析可知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而不引起基因数目的改变,D正确。故选B。37.环境污染也可能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 射线处理棉花获得高产品种B. 染色体的某个片段颠倒180。后再接上C. 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D.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使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详解】A、射线处理棉花获得高产品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错误;B、染色体的某个片段颠倒180。后再接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C、
60、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D、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使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加倍原理为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故选B。38.图表示一动物细胞某一分裂时期,表示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B与基因b的分离属于基因重组B. 若上的基因B与上的基因b发生交换,则属于染色体“易位”C. 若上的片段与上的某片段发生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D. 和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B和b是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它
61、们的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B、若上的基因B与上的基因b发生交换,属于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C、若上的片段与上的某片段发生互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错误;D、和相同位置上的基因可能相同,对应位置的基因也可以不同,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间期发生了突变,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正确。故选D。【点睛】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39.下列关于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经植物组织培养成的植株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三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
62、组,不可育B. 是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不可育C. 是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不可育D. 是六倍体,体细胞内含有六个染色体组,可育【答案】C【解析】【分析】单倍体指的是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这种个体可能含有一个或多个染色体组。【详解】花粉是普通小麦的配子,其经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无性繁殖)培育出的植株应为单倍体。六倍体普通小麦的单倍体植株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普通小麦的一半,所以普通小麦单倍体体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且不育。故选C。【点睛】识记并理解单倍体的概念为解答该题的关键。40.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简图所示,结合你所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下列叙述中正
63、确的是A. 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B. 过程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C. 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能正常受精D. 三倍体无子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过程中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图示过程中进行了有性生殖,而并不能使精卵结合,而是为三倍体西瓜的发育提供生长素。【详解】A、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以低温诱导,A错误;B、过程是诱发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能正常受精,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无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当三倍体西瓜的柱头接受了二
64、倍体的花粉后,花粉在萌发的过程中,促发了其子房合成了大量生长素。二、非选择题41.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下表是某生物小组在光照、CO2 浓度及其他外界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净光合速率(单位:moldm-2h-1) 及呼吸速率(单位:moldm-2h-1)的相对值(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物质c是_ 。提取 A中的色素时需加入_ 以防止色素被破坏。图中 A、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分别是_ (2)依据表中信息推测,50-55时光合速率较45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_(3)4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中02的移动方向是_ ,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_(
65、4)表中温度为 _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两倍。若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则该植物能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为_(填表中温度)。【答案】 (1). 丙酮酸 (2). 碳酸钙(或CaCO3) (3). 基粒(和类囊体)、嵴 (4). 温度过高,与光合作用有关酶活性丧失,光合速率降为0 (5). 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 (6). 葡萄糖丙酮酸CO2 (7). 20 (8). 2530【解析】【分析】分析图:A为叶绿体,B为线粒体,a为O2,b为CO2,c为丙酮酸。分析表格可知,该实验是研究温度对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40条件
66、下,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0,即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最大时植物生长最快。【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图中的物质c是葡萄糖分解产生的,进入线粒体,故c是丙酮酸。在提取色素时,为防止色素被破坏,需要加入碳酸钙。图A为叶绿体,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基粒。B为线粒体,线粒体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嵴。(2)50-55时,总光合速率均为0,比45光合速率弱的原因是温度过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活性丧失,光合速率降为0。(3)根据题意可知,40时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为0,即植株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但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和细胞外;有氧呼
67、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4)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为总光合,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根据题中表格可知,在20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2倍。如果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那么光照期间积累的有机物需要满足黑暗期间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植物才能正常生长,即12小时的净光合量,大于12小时量,所以该植物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5-30。【点睛】1、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该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2、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可用有机物的制造(产生)量、O2的产生量、CO2的固定量等来表示;净
68、光合速率可用有机物的积累量、O2的释放量、CO2的吸收量等来表示。42.果蝇的正常翅对残翅为显性(由A、a控制);朱红眼与白眼为一对相对性状(由W、w 控制);灰体对黑檀体为显性,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现有两果蝇杂交,子 代中正常翅:残翅3 : 1,且雌蝇全是朱红眼,雄蝇中朱红眼:白眼1: 1。回答下列 问题:(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控制正常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F1中残翅朱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_ ,让F1中残翅朱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2)现有基因型纯合的灰体和黑檀体杂交得到F1 。F1中发现一只灰体雄果蝇细胞中3
69、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受精。设计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B是否位于异常染色体 上(要求:填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思路:让_杂交,观察并记录_。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_,则_;若_,则_ 。【答案】 (1). 常 (2). X (3). aaXWXw、aaXWXW (4). 残翅朱红眼雌蝇:残翅朱红眼雄蝇:残翅白眼雄蝇=4:3:1 (5). 黑檀体雌蝇与该灰体雄蝇 (6). 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7). 子代体色均为黑檀体 (8). 基因B在异常染色体上 (9). 子代体色均为灰体 (10). 基因B在正常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
70、正常翅对残翅为显性,朱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WXw、AaXWY。【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判断,控制正常翅与残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控制朱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XWXw、AaXWY ,F1中残翅朱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aaXWXw、aaxWXW ,让F1中残翅朱红眼雌雄果蝇随机交配,雌配子XW占3/4,Xw占1/4,雄配子XW占1/2,Y占1/2,故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残翅朱红眼雌蝇(1aaXWXw、3aaxWXW):残翅朱红眼雄蝇(1aaXWY):残翅白眼雄蝇(1aaXwY)=4:3:1。(2)现有基因型纯合的灰体和黑檀体杂交得到F1 。F1中
71、发现一只灰体雄果蝇细胞中3号染色体的组成如图所示,已知含异常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受精。设计实验探究控制体色的基因B是否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实验思路:让黑檀体雌蝇与该灰体雄蝇杂交,观察并记录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体色均为黑檀体,则基因B在异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体色均为灰体,则基因B在正常染色体上。【点睛】识记遗传规律,能够依据子代表现性及比例判断亲本基因型为解答该题的关键。43.下图表示-淀粉酶在某物质X诱导下产生的过程,其中甲、乙、丙、丁表示物质或结构,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 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
72、UAC酪氨酸)(1)过程的场所是_,过程需要的原料是_,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_(填图中标号)。(2)图中苯丙氨酸所对应的密码子是_,结构甲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_(填“向左”或“向右”)。(3)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_的表达,淀粉酶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过程中,直接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_ 。(4)若图中转录出AUGGCUUCUUUC序列的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的替换,导致RNA翻 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一,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 发生的碱基变化是_。【答案】 (1). 核糖体(细胞质) (2). 核糖核苷酸 (3). 甲 (4). UUC (5)
73、. 向右 (6). GA-MYB基因 (7). 内质网、高尔基体 (8). AT【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表示翻译过程,表示转录过程。甲为核糖体,乙为高尔基体,丙为内质网,丁表示细胞膜。【详解】(1)过程为翻译,场所是核糖体(细胞质),过程为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图中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甲,因为核糖体中含rRNA。(2)图中携带苯丙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AAG,故所对应的密码子是UUC,结构甲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为向右。(3)结合图解判断,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阻止GA-MYB基因的表达,淀粉酶为分泌蛋白,其从合成到分泌出细胞过程中,直接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4)转录出AUGGCUUCUUUC翻译出的多肽链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苯丙氨酸基因发生了一对碱基的替换,导致RNA翻译出的肽链序列变为:甲硫氨酸一丙氨酸一丝氨酸一酪氨酸一,可知是密码子UUC变为UAC,则该基因转录模板链中发生的碱基变化是AT。【点睛】识记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过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生物膜系统以及细胞器的功能等相关知识,分析题目所给的图形获取有效信息、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