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白杨礼赞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写作思路。2品味赏析语言,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3.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4.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品味赏析语言,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2.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茅盾于1939年3月到新疆讲学。1940年5月,受朱德邀请离开新疆前往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10月离开延安到达重庆。在此期间,作者目睹了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
2、,体察了解放区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写下了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白杨礼赞,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真挚情感。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展示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2.文体知识(1)象征:指的是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它可以通过作者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
3、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2)象征和比喻的异同:同: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异:比喻属于修辞范围,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比喻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让读者自己去意会,从而
4、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这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而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中是不会出现本体的,而比喻往往是会出现本体的。(二)初读感知1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是什么?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交流展示】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也就是“礼赞白杨”,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2. 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交流展示】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6段
5、: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3.自由朗读,理清本文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内容要点。【交流展示】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
6、赞美白杨树。【小结】作者起笔便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峻拔有力的赞美之情破空而来,使读者一开始就对白杨树有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描写白杨树的生存环境,这是“放”,接着写远远的白杨树,这是“收”。最后,在抒情、议论中直接陈述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高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三)研读品味研读,针对以下问题,先自由默读,思考标画有效信息,再学习小组讨论明确。1.文章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头,有什么作用?【讨论展示】开篇一句独立成段,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讲,首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礼赞的原因。
7、“实在”一词充满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给人深刻印象。从结构上来讲,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而且点明了文章的描述的对象白杨,定下全文的感情基调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2. 本文为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选取了哪些材料,又是怎样体现“散文形散神聚”这一特点的?【讨论展示】主要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外部形态、内部气质以及它的象征意义。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空旷、辽阔,外部形态笔直、绝无旁枝、丫枝一律向上、绝不旁逸斜出,内在气质朴质、严肃、坚强不屈、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点点滴滴都显示着这种植物的不平凡。这就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3.文章中有
8、哪些地方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讨论展示】第7段中作者先虚写一笔,用否定句暂退一步,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这是“抑”。接着,突然转折,连用七个感情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是“扬”。4本文是怎样巧妙运用对比烘托的?【讨论展示】文章开篇交代了白杨树的生长的环境西北高原,为下文引出白杨树设置了大的背景,渲染了粗犷、豪迈的气氛,并且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了“雄壮”“伟大”,对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色泽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形和精神时,又
9、反复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与“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决不是平凡的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美;紧接着就其外形用“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的比喻先行一抑,转而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设喻一场,对比映衬,形神兼美。文章结尾把白杨与楠木作对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声赞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显示了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战斗风格。5.品味语言,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讨论展示】“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静态的黄土高原“扑”入视野,这是乘车者的实感,准确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
10、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你的视野的”也写出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讨论展示】“涌”字说明感情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讨论展示】“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4)齐读第7段,体会排比反问句的表达作用。【讨论展示】连用四个“难道”的反问句,像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四个反问排比句句法同中有异,由外向内,层层深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四句连贯有力,赞美之
11、情到这里发展到了顶点,这几句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境界。(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1作者怎样由白杨树自身特点联想到要象征的事物的?【讨论展示】由白杨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品格,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傲然挺立的品格,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由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格,联想到抗日精神和意志。2作者怎样由白杨树自身特点联想到要象征的事物的?怎样理解和掌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讨论展示】(1)由白杨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的品格,联想到北方的农民;由傲然挺立的品格,联想到守卫家乡的哨兵;由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格,联想到抗日精神和意志。(2)本文赞美白杨树的目的是为了赞人,但又不直接说出
12、来,采用这种含蓄的形式,把事物人格化,用具体的事物(白杨树)来表现某种意义。运用的是象征手法。本文写于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如果正面表达作者鲜明的政治观点和火热的感情,是不能发表的,因而也就无法发挥文艺的战斗作用。北国风物,气象万千,作者挑选白杨树为描写中心,由于它的枝叶一律向上,傲挺,引起对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人们的尊敬和怀念。于是赋予树以“人”的性格和气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借歌颂白杨树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歌颂力挽狂澜、拯救民族于存亡关头的祖国优秀儿女。(五)拓展延伸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试联系生活举
13、例说说你熟悉的事物具有的象征意义。【展示】(1)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可以使人联想到甘于奉献的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2)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可以使人联想到坚强不屈的精神,因此梅花是品质高洁的象征。(三)课堂小结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四)课堂板书生长环境无边无垠雄壮、伟大(景美)坦荡如砥干笔直坚强不屈白杨树外部形态枝靠拢生命力旺盛(形美)质朴严肃叶向上力求上进皮光滑倔强挺立内在气质向上发展坚强,有斗争精神(神美)不折不挠三、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68段。 2. 选取一种事物,运用象征手法,以“赞”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四、推荐阅读篇目矛盾春蚕五、教学反思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1. 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朗读尤为关键。注重用不同形式的读营造情感气氛,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不失为一种高效学习法。这一点,本课重视度有待提高。2.白杨礼赞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对于这样一篇意境深远的文章,学生很难透过文字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刻含义,因此联系时代背景运用资料助读是解决本课难点的一个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