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的: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3、学习本诗的赋、比、兴手法。4、掌握一定的文言虚词和实词教学重点: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教学难点:1、掌握几个常用古今词的意义和用法。2、理解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在摧残青年男女爱情上的罪恶。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汉乐府。2、读通课文,初步建立人物形象3、重点字词句的翻译、理解一、文学常识了解:
2、乐府:原指西汉武帝刘彻始设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收集民间歌谣,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乐府诗:中国古代官署(乐府)中配乐演唱的诗歌。“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五言为主,句式灵活,语言流畅,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保存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中。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叙事诗与抒情诗的区别:抒情诗直接借景借物抒情; 叙事诗借助该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歌主题。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开头一篇小序,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
3、故事发生在汉未建安中,但成诗时间可能稍后一些。全诗句,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格萨尔王,英雄史诗,一千万字。)二、初读课文。听录音,正音。再读课文文言知识积累1、归纳文中出现的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2、归纳文中古今词的意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多谢、共事)3、归纳文中“相”“迎”(“谢”“见”)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三、完成导学教程预习自测部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复述故事梗概2、理清文章思路,初
4、步探究文章主旨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新课导入:欣赏陆游的钗头凤(见导学教程)压迫与抗争,一个贯穿数千年的爱情主题,在梁山伯与祝英台身上出现过,在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里演绎过,在宝玉黛玉肩上仍承载着。到底是什么促成了一个又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诞生?今天,我们将跟随一对五彩孔雀,走进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故事,一探根源。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情节。 板书明确: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归。 发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潮(从“阿
5、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2、提问:诗歌开头的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明确:作用有二:首先借鸟起兴,这是我国古代民歌传统手法。其次以孔雀失偶,徘徊反顾为全篇定下深沉悲哀的基调,形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悲剧气氛,起着提纲挈领,暗示全篇的作用。二、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问:这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生:刘兰芝、焦仲卿请大家阅读全诗,找出诗中有关刘兰芝、焦仲卿言行的语段,并揣摩人物的心理。(学生阅读,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学习诗歌不能离开“读”。只有通过读,我们才能体察到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请
6、同学们读一读有关刘兰芝言行的语段,说说她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学生朗读语段,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启发、引导、归纳)(一)在文中找出相应的细节描写的句子。着重提示学生注意文中对仲卿“黄泉共为友”的决心的不同表达,注意不同表达出现的情景。明确:文中表达仲卿“黄泉共为友”的决心的地方共六处: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在得知兰芝
7、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焦仲卿形象: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二、兰芝形象1、读“十三能织素”段这段写出了刘的聪明颖慧、刘的果敢刚强,这从“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可知道。读“新妇谓府吏久久莫相忘”段,要求学生体味“非为织作迟及时相遣归”这几句话中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明确:从兰芝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她那决不忍辱苟且的刚强性格,我们还可从“君家妇难为”和“徒留无所施”等直白中,也可看出她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头脑清醒又具有强烈反
8、抗精神的古代女性形象问:本段可看出刘的什么?生讨论,回答: 可看出刘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她要求焦“久久莫相忘”,其实她首先不可能忘记这段情。生:可看出刘兰芝的痛苦之情、愤激之情。“人贱物亦鄙”就可看出。师:两位同学回答的很好。我们就应这样从诗句中品出人物的内心。2、要求学生集体朗诵“鸡鸣外欲曙涕落百余行”这一部分,讨论:这一部分写兰芝严妆,和婆婆告别,和小姑告别,有何作用? 明确:兰芝严妆:运用一连串的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她的从容镇定,兰芝用自己美,向丈夫表达了自己对他的爱,向婆婆表示了她的无辜和坚强。和婆婆告别:表现了她从容镇定,不卑不亢,“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这番
9、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与小姑告别:“泪落连珠子。”因为她看着小姑长大,现在一旦离别,不觉悲从中来,这泪水中既有同小姑朝夕相伴的深情,也有对自己无端被遣归的悲愤。而一旦登车去,那无法抑制也无须再掩饰的悲伤使她终于失声痛哭起来。至此,兰芝那倔强而又善良的性格以及她对小姑、对仲卿依依难舍的深情得到了细腻而又充分地表现。3、读“昔作女儿时”一段问:兰芝遣归是焦母逼迫的,为什么兰芝在离别前还要向焦母告别?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体现了大家对人物的理解和思考,在这里表明兰芝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有理有节,举止得体。4、读“新妇谓府吏二情同依依”
10、问:本段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对爱情的坚贞。5、读“理实如兄言”一段师: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 生:允婚问:兰芝是忠于爱情的,为什么最后还是允婚了,这岂不破坏了兰芝的形象?师:美好的爱情,在封建家长制的威逼下凋零,为以后两人的殉情埋下伏笔。一个美丽的女子成为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通过以上的分析,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兰芝这一人物形象?刘兰芝形象: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不慕荣华,不卑不亢,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与刘兰芝相比,有人认为焦仲卿
11、太软弱了,你同意吗?师:我认为两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在洞察世情上,焦仲卿不如刘兰芝聪慧,在反抗礼教上也不如刘坚决。但两人同样都忠于他们的爱情。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主题,是汉乐府的特点之一。而对人物形象的准确分析,又来源于对人物言语、故事细节的品读。因此,细读作品是
12、准确分析的基础。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文章主旨 2、具体分析课文,探究悲剧根源 3、背诵相关段落研读“开端”部分。 (1)集体朗诵第一部分 (2)提问:诗歌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的生活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表明:一方面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另一方面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责难毫无道理。 .研读“发展”部分。 (1)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明确:仲卿对兰芝自请遣归的态度;兰芝遣归时打扮及她和婆婆
13、、小姑的告别;兰芝和仲卿话别,相约来日三个方面的内容。 (2)体味仲卿对她母亲及兰芝的对话,谈谈其作用。明确:作用有三: 第一,通过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并表现了兰芝和仲卿夫妻恩爱。 第二,初次展示了焦仲卿懦弱的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他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抱有一丝幻想。 第三,塑造了一个专断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A”显得专断而又顽固。但也颇有心计,训斥之后又抚慰仲卿:“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A”企图以此打动仲卿,动摇他
14、对爱情的专一态度。提问:“夫妻誓别”这一情节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两个作用:首先,它再次强调了这对新婚夫妇感情上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非是己愿,而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奠下了基石。其次,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因此从情节发展来看,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渡段落。在我国封建时代,女子被丈夫休回娘家,她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她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娘家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呢?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进行概括。 明确:(1)首先写了兰
15、芝回家后母亲的态度。“进退无颜仪”五个字把兰芝被遣归家初见母亲时伤心、羞愧、委曲等复杂心理和难以描摹的神态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来。母亲初见兰芝“大附掌”,把母亲的惊诧心酸之状描画的活灵活现,但听了女儿的陈述,母亲理解了女儿,但悲伤不已。 提问:兰芝母亲在此处重复兰芝开头的话“十三教汝织”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明确:这几句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它再次反映了兰芝婆婆的专横无理,当然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2)其次写兄长逼迫兰芝嫁给太守家。兰芝被休,上门求婚的络绎不绝,足以证明兰芝的美丽和修养。在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表现了兰芝兄长这个人物,作者主要是通过他的语言来揭示其性格的,要求学
16、生诵读刘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征。 明确: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其中有质问:“作事何不量”;有利诱“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也有威胁:“不嫁义朗体,其往欲何云?”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十分深刻和逼真。 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要求学生体味一下兰芝此时的心理。 明确:兰芝这样做,才符合她的性格特征,也是兰芝忠于爱情、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行为合乎逻辑的发展。因为她对阿兄的性格为人了如指掌,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是不动声色
17、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抗议吃人的封建势力。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成竹在胸的表现,我们从兰芝的突然允诺中已预感到要发生非常事件了。 2.研习“高潮”部分 仲卿闻听兰芝再婚,赶来相见,要求学生集体朗诵“府吏闻此变自挂东南枝”这一部分,体会两人的生死爱情,讨论:兰芝和仲卿相约“黄泉下相见”,兰芝死时毫不犹豫,仲卿却“上堂拜阿母”“徘徊庭树下”之后才“自挂东南枝”,为什么? 明确:二人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发展。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生性懦弱,而且又孝顺母亲,所以他要有一个彷徨的过程,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
18、他也富有叛逆精神。 3.研习“尾声”部分 要求学生集体诵读这一部分。 提问:诗歌的结尾处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象这样的结尾,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很常见,如梁祝中的“化蝶”。同学们可讨论一下,这样写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第四课时:教学要点:1、探究性阅读 2、布置作业问: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与焦仲卿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生: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
19、焦母所不容。生: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生: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生: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师:大家的讨论很激烈,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了大家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同样受到了家长制的威压。问:那么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里?生: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罪恶。表现在对青年男女幸福
20、生活的摧残。师: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所熟悉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师小结:悲剧是将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们看,让人们从中受到启迪。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当焦刘化鸟,梁祝化蝶成为一幕幕爱情悲剧时,悲剧就演绎成了经典。尽管我们可能会他们的爱情感动不已,但我们更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课文小结:孔雀东南飞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创作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它的故事结构完整,开头结尾照应,中间情节起伏跌宕,表现了民歌作者在叙事上的高超技巧。塑造了众多鲜明的文学形象,语言具有个性特征,
21、有的已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不朽的典型,至于诗中多运用的比兴、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和精当的处理分寸,更是值得我们借鉴。上邪 (苍天啊) 一位女子痴迷而挚烈的爱情誓言。(两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上邪”,是女子呼天以为誓。“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生死不渝的爱,深情奇想,确是“短章中神品”。 顽强的生命可以摆脱精神枷锁。只要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美好的理想就会实现。师布置作业: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板书设计孔雀东南飞自请谴归(2) 多才多艺、聪明能干、很有教养决心自谴(8) 坚决冷静、情操美好新妇严妆(9) 美丽漂亮、从容镇定、外柔内刚拜母辞姑(10) 有礼有节、不亢不卑、善良友爱夫妻誓别(12) 忠贞不渝遣媒逼嫁(16、21) 荣华不动、威逼不屈生死诀别(27) 忠贞不渝板书:兰芝:坚强、持重、善良、忠于爱情,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懦弱、孝顺、忠于爱情、叛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