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达尔文(18091882)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两大学说: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有关阐述,不合理的是()A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B通过化石可以了解已灭绝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C种群在繁衍过程中大量的近亲繁殖可提高群体中纯合子的比例D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进化D解析:同源器官反映出生
2、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蓝鲸的胸鳍和金丝猴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说明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是化石,B正确;同一个群体携带同种基因的杂合子比例高,近亲繁殖时可以提高该种群基因纯合的比例,C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可能是体细胞突变性状,因此不一定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错误。2(2020山东泰安模拟)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越强B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变异类型更少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解析:
3、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A错误;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B错误;捕食者往往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正确;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可以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也可以是通过共生等种间关系实现的,D错误。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B无论是自交还是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
4、个层次D解析: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突变是有利的,A正确;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迁入和迁出、隔离以及遗传漂变等,自交和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4(2020山东枣庄模拟)跳蝻腹节绿条纹对黄条纹为显性,由基因A、a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调查了某沙化草原不同区域的跳蝻腹节表型,并计算了A基因频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沙化草地M区绿草地L区沙化草地N区区域绿条纹频率0.360.910.
5、64A基因频率0.20.70.4A跳蝻A基因频率低是导致M区草地比N区草地沙化严重的原因B草地沙化及天敌捕食等环境因素是跳蝻腹节颜色进化的外因CM区与N区存在的地理隔离将导致两个地区的跳蝻进化为不同的物种D三个调查区的杂合绿条纹跳蝻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是LNMB解析:植被的破坏是导致M区草地比N区草地沙化严重的原因,A错误;地理隔离后未必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沙化草地M区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0.20.80.32,绿草地L区的杂合子比例为20.70.30.42,沙化草地N区的杂合子所占比例为20.40.60.48,因此三地区的杂合绿条纹所占比例的大小关系是NLM,D错误。5下图表示同一种群经地理隔
6、离后的两个种群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时刻该种群中个体的基因型全为AaBt时刻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C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为0.5Dt时刻甲、乙种群开始出现生殖隔离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初始时刻,A的基因频率是0.5,a的基因频率也是0.5,但不能推断出群体中个体的基因型全部是Aa,A错误;由图可知,t时刻种群甲中A的基因频率为0.8,a的基因频率为0.2,种群乙中A的基因频率为0.2,a的基因频率为0.8,由于存在着选择,所以不能准确计算甲、乙种群中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所以二者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可能不同,B正确;由于甲和乙这两个种群
7、的大小不知,因此t时刻将甲、乙种群混合后,A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C错误;t时刻甲、乙种群还没有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6(2020山东淄博模拟)东北虎是虎的亚种之一,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肉食性猫科动物,栖居于森林、灌木和野草丛生的地带,主要捕食鹿、羊、野猪等大中型哺乳动物。华南虎是虎类中体型最小的亚种之一,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四肢发达而灵活。东北虎和华南虎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体型差异较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东北虎和华南虎性状上的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东北虎和华南虎长期的地理隔离导致了生殖隔离C虎和野猪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协同进化D虎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其栖息地丧
8、失B解析: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差异,是由于生存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A正确;东北虎和华南虎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虎为捕食猎物要跑得更快,野猪为躲避捕食也要跑得更快,它们相互选择进行着协同进化,C正确;虎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其栖息地丧失,D正确。7冬虫夏草是冬虫夏草菌的子实体与僵虫菌核(蝙蝠蛾科幼虫尸体)构成的复合体。冬虫夏草菌对感染蝙蝠蛾科幼虫是相当有节制的,这个比例在自然界虫草分布区大概是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存在协同进化B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C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D冬虫夏草
9、菌感染蝙蝠蛾科幼虫有节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解析:冬虫夏草菌和蝙蝠蛾科幼虫的种间关系为寄生,二者之间存在协同进化,A、C正确;冬虫夏草是昆虫和真菌的结合体,不是植物,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了冬虫夏草菌感染蝙蝠蛾科幼虫有节制,D正确。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8甲氧西林是一种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抗生素,但由于早期抗生素的滥用,在某些患者体内发现了能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超级细菌”)。科研人员从另一种细菌中提取出能破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新型抗生素(Lysocin E)。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成表明该种群发生
10、了进化B“超级细菌”的产生说明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无关D该新型抗生素不能用于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AD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是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成表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A正确;抗生素只是对细菌起到选择作用,不诱发产生基因突变,B错误;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错误;该新型抗生素可破坏细菌细胞膜,而病毒无细胞结构,无细胞膜,故该新型抗生素不可用于治疗病毒引发的疾病,D正确。9(2020山东烟台模拟)某种螳螂的体色褐色对绿色为显性。在某地区
11、释放一群人工饲养的螳螂,这群螳螂中,褐色约占90%,而其中杂合子的比例为77%。第二年在该地区对该种螳螂进行调查,发现褐色下降至80%。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以下分析正确的有()A被释放的群体中,显性基因频率约为55%B第二年褐色比例下降的原因是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很高C该地区绿色较褐色更有利于螳螂生存D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AD解析:设控制褐色、绿色的基因分别为A、a,被释放的群体中,各基因型频率:A_为90%,其中Aa90%77%69.3%,AA90%69.3%20.7%;A的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55%,A正
12、确。第二年褐色比例下降的原因与原野生螳螂种群隐性基因频率关系无法确定,B错误。第三和第四年的调查结果都与上一年相似,所以该地区绿色与褐色均适合生存,C错误。连续两年的调查,初步证明体色的显性和隐性基因频率相对稳定不变,D正确。10(2020山东模拟)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AD解析:孔雀开屏是
13、在向异性传递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雌性孔雀对雄性孔雀的选择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D正确。三、非选择题11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_,外因是_,进化的实质是_。(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_。(3)迁到乙岛的B物种可能会_。(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a,A的基因频率为10%,a的基因频率为90%,那么AA、A
14、a、aa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_;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解析:(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环境不同以及地理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当两个种群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时,说明二者已经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使B物种不能与C物种自由交配,故B物种可能会形成新物种。(4)根据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是10%10%1%,Aa的基因型频率是290%10%18%,aa的基因型频率是90%90%81%;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a的基因频率逐渐下降,A
15、的基因频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将逐渐减少。答案:(1)遗传变异甲、乙两岛环境不同且有地理隔离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已形成生殖隔离(3)形成新的物种(答案合理即可)(4)1%、18%、81%逐渐减少12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物种。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图中杀虫剂处理后群体中的个体数逐渐上升的原因:_。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最终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消灭螺旋蛆蝇,但所需时间较长,其最主要的原因是_。(2)螺旋蛆蝇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
16、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为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随机交配,则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是_。若要使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除题干给出的特点外还应具备哪些条件?_。(3)近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蝇,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_。解析:(1)用杀虫剂处理,可直接导致害虫种群的死亡率上升,使群体中的个体数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起,个体数又逐渐回升,其原因是螺旋蛆蝇中存在着抗药性变异类型,杀虫剂起了选择作用,使抗药基因频率不断提高,逐渐形成抗药
17、新类型。电离辐射引起的基因突变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雄性不育个体)逐渐增多,所以耗时较长。(2)因为AA占30%、Aa占60%、aa占10%,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所以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为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为40%40%16%;要使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则需具备的条件有种群足够大,雌雄间可以自由交配,没有迁入、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不产生突变。(3)若突变性状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增大;若突变性状不适应环境,则该基因频率会减小。答案:(1)螺旋蛆蝇中存在抗药性基因突变,在杀虫剂作用下,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逐渐形成了抗药的新类型基因突变的频率较低,需要在几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突变个体(即雄性不育个体)的数量逐渐增多(2)AA为36%、Aa为48%、aa为16%没有迁入、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相对性状没有作用,基因A、a不产生突变(3)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