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亚市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科卷)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这说明
2、宗法制的纽带是( )A. 信仰 B. 地域 C. 财产 D. 血缘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此项制度”指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察举制C. 三省六部制 D. 科举制“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成文法的意义在于按法律判决,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法律。古罗马对此作出的最早贡献是制定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C. 万民法 D. 查士丁尼法典近
3、代史上,共和政体自初创到最终确立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后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
4、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C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A和平统一祖国 B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C加强两岸交流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B1955年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
5、和政府首脑会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这些史实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 多极化趋势加强B. 新的力量不断崛起C. 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D. 军事集团不断出现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13. 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克己复礼 D格物致知14“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
6、的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15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测向技术16“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17他提出“人要认识你自己这一至理名言,意在教导人们善是人的内在灵魂,在于认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这位
7、真理与自由的殉道者是(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18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此话反映他的主张是( )A. 人民主权说 B. 开明君主制C. 社会契约论 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19“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里的“他”是指()A. 邓稼先 B. 袁隆平 C. 李四光 D. 华罗庚20. 某同学在欣赏一幅作品时,看到这样一幅介绍作品风格的词汇“变形”、“夸张”、“抽象”。该作品最有可能是( )A.干草堆 B.圣母与圣子 C.向日葵 D.格尔尼卡卷 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
8、本小题有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免首相、召集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否决法律、宣战、媾和和缔约大权。但这些只是例行公事,国王实际上是一个“统而不治”的虚君。然而国王又是不可缺的,除了礼仪方面的作用外某个政治环节发生矛盾,国王可利用自己的声望进行调节。有人说,国王虽然不再是国家航船的原动力,但却是扬起风帆的桅杆。 材料二:1789年,经过资产阶级民主派的努力,美国宪法增加了十条修正案(政府不得立法等)华盛顿当选为美利坚和众国第一任总统,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材料三:据报道,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任期内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西安兵马俑。当他步出展馆时,
9、发现一小女该站在高处观望他。双方招呼并对话:克:你为什么站那么高?孩:可以看清楚美国总统。 克:你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孩:管美国人(民)。 克:(略微思索后)准确的说,是美国人民在管总统。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体是什么?(1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它有何突出特点?(2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美国宪法、选民、议会、总统、政府之间相互关系如何?(4分)(3)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通过。l875年宪法规定法国的政体是什么?(2分)(4) 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4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
10、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六王毕”“扫六合”是指秦王消灭了六个国家,这六个国家的来历跟历史上哪一制度有关?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
11、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3)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历史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在制度上有何创新?三、 论述题(本大题只有一小题,共14分)23、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逐渐出现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请概述一下近代中国先进的仁人志士学习西方潮流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内容。高二历史试卷(理科)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二、 材料解析题三、 论述题(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