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2 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是各国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期,也是各国纷纷推行改革的年代,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在这些变法实践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1)材料一揭示了商鞅变法得以推行和成功的原因,请结合材料信息加以归纳。(2)结合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各有何作用?解析:本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判读每一幅图片所蕴含的信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图一显示了战国时期的攻战场景;图二是商鞅“南门徙木”;图三商鞅为推行变法与贵族及保守势力进行论战;图四显示了战国时期封建土
2、地私有制确立的史实;图五借助兵马俑显示了通过商鞅变法秦达到了强兵的目的。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全力支持,这是改革成功的重要原因;“南门徙木”的故事:反映了商鞅果敢守信,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改革前商鞅与保守派官僚的论战也为改革统一了思想,并坚定了统治者变法的决心。(2)措施及作用: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齐威王当上霸主以后,燕、赵、韩、魏等国都来朝贡,只有西方的秦国没有来。
3、中原各国叫它“西戎”,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秦孝公求贤令: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材料二商鞅变法规定,“令民为什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又规定什、伍之内各家互相纠察,“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他认为“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至,则重者无从至矣”,即对轻罪严厉处罚可以杜绝犯重罪。“燔诗书而明法令”。认为“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必至贫弱”,还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非兵、羞战、仁义说成了“六虱”,反对根据这六种情况授予
4、官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凡从事末业及游手好闲致贫者,全家没入官府,罚为官奴婢。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扼要分析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原因。(2)历史上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众说纷纭。依据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简要评价商鞅变法的功过是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第(1)问,应注意商鞅变法前东方各国对秦国的态度对秦国国君的刺激;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中所列举的商鞅在政治、思想文化及经济方面的举措进行分析评价。答案:(1)秦地处西陲,位置偏僻;思想保守,受到各国轻视;经济落后,国力较弱。为实现富国强兵,秦孝公决定变法。(2)商鞅变法实行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新的社会
5、秩序确立,但同时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专制毁坏了传统文化,专制独裁也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变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但对商业的抑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3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简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终止。摘
6、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解析:解答第(1)问首先应弄清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再通过比较找出其“主要不同之处”;第(2)问结合两次变法的背景和内容分析“一成一败的原因”。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导致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
7、多措施难以实施。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也。”可见“战胜而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材料二下图为战国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其中每面有三层图画,每层又分左右两个图景。第二层左图是一幅宴乐武舞图像,右图为弋射和习射图;第三层左为攻防图,右为水战图。以水陆攻战为主题,本身就是战争作为战国时代特征的反映。 请你想一想: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又有什么关系?解析:新课标注重对历史材料进行迁移性思考,通过迁移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科能力。本案例目的就在于通过一段新材料设置新情景,培养迁移能力。联系兵家和法家思想,了解该思想和“战胜而强立”的关系;从变法改革的目的和内容回答。答案:思想是现实的反映。战争是战国时代的显著特点,“战胜而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战胜对方,都十分重视发展农业和奖励军功。法家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法家思想直接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变法活动。而兵家思想来源于战争实践,是在战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进步思想为社会变革提供思想依据,指导社会变革的进程。各诸侯国只有通过变法改革,发展封建经济,才能够富国强兵。只有实现富国强兵,才能够达到对内巩固统治、对外战胜对方的目的。- 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