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9.02MB ,
资源ID:13043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04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 人类活动与环境.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1 人类活动与环境.doc

1、专题十一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4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6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二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景观。(如下图)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面动全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

2、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森林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地带性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典型事例文字图式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主导:热量重要:水分太阳辐射(纬度 位置)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低、高纬度地区明显非溯沿20E经线,自然带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主导;水分重要:热量海陆分布(海陆 位置)经线延伸,经度更替(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中纬度地区明显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山地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主导;热量重要

3、:水分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喜马拉雅山盼垂直自然带分布2非地带性因素及其影响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并不都具备地带性分布规律,许多地理现象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产生非地带性规律,概述如下: (1)地形起伏。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西侧是多雨的温带森林,而同纬度的山脉东侧因地处西风带背风地带,形成了干燥的巴塔哥尼亚荒漠。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各自然带紧逼西海岸,其空间分布范围受到极大的约束,而且与东部地区的自然带隔断,这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分布于美洲大陆西部沿海地区的结果。 (2)海陆分布。如北半球高纬度的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现象十分明显

4、,而南半球因相同纬度绝大部分是海洋,因而没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的分布。 (3)局部水分的变化。如热带荒漠带和温带荒漠带中呈斑点状或条带状分布的绿洲。 (4)局部岩石性质的变化。如在四川盆地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由紫红色的砂岩、页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 (5)局部水分矿化度的变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温带落叶阔叶林中,由于盐分变高出现的碱蓬草地。 (6)局部环境和洋流。同一自然带,受暖流影响一侧自然带向高纬延伸且面积要广阔一些,寒流一侧则向低纬延伸。如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高纬延伸到北极圈以北地区;而南美西岸因受秘鲁寒流影响,热带荒漠带向低纬度延伸至赤道

5、附近。 (7)局部地热异常。如在冰岛,苔原是这里的地带性植被,但在热泉附近却分布着草甸。 (8)人为作用。如在沙漠边缘营造防护林、围海造田、培育水稻土等活动都可以产生对地带性规律的影响等。非地带性分布可由一种或几种非地带性因素影响所致。如湖泊、沼泽这种非地带性分布就是在地势低洼和水湿这两种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总之,由于这些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可以说,任一自然带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点三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1)宏观上,我国北方地势平坦、相对开阔的平原地

6、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多;但在南方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也比较少。 (2)微观上,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平原等河流地貌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均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河流地貌特点聚落分布形态聚落分布地区举例高原河谷深切,地势低,两岸泥沙淤积成河漫滩平原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的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山区山前形成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形成明显的条带状主要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山区的山前和河流两岸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地

7、势平坦,面积较大,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呈带状,表现为沿海聚落带和沿河聚落带沿海发展或沿河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平原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在平原地区,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分布。 (2)山区地形起伏较大,交通建设的限制性因素比较多。山区的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路常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而且往往需要迂同前进。如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弯曲。考点四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社会发展的影响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不利的一面:表现为改变植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生物量,使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发生变化,同

8、时也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于气候变暖,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袭击,一些物种将由于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生产率降低,某些脆弱性物种灭绝的风险会增加。有利的一面:植物光合作用将会增强,植物的生产率也将会唷一定幅度的提高。2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原因:气温升高,极冰融化,以及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后果:对世界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如沿海低地被淹,海水入侵等;还会导致区域差异,例如,三角洲和沿海平原由于地面沉降,测到的海平面上升幅度会大于全球平均值。3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北半球高纬度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财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热带气

9、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的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考点五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水资源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到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农业: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往往会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如我国的江南地区,河网密布,水量充足,加上气候温暖湿

10、润、地势平坦,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水稻产区。工业:有些工业在进行布局时,必须考虑到要有充足的水源。因为这些工业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必须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如钢铁厂、化工厂等。内河航运:河流流程长,水量大,河道宽且相对平坦,往往是内河航运发达的地方。如中国的长江、欧洲的莱茵河、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等。人的居住地:人类的居住地大多布局在地势平垣、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或平原地区。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经济效益质量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不同,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产品质量、市场售价等就不同,相应的经济效益也不同。如矿泉水的生产,水质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生产、销售和效益。2各类资源的损失途径自

11、然资源基本损失途径土地资源砍伐森林,由于不适当的开垦、灌溉和放牧引起的沙漠化和盐碱化,水土流失造成的地力下降,工矿交通和城乡民用建设占地气候资源由于植被减少,沙漠化和城市化引起的气候异常频次增加,灾害增多水资源因工农业和城乡生活用水,水污染引起的可使用水减少,气侯异常导致降水更加不均生物资源由于生物栖息地缩小和过度捕杀、捕捞、采集以及污染引起的生物种群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海洋资源过度的海洋捕捞和海洋污染能源与矿产开采和使用,尤其是破坏性开采和使用造成浪费旅游资源不合理的建设,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考点六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1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原因典型事例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

12、源、能源短缺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上的悲剧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垃圾堆放街道垃圾的任意堆放噪声污染交通、工厂等噪声无形的杀手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日本水俣湾事件、海上石油泄漏2列表对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原则含义

13、具体做法例证公平性原则资源分配在时间和空间上应体现公平。时间上的公平,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又称“代内公平”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各国都有发展权;优先消除贫困保护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我国“八五”期间扶贫攻坚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保持适度的开发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在各个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制度;牧场轮封轮牧共同性原则国家和地方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建立良好的国际,秩序和合作关系,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积极推进全球环境保护阶段性原则可

14、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不同,可持续发展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同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成为主要目标,在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世界银行为我国荒漠化提供贷款高 考 易 错 点 总 结1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易错点 (1)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不同:前者无温度带,后者有温度带。 (2)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类似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变化。 (3)可根据不同山坡的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东西走向的

15、山: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阳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海拔分布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海拔分布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高度,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高度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5)根据山麓地带的自然带判断该地所处的温度带。 (6)山

16、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一般规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是: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草甸、高寒荒漠、冰川。(不同的山,分布是不一样的,这只是一般的规律,应根据具体的山地具体分析)。说明:该知识点易错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不能正确的判断山地的阴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易错点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的延伸方向为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而更替方向为经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典型地区是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自然带的延伸方向为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更替方向为经度变化方向即东西方向,典型地区为中纬度地区。说明:该知识点佚误较多的原因是学生对方向判断出现混乱。【例

17、1】下图为45S附近某地区,其中处分别为太平洋与大西洋,处为陆地,80、60为经度,回答第(1)(2)题。(1)下列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处所属的板块名称是南极洲板块B处风力沉积作用明显C处的自然植被类型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处相对于处表层海域温度低、盐度低(2)自处向北,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反映的是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思维误区:不能根据题中给出的有效信息来判断该区地理位置,对于六大板块的分布在头脑中记忆模糊,造成第(1)题易错选B。第(2)题易错选C。点拨:根据45S、80w、60w,处分别为太平洋和大

18、西洋,可判断该区域为南美洲南端,处板块应属于南极洲板块。自处向北自然带依次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荒漠带,反映由赤道向两极变化规律。答案:(1)A(2)A【例2】铁路建设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铁路对应的线路特征描述最合适的是 ( )A京哈铁路以桥代路 B兰新铁路起伏剧烈C京沪铁路迂回曲折 D成昆铁路桥隧相连思维误区: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一般而言,交通线最好经过地形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施工费用,而且有利于交通线的维护;另外,还要考虑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应布局稠密的交通线。做题时不能正确分析不同地

19、区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区位因素及不同线路穿过的地形区特征易造成错选A或B。解析:京哈铁路主要经过东北平原,地形平坦,铁路建设不需要以桥代路;兰新铁路主要经过河西走廊,地势起伏不剧烈;京沪铁路经过平原地区,地质结构稳定,没有必要迂回曲折;成昆铁路经过横断山脉东部和云贵高原,地形起伏较大,因此该线桥隧相连。答案:D如图是我国四个山地的垂直区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 B C D2四个山地中,山地垂直植被类型最多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 B热量丰富 C纬度位置低 D降水量大2009年2月7日,如图所示地区南部发生森林火灾,干热的

20、大风使大t火迅速蔓延,造成上万人无家可归。与此同时,图中北部地区则洪水泛滥,350毫米的雨量导致大水冲进城镇,淹没农田。读图完成34题。3关于火灾多发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气候终年炎热干燥,C经济落后,人口稀少D此时农民正为播种小麦做准备4沿经线方向从火灾多发地到洪水区 ( )A自然带更替主要表现为于湿度地带分异B年降水量逐渐增多C当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当日的昼长逐渐变长分析下表中内容,回答57题社会阶段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产力水平低中高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强中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和规模小中大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简单中等多样化对自

21、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中高5分析表格中自然资源利用范围和规模、利用方式、利用效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增多 B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C资源的不断变化 D社会的不断更替6关于农业文明阶段,下列说法正确_的是 ( )A农业文明阶段以制造和使用金属工具为标志B土地数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C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D人类通过欧伐森林、开垦草原,使土地质量不断提高7关于工业文明阶段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呈现的特点的是 ( )A利用方式的多样化 B土地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C非农业用地的质量是以土地的区位和用途来衡量的D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带来的食物安全问题将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和

22、发展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循环经济即是其中的一条重要措施。读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回答89题8下列对图中循环经济的理解,错误的是( )A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B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实现废弃物再利用,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C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降低环境污染D在农业中推行循环经济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并增加就业机会9我国下列省区中,最适宜推广图中循环经济模式的是( )A青海省 B四川省 C广东省 D河南省10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全球气候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

23、?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温度带? (3)全球的这种变化趋势,会造成什么后果? (4)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有哪些措施可减少C0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参考答案1D根据基带的植被和相同植被的分布高度可以判断出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2A 山地垂直植被类型的多少与所处的纬度和山脉的相对高度大小有关,在这里山地垂直植被类型多的原因主要是相对高度大。34D C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为澳大利亚,火灾多发地位于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区,2月7日正是该地小麦的播种时期。此时太阳直射点约在12。S附近,当日从火灾多发地到洪水区正午

24、太阳高度应逐渐变大。5B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6c农业文明阶段是以种植和养殖为标志的。土地质量和数量都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使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在土地贫瘠或难以开垦的地区,人地矛盾突出。7B在工业文明阶段,由于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非农业用地大幅度增加,土地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也越来越严重。土地的质量和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8A发展循环经济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保护生态环境,

25、但并不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唯一途径。9D 图中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选项中只有河南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L0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读图释图能力。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第(2)题结合图示分析即可作答。第(3)题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并影响农业生产和水循环。第(4)题CO2浓度升高与燃烧矿物燃料和毁林有关。第(5)题,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上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届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改变海岸线,沿海低地被淹;影响农业生产,导致低缔国家农作物减产,高纬国家农作物增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造成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径流量减少,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4)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男q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