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156KB ,
资源ID:1304113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0411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首发》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首发》山东省德州市某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政治期中考试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3厦门模拟)学者杨奎松曾说:“历史研究有点像刑警破案,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发掘拓展,找到更多的线索,运用逻辑分析和推理,把所有能够掌握到的历史碎片串联拼合起来,最后组成一张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图,弄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发生的经过情形以及原因何在,等等,从而揭示一个过去不为人所知,或者被人误读的历史秘密。”这是说()A.历史研究是察觉未知的秘密B.历史研究是获得历史真相的过程C.历史研究是拼接历史与现实D.历史研究是追索历史原因2.“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

2、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材料强调的是()A.宗法制 B.郡县制C.三长制 D.科举制3.1879年严复“海归”,任教于北洋水师学堂,八九十年代严复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尽管次次名落孙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科举制影响巨大B.严复学贯中西C.科举制完全失去选拔人才功能D.严复想取得更大功名,以便宣传维新思想4.(2013宁波十校联考)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这个观点主要针对我国的传说古史,其内容包括: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在研究古史时,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

3、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按照该理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尧的传说比禹的传说出现的要早B.左传中关于禹的记载比诗经中相关的记载可信度要高一些C.东汉以上没有信史D.研究上古史,不在它的真相而在它的变化5.“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B.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6.(2013大连检测)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

4、,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作战失败。芬利坦言:“如果这样的事情能发生在伯里克利身上,其他人还有谁能幸免呢?”这意味着()A.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重要议题B.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C.民主政治有效运转需要高素质的参政者D.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鼎盛7.(2013北京西城模拟)在费城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曾说,我们知道第一个总统会是个好人,可是谁知道后面会选出什么家伙来呢?出于这种担忧,各州代表对美国政体进行的设计是()A.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B.州政府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自治权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独立平等,互相制约D.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

5、令8.(2013台州统考)“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9.(2013杭州模拟)“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 按照这种观点,中国

6、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大革命10.(2013马鞍山模拟)“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所谓的革命,无非是要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民主革命()A.目的的坚定性B.手段的优越性C.过程的跳跃性D.结果的建设性11.(2013怀化二模)“中国人民是富于反抗精神的,然而又是缺乏建设性的。他们无法逾越时代的界限和站在更高的历史高度作回顾和前瞻,因而无法真正完成民族的独立。”

7、以下运动最符合题意的是()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2.(2013茂名二模)“双亲大人膝下敬禀者:近来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大为愤恨。而今,若不极力争之,则将一落千丈,吾国之无日矣!”该信件叙述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13.(2013浙江六市联考)读下面画报封面及说明,你认为这一组漫画指明了()中幅画面印“农民利益的拥护者”孙(中山)先生遗像和廖仲恺先生遗像。右幅漫画题词:“农友们!快快组织起来啊!”左幅漫画为一瘦骨嶙峋的农夫浇灌禾穗。禾穗十分茁壮,但五条肥硕的害虫(地主、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却在无情地

8、啃噬穗子,题词:“我们辛辛苦苦,他们却吃得快快活活,不把他们除掉,我们何以安生?”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B.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 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D.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14.(2013淄博一模)布尔什维克的政敌,立宪民主党领导人帕米留可夫指出: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长期复杂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不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主要是指()A.签订条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C.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和沙皇反动统治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苏维埃共同执政 15.(2013年安徽文综,16)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

9、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A.B. C.D.16.(2013徐州一模)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22个配套性文件或规章,四川、海南、重庆等省市出台了 13个有关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个自治条例、510个单行条例、75个变通和补充规定。这体现了()A.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逐步实现B.国家法律的社会主义原则 C.各级政府重视落实民族自治政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17.(2014厦门模拟)二战后不久,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控制变为扶

10、植,并于1951年签订了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导致美日关系变化的因素有()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革命的胜利美苏冷战的开始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A.B.C.D.18.(2013安庆模拟)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 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 D.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19.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这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反殖

11、反帝的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国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D.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0.(2013沈阳二模)1989年中国、苏联结束30年的论战、隔离、对抗,决定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两国最高领导人见面,究竟施行什么礼节,引起世人关注。原来,社会主义国家之间领导人见面,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结果中苏两国领导人的见面礼节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手”。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B.美苏争霸导致苏联即将解体C.中国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中苏关系还待进一步改善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4

12、分,23题12分,共40分)21.政治文明在中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

13、,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基本观点,并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及古代中国专制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评析这一观点。(7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7分)22.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阅读下表中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材料序号名称颁行时间基本内容(摘要整理)材料一奏定中学堂章程1903年国史“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

14、之大事,次则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外国史当“示以今日西方东侵危局”“注意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材料二中学校课程标准1913年侧重“民族之进化、社会之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本国历史授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重要事迹”材料三高级中学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1956年“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必然死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发展规律”“向共产主义迈进的苏联是人类解放道路上的灯塔”“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的侵略的中心”材料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

15、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国史教学的核心宗旨。归纳当时外国史教学中注重培养什么意识?结合背景说明当时强调培养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4分)(2)材料二特别注重对“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的学习,其教育意义何在?结合史实分析这种教育对历史发展的潜在影响。(4分)(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世界史教学的目标上有何差异?结合中国当时的外部环境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4)以上四则材料反映了不同的史观。根据材料内容,将与下列史观相对应的材料序

16、号填入表格中。(2分)史观进化史观文明史观帝王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材料序号23.(2013扬州模拟)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兴起和它们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在这历史演进过程中,就国际体系构造而言,冷战来自19世纪期间开始、并且愈益加速的国际权势分布的极化趋势。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

17、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而且并不总是排斥两国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达成妥协和进行协调,甚至形成对世界命运头等重要的战时同盟。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材料二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

18、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有一个美国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4分)(2)从经济运行模式的角度看,冷战的实质

19、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冷战的后果”为主题进行论证。(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以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班级_姓名_分数_政治答案解析:1. 解析:B杨奎松认为历史研究是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深入研究,侦破历史秘密,还原历史真相的过程,故B项正确。2. 解析:A中国古代地方以血缘为联系的宗族自治一直在社会基层有效运作,管理着一宗一姓的公共事务。3. 解析:A从材料信息可知,严复接受了西洋教育后,任教于北洋水师学堂,虽然已经名满天下,但毕竟不是由科举入仕,终觉不美,于是“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20、,可见当时科举制影响巨大。4. 解析:D材料中顾先生认为中国古史伴随着历史的变迁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故研究古史很难确定某一件事的真确性,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的最早状况,从而研究其变化状况。故D项正确。5. 解析:D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是指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由此可知,这项“原则”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D项正确;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因素应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而且题干时间“罗马帝国”时期,此时罗马法已转变为成文法,A项排除;罗马帝国是奴隶主专制的国家,B项“平等”一说错误,C项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应该是平等与公正。6.

21、解析:C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芬利的话。伯里克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在位时期雅典民主制达到了鼎盛,而这样一位政治人物都受到了群众的惩罚,那么其他人受到惩罚就在所难免了。究其原因在于雅典民主制下,由于参政者的素质不高,导致权力的滥用与误用,是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体现,故C正确。讨论战争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议题之一,故A项不正确;政治家并不都是正确的,审判政治家的做法违背了雅典民主原则说法不正确,故B项不正确;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7. 解析:C为了防范专制,保障民主政治,美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原则,C项正确。A、B两项是联邦制原则;D项体现的是总统制下总统的权力。8. 解析

22、:A由材料时间可知该外交规定颁布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要求中外平等,中国外交人员要对英方人员以礼相待,否则要从严惩办,与鸦片战争前“天朝上国”“夷夏之辨”的传统外交观念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传统外交体制的解体。9. 解析: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民族主义”“现代经济社会”“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处于“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之下“第一次”。首先分析参与该历史事件的阶级成分,既有为“民族主义”奋争的旧集团即地主阶级又有“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的新集团即资产阶级。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革命派首义得到了各地旧官僚地主阶级的支持,迅速在全国取得了胜利,推翻了专制集权的清政府,符合材料信息要求,B项正

23、确。A项义和团运动口号是“扶清灭洋”,参与者为农民和部分地主官僚,排除。C、D两项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地方军阀分裂混战,中央政府无法达到“高度一体化”的集权程度且其参与者中不包括地主阶级。10. 解析:A材料强调革命是杠杆,是手段。杠杆可以不断接长及革命手段不断激进,其目的都是为了撬起“民族翻身的巨石”,即民族解放这个革命的目标不变,故A符合题意。“革命带来了问题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表明手段不一定优越。连续不断的革命,表明其过程不是跳跃的。故排除B、C两项。结果的建设性应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革命的目标是“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这属于革命性的结果,不是建设性的结果,排除D

24、项。11. 解析:C关键词“缺乏建设性的”。A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项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D项辛亥革命学习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临时约法等;都不符合“缺乏建设性”。12. 解析:C由材料中的“山东、青岛二问题均大失败,京津学界”、不极力争则“吾国之无日”等可知是对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表述。13. 解析:B据“1927年元旦”的时间信息可知漫画出版于国民革命高潮时期,此时实行国共合作“扶助农工”是三大政策之一。第一幅漫画中的题词反映了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即除五害。第二幅漫画中“农民利益的拥护者”体现了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在这一思想号召下,农民组织起来,积极支持国

25、民革命,第三幅漫画即反映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A、C两项错误。D项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村问题的重要性是在土地革命时期。14. 解析:B二月革命开创了俄国的民主化进程,而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和平法令土地法令,彻底完成了二月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C项是二月革命的成果,D项与史实不符。15. 解析:D漫画反映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日军陷入狼狈处境,因此正确。1938年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故错误。1941年日军已经几乎占领了中国的全部沿海地区,不存在“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的问题,故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1

26、6. 解析:C材料中的法律、法规等都是为了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具体化,从国务院到重庆等省市再到民族自治地方层层落实。因此,C项正确。材料没有关于这些法规实施的效果信息,A项错误,B、D两项缺乏相关信息的支持。17. 解析:A材料信息表明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开始的控制变为后来的扶植。朝鲜战争的爆发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反映了美苏为首的两极阵营对峙的结果,美国需要日本的物资,正确;中国革命的胜利,蒋介石政权的失败使美国不可能再用中国制衡苏联,因而扶植日本以对抗苏联、中国,正确;美苏冷战对抗,是美国扶植日本的重要原因,正确;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

27、而材料的时间是二战后初期,不选。综上,故选择A项。18. 解析:C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是欧洲甚至是世界霸主,但二战后实力下降,战后英国大力鼓动欧洲联合,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加入欧共体,材料中“with”和“of”的区别反映了英国对大国地位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19. 解析:A不结盟运动的成员众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同,成为反殖反帝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适合于发达国家,B项说法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干无关。20. 解析:C“总会互相拥抱、甚至亲吻对方的脸颊”体现了双方关系的特殊性,即同盟关系和相同的意识形态。“采用了国际上通行的握

28、手”体现了双方是正常的国家关系。故C项符合题意。21. 解析:第(1)问,是开放性试题,首先应明确观点,得分的关键是观点与根据的统一性;第(2)问,“制度”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积极影响”注意从对政治、经济和世界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答案:(1)观点一:地理环境决定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2分)评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2分)地理环境对政治文明有一定的影响,希腊是海洋国家,海滨交通便利,工商业经济繁荣,向往自由的思想有助于民主政治的产生;而中国是大陆国家,幅员辽阔,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客观上要求专制集权制度与之相适应。(3分,学生从东西

29、方各自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思想文化等方面回答也可酌情给分)观点二: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程度和文明类型。(2分)评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1分)结合古希腊、古代中国地理环境对各自政治文明影响作答。(4分)(任答其中一种观点,言之有理即可)(2)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3分)积极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4分)22. 解析:第(1)问,宗旨与意识根据材料一基本内容归纳;奏定中学堂章程颁布于1903年,联系当时中国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回答“原因”。第(2)问,从民国初年的政治特

30、征角度入手分析“意义”;联系民国初年的民主运动及共和思想传播对时局影响等知识回答“影响”。第(3)问,从材料三可知,1956年的课程标准强调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从材料四可知,2003年的课程标准突出了“文明”;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入手,联系当时时代特征回答产生差异的“原因”。第(4)问,联系不同史观的内涵分析四则材料即可回答。答案:(1)宗旨:强调忠君尚贤。(1分)意识:民族危机与自强意识。(1分)原因:(外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或答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等);(1分)(内因)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分)(2)意义:培养学生民主共和的价值观,促进青年一代思想解放。

31、(2分)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反对专制、维护民主的进步运动,如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2分)(3)差异:材料三强调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抗,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1分)材料四强调全人类的和谐发展与文明交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世界意识。(1分)原因:1956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对峙中,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003年,两极格局已经解体,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加速。(2分)(4)(共2分,每空0.5分)史观进化史观文明史观帝王史观阶级斗争史观材料序号材料二材料四材料一材料三23.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苏“冷战”的理解分析能力。

32、第(1)问,紧扣材料,从美苏实力、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等方面分析。第(2)问,答题角度为“经济运行模式”。第(3)问,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提取论点然后进行论述。无论是认为冷战存在积极作用还是消极影响,都要用“冷战”的相关史实进行证明论述。答案:(1)原因:美、苏实力的增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4分)(2)实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对立。(2分)(3)评分标准:(6分)第一档:有两个方面的明确观点,并分别用两个以上史实来说明,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二档:有一个方面的明确观点,并有两个以上的史实说明。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三档:无明确的观点,罗列一个史实。参考答案: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